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三刃立铣刀磨损过程中切削力与刀具后刀面磨损带中部宽度(VB)、磨损面积、刀具副后刀面磨损带宽和磨损面积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铣刀磨损过程中,铣刀每转切削力均值、每切削刃切削力均值的变化曲线与车刀的典型磨损过程曲线相似,铣刀后刀面磨损面积比VB更真实地反映铣刀的磨损状态,可根据x方向的切削力标准偏差与其均值的比值判断刀具的磨损.  相似文献   

2.
铣刀磨损过程中铣削力与磨损面积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研究了三刃立铣刀磨损过程中切削力与刀具后刀面磨损带中部密度,磨损面积,刀具副后刀面磨损宽和磨损面积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铣刀磨损过程中,铣刀每转切削力均值,每切削刃切削力均值的变化曲线与车刀的典型磨损过程曲线相似,铣刀后刀面磨损面积比VB更真实地反映铣刀的磨损状态,可根据x方向的切削力标准偏差与其均值的比值判断刀具的磨损。  相似文献   

3.
在加工过程中,刀具磨损状况对零件的加工质量具有重要影响,精确预测刀具寿命是智能制造系统必须具有的关键功能之一.在分析数控铣刀寿命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引入极限学习机(ELM)算法模型,建立数控铣刀寿命预测模型.在寿命预测过程中,采用遗传算法(GA)对ELM模型的输入权值和隐含层阈值进行优化,建立基于GA-ELM的数控铣刀寿命预测模型,同时将其与基本BP神经网络、优化BP神经网络和基于粒子群改进的BP神经网络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GA-ELM的刀具寿命预测模型相比较于其他3种算法更加优越,是一种行之有效且精度高的刀具寿命预测算法.  相似文献   

4.
根据螺旋铣孔加工机理,考虑钛合金难加工特性及球头铣刀头部的几何特征,分析球头铣刀完成钛合金螺旋铣孔加工过程中不同特征时刻刀具和工件的形态及相对位置关系,选取四个典型时刻研究球头铣刀螺旋铣孔过程中的孔壁形成机理.对去除的未变形切削材料的截面特征和横截面面积进行讨论,通过典型时刻分析球头铣刀螺旋铣孔过程中的材料去除行为,在数控机床上开展钛合金螺旋铣孔试验,并测量切削力,分析刀具磨损和螺旋铣孔质量.结果显示球头铣刀在钛合金螺旋铣孔加工过程中材料去除均匀平稳,与仿真过程基本一致,同时切削力逐步增加或减小,刀具磨损小,孔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5.
柴油机连杆轴颈磨损量组合预测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得到更合理、准确的柴油机的磨损预测结果,基于已有的柴油机连杆轴颈磨损数据,结合现代新的预测理论技术,提出一种指数回归灰色理论相结合的组合预测模型.实际应用情况表明,指数回归灰色理论相结合的组合预测模型在4个预测步长内,组合预测的相对误差在1.0%内,比单个预测的精度要高得多.  相似文献   

6.
硬质合金刀具铣削镍基单晶高温合金DD5磨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在干切削和水基微量润滑(WMQL)条件下刀具磨损对DD5铣削表面质量的影响规律,采用四刃PVD-TiAlN涂层硬质合金刀具以及超景深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等设备,以刀具副后刀面磨损宽度为主要评价指标,对硬质合金刀具副后刀面磨损形态、磨损机理进行分析和研究,并采用三维轮廓仪对零件表面粗糙度进行测量.研究结果表明,与干切削相比,采用水基微量润滑冷却技术,能够延长刀具寿命并改善材料的铣削加工性;硬质合金刀具的主要磨损机理为粘结磨损、磨粒磨损、氧化磨损和扩散磨损.  相似文献   

