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没有不成功的孩子,只有不成功的教育"。这是一句家长乐意老师担心的话。但细细体味,教育中只要每个施教者"用心灵去塑造心灵",那我们面前不成功的孩子还能有几个?  相似文献   

2.
李文伟 《奇闻怪事》2010,(7):23-24,33
即将走进校门的孩子将面对一种生活的转折一从幼儿世界的游戏生活转为类似成人世界的规则生活。幼儿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所以教师和家长应共同负起责任,在孩子入学之始,为他踏上漫漫人生长路,迈出坚实的一步导航。  相似文献   

3.
如果当年我们像这帮孩子那样通过如此方式进入"哲学",这门"板着脸"的学问对我们会意味着什么呢?  相似文献   

4.
没有不爱孩子的家长,没有不想教好学生的教师。但,什么是孩子真正需要的爱?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最适合孩子的?既不是打着“爱的旗号”,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进行的强制性控制。也不是孩子考出高分就认为教育便是成功的。教育不能急功近利,不能以成绩作为衡量的惟一标准,只有尝试去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因势利导,从长计议,才是成功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5.
李效珍 《科技信息》2008,(1):281-281
我国汉语的词汇是很科学的,如"爱好",这个词也是很科学的,"好"的前提条件是"爱",只有"爱",才能达到"好","好"是"爱"的结果。那么,要"爱",就是要我们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学生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并保持浓厚的兴趣。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一条有效的途径,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6.
张梅 《科技信息》2011,(16):285-285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古人有许多描述感恩的语句:"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教育"又称之为"爱的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生命教育。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目的是让幼儿对周围给予自己关爱的人心存感激。  相似文献   

7.
农村家庭教育现在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宪玉 《科技信息》2012,(10):315-315
"现在我为了儿女是日夜奔波,辛苦操劳,可是到头来,却换来的是孩子不爱学习,花钱大手大脚,当父母稍有怠慢时,就大吵大闹,还会哭闹不止。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尊重别人。"我在放学送队时听到了几个家长在互相倒苦水。现在许多家长都不知道孩子是怎么了,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其实我想告诉家长们的是:我们的家庭教育有问题了,家庭  相似文献   

8.
李进 《科技咨询导报》2010,(21):239-239
我们家长在培养子女的过程中,经常会和孩子发生各种冲突。俗话说:"半大小子,气死老子。"许多家长抱怨说,许多孩子特别不听话,爱和大人顶嘴,叫他向东他偏向西,叫他不干什么他非要干什么。很多情况下,这些冲突成为孩子一种习惯,孩子往往为了冲突而冲突,这就是所谓的逆反心理,严重的会出现离家出走等情况,这个给不少家长带来很多的困惑和麻烦。孩子的逆反心理是如何出现的,该如何正确对待,我分析了以下几点原因。  相似文献   

9.
嫦桂凡 《世界博览》2011,(13):62-63
缺乏夏令营经验将导致孩子们无知夏令营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最容易让孩子们感受到公民责任。今年春天,我住的城市突然莫名其妙地大范围停电,被充沛电力"惯坏"的各个社区顿时乱作一团,鸡飞狗叫。但第二天的社区小报居然还能顺利出版,实在让人惊奇。更让人惊奇的是小报上的头条新闻:一户人家10岁的女儿带着几个同学到自己家玩,停电之后家长也没有回家。黑暗中几个孩子不敢出门,饥寒交迫之时,其中一位男生出主意,想用点燃的蜡烛活烤了女孩家的宠物狗充饥。结果小狗负痛而逃,撞坏了门上的玻璃,所幸无人受伤。狗与孩子可以说是美国人的心头最爱,出了这样的"大事",那对不负责任的父母恐怕难逃虐待儿童和宠物的指控。最后小报评论道:"孩子们表现得如此无知,明显是因为缺乏夏令营学习经验所致。家长必须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夏令营。"在美国人眼中,夏令营真的如此重要吗?  相似文献   

10.
科普新知     
《华东科技》2014,(12):76-76
宝宝吃饭乱糟糟,其实是在动脑 宝宝的饭桌也许是很多家长们的噩梦,宝贝吃个饭往往都弄得杯盘狼藉。然而最近的一项研究或许能让家长们舒心:在近日发表的《发育科学》上,爱荷华大学的科学家发现幼儿在餐桌上吃得越"脏乱",其实代表着他们学习、体验得就越多。"他们看起来是在餐桌上玩闹食物,乱扔食物,而同时他们也是在获取这些外部物质的信息。"爱荷华大学的副教授拉丽莎?萨米尔森解释道。玩弄食物的"邋遢"行为其实对孩子的成长有益,他们能通过这样做更好地进行学习。  相似文献   

