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李瑞芬  李聪  苏加楷 《自然科学进展》2001,11(12):1274-1281
利用种子贮藏蛋白电泳和RAPD技术对沙打旺育成品种、地方材料和野生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沙打旺野生材料的多态性明显高于育成品种和地方材料,其总基因多样性、平均基因多样性均大于育成品种和地方材料,材料内遗传变异幅度最大,异质性较高;野生材料间遗传分化明显,基因分化系数比育成品种间和地方材料间大.地方材料间遗传分化不明显.育成品种遗传变异幅度最小,品种内异质性低.鉴于沙打旺地方材料和野生材料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广泛的适应性,这些材料应重点保护,是育种和开发利用的优良资源.  相似文献   

2.
云县2000年示范水稻品种多样性混栽2100亩综合效益明显,笔者通过对该示范不同混栽组合与对照的产量比较和效益分析,充分肯定水稻生物多样性品种混栽这一重大农业科技成果的技术先进性和成熟性,并初步总结出适宜云县低热坝区示范,推广的水稻混栽品种,以期为水稻生物多样性品种混栽推广成效率的提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应用亲缘系数分析四川小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代表四川小麦优良种质的40个小麦品种进行了亲缘系数分析,探讨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约60%品种组合间的COP值为0,所有供试品种COP值变异范围为0.00-0.75,平均值仅为0.08,表明大多数品种在系谱上的遗传关系很小或无遗传关系,通过COP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聚为6个类群,2个引进品种各自聚为一个类群,其余38个品种分别以繁6,阿勃,绵阳11号,成都光头4个优势亲本聚为不同的大类群与亚类群,分析认为,供试品种间系谱上的遗传差异较大,遗传多样性较高,文中对不同育种单位及不同时期小麦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武陵地区有许多古镇于清末民初形成了完整的民俗体系。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武陵古镇民俗发生了重大变化。21世纪前后,随着古镇旅游的开发,出现了民俗复活、重构、复制、创新、变异等情况。传统民俗市场化以后已经脱离原来生存的土壤,发生了变异,这些变异的民俗具有表演性、商品性、展示性、服务性和娱乐性特征。因此,只有将传统的良俗与现实生活中的良俗相融合,并为当地人所接受,成为他们的生活方式,其民俗才最具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确哦”与“确比”是滇东彝族“闹丧”活动中最为热烈、最具可观性的歌舞场面,它以其浓郁的民俗性和独特的艺术样式,在滇东世居少数民族音乐化中独树一帜。它的形态、源流、变异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和动因,对它进行收集、整理与研究,有利于我们深入了解滇东地区世居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提升其化品位,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6.
我国小麦地方品种种质资源数量大、种类多,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广泛的适应性。在研究中还发现了许多具有优良基因特性的珍贵品种。但是同时我国小麦品种也存在易倒伏、烘烤品质较差等缺点。因此对小麦种质资源进行深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家畜遗传资源多样性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畜遗传资源是家畜中存在且被视为创造社会财富的原材料的遗传性变异 在某种社会经济技术背景下能利用于家畜育种事业,以进一步满足社会物质、文化需求的遗传性变异以及携带这类变异的家畜和家畜种群,就是家畜遗传资源 现代家畜育种使少数欧美近代育成品种在世界许多地域取代了当地固有的品种或类型,在畜牧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在过去的50年间,其推广过程日益加速,影响遍及世界各地 这些育成品种,在提高家畜个体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量地方品种的灭绝或数量大减,使未来家畜育种的基因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为防止家畜遗传资源的进一步破坏和枯竭,必须采取保护家畜遗传资源多样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农业文化景观对于作物多样性保护具有积极的作用.本研究利用民族生态学和民族植物学等方法对黔东南地区稻作农业文化景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黔东南地区稻作农业文化景观独具特色、类型丰富,可分为农田自然景观、传统村落景观和传统农业文化景观三大类型,(2)传统稻作农业文化景观在维系多样性的糯稻地方品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全球经济化的背景下,对稻作农业文化景观发展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同时对农业文化景观与糯稻品种的多样性保护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牦牛遗传标记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结果表明,四川、西藏的牦牛在染色体和血液蛋白2种遗传标记上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而在所研究的DNA分子标记中多样性相对较贫之.这些遗传标记的这些差异是耗牛能够适应复杂多样的高原气候环境条件的物质基础,也为研究牦牛的起源、演化和分类,以及开展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说明牦牛虽然是家养动物中地理分布范围极其有限的家畜,但由于其产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条件的不同,在长期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作用下,遗传结构巳发生了较大的变异,形成了不同的生态类型或地方品种.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挖掘小麦种质资源潜力,给小麦新品种选育创造条件,对西藏地区768份春小麦地方品种24个主要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穗形、芒形、壳色、粒质、籽粒整齐度、抗倒伏6个形态性状,及生育期、株高、穗长、有效分蘖、小穗数、小穗粒数、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9个农艺性状上均存在着广泛的遗传多样性。可以从中选择具有高产潜力的优良种质资源,并可以根据丰富的性状变异从中选出差异较大的不同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11.
Hao  ChenYang  Dong  YuChen  Wang  LanFen  You  GuangXia  Zhang  HongNa  Ge  HongMei  Jia  JiZeng  Zhang  XueYong 《科学通报(英文版)》2008,53(10):1518-1526
Genetic diversity among 5029 accessions representing a proposed Chinese wheat core collection was analyzed using 78 pairs of fluorescent microsatellite (SSR) primers mapped to 21 chromosomes. A stepwise hierarchical sampling strategy with priority based on 4×10^5 SSR data-points was used to construct a core collection from the 23090 initial collections. The core collection consisted of 1160 accessions, including 762 landraces, 348 modern varieties and 50 introduced varieties. The core accounts for 23.1% of the 5029 candidate core accessions and 5% of the 23090 initial collections, but retains 94.9% of alleles from the candidate collections and captures 91.5% of the genetic variation in the initial collections. These data indicate that it is possible to maintain genetic diversity in a core collection while retaining fewer accessions than the accepted standard, i.e., 10% of the initial collections captured more than 70% of their genetic diversity. Estimated genetic representation of the core constructed by preferred sampling (91.5%)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by random sampling (79.8%). Both mean genetic richness and genetic diversity indices of the landrace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modern varieties in the core. Structure and principal coordinat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landraces and the modern varieties were two relatively independent subpopulaUons. Strong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associated with ecological environments has occurred in the landraces, but was relatively weak in the modern culUvars. In addition, a mini-core collection was constructed, which consisted of 231 accessions with an estimated 70% representation of the genetic variation from the initial collections. The mini-core has been distributed to various research and breeding institutes for detailed phenotyping and breeding of genetic introgression lines.  相似文献   

