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黑龙江省的大部分地区土地的土壤肥力高、供肥能力强,是中国粮食生产大本营之一.以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土壤数据、DEM数据、温度数据,选取立地因素、土壤因素、气候因素建立耕地适宜性评价体系.此次研究结合GIS技术,对七台河市土地进行耕地适宜性评价,将评价结果分成4个等级,其中七台河市高度适宜地区面积为168.54 km~2,占全市面积的2.70%;中度适宜地区面积为1982.67 km~2,占总面积的31.78%;勉强适宜地区面积为1798.03 km~2,占总面积的28.82%;不适宜地区面积为2289.23 km~2,占总面积的36.70%.  相似文献   

2.
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既能促进土地的集约利用,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建设用地的供给瓶颈.该研究从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等角度出发,选取10个评价指标,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对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划分为适宜、比较适宜、勉强适宜和不适宜建设4个等级.评价结果表明龙马潭区现有低丘缓坡土地资源18 552.51 hm~2,占该区土地总面积的55.69%;其中适宜建设的低丘缓坡土地资源主要分布在龙马潭区南面的极少部分区域,占龙马潭区适宜、比较适宜和勉强适宜建设的低丘缓坡土地资源总面积的32.43%;比较适宜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宜建区域的周边地区,所占面积比例为50.30%;勉强适宜区域则零散分布在中部区域、与泸县接壤的西部区域以及与江阳区接壤的东南区域,所占面积比例为17.27%,其余部分均为不适宜区域.该评价结果可为龙马潭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作为建设用地的潜在资源进行开发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找出秦安县苹果种植适宜区域等级,首先运用PCA方法确立了评价因子;再结合GIS空间分析功能确定了评价单元,最后借助ArcGIS和SPSS软件,实现了对其各乡(镇)苹果种植地适宜性的空间分等定级,发现高度适宜区主要分布在郑川、西川等河流低阶地、低黄土梁峁区,占耕地总面积的30.1%.  相似文献   

4.
申云鹏 《河南科技》2013,(3):153-154
以会昌县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为例,在GIS的支持下,利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在充分考虑影响城镇建设各种因子的基础上选取参评因子,构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因子体系,采用特尔斐法专家讨论确定参评因子的权重,对其开发成建设用地进行适宜性进行评价。根据其开发为建设用地的适宜程度分为高度适宜、中度适宜、基本适宜和不适宜4个等级。结果表明:在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中,开发为建设用地中高度适宜和中度适宜的土地面积占绝大多数,各占适宜开发为建设用地总量的40.1%、36.2%。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对其开发利用可以为该市城镇经济发展提供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花山周边环境、旅游开发和土地的利用程度对花山岩画保护的影响,更好地保护文物,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生态的协调发展,通过问卷调查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区内的大气、水、土采样分析;采用33个评价因子进行土地利用的可持续评价.结论:花山周边环境处于国家一级标准,质量优.现有旅游开发和“十一五”旅游规划对文物保护无负面影响.土地处于可持续利用的初步阶段.  相似文献   

6.
李鹏飞 《河南科技》2023,(5):116-119
【目的】对定西市农业用地进行适宜性评价分析,为当地农业土地的规划和利用提供建议。【方法】基于ArcGIS平台,以甘肃省定西市为研究对象,结合层次分析法,选取和农业发展密切相关的自然因子,如高程、坡向、坡度、温度和降水,对定西市农用地的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定西市适宜农业种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和东部地区,对应的县域主要为临洮县、安定区、渭源县、通渭县、陇西县和漳县的大部分地区,适宜、较适宜、较不适宜、不适宜开展农业种植的区域分别约占定西市总面积的13%、26%、36%和24%。【结论】定西市要在整体上优化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以促进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的大庆市土地利用变化趋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把握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趋势,调整社会经济发展的策略,优化土地利用的结构,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根据大庆市1978~2001年五期陆地资源卫星LandsatTM数据,在分析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应用马尔可夫理论,对大庆市未来几十年土地利用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和定量预测.预测结果表明耕地、林地和居民用地在逐年增加,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土地逐年减少.  相似文献   

8.
以1995年和2007年的Landsat TM卫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借助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利用监督分类和人机交互的方法,获取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信息,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叠加分析和土地利用动态模型等分析方法完成对研究区域土地利用资源的定性和定量化分析,为区域的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耕地是面积分布最广的土地利用类型,占据一定的优势地位;耕地面积和草地面积呈现减少的趋势,其中耕地减少的面积最大;林地、水域、居民工矿用地和未利用地的面积呈现递增的趋势,其中居民工矿用地增加的面积最大;耕地和草地的开发度均小于其消耗度,林地、草地、水域和居民工矿用地各自的开发利用度要大于各自耗减度.  相似文献   

