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为了达到对C20~C40范围内的结构混凝土抗压强度快速准确预测的目的,基于RBF-ANN模型基本原理及应用特点,在钻芯法、回弹法、超声波法及回弹-超声波综合法等大量室内和现场无损检测试验基础上,进一步应用Matlab2012b神经网络工具箱,建立了混凝土抗压强度RBF-ANN预测模型。该模型经充分训练后,应用于山西省重点建设工程项目的结构混凝土质量控制。工程实践表明,构建的RBF-ANN模型预测精度为4.4%,满足工程实际需要,具有较好的便捷性、经济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神经网络预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人工神经中的神经元网络理论,预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值,探讨出一条预测混凝土抗压强度的理论方法,其结果具有较高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3.
用神经网络预测矿渣与粉煤灰混凝土的强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目前神经网络中使用最多的BP网络的模型来预测矿渣粉煤灰混凝土的3天、28天的抗压强度。结果表明,由于神经网络具有很强的非线性表现能力,计算精度高,预测能力强.将神经网络方法应用于矿渣、粉煤灰混凝土的强度预测中,可为工程人员提供很大的方便,以指导生产,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为建立基于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塑性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预测式,收集了106组关于塑性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与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数据,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现行规范推荐的预测式进行误差分析和修正.结果表明,规范GB 50010和DLT 5057推荐的预测式计算得到的塑性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较实测值偏大,规范DLT 5057推荐的预测式误差较规范GB 50010小;修正后的预测式方差和标准差均较规范推荐预测式小,可供工程计算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不同温度(0℃、-5℃、-10℃、-15℃、-20℃)、不同钢纤维掺量及不同水灰比的钢纤维混凝土的抗压、抗拉、抗折与抗剪强度试验结果,建立以温度、钢纤维掺量以及水灰比作为输入矢量,混凝土预测强度作为输出矢量的网络模型。用人工神经网络分别为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抗拉强度及抗剪强度建立了合适的网络模型,输入层和隐含层均采用双曲线正切S型传递函数,输出层采用线性传递函数。网络采用Levenberg-Marquardt算法进行训练,对低温钢纤维混凝土的强度进行了预测,预测的相对误差在0~0.05的范围内波动,各训练总标准差与仿真总标准差均在0.3的范围内,取得了满意的结果,这对低温条件下钢纤维混凝土强度预测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早期受冻温度对负温混凝土微观结构与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降低负温给混凝土结构带来的内部损伤,采用压汞法测孔、扫描电镜微观形貌观察等实验手段,研究在不同温度早期受冻混凝土的孔径分布和微观结构及其抗压强度随龄期发展变化情况,探讨不同冻结温度下负温混凝土微观结构与宏观力学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早期养护温度越低,水泥石初始结构越疏松,<20 nm的凝胶孔含量明显降低,混凝土抗压强度较低;转入标准养护后,负温混凝土孔径趋于细化,抗压强度得以迅速增长,-5℃受冻的混凝土,转标准养护28 d后>200 nm孔含量几乎与标准养护28 d混凝土相当,抗压强度亦接近。但-10℃和-15℃受冻的两组混凝土中大孔含量仍略高于标准养护混凝土,抗压强度相对略低。  相似文献   

7.
应用本地区典型混凝土原材料制作6种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标准试件,并按照现行相关技术规程要求分别进行了回弹法和超声波法混凝土抗压强度非破损检测试验。应用大型通用数学软件Matlab7.0多种不同类型函数的回归优化分析,建立了反映回弹值、声速值及回弹-声速值与混凝土抗压强度之间相关关系的测强曲线。结果表明,与现有回弹法或超声波法等单一检测法相比,所建立的混凝土抗压强度非破损二元对数型测强曲线精度较高,宜在本地区优先采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获得压制生土砖抗压强度预测模型,针对成型压力、含水率、水泥含量及高厚比对压制生土砖抗压强度的影响,基于国内外研究中的91组压制生土砖抗压强度试验数据,分别建立了用于预测压制生土砖抗压强度的BP神经网络模型和径向基(RBF)神经网络模型,并将模型预测结果分别与试验结果及回归分析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压制生土砖抗压强度的预测精度显著优于回归分析方法;压制生土砖抗压强度与其配合比、成型压力及高厚比间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回归分析模型不适用于解决此类复杂问题;BP神经网络模型的整体预测效果较好,但容易陷入局部最优;RBF神经网络模型能可靠地预测压制生土砖抗压强度,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比值的平均值为1.007,标准差为0.085,该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精确度,能有效解决压制生土砖抗压强度与其影响因素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可为压制生土砖的配合比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回弹法全国测强曲线,通过工程实例研究了结构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回弹法无损检测试验方法,并与钻芯法混凝土强度检测试验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应用回弹法全国测强曲线,推定大同地区结构混凝土抗压强度是可行的,但推定强度值要稍高于其实际强度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胶凝材料用量、胶水质量比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高品质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工作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对其配合比进行优化后,以实现再生骨料的最大化工程应用.方法采用线性回归拟合方法,依次考虑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原材料成本,保证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在不同强度等级下可以满足力学性能以及原材料最低成本要求.结果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用水量-取代率以及抗压强度-胶凝材料用量/胶水质量比均表现出较好的线性关系;相比较天然粗骨料混凝土,其用水量最大增幅仅为7.1%,28d抗压强度最大差值仅为6.4MPa,且配合比优化后的原材料成本最大降幅达31.3%,可用于制备强度等级为C20~C40的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结论优化后的高品质再生粗骨料混凝土配合比具有很好的工程适用性和经济性,有效地扩大了再生粗骨料的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