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9 毫秒
1.
本项目属于医疗卫生专业领域。恶性脑胶质瘤的治疗是世界上至今仍未解决的难题。项目组针对恶性脑胶质瘤当前治疗的基础研究薄弱、临床治疗理念陈旧、传统治疗方法单一的现状,进行了恶性脑胶质瘤靶向治疗新技术研究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肿瘤干细胞(CSCs)是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项分化潜能的细胞亚群,在肿瘤生长、转移和复发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目前的研究认为肿瘤可能是一种源于CSCs的干细胞疾病,然而目前关于CSCs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CSCs内细胞信号途径、肿瘤微环境(TME)对CSCs的维持及调控机制、CSCs放化疗抵抗中病毒致瘤蛋白的作用,以及是否可发现特异性的针对CSCs的靶向小分子化合物等问题尚有待深入探讨。通过对CSCs生物学行为、基因表达谱以及其功能特性的不断深入研究,可以阐明其遗传机制、恶性转化路径,从而发掘针对CSCs新的治疗靶点,为临床根治肿瘤带来新的希望。在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的支持下,南开大学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和四川大学开展了对上述科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期发现新型的CSCs治疗靶点,为临床提高肿瘤治疗效果提供新策略和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3.
[项目类别]化学药-Ⅱ类 [项目进展]待批临床 [转让方式]临床批件所有权转让 一、主要技术内容 [通用名]替莫唑胺 [英文名]Temozolonide,Methazolastone [国外药品名]Temodar,Temodal [中文化学名]8-氨基甲酰基3-甲基咪唑[5,1-d]-1,2,3,5-四氨噗4-(3H)-酮 成人原发脑癌的60%为脑胶质瘤,它是最严重和危害性极大的恶性肿瘤,发病率较高,死亡率高,大多数病人治疗效果不佳,手术、放疗和化疗均如此,过去20年中,脑胶质瘤治疗有明显进展,存活率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血液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不断攀升,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血液恶性肿瘤主要包括白血病、骨髓瘤、恶性淋巴瘤。其发病原因、遗传影响、早期诊断、有效治疗等问题一直是各国医学专家研究的热点。本项目以血液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治疗及疗效评价中面临的重大需求为目标,将纳米生物医学技术与血液恶性肿瘤诊治相结合,发展新型功能纳米材料,探索其在血液恶性肿瘤检测和诊断、免疫治疗及基因治疗方面的应用,为血液恶性肿瘤的诊治提供全新的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脑机接口介导的行为可以被视为超越身体的非具身性质的感知行动过程,该过程因其能将思想转化为行动的能力而与普通人相比似乎承担更多的责备与惩罚,而这仅仅出于其无法控制的因素,因而据此引入道德运气理论。研究发现,已有关于脑机接口和道德运气问题的研究更侧重意向性的探讨,忽视了可控性视角下技术隐含的内在出错机制,而控制与意向性作为能动性的双重视角,对于考察脑机接口加持下的“人工身体”所附有的独特道德运气问题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成果》2013,(1):61-62
恶性肿瘤是肿瘤细胞和肿瘤微环境细胞组成的集合体:肿瘤细胞的不可控增殖和侵袭,以及肿瘤微环境对肿瘤细胞的营养、免疫逃避和侵袭转移等过程的支持作用,共同形成了肿瘤的恶性表型的细胞和分子基础。肿瘤细胞和肿瘤微环境细胞受到共同的细胞和分子机制调控,其中,Notch信号在肿瘤中的作用近年来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成果》2008,(22):55-55
胰腺癌是消化系统中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发现晚、转移早、进展快、预后差的特点。近数十年来,其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逐年上升,位居恶性肿瘤的第13位,预后极差;死亡率高居恶性肿瘤的第8位。国人胰腺癌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据北京、上海等地的统计数据显示:胰腺癌发病率位于恶性肿瘤的第9~10位,死亡率位于第6~7位。由于胰腺癌早期诊断的困难性、肿瘤的侵袭性和缺乏有效、成熟的系统综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人类的诸多行为和表现与性有关,这些行为的成因固然有社会环境和个体差异的影响,但也可以从科学角度解释其产生的物质基础。