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3月通过的现行宪法第24条修正案将"国家尊重与保障人权"写入了宪法,作为"概括性人权保障"条款,这是我国首次在宪法中明确规定"保障人权",因此,该条款通过以后,引起各界的欢呼鼓舞。在肯定此措施对我国人权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同时,但其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在提倡建设和谐社会的同时,以人为本是基础,如何以人为本?文章就人权入宪的思考作一些叙述。  相似文献   

2.
1965年格里斯伍德诉康涅狄格州案中Goldberg大法官引用了宪法第九修正案,将限制联邦政府权力的第九修正案阐释为对宪法未列举公民权利的保障,美国宪法学者纷纷探索第九修正案的真实含义,分别从原意主义、自然权利理论、文本主义的视角解读第九修正案,对第九修正案的保留权利进行了不懈的探讨。美国学者分析第九修正案所采用的路径、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尤其是“权力---限制”概念,以人权来限制权力的思路为我国人权条款的应用提供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3.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首次将“人权”概念引入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是中国民主宪政和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是中国人权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而美国无视中国人权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宣布决定在联合国第60届人权会上提出反华提案,这是对中国内政的严重干涉,是将人权问题政治化和实行双重标准的典型表现。邓小平在继承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基础上,结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对中国的人权建设作了一系列精辟论述。重温邓小平的人权建设思想,无疑对于促进21世纪中国人权创新事业的发展,建设更高层次和更广泛的人权,对于认清某些西方敌对势力利用人权问题向我发难的实质,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前瞻性价值。  相似文献   

4.
权利的本质是自由,宪法规定的权利称为基本权利,中国宪法关于权利的立宪模式是基本权利加人权兜底条款,人权写入宪法后使基本权利由封闭静态的体系变为动态开放的体系。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际社会对发展权的逐渐关注,发展权的概念逐渐从“应然人权”发展到了“法定人权”和“实然人权”。国际贸易法上涉及发展权实现的主要有“特殊和差别待遇”条款和“反向特殊和差别待遇”条款。我们应从促进“特殊和差别待遇条款”的完善、加大对发展中国家优惠的可行性和幅度、给予受惠国一定程度的发言权等方面来完善发展权的国际贸易法救济。  相似文献   

6.
在号称“自由世界”的美国,是非顛倒、黑白不分的丑剧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华盛顿哥倫比亚特区的联邦法院最近对美国共产党人的非法审訊,只不过是一个最近的事例而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日益走上法西斯化的道路。战后美国国会撕毁了美国資产阶級宪法中本来就已經是寥寥无几的一些带有进步性质的条款。比如,1791年美国第一届国会批准的“美国宪法修正案”第一条关于禁止国会制定任何剝夺人民自由权利的条款,也由于一系列摧殘人权的法案的通过,早就蕩  相似文献   

7.
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性,其在人权的法律保障中占据核心地位。宪法诉讼也因此成为人权保障的最终性救济途径。我国由于缺乏宪法诉讼制度,导致公民基本权利在事实上并未得到真正的保障。应当充分认识宪法诉讼对人权保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建立并激活这一制度,从而完善我国的人权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8.
时事概览     
全球聚焦中国“两会”3月的北京,春意浓浓。十届全国政协二次会议穴3日至12日雪、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穴5日至14日雪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本次“两会”虽为“例会”,但具有非同寻常的背景和重要议程,因而引起海内外的高度关注。除常规议程外,今年“两会”的重要内容是对宪法与政协章程的修改。这次修宪,将是中国21年来的第四次修宪。宪法修正案草案涉及多处修改,其中,有关保护私有财产权、尊重和保护人权等内容备受关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会上,温家宝总理首次代表本届政府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作《政府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9.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马克思主义的“商赋人权论”使西方“人权”理论抛弃了古典模式,西方“人权”理论不断变换理论形态,经历了胡克、马里旦、罗尔斯、西方历史学派、“第四代人权”论、亨廷顿等各种“人权”理论阶段,但其最基本形态仍然是“天赋人权”理论的精华和系统化。  相似文献   

10.
我国第四次宪法修正案修改了宪法第十三条,新增了征收征用条款,对征收征用在宪法中做出了规定。该条款明确规定了征收征用的前提条件是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对于何为公共利益成为了行政机关自由裁量权的内容,因此,我国加强对公共利益的研究和运用的规制显得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11.
天南地北     
宪法诗解最近,西班牙诗人班达沙本玛出版了他撰写的“1080首诗”,曾轰动西班牙文坛。这1080首诗是针对西班牙宪法1080条款而写的,诗文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对宪法条款有褒有贬。例如对轻视妇女权利的离婚条款,则采用讽刺诗的形式加以抨击。在剽窃风日盛的西方文坛,班达沙本玛的首创精神是值得称赞的。张良民  相似文献   

12.
宪法是一国人权的实际享有和实现的基本法律依据,宪法发展反映该国在人权维护和保障方面的基本立场和主要成就。1954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及其修正案在政治权、人身权、经济财产权、少数民族权等具体人权内容上有着不同的规定,从中可看出我国宪法保障的人权所具有的广泛性、平等性和真实性,以及我国政府在人权维护和保障方面的基本立场和主要成就。  相似文献   

13.
2004年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一举措对我国人权事业和社会主义宪政建设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然而冷静思考发现,宪法关于人权内涵和外延设计仍存在缺陷,同时,需要从法律保障、制度保障和组织保障三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人权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中国首次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进宪法,为我国民主宪政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建立法,治会的前提是公民社会的形成和政府的依法行政,只有当“人权”原则提升为宪法精神时,公民的民主政治权利才会得到真正的保护,我国的政治明才会进步。  相似文献   

15.
宪法是一国人权的实际享有和实现的基本法律依据,宪法发展反映该国在人权维护和保障方面的基本立场和主要成就。1954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及其修正案在政治权、人身权、经济财产权、少数民族权等具体人权内容上有着不同的规定,从中可看出我国宪法保障的人权所具有的广泛性、平等性和真实性,以及我国政府在人权维护和保障方面的基本立场和主要成就。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宪法、宪政与人权保护为主旨,从"应有人权"向"实有人权"转化、宪法保障人权的路径、宪法修正案对人权的规定等方面,论述了宪法、宪政与人权保护的一般关系。  相似文献   

17.
克减条款是人权公约的"基石",对克减条款的保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针对人权公约的特点以及克减条款的重要性,结合国际人权机构的实践,如何判断对克减条款的保留是否符合人权公约的目的和宗旨的具体标准进行了阐述,并结合人权公约的特点、克减条款的重要性来解决克减条款的保留问题。  相似文献   

18.
宪法中的公民权利条款与普通法律是有别的,因而有其特定的立法表述方式。在宪法中对公民权利条款进行立法表述时应当遵循宪法语言的规范性原则、权利不是宪法所赋予的原则、权利普遍性原则。针对我国宪法中权利条款的现状,其应当由肯定式的语句表述转向否定式的语句表述,并明确规定公民的程序性权利条款。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关于我国人权建设和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 ,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光辉。主要体现在 :一是立足我国现实 ,理性分析中国人权建设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深刻阐释中国人权发展的出发点和着力点 ;二是从全球着眼 ,揭示人类人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 ,指出“普”“特”结合是实现更高层次人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法治的人权张扬不仅有其内在的原因 ,还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根据我国国情 ,必须经过人权的宪法保护、人权的部门法保护、人权的司法保障、人权的国际公约保护等几个途径来实现法治的人权张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