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海洋平台局部振动模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W12—1上压缩机局部安装平台的有限元模型,并根据压缩机安装平台局部振动响应的周期与压缩机振动周期呈现较强一致性的现场测试结果,对模型进行了合理的简化。利用此有限元模型进行了振动模态分析。结果表明,平台结构的不合理所造成的平台局部刚度不足引起平台模态振动畸变,是引起平台振动过大的主要原因。增加平台横梁刚度和改变平台底部斜撑位置等措施能消除模态振动畸变,有效地抑制平台过大的振动。增加平台横梁刚度抑振措施适合已建平台的改造,而改变平台底部斜撑位置的抑振措施只适合在建平台。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海洋平台往复压缩机的振动特征,应用谐波小波包变换对往复压缩机的振动进行分析,探讨不同频率下振动信号的能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往复压缩机振动能量主要集中在25 Hz和50 Hz的低频处,其他频率振动能量小,变化平稳;在轴向,往复压缩机振动能量向中高频扩展,在225 Hz处出现较大值.因此,谐波小波包变换可用于往复压缩机振动特征研究.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了海洋平台输液管道振动流的行为特性。依据振荡流体力学基本原理,建立了输液管道非定常、不可压缩、粘性振动流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推导出了关于流场速度、压力系数的微分方程组,得到了不同条件下流动的速度和压力分布。结果表明流体诱发的海洋平台输液管道振动流的行为特性受管道结构形状及流体性质的影响。比较等截面管道的交分解和数值解,说明本所选用的方法用于研究海洋平台输液管道振动流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为了找出诱发高频机组基础不良振动的原因,从基础计算模型方面对基础激励与响应进行了分析,以两个高频机组基础为动测实例,经模态分析得出钢筋混凝土构架式基础竖向1阶振动与电机产生共振;应用功率谱法对动力机组及基础平台进行动测,得出平台异常响应频率66Hz为水泵工作频率,调整机器的工作频率可避开不良振源影响,达到明显的减振效果。由此而知,动力机器基础出现不良振动时,不可盲目改变结构的动力特性,应在机器不同工况比如:停机、起机及正常转速下,对机器及基础进行动测并对振动信号进行比较分析,以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减振方法。  相似文献   

5.
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W12 1上压缩机局部安装平台的有限元模型,并根据压缩机安装平台局部振动响应的周期与压缩机振动周期呈现较强一致性的现场测试结果,对模型进行了合理的简化。利用此有限元模型进行了振动模态分析。结果表明,平台结构的不合理所造成的平台局部刚度不足引起平台模态振动畸变,是引起平台振动过大的主要原因。增加平台横梁刚度和改变平台底部斜撑位置等措施能消除模态振动畸变,有效地抑制平台过大的振动。增加平台横梁刚度抑振措施适合已建平台的改造,而改变平台底部斜撑位置的抑振措施只适合在建平台。  相似文献   

6.
基于刚度、质量和阻尼的随机性,用MonteCarlo直接抽样法对海洋平台的结构振动模糊控制进行了研究.随机不确定性通过结构参数、物理特性确定性均值附近的微小波动来模拟,根据提出的性能指标考察了结构刚度、质量和阻尼的随机性对海洋平台振动模糊控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质量分布随机性对结构振动模糊逻辑控制效果的影响明显较刚度与阻尼要大.阻尼随机性对控制效果的影响最小.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结构参数随机变化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对平台实现非常有效的结构控制,也同时表明了模糊逻辑控制器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7.
海洋平台是海上石油资源开发的基地,对其进行低频振动检测获得振动数据是判定结构损伤的基础.基于此,开发了一种应用在海洋平台结构中的无线低频振动传感器与采集系统.首先,采用模块化方法研制了无线低频振动传感器,并详细阐述了低频加速度传感器的选择与电源电路等模块的设计;其次,完成了无线低频振动传感器的嵌入式程序与主控端PC机上采集软件设计;最后,在振动台上完成了海洋平台振动无线测试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无线振动传感器具有精度高、布设容易、低频性能好、可靠性高等特点,适用于海洋平台的低频振动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8.
海洋平台结构系统的优化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海洋工程飞速发展的世纪,随着我国海洋高科技计划的实施,作为海洋开发基础设施之一的海洋平台结构的研究和建设正在受到国内外科研机构和产业集团的高度重视。对现有平台结构(渤海系列)的分析表明,结构布局、质量分布和细节设计对结构的动力特性、承载能力和疲劳断裂寿命有显著的影响。由于受当时技术发展水平和设计思想的制约,我国许多早期平台结构的总体布局未能进行细致的优化设计。同时,原始设计也没有或没有仔细考虑冰激振动、初始缺陷、腐蚀疲劳和振动疲劳等因素的作用。最终,原始设计和制造中的一些缺陷在使用和维修…  相似文献   

