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陈天文 《科技信息》2008,(17):110-110
本文分析了混凝土结构常见的缺陷,介绍了传统加固方法包括粘钢加固法、预应力加固法、外包钢加固法、置换加田法及间接加固法;新型加固方法包括绕丝加固法、粘贴钢筋加固法、玻璃钢加固法及碳纤维加固法。并对未来加固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钢筋混凝土加固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建筑工程中.可供选择的加固方法有很多种,如增大截面加固法、置换混凝土加固法、粘结外包型钢加固法、预应力加固法等.结合厦门某中学教学楼的加固工程,具体介绍了外粘型钢加固法与高强钢绞线网——聚合物砂浆加固施工工艺.阐明建筑加固时应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类型、不同的加固位置及加固要求,充分考虑经济效益和技术支持,选择最合理的加固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前混凝土结构的加固常用方法主要有增大截面加固法、外粘型钢加固法、外加预应力加固法.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法和粘贴钢板加固法等。其中外加预应力加固法即体外预应力加固法,没有其他加目方法中常见的效应滞后的缺陷,是一种有效的主动加固方法。本文结合工程实例,探讨采用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进行屋架加固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桥梁加固可以采用的形式是多样的:如加大截面加固法、体外预应力加固法、外部粘钢加固法和粘贴碳纤维加固法等都能达到同一目的,只是加固途径、加固效果不同.在具体实施中应考虑到被加固桥梁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碳纤维网格这种新型碳纤维产品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以桥梁规范中的适筋梁理论为基础设计试件,采用实际工程的碳纤维网格加固方案分别对未开裂的和开裂的钢筋混凝土梁试件进行加固,开展碳纤维网格加固梁正截面破坏试验研究,并与未加固梁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试验荷载作用下未加固梁、无损伤加固梁和有损伤加固梁均发生了正截面破坏;无损伤加固梁和有损伤加固梁开裂荷载相当,但裂缝特点不同;加载过程中无损伤加固梁的变形小于有损伤加固梁和未加固梁的;荷载较小时,有损伤加固梁与未加固梁跨中挠度相当,随着荷载的增加,有损伤加固梁的变形开始小于未加固梁;无损伤加固梁和有损伤加固梁的抗弯承载力较未加固梁分别提高了13.6%和16.7%;卸载时,加固梁的变形出现了明显的回弹现象;加载过程中未出现界面剥离问题。研究结果可为评估碳纤维网格在桥梁工程中的加固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王芳  赵玉洁 《甘肃科技》2010,26(21):149-150,85
阐述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的背景,介绍了几种常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法,并探讨了各种加固方法的适用范围以及它们的优缺点,从而为分析研究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积累了经验。详细的分析了加大截面加固法、置换混凝土加固法、有黏结外包型钢加固法、粘贴钢板加固法、粘贴纤维增强塑料加固法,等。对各种加固方法的适用范围及优缺点进行了介绍,并积累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经验,完善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工艺。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填充墙特殊加固方法的加固效果,首先,选取桥头堡典型尺寸的非整墙加固进行有限元分析,并与整墙加固进行比较;然后,针对不同加固区高度进行参数分析,研究加固区高度对填充墙的抗震性能的影响;最后,给出不同加固区高度的非整墙加固的抗震承载力及刚度增强系数的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非整墙加固相比于整墙加固虽效果有所下降,但依然有效;加固区高度基本为整墙高度的74%,其抗震承载力提高293%~335%,刚度增强系数为1.891~1.935,均大于规范值;加固墙的高宽比对加固效果也有影响,但是对刚度增强系数影响略小,而且不同高宽比加固填充墙在地震时中部裂缝的方向存在明显差异;随着加固区高度减小,填充墙面层加固效果明显降低,而且可能导致未加固区域墙首先开裂,故建议非整墙加固区域高度要超过整墙高度的74%.  相似文献   

8.
对既有建筑物进行加固是未来建筑行业的热点,搞好加固技术的研究开发及应用,确保加固质量可靠显得尤为重要。在发展新技术的同时,应做好各种加固方法的优势互补,各种加固材料的取长补短,做好加固技术的开发,为建筑物加固提供切实可靠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加强纤维复合材料(FRP)的特点,比较了FRP加固与黏钢加固的异同,对FRP结构加固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工程应用成果进行了系统地综述与分析,指出了FRP结构加固研究与应用中应着重解决的几个关键技术,FRP材料技术、FRP加固设计技术、FRP加固施工技术和FRP检测评价技术。文中还针对FRP结构加固的进一步研究给出了建议和展望,加强FRP加固材料、FRP加固的预应力施工方法、碳纤维加固结构施工方法的研究开发;加快相关加固技术规范的编制;加强混合纤维加固结构以及加固结构的长期性能的研究。研究与应用均表明,FRP用于结构加固具有维修费用少、施工方便、对交通干扰小、结构耐久性能好等特点,必将在未来的结构加固领域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T形截面外伸梁复合纤维抗弯加固的静力试验 ,分析了持荷加固和损坏加固对复合纤维抗弯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强度、刚度及挠度的影响 ,探讨了外伸端支座区域复合纤维与混凝土之间粘结应力的分布规律 ,研究了不同加固方式对抗弯加固效果的作用 .试验结果表明 :复合纤维加固钢筋混凝土梁能有效提高梁的极限承载力 ;加固量较多时能提高梁的第二刚度 ;当发生剥离破坏时 ,持荷加固对梁的极限承载力影响不大 ;损坏后加固和不损坏加固极限承载力相近 ;不同加固方式对极限承载力和刚度有很大影响 ;负弯矩区复合纤维延伸长度很短  相似文献   

