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餐菜单翻译的好坏对中国的餐饮业能否实现走向世界这一宏伟目标有某种直接的影响。本义拟从中餐菜单的语篇类型、功能和翻译目的以及中餐菜名的构成和命名方法入手,粗略地谈谈中餐菜单英译的一些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黄志城 《科技信息》2011,(3):239-239,220
随着中国与国际交流的增多,中餐菜单翻译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中餐菜单翻译是让很多人中国人感到头疼的问题。本文就以宣传中国饮食文化为出发点,并结合实例归纳提出了几种具体实用的中餐菜单英译方法。  相似文献   

3.
宁海霖 《科技信息》2012,(29):197+214-197,214
本文从饮食文化差异的角度出发,着重讲述了"中餐菜单的英译"这个影响餐桌文化交流的主要问题,其中涉及名词构成、烹调方法和翻译方法等诸多内容,力求使菜单的英译更加规范化、简易化。  相似文献   

4.
从目的论角度谈中餐菜单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餐菜单的准确英文译名在传播中华饮食文化过程中起着极其关键的沟通作用。然而,当前国内外的中餐菜单的翻译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直接影响了外国人对中国美食文化的了解。本文从目的论角度分析了中餐菜单的语篇类型、语篇功能与翻译目的,并根据中餐菜名的命名特点提出相应的翻译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对以往的中式菜品翻译策略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以目的论为视角,从翻译策略的动态发展性、语言本身的包容性、食客自身的异域文化期待、中餐菜名本身内涵的丰富性、以及国际上外国餐厅菜单翻译的实际等方面探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用"音译+注释"翻译中式菜品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于潇宇 《科技信息》2010,(30):175-175
本文结合中餐菜谱的翻译,首先指出,文化差异的客观性及人类社会实践的共同性决定了读者只能对反映不同文化的文本作出近似的反应,进而明确提出对中餐菜谱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策略,阐明了文化因素在语际翻译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从目的论视角看中餐菜名的英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和目的论的基本概念,分析了中文菜单的文化内涵和构成特点,在目的论的观照下,讨论了菜单翻译的原则、功能、策略和评价。  相似文献   

8.
模因论视角下的中餐菜名英译的归化与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饮食文化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的中餐菜名的翻译对传播中国饮食文化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将以翻译模因论这个跨学科新兴理论为基础,探讨中餐菜名英译过程中的规范以及英译策略的异化和归化。  相似文献   

9.
语篇翻译是以语篇为准进行的翻译操作。译者的语篇翻译观,有助于正确理解原语文章,找到更合适的翻译方法,进行更合适的翻译操作。  相似文献   

10.
就语篇、语篇翻译和语篇翻译教学进行探讨,认为翻译应该以语篇为基本单位,这样才能对原语有整体把握。在翻译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及其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11.
张妍 《科技信息》2011,(9):145-145,311
模因跟基因作为个体生命特征的最小载体一样,模因是语言文化信息的载体,模因论认为语言翻译就是通过一种模因转换成另一种等效语用功能模因的文化信息的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以模因论为基础对汉语菜单语篇的英译做了分析,发现非文学语篇翻译在英语翻译教学中可以借助模因翻译理论作出合理的说明与诠释。  相似文献   

12.
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拟声词在模拟对象和语义特征方面具有共性,在拟声理据和句法功能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拟声词翻译中,译者可以根据这些共性和差异性而采取相应的翻译方法,如:直译法、意译法、抽象法等,以使译文美感度提升。  相似文献   

13.
英语中被动语态使用频率较高,汉语中则不多见,成主动语态。根据英语和汉语特点,英汉被动语态互译有直译、准确和灵活。所以英语被动语态在翻译成汉语时,更多情况下译意译等常见方法,也还有一些特例,翻译时要力求  相似文献   

14.
英语缩略词是英语新词的主要来源之一,地位十分重要.由于对英语缩略词的定义、分类及其结构特征认识不清,往往带来很多争论,使得这类词语的汉译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文章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探讨英语缩略词的定义、分类,围绕英汉语缩略词的结构差异,提出了准确、通俗易懂和遵循惯译的翻译标准,并探讨了缩略词和汉语字母词的关系,建立了相应的翻译步骤和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5.
针对材料英语的一些基本特征以及英汉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指出材料工作者要了解材料英语的文体和语言特点,翻译时要采取已经普遍接受的译法,不能完全直译,更不能任意创造。同时介绍了翻译过程中常用的一些基本技巧,并通过例句对其进行了详尽阐述。  相似文献   

16.
孟翔珍 《菏泽学院学报》2001,23(3):94-96,91
英汉翻译除了一些基本原则之外,尚有许多技巧性问题直接影响到译文的正确与否及质量的高低。一般来说,英文长句的汉译应优先考虑短分译出,然后再根据汉语的表达习惯重新组合;其次考虑在做适当处理后,汉语译文仍为长句。在译文风格选择方面,为了译文准确这一基本目标,宁“原汁原味”,勿“天马行空”。在语态方面,汉语译文则应做更多地转换,采用符合汉语习惯的主动语态。  相似文献   

17.
现实中汉语新词的英译存在着一些问题。结合实例就其中语言差异导致中国式英语、文化信息的缺失、表达悖于习惯、政治性词语措辞不够谨慎等四个问题进行探讨,指出汉语特色新词英译应采取异化策略,并提出了音译加解释和直译加解释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由于英汉两语的差异,英汉翻译过程中需运用各种翻译方法。通过省略英语特有的词、省略汉语多余的词等方式,能使译文更加符合译入语的语言习惯。  相似文献   

19.
论文言文的英语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言文的英语翻译是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的主要目标,通过加强学生的双语能力和双文化深度,从而改善提升其翻译层次。现阶段学生的文言文英语翻译能力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语言敏感度较差,古代和国外文化意识淡薄,受翻译习惯性思维影响严重。提高学生的文言文英语翻译能力,重在课堂实践中培养学生扎实的双语基本功和对中英两种文化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能准确理解汉语古今词义的差异,来确定具体的教学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