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四川省攀枝花苏铁自然保护区的攀枝花苏铁自然居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对采集的48个体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筛选出13个扩增条带清晰的引物,共检测到104个清晰位点,其中多态位点94个,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0.38%.平均每个引物扩增条带为8条.结果表明,攀枝花苏铁在居群内水平上仍保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对其居群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分析,可为攀枝花苏铁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川芎道地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国内17个居群的285个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个体进行道地性分析.从99条ISSR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0条引物对285个川芎个体进行扩增,共得到186条清晰的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83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98.39%.根据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得出16个川芎居群遗传距离的非加权算术平均(UPGMA)树.采自四川省内的10个川芎居群表现出更近的亲缘关系,各个川芎居群间具有高度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ISSR技术对安徽4个铜尾矿、1个铅锌尾矿废弃地上自然定居的白茅和非矿区正常生境下1个白茅居群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10条引物对6个居群180个样品进行PCR扩增,共得到139扩增带,其中多态位点为132条,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4.96%。POPGENE分析表明,白茅居群的总遗传多样性为0.3125,非矿区白茅的遗传多样性远高于另外5个矿区居群,铅锌尾矿的遗传多样性最低,6个白茅居群之间出现明显的遗传分化(φst=0.030,P<0.002),各居群的个体各自聚在一起。上述结果可能是在金属尾矿废弃地胁迫下,白茅居群遗传本质上产生了明显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4.
利用RAPD技术对采自我国8个省份的9个罗布麻野生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8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7条引物,共扩增出157条带,其中多态性带108条.物种水平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68.79%,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296,Shannon’s多态性信息指数I为0.3390.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8841,即11.59%的遗传变异来自于居群内,88.41%的遗传变异来自于居群间,居群间的遗传分化水平远高于居群内.居群间遗传距离与聚类结果显示各居群间的亲缘关系与地理分布不完全相关.针对现有罗布麻的遗传多样性现状,建议加强对现有自然居群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冶勒自然保护区垂枝香柏的ISSR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冶勒自然保护区垂枝香柏(Sabina pingii(Cheng ex Ferré)的6个居群共65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的比较分析. 10个引物共扩增出121个多态性位点,物种水平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PB)为98.37%,居群水平的多态性位点百分率相对较低,在37.40%~51.22%间. 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4959,即总遗传变异中有50.41%的变异发生在居群内,49.59%的变异发生在居群间,基因流Nm为0.5083. 居群间及居群内分化均较明显,可能是由于地理隔离  相似文献   

6.
以四川瓦屋山、峨眉山和彭州3个地区的黑籽重楼原变种居群及峨眉山、彭州2个地区的无瓣黑籽居群为供试材料,用筛选出的4对引物,对5个群体共计74个个体进行AFLP分析,每对AFLP引物扩增出61~78条多态带,共得到235条多态带.黑籽重楼遗传多样性较高,物种水平的多态带百分率PPB为81.88%,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490.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3867,居群间基因流为1.6870;在变种水平上,黑籽重楼原变种PPB为78.40%,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849,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4237;无瓣黑籽的PPB为63.07%,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3603,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439.黑籽重楼种下的两个变种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0726,遗传分化指数PHIst为13.33%.聚类结果无瓣黑籽重楼和黑籽重楼原变种分别分成两支.总而言之,黑籽重楼物种水平上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居群内遗传分化大于居群问,居群间的相似性系数很大,但种下的两个变种间有一定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油茶资源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RAP标记对湖北省油茶5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用11对引物对48个个体进行扩增,获得清晰的扩增条带64条,其中多态性条带60条,占93.75%;各材料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GS)在0.469~0.906之间,平均GS值为0.653;居群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Nei's遗传多样性(H)、平均Shan...  相似文献   

8.
贵州金花茶是一濒危物种,分布在广西北部与贵州南部交界的石灰岩山的常绿阔叶林内。本文对贵州金花茶12个居群共120个个体的单拷贝核基因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进行扩增与测序,利用相关软件计算相应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系数。结果表明:1)序列总长为660 bp,包括7个多态位点,共检测到8个单倍型,总的核苷酸多样性指数P_i和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_d分别为0.001 31和0.631。2)AMOVA分析结果显示91.47%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内,8.53%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F_(ST)值为0.085 31。3)Mantel test结果显示,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鉴于贵州金花茶具有低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和中等水平的居群间遗传分化,建议在加强其自然居群保护的同时,从多个栽培居群取样进行迁地保护,以最大程度地保护其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目前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野生资源逐渐减少,开展对其居群遗传学研究有利于两面针野生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方法】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11个广西两面针自然居群共138个样本进行DNA多态性分析。【结果】从1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8个有效引物,共扩增出63个DNA片段,都为多态性条带,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100%。两面针在物种水平上具有较高遗传多样性,Nei’s基因多样性(He)和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0.227和0.356。两面针11个居群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490,居群内变异占51%,居群间变异占49%,说明居群间和居群内的遗传分化基本持平;居群间基因流(Nm)为0.52,表明居群间基因流动较贫乏。各居群间的遗传距离在0.053~0.334之间,居群间的聚类及Mantel检验(r=0.391,p=0.040)均表明广西两面针居群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结论】广西野生两面针种质资源多样性较高,有利于培育高品质的药材品种;就地保护是两面针资源保护的首选,选择个体数量多、居群内变异系数大,自然环境不易受到人为影响的天然居群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10.
基于ISSR的披针莲座蕨居群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披针莲座蕨的6个自然居群97个样品进行了DNA多态性分析.从38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1个有效引物,扩增共产生81条DNA片段,其中79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位点百分比(PPB)为97.5%.与其他蕨类植物相比,披针莲座蕨居群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居群遗传关系聚类结果与各居群的地理分布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