11.
通过结合牛顿法与PRP谱共轭梯度法提出一新的谱共轭梯度法.该方法为下降方法且为Birgin谱共轭梯度法与PRP共轭梯度法的线性组合.在适当的假设下算法全局收敛.  相似文献   

12.
将共轭梯度法与最速下降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构造了一种共轭梯度法和最速下降法的混合算法,并证明了该算法的全局收敛.混合算法既提高了共轭梯度算法的收敛速度,又解决了目标函数“性态不优”时,最速下降法难以求解的问题.同时也可以看到共轭梯度法与最速下降法仅仅是混合算法的特例.  相似文献   

13.
LAN系统性能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现有的LAN测试和性能评价方法主要采用模型方法和测试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都难以直接反映LAN系统的性能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对象的结合模型方法和测试方法的以太网LAN系统性能评价的方法,通过一个实际的网络性能评价案例的应用所得到的结果与传统经验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在乙醇—水介质中采用硫酸钡沉淀滴定法测定氯化钡中钡的含量.试样溶解并消除干扰后,在pH2.0~3.0的乙醇—水介质中,以茜素S为指示剂,用Na2SO4标准溶液进行滴定.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方法简单、快捷、准确、省时、干扰小;与重量法相比,相对误差小于0.5%,说明该方法的准确度与重量法相当;其相对标准偏差仅为0.20%,说明其重现性好.因此,该方法是一种既便于教学实验,又可满足现场生产要求的快速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一种用Remez函数设计等波纹线性相位FIR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并利用MATLAB强大的功能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结果的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较高的要求,并且证明该方法是一种优化的设计方法。在同样的技术指标下,用这种方法设计得到的滤波器要比窗函数法和频率采样法得到的滤波器的长度均要小,而且设计过程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6.
结合半人工热电偶法和人工热电偶法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测量切削温度的方法——动态人工热电偶法.该方法具有人工热电偶法无需二次标定、能够测量绝缘体的切削温度以及半人工热电偶法能够直接测量切削区切削温度的特点.通过比较相同加工条件下新测量方法和半人工热电偶法分别测量的铝合金板铣削过程中切削区的温度值,验证了新方法的测量准确性.试验表明:动态人工热电偶法与半人工热电偶法的测量结果较为吻合.对于热电势,平均绝对误差小于2.5%,标准差小于0.9mV;对于温度值,平均绝对误差小于3%,标准差小于14℃.此外,利用动态人工热电偶法测量了环氧树脂切削区的温度变化情况,证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测量绝缘体切削区的切削温度.  相似文献   

17.
基于非标准的广义偏差原则,在算子及观测数据都有扰动的条件下,对于求解不适定问题的Tik-honov正则化方法,给出了一种选取正则化参数的简单迭代算法,并阐明了该迭代算法是一种线性模型函数算法.进一步地,利用线性模型函数方法,在一定条件下证明了所提出的选取正则化参数的简单迭代算法是收敛的,并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一个超平方收敛的抛物线法公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有记忆单点迭代的Muller法中,引进了多点迭代思想,给出了有记忆多点迭代的抛物线法,其收敛阶由Muller法的1.839提高到2.414,达到了超平方收敛.计算实例表明该方法优于Muller法和牛顿法.  相似文献   

19.
非线性渗流条件的低渗油藏产能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准确评价低渗透油藏的产能动态规律,针对低渗透油藏的渗流特点,建立了考虑非线性渗流特征的产能计算模型,并用Newton-Raphson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结果表明:用启动压力梯度方法计算的产量将比用非线性渗流方法计算的产量低,特别是在井底流压较大时;而用达西方法计算的产量比用非线性渗流方法计算的产量高,特别是在井底流压较小时.非线性渗流方法比传统的启动压力梯度方法更能够反映低渗透油藏的渗流规律.  相似文献   

20.
软件项目的模糊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软件项目中风险评估及风险控制的概念和一般过程。对软件项目提出了一种综合风险评估方法。采用AHP方法与模糊逻辑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风险评估,并根据软件项目管理的实际情况对AHP方法与模糊逻辑法进行了改造。应用模糊逻辑法对各因素的评判不是直接评价其重要度,而是将各风险因素从概率方面、从影响方面、从不可控制性方面分别进行评判。先用AHP方法将风险评估分为三层,在确定第三层各风险因素的排序权向量时采用模糊逻辑法。最后利用AHP方法求出各风险因素的综合风险权重。在确定了项目的风险,并作出了评估和排序后,对这些风险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