人类与性相关的社会行为的物质基础研究呈现出激素、神经递质、基因、脑功能和神经机制四个进路。四个研究进路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空白期与重叠期。研究过程呈现出如下特征:阶段性和波动性交替出现;存在"回采现象";存在范式与异例现象;新方法和新手段、新理论和新的实验结果会对研究领域的扩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新型纳米药物克服肿瘤化疗抗药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癌症是当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化学治疗(简称化疗)作为临床治疗癌症的重要手段,成为目前临床治疗恶性肿瘤最直接而有效的方法。然而由于肿瘤药物的高毒性和重复使用导致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这严重影响着临床化疗的效果,甚至最终导致化疗的彻底失败,90%以上肿瘤患者死于不同程度的耐药。耐药性问题一直是肿瘤化疗的最大瓶颈之一。逆转肿瘤细胞的耐药性,提高肿瘤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对肿瘤治疗意义重大。迄今为止,科学家一直在致力于提高化疗敏感度,克服肿瘤细胞的耐药性,但50年过去了并未解决根本问题,效果不佳。我们的最新研究发现,利用纳米颗粒容易进入细胞的特点,适当表面修饰的金属富勒烯纳米颗粒,不仅可以促进肿瘤细胞对顺铂的内吞,而且可以高效逆转肿瘤细胞对顺铂的耐药性,为克服肿瘤化疗的耐药性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RNA在生命体内执行着重要的生命功能,并具有丰富的结构多样性与复杂性,成为药物研究的新靶点。当前以RNA序列特异性为靶点进行药物研究的工作主要有:①以mRNA的序列结构为基础,设计反义寡核苷酸药物抑制基因的表达;②以mRNA序列及折叠结构为基础,寻找小RNA(sRNA)或干扰RNA(RNAi)分子,可以调节和关闭基因的表达,进而调控细胞的各种高级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11.
恶性肿瘤是全球范围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顽疾,是引起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原因。2008年公布的我国第三次居民死亡原因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恶性肿瘤是我国城市前列死因(占城市死亡总数的25%),在农村为第二位死因(占21%)。目前肿瘤治疗仍是手术、化疗、放疗、生物治疗、基因治疗等多学科综合治疗。由于恶性肿瘤具有侵袭、转移的生物学特性及手术、放疗具有明显局限性,化疗在肿瘤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恶性肿瘤已成为我国居民第一死因,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健康。基因组不稳定性是恶性肿瘤的关键特征之一,包括染色体的易位、缺失和基因变异等方面,可产生激活的癌蛋白、失活的抑癌蛋白或融合蛋白。这些蛋白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具有差异性,可组成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蛋白质机器,调控肿瘤干细胞与肿瘤微环境,导致肿瘤治疗抵抗和复发转移,是理想的诊治靶标。然而,肿瘤特异性靶点及其药物依然非常有限。筛选和鉴定基因组不稳定性引起的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的新型蛋白质机器,对其功能机制进行深入研究,研发抗肿瘤的新型靶标和诊疗手段,对推进癌症的攻克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研究目标主要包括:(1)发现和鉴定10~15种基于基因组不稳定性产生的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新型蛋白质机器;(2)阐释基于基因组不稳定性的蛋白质机器的组成、功能、结构、修饰、作用网络和调控机制;(3)揭示基于基因组不稳定性的蛋白质机器对肿瘤干细胞、肿瘤微环境和治疗耐受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13.
正一个国际研究小组新发现,一种蛋白质能够帮助被称作"超级细菌"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躲避人体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该发现为未来治疗细菌感染提供了新靶点。"超级细菌"指那些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其中较常见的一种。它们虽然对抗生素有耐药性,但在人体内仍然会受到免疫系统的攻击。不过研究人员发现,有些"超级细菌"还是能躲避免疫系统的攻击,因此治疗它们  相似文献   

14.