7.
采用聚晶金刚石(PCD)刀具对C_f/SiC陶瓷基复合材料进行干式和低温冷却铣削试验,获得了PCD刀具在干式和低温冷却铣削条件下的前刀面和后刀面磨损形貌,测得了不同铣削长度所对应的主切削力和后刀面磨损量,分析了PCD刀具在不同铣削条件下的磨损机理及寿命可靠性。研究表明:在低温冷却条件下,PCD刀具以磨粒磨损为主要磨损机理,失效表面存在明显沟槽磨损和大量长条状划痕;而在干式铣削条件下,PCD刀具以磨粒磨损和局部氧化磨损为主要磨损机理,失效表面呈现均匀的磨损带;低温冷却使PCD刀具有效使用寿命提高约100%。  相似文献   

8.
采用无涂层和PVD涂层硬质合金可转位刀具对高强度钛合金TC18进行铣削加工,研究了钛合金TC18铣削加工过程中刀具的磨损形态和磨损机理.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加工条件下,采用PVD涂层硬质合金刀具加工TC18钛合金的寿命较长,前刀面主要磨损机理为黏结磨损和扩散磨损等,刀具失效形式为涂层剥落和随之而来的前刀面月牙洼磨损,后刀面除了黏结磨损和扩散磨损以外,还发生了磨粒磨损;无涂层硬质合金刀具的寿命较短,刀具的失效形式为崩刃.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铣刀渐进磨损过程的特点,从切削力、主轴端振动位移、主轴端振动加速度和主轴电机功率等信号中提取了8个反映刀具磨损状态的特征参数,提出用模糊回归分析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方法监测铣刀后刀面磨损带面积.在立式加工中心上的实验表明,模糊回归分析计算的后刀面磨损带面积与实际测量值基本相符,计算效率高,能够满足小直径立铣刀磨损在线监测要求,具有较强的有效性和工程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深圳卫生填埋淤堵排放的灰色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灰色预测中的核心GM(1,1)模型将无规律的原始数据生成为有规律的数据序列后进行预测,本文对GM(1,1)模型加以改进,将灰色预测GM(1,1)模型与跳变灰过程理论结合,建立了淤堵试验渗透系数的跳变预测模型。跳变预测模型具有灰色系统只需少量数据即可建模的优点,又有跳变灰过程可处理异常值的特点。采用某填埋场淤堵试验资料,经验证表明,该方法精度较高,将灰色模型引入填埋场衬垫系统渗透系数预测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1.
为揭示某小型活塞式固定翼飞机装备的航空轮胎磨损深度的变化规律,本文分析了导致航空轮胎磨损的影响因素,得出航空轮胎磨损深度是一个随时间变化的随机量。在此基础上,利用灰色理论建立轮胎磨损深度的灰色预测模型,并对预测模型精度进行实际数据验证。结果表明:轮胎磨损深度的预测结果准确性高,建立的灰色预测模型能较好地揭示航空轮胎磨损深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采用灰色系统理论,通过对液压元件强化寿命试验中所获得的少量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即可以建立寿命指标的预测模型,由预测模型可确定额定工况下的液压元件寿命指标  相似文献   

13.
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液压元件强化寿命试验中所获得抄量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即可以建立寿命指的预测模型,由预测模型可确定额定工况下的液压元件寿命指标。  相似文献   

14.
高速铣削TC6钛合金的刀具磨损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物理气相沉积(PVD)和化学气相沉积( CVD)涂层硬质合金刀具对α+β相钛合金TC6进行高速铣削加工,研究了PVD与CVD刀具在铣削TC6钛合金过程中的刀具磨损形态和磨损机理.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切削条件下,PVD涂层刀具后刀面磨损量更小,刀具寿命更长,更适合TC6钛合金的加工.其前刀面主要发生黏结磨损和氧化磨损,后刀面则为边界磨损,由于前刀面黏结磨损和后刀面边界磨损对切削刃的弱化作用,使得主切削刃发生了微崩刃.CVD涂层刀具寿命较短,其前刀面主要发生初期微崩刃和随之而来的月牙洼磨损以及黏结磨损;后刀面则为磨粒磨损,失效形式为涂层剥落.  相似文献   