11.
赵爱军 《科技信息》2012,(10):311-311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学前期的孩子已经出现了强烈的独立意识。从一岁开始,就出现了"独立"的反应,此时他们已不满足于事事服从父母的要求,常常会出现与父母意愿不相一致的行为。三岁左右,则进入第二次独立反应的高峰,他们在行动上要"自己来",在语言上要清楚地分清"你"、"我",而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则是"我要……"、"我自己来"。这时,作为家长和老师应不失时机地以恰当合理的教育方式来满  相似文献   

12.
余少虹 《科技资讯》2012,(19):244-244
教育是不能没有感情的",热爱学生"在教师的教育行为中是多么重要!所以,教师对学生所怀有的一种深厚的热情可称为"师爱",它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又是一种教育的力量和手段,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感情基础。  相似文献   

13.
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是严重违背幼儿教育规律,对儿童身心发展不利的教育。具体表现为注重知识教学,重视课堂教学,重机械学习,重视结果评价,用小学制度管理幼儿行为。"小学化"现象对幼儿身心发展具有不良影响,对农村幼儿教育事业发展不利。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在于农村家长的教育期望问题、农村幼儿园举办者的心理预期以及农村幼儿教师素质相对较低。改变这一现状需要强化政策的执行力度,提升幼儿园教师整体水平,开展家园共育,转变家长的幼儿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14.
赵葵 《海峡科学》2011,(12):101-103
《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提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新教师毕业的成功转型,直接影响幼儿园教育质量和教师的专业成长。采用"师带徒"的方式引领新教师顺利上岗是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15.
张红 《科技信息》2012,(12):331-331
三年级学生对写作文很惧怕,开学时很多家长与我沟通,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在家能说会道,可一动笔形成文字就无从下手,要么三言两语,要么缠着家长说一句写一句,所以害怕写作文。我觉得家长的这种感受很正常。孩子们平时说话无拘无束,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所以在家长眼中个个都是"小八哥"、"巧嘴巴",能言善辩。但一旦形成文字时,孩子们自己也能感觉到有些话写出来不合适,所以一写作文就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16.
周存芳 《科技资讯》2014,(29):187-187
做好班主任工作,不仅要有责任心,还要有奉献精神,要做到眼勤、嘴勤、腿勤、脑更勤,还要有热心、细心、关心和爱心,更要有耐心。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呢?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现在的学生都是"幸福过剩症",尤其是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对自我认识不清,没有目标和方向,这就更需要我们老师引导他们自主管理、成长。经过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简单谈谈在德育工作中引导学生自主管理、成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吴红珍 《海峡科学》2013,(10):95-96
健康的心理是幼儿人生坚实的基础,是幼儿教育永恒的主题.爱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成人的爱可以使幼儿在爱的满足中学会爱别人,并享受到爱的快乐.为了让幼儿“心中有他人”,家长应当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在生活中给孩子当好表率,孝敬长辈,与邻里和睦相处,凡事先考虑别人,让孩子从大人无声的行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心理健康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能直面挫折,在困难面前保持良好的心态,把挫折教育融入到日常学习生活中显得十分必要.总之,培养幼儿的健康心理是一项艰巨、细致的工作,幼儿教师必须始终坚持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讲究教育艺术性与策略,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从而使他们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8.
胡珍娜 《科技信息》2012,(27):312-313
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过:"没有教师对儿童的爱的阳光,学生就会混成模糊不清的一团。""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的确,爱是一种情感交流,爱人才能育人,当你把炽热的爱通过一言一行传给孩子时,就会激起孩子对你情感的回报,从而乐于接受你所给予的一切。请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用心构筑爱的桥梁。只有这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才会激励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只有这样,教育事业才能健康、和谐、完美地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9.
教育界带有作秀和表演成分的"公开课"、"观摩课"、"精品课"长盛不衰。一些学校也敞开校门,邀请家长及社会人士观看教师是如何上课的。但是,怎样评价一堂课上得"好"还是"不好",包括有些教师在内,都还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本论述结合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对新课标背景下"好课"的一些要求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20.
现代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给予子女太多的爱。其实“太多”有时会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现代城市居住方式改善了居住条件,然而又使孩子缺少碰撞锤炼以及形成良好性格的必要环境。因此。“培养幼儿健全的心灵”已成为当今幼儿素质教育刻不容缓的课题。下面。就如何在学前教育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