遥控不再是电子产品的专利,科学家新培育出一种转基因果蝇,可以用激光照射来遥控它们的行为,让懒散的果蝇活动起来,开始爬行、跳跃或飞走。有关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的《细胞》杂志上。虽然遥控这种果蝇还不能像开遥控汽车那样方便,但有关方法对研究动物的神经和行为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行为作为适应性进化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与机体体制结构的进化有着共同的进化机制,它们都是自然选择的产物。在人的进化中,自然选择的作用就在于不断地提高人的基础质量,从而增强人的总体适合度。基因质量包括基因结构质量和基因表现质量。遗传进化学家常常只关注提高人的基因结构质量所导致的适应性进化。事实上,提高人的表现质量所表现出的适应性进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尽管这两种形式的进化通常是交织在一起的,但在人的进化中,后者所表现出的长时期的,持续和方向性的快速进化,在生物界是绝无仅有的。  相似文献   

16.
基因治疗旨在导入正常基因以取代或补偿基因缺陷以在遗传水平上治愈疾病。然而,直到20世纪末基因工程技术及转运载体技术的迅速发展,此简单的治疗理念才得以实施及临床应用,并且很快涉及多个疾病领域,包括遗传病、恶性肿瘤、感染性疾病等。近年来的临床试验在全球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指标。这表明作为一种新型疗法,基因治疗将为传统医药领域带来革新,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此外,基因编辑技术和干细胞技术的发展也为基因治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本文就基因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进展以及潜在的伦理问题进行了总结讨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因治疗的研究热点,发展前景及相关的挑战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1课题简介 立体定向手术导航技术对神经外科脑深部神经核团疾病的手术治疗效果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无论是毁损术还是DBS(Deep Brain Stimulation),靶点的精确定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目前立体定向神经导航系统均存在几个问题:①无法校正因中脑脊液流失、体位改变等引起的脑组织移位;  相似文献   

18.
β-arrestin2在Ⅱ型糖尿病致病机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I型糖尿病现已成为世界上影响范围最广、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其典型特征是外周组织的胰岛素耐受。胰岛素耐受的形成原因主要是血液中循环的胰岛素不能刺激激活脂肪、肝脏、肌肉中的胰岛素信号通路,但其形成的具体机制还不是很清楚。我们发现在II型糖尿病模型小鼠肝脏样品中β-arres-tin2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暗示了其在II型糖尿病中的潜在作用。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发现β-arrestin2基因敲除可导致严重的胰岛素耐受,而过表达β-arrestin2则能显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我们发现β-arrestin2介导了胰岛素信号通路中新的信号复合物的形成,这一复合物包含IR/Akt/β-arrestin2/Src,并对胰岛素信号的传递以及胰岛素代谢功能的行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β-arrestin2在这个复合物中起到了支架蛋白的作用,它将Akt、Src与IR联系在一起,β-arrestin2的缺失或功能异常直接导致复合物的解聚、胰岛素信号的阻滞并最终导致胰岛素耐受。我们的研究工作不仅发现了胰岛素信号途径中一个全新的由β-ar-restin2介导的信号复合物,这个信号复合物对于胰岛素信号传递以及胰岛素敏感性的确立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为II型糖尿病的防治和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指导和研究靶点。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24):22-22
1成果的重要意义 结核杆菌的耐药是引起世界结核病重新抬头和蔓延的重要原因之一,发现结核杆菌的耐药机制和寻找新型抗结核药物是控制结核病的关键,发现可有效抑制耐药结核杆菌生长的先导化合物的获得,有望为解决当前结核杆菌临床耐药难题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20.
一、肿瘤药物研究策略 近年来抗肿瘤药物发展迅速,其研究经过几十年的历程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杀伤型细胞毒药物的发展策略已转向针对新靶点,提高选择性,针对常见实体瘤,寻找新型的化学结构和新的作用机理的药物研究,寻找新抗肿瘤药物的观念已经更新,技术及方法也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新一代针对特定肿瘤、特定靶点的高度自动化的高通量筛选方法正在建立并不断完善.新品种不断出现,为肿瘤治疗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