12.
就地方民族民俗文化信息资源的声像化采集与利用,进行分析和探讨,试图通过对这一资源的声像化采集与利用研究,来顺应地方民族各项事业的建设发展,保护和传承地方民族民俗文化信息,建设地方民族特色文献资源,做出新的努力。  相似文献   

13.
七里古镇拥有丰富的古窑文化、古建筑文化、民间宗教文化、客家民俗文化、船工文化、商贸文化等文化旅游资源。这些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明显,开发潜力巨大。对其进行适当、合理的开发与利用,不仅能促进古镇的文化保护与传承。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而且还将积极推动赣州的旅游及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概述了潮汕民俗文化的基本内涵,论述了建设潮汕民俗多媒体数据库的意义,介绍了潮汕民俗多媒体数据库的主要内容、技术特点、功能作用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三峡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不仅对于三峡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中国文化多样性乃至于世界文化多样性都具有重要价值。三峡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应坚持现代性、发展性、针对性、物质与非物质文化并重的原则,并采取资料收集整理,加强学术研究和宣传教育,利用现代技术建立博物馆和发展文化产业等方式。  相似文献   

16.
竹枝词或称竹枝歌,是我国古代诗词中一种颇具特色的诗歌体。历史上宁波曾经是竹枝词非常流行的地方。宁波古代的竹枝词创作内容十分丰富,描写了宁波古代的物质民俗、意识民俗、社会民俗、节日民俗及民间口传民俗,体现出重要的人文价值,是宁波民俗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7.
利用优化的辣椒SRAP—PCR反应体系,研究宿州辣椒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从30个引物组合中筛选出条带清晰、多态性好的15个引物组合,共扩增出62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有40条,多态率为64.5%;不同引物扩增的条带为3~7条,谱带大小范围为100~1000bp.供试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2~1.00之间,当遗传距离D=0.52时,可将27份材料分为两大类.结果表明,宿州辣椒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各民族文化也由各个支流走向汇聚,形成了中国文化的“璀璨星河”。在数千年历史进程中,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多元化在得到保护和发展的同时,文化的统一性也在不断增强。文章阐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自然地理环境、汉文化的凝聚力、统一的政治局面及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等诸因素,对中国文化多元汇聚的重要影响和作用,揭示了中国文化统一性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揭示河南省不同黄河鲤养殖群体之间的遗传差异,本研究通过线粒体COI基因对5个黄河鲤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5个群体中荥阳水产良种场群体的单倍型数为4,洛阳水产技术推广站群体的单倍型数为2,其它群体的单倍型数均为3;各个群体的基因多样性从0.200到0.750不等,最高的为河南省水产良种繁育场的群体;各群体的核苷酸多样性范围为0.000 63到0.002 28,最高的为荥阳水产良种场群体,最低的为洛阳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群体.分子方差分析表明黄河鲤将近90%的变异来自于群体内,说明整体上群体间分化较小.结果表明,虽然各个黄河鲤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较小,但是它们之间的遗传多样性差别较大,研究结果可以为黄河鲤的育种和增殖放流等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挠羊"作为忻州地区的传统文化,深受当地老百姓的喜爱,政府也积极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来不断弘扬"挠羊"活动,使它成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项目。但是受到文化多元化的影响,"挠羊"在更替继承中遇到了一些问题,本文从传承的角度探讨了如何在改革创新中增强忻州"挠羊"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使忻州"挠羊"不断延续下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