9.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使其成为开展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手段.平顶山市近年来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巨大,研究其变化过程、特点和驱动力可以全面、及时的掌握土地资源变化规律,对该市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广西都安县土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都安县土地适宜性评价是根据该县土地资源特点、土地利用现状和各种土壤类型的理化性质及其对农、林、牧业生产的适宜性和限制性,采用多因素分级指标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按照土地的用途划分宜农(耕)土地类。宜园土地类、宜林土地类、宜牧土地类。并选择对土地用途影响较大的因子为评价项目,依其影响的程度制定分级指标,按指标评定每个土地适宜类的适宜等级,分别评出一等地、二等地、三等地三个级别,统计其面积。然后,根据评价结果对该县的土地资源提出合理利用意见。  相似文献   

11.
百合镇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水稻种植面积占到全镇耕地面积的一半,用遥感技术提取其水稻种植面积对于评价生产能力及优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eCognition平台,运用多阈值、多尺度分割算法对RapidEye高分辨率影像进行对象分割,分别用多阈值分割、ndvi、rvi剔除林地、水体、建筑地的影响。利用最邻近法对对象分类,用野外实测点随机抽样、面积一致性、空间分布进行精度评价,其中面积一致性达到94%,提取的水稻分布符合自然规律。  相似文献   

12.
基于易门县2012年土地变更数据,采用定量模型从土地利用多样化指数、综合利用程度及区位熵三方面分析易门县土地利用现状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土地利用类型少,地域差异明显;(2)土地利用程度低,未利用地面积广;(3)农业用地区位指数相对高,城镇建设用地发展不足。在此基础上对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调整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河谷型城市土地利用变化趋势研究--以兰州市西固区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分析兰州市西固区土地利用特点的基础上 ,将土地利用分为农业用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和其它用地 ,利用本区 1 987年~ 1 999年的土地利用统计资料 ,建立灰色动态预测 GM( 1 ,1 )模型 ,对西固区未来 2 0年的各类土地利用作出预测 ,定量描述它们的变化趋势 .模型的计算结果显示 ,农业用地有下降趋势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增长较快 ,其它用地稳中有减 .然后根据西固区实际 ,结合河谷型城市共有的特征 ,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河谷型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定规律 ,并提出解决此类城市土地供需矛盾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通榆县的土地类型及综合自然区景观生态设计进行了探讨,其目的在于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合理布局农、林、牧、渔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通榆县是吉林省农业发展最为重要地区之一,沙化、碱化造成这一地区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因而对这一地区景观生态规划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空间分析与数理统计方法、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生态贡献率方法对2005—2010年闽清县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动态特征和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2005—2010年,闽清县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主要表现为林地、水域的减少,耕地、草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增加的趋势.(2)2005—2010年闽清县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从0.718 8下降至0.715 7,局部呈现出一种下降的趋势.(3)局部地区生态环境呈负向发展,其中林地锐减对区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产生的影响最为深刻.  相似文献   

16.
土地利用程度是反映区域人类活动对土地自然状态改变的综合指标,文章基于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聊城市2010年变更数据,对其土地利用程度及县乡尺度区域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聊城市土地利用程度指数为305.70.各县市区土地利用程度介于296.97-311.57之间,县级土地利用程度与农村居民点用地、水工用地和农村人口的相关性显著;乡镇级土地利用程度变化于280.20 358.58之间,与城镇用地、林地、耕地、水工用地、水域、农村居民点用地、其他土地、交通运输用地相关性显著.县乡尺度土地利用程度的联系表现为土地利用程度高的乡镇分布于县城、重点(中心)镇、交通干线沿线.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皋兰县土地资源各要素特征的分析,计算出皋兰县各乡的理论生产力、生产潜力和实际最高生产力和生产潜力,并分析了实现这一生产力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对皋兰县各乡的土地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和简单分析。在1%光利用率下皋兰县土地承载力为157725人,2%光利用率时全县土地承载力300373人。  相似文献   

18.
要实现土地资源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就应当在充分考虑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力的影响,并将土地资源划分出具有地貌特征、土地利用状况和土地生态功能相对一致的功能区划下,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该文在分析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讨适合该区域的土地功能分区模式,并提出适应各功能区划内产业发展方向及其开发保护策略,为实现环境脆弱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绥芬河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潜力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分析了绥芬河市土地利用结构现状,指出了它目前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潜力,并就如何推进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为绥芬河市土地的合理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