15.
利用Mazak Integrex 200Y车铣复合加工中心,速度范围v=100~250 m/min,在干式条件下,采用涂层硬质合金S30T刀具对钛合金TC4(Ti-6AL-4V)进行正交车铣(顺铣)试验.结果表明:前刀面产生积屑瘤和月牙洼磨损,涂层出现不同程度磨损及破损,严重时产生层片状剥落,后刀面由于黏结作用产生凹坑、沟槽及崩刃.刀具磨损的主要原因为黏结磨损、氧化磨损及涂层剥落.通过X射线电子能谱(XPS)证明氧化磨损中有TiO_2,Al_2O_3,CoO等氧化物生成.  相似文献   

16.
用不同含钴量的超细晶WC-Co硬质合金刀具与普通WC-Co硬质合金刀具对GH2132高温合金进行高速连续切削刀具寿命及断续切削刀具破损的对比试验. 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回归,建立了刀具寿命与切削速度之间关系的T-v经验公式,用ZEISS体视显微镜及显微摄影系统观察了刀具刃口、前刀面和后刀面的磨损和破损形貌. 试验结果表明:WC-Co硬质合金刀具的磨损和破损的主要机制是黏接磨损;超细晶WC-Co硬质合金刀具的耐磨性明显高于普通硬质合金;适当增加钴黏接相含量有助于超细晶WC-Co硬质合金刀具获得最佳的耐磨损和抗破损性能.   相似文献   

17.
涂层刀具铣削粉末冶金镍基高温合金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涂层硬质合金刀具进行了粉末冶金镍基高温合金的铣削刀具磨损试验,并运用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技术分析了刀具的磨、破损形态和磨损机理.采用多因素正交试验对粉末冶金镍基高温合金的铣削力、刀具寿命进行研究,使用最小二乘法等方法和回归分析建立了铣削力、刀具寿命的经验模型.利用等寿命-效率响应曲面法,对干铣粉末冶金镍基高温合金的切削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粘结磨损和磨粒磨损是主要的磨损机理;在不同的切削速度下刀具失效形式不同;建立的铣削力及刀具寿命经验模型高度显著,进给量对铣削力和刀具寿命的影响显著;干铣加工粉末冶金镍基高温合金理想的切削用量为切削速度40~60m/min、轴向切削深度0.15~0.20mm、径向切削深度10~20mm、每齿进给量0.08~0.10mm.  相似文献   

18.
在微量润滑方式下采用非涂层刀具进行纯铁材料车削刀具磨损试验,并分别采用新刀具、后刀面平均磨损量为0.12和0.21 mm的已磨损刀具切削纯铁材料,研究刀具磨损对纯铁零件表面完整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切削速度对纯铁精加工刀具寿命影响较大,其磨损形式以刀具后刀面刀尖磨损和沟槽磨损为主;高速时表面粗糙度随刀具磨损而快速增加,低速时则先增加后趋于平稳;切削速度为100、300 m/min时,工件表面切向和轴向残余应力随刀具磨损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显微硬度则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工件表层晶粒扭曲、拉伸状塑性变形程度增加,表面呈现严重的撕裂和塑性流动等缺陷.  相似文献   

19.
从刀具后角的定义推导出了盘状齿轮成形铣刀后刀面曲线线形,论述了成型铣刀设计、刃磨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刀具磨损耐用度分布及可靠寿命的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刀具耐用度分布,分布特性及分布函数的基础上,讨论刀具可靠寿命与切削速度之间的关系及规律。方法用YC40机夹可转位式刀片的刀具进行了大样本容量的刀具磨损用度分布切削实验,并做 出切削时间与刀具后刀面磨损量之间的刀具磨损曲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