9.
建立海洋平台和减振系统的振动模型,推导出结构的动力放大系数,以动力放大系数最小为系统参数优化的目标,应用MATLAB编程,得出减振系统的最优参数.并以海洋平台相似模型为算例,应用减振系统对结构的第一阶模态进行振动控制时的减振效果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减振系统对平台具有良好的振动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了验证磁流变阻尼半主动控制对海洋平台结构冰激振动控制的有效性,针对JZ20-2导管架式海洋平台结构,提出利用橡胶垫和磁流变阻尼器在平台设置隔振层的方案,采用一条实测挤压冰对无控结构、纯隔振结构和磁流变智能隔振结构进行冰激振动控制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磁流变半主动控制能有效控制导管架端帽位移和甲板加速度,保证了平台结构的安全度和舒适度,并且能有效降低隔振层位移,满足生产平台采油工艺要求,是一种较好的振动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11.
王成军  严晨  段浩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10):3874-3880
振动试验台是用于模拟真实振动环境的重要设备,通过建立六自由度变胞振动试验台测试系统、动力学模型及运动方程,应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对振动台进行静力学分析,应用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模块对蛇形板簧与动平台进行动态特性分析,避免薄弱部件固有频率接近振动台工作频率而发生共振。结果表明:蛇形板簧最小共振频率发生于480 Hz附近,动平台最小共振频率发生于450 Hz附近,都远大于振动台正常工作频率:50~60 Hz,满足使用要求,为50~200 Hz机械振动台及超过2 000 Hz的超声波振动时效设备结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并对未来多维振动设备的结构设计及工作性能分析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2.
ETMD系统在振动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ETMD减振系统是TMD减振系统的发展,是利用装置内部设备进行装置振动被动控制的技术。理论分析表明,随着ETMD与剩余平台质量比和频率比的增加,振动控制的频率使用范围扩大,共振的频带缩小。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ETMD减振系统在频率接近激励的激振频率时,有较大的振动位移,可以更多地吸收平台的振动能量;质量比在3.75到5之间时具有比较好的减振效果;频率比在0.3到0.35、0.35到0.5两个区间具有比较好的减振效果。当频率比在0.5到2之间时,系统总体振动都比较小。仿真研究同时表明,在导管架武海洋平台上ETMD系统也具有良好的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KZ–28型可控震源隔振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基础上,建立了被动隔振系统的物理模型,对可控震源被动隔振系统进行了仿真研究.构建了基于单片机的反馈控制混合隔振系统实验平台,实验表明,实验平台在2~6Hz低频干扰下的主动隔振效率大于80%.混合隔振系统的实验研究可为可控震源混合隔振系统的实际应用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食品制冷机组压缩机隔振体系为研究对象,采用ANSYS软件对其进行动力学分析,包括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通过仿真得到隔振体系的固有频率等参数,从而验证隔振体系设计能成功克服由于受迫振动引起的疲劳、共振等危害.研究结果对食品制冷机组压缩机的隔振设计具有一定参考意义,为大型食品制冷设备的减振降噪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小型旋转式压缩机气阀的运动规律,着重研究阀片振动的机理,建立相应的振动力学模型,指出了在阀片以旋转转子频率为基频的各阶谐频成分和阀片卷绕升程限制器自由振动成分上可以发掘出阀片的故障信息,并结合实例进行阐述,为振动诊断压缩机气阀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食品制冷机组压缩机隔振元件的LMS试验模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食品制冷机组压缩机隔振元件为研究对象,采用LMS Test.Lab软件对其进行了试验模态分析,通过LSCE算法和PolyMAX算法的对比,最终得到其前四阶固有频率、对应的阻尼比及固有振型,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研究结果对食品制冷机组压缩机的隔振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为大型食品制冷设备的减振降噪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海洋平台的振动按其分布范围可分为总体振动和局部振动;接受力情况可分为自由振动和强迫振动。海洋平台是一类低频结构物,振动测试中所需要的主要是低频振动测试仪器。对测试方法和步骤进行了探讨,并对数据处理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冰致自激振动测量与机理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海洋平台上观测到了冰致结构的稳态振动,以及冰力和平台响应间的频率锁定现象.通过对实测数据和冰与结构相互作用的破碎机理分析,证明冰致稳态振动属于自激振动.给出了产生冰致自激振动的条件,提出了冰致自激振动的物理机制,指出冰致自激振动发生在冰加载速率的韧脆转变区,整个过程中冰内裂纹的形成与扩展受到了结构运动速度的控制.冰内部的微裂纹行为是解释与描述冰致自激振动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Stewart六自由度并联减振平台控制精度,采用力学分析、旋转矩阵等方法构建了减振平台的速度特性和加速度特性等动力学分析模型和Adams虚拟样机模型,并对该平台在瞬态激励下上端载物平台的位移输出情况、速度情况和加速度情况以及固有特性进行了振动仿真分析.结果表明:1)上端平台的响应较小,最大的位移出现在0.7s左右且能够很快地保持稳定;2)Stewart六自由度并联平台的一阶固有频率较小,低频特性较好,且在大范围的频率段范围内响应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