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7 毫秒
1.
磷酸掺杂对聚苯胺电导率及微观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磷酸掺杂的聚苯胺进行了电导率测试,并从微观结构上对这种变化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随着掺杂剂酸度的增加,大块状的聚苯胺消失,生成了结构更精细、平均粒径更小的聚苯胺,并且在整个微观结构上形成了聚苯胺隧道网化.掺杂有利于导电通道的形成,从而可以显著提高聚苯胺的导电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恒电流法制备不同掺杂的聚苯胺膜,通过循环伏安法对不同掺杂聚苯胺膜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不同掺杂聚苯胺膜的表面形貌特征.结果表明:3种不同掺杂的聚苯胺膜(PAn)对乙醇分子都有吸附性能,其中质子酸掺杂的PAn和纳米ZnO掺杂的PAn对乙醇分子的吸附性能较好,而KCl掺杂的PAn吸附性能相对较差,其吸附性能与掺杂前后聚苯胺膜的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3.
掺杂聚苯胺复合材料电磁参数及吸波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3cm波导式测量线在8~14GHz频率范围内,用多点拟合的实验和计算方法对掺杂聚苯胺的微波吸收特性及参量进行了研究.发现浓H2SO4掺杂本征态聚苯胺(PAn)所合成材料的电损耗很小、磁损耗较大(相对于HCI—PAn).FeCl2掺杂浓H2SO4-PAn材料可合成磁损耗较高、基本上有利于吸收微波的材料;更令人注意的是,将HCl—PAn与浓H2SO4-PAn—FeCl3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可以合成出平均衰减为13.37dB、最大衰减为26.7dB、密度为0.7g/cm^3、频宽为10.34~14GHz的很有利于吸收微波的材料.同时.比较了有机酸掺杂聚苯胺DBSA—PAn与HCI—PAn的吸波性能。  相似文献   

4.
用共混的方法制备了烷基苯磺酸掺杂聚苯胺(PAn)与醇酸树脂清漆(Alkyd)、环氧树脂清漆(EP)的复合膜,研究了其导电和大学性能。结果表明:复合膜的导电率随PAn含量的增加而增大,PAn/Alkyd复合膜的导电率比PAn/EP复合膜的导电率要高。PAn/EP的粘着力随PAn含量的增加而明显降低,PAn/Alkyd的粘着力、二种复合膜的柔韧性都与PAn的含量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5.
磁场作用下大分子酸掺杂聚苯胺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0.2 T的磁场作用下,采用微乳液法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乳化剂,过硫酸铵(APS)为氧化剂,大分子磺基水杨酸(SSA)为掺杂剂制备导电聚苯胺(PAn),并结合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粒径分析、电导率等手段对其结构及性能进行表征.结果显示:磁场作用可以提高PAn的电导率、掺杂度和腐蚀电位,但对PAn基本单元结构没有影响;与无磁场条件下合成的PAn相比,磁场条件下合成的PAn具有更高的结晶度和明显的微观取向结构,且反应时间从3 h减少到2 h,掺杂酸浓度(CSSA)从0.4 mol.L-1减小到0.3 mo.lL-1,乳化剂与苯胺单体的摩尔比(nSDBS/nAn)从0.6减少到0.45,PAn的电导率从0.85 S.cm-1增加到1.55 S.cm-1.  相似文献   

6.
复合功能磺酸掺杂聚苯胺的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过硫酸铵为氧化剂,采用乳液法合成不同摩尔比的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与磺基水杨酸(SSA)复合功能磺酸共掺杂的聚苯胺(PAn),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A)、红外光谱(FI—IR)、电子顺磁共振谱(ESR)以及溶解性实验对产品的结构和性能进行分析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当掺杂体系中,n(DBSA):n(SSA)=1:3时,所得的PAn样品的电导率高达3.57S/cm复合功能磺酸掺杂所得PAn的结晶性能、热稳定性能、掺杂程度以及溶解性能比单功能磺酸掺杂所得PAn的高;电子顺磁共振谱结果表明,复合功能磺酸掺杂PAn为自由电子自旋模型,属典型的PAn盐形式。  相似文献   

7.
在不同磁场强度下,用苯胺单体(An)和氧化剂过硫酸铵(APS),掺杂剂磺基水杨酸(SSA),乳化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合成了导电聚苯胺(PAn)。研究了氧化剂和掺杂剂用量对PAn掺杂率和电导率性能的影响;并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粒径分析、腐蚀电位曲线表征了PAn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磁场对苯胺聚合的影响是正向的,磁场能减少掺杂剂的用量、提高产物的电导率;在乳化剂n(SDBS)/n(An)=0.45,氧化剂n(APS)/n(An)=0.8,掺杂剂SSA 0.3 mol.L^-1时,合成的PAn电导率最大;在磁场环境中合成的PAn导电性、粒径、防腐性、规整性等各方面与无磁场作用的产品相比均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乙醇脱氢酶在聚苯胺-聚丙烯酸修饰电极上的固定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循环伏安法在铂电极上于0.5mol/L苯胺-2.5mol/LHCI-15%(质量分数)聚丙烯酸的水溶液中制备聚丙烯酸掺杂的聚苯胺膜;并在0.25mol/L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溶液(pH=7)中测试掺杂后的聚苯胺膜的电化学性能,聚苯胺-聚丙烯酸(PAn-PAA)复合膜修饰电极在电位为-0.2~0.4V时出现1对稳定的氧化还原峰,与PAn修饰电极相比,它在此中性缓冲溶液中具有更好的导电性和电化学活性,可用作固定酶的载体和酶催化反应的电子传递媒介。实验中采用两步法将乙醇脱氢酶(ADH)固定至PAn-PAA复合膜中,用循环伏安(CV)、交流阻抗(EIS)和扫描电镜(SEM)等方法对固定乙醇脱氢酶前后膜的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ADH已固定至复合膜中。  相似文献   

9.
通过原位聚合非二次掺杂制备了高导电性聚苯胺/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采用盐酸为掺杂酸,研究了聚苯胺/氧化石墨烯的微观形貌;探讨了盐酸浓度及氧化石墨烯(GO)用量对反应过程和复合材料导电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聚苯胺(PANI)以球状物的形式均匀地包覆在GO表面;盐酸浓度超过0.5 mol·L-1,反应诱导期明显缩短,复合材料的导电性显著提高.在聚合体系中加入GO可延长聚合反应诱导期,但随着GO用量的增加反应诱导期缩短.当盐酸浓度为0.5 mol·L-1,GO与苯胺单体质量比超过2%时,制备的PANI/GO复合材料中GO形成导电通路,电导率较纯PANI提高一个数量级,达到1.4S·cm-1.  相似文献   

10.
导电聚合物聚苯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苯胺是一种典型的导电聚合物,因其具有多样化的结构,较高的电导率,独特的掺杂机制,优异的物理性能,良好的环境稳定性,且原料廉价易得,合成方法简便等优点,而成为最具有应用前景的导电高分子材料之一。较合面地介绍了聚苯胺(PAn)的合成方法、性质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1.
高导电H3PMo12O40掺杂聚苯胺微米棒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分别以静电纺丝法制备的H3PMo12O40/ PVA和纯H3PMo12O40微米管为模板,制备了H3PMo12O40掺杂的聚苯胺微米棒材料,并运用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和扫描电镜进行了表征.四探针法测定了产品的电导率.结果表明:聚苯胺微米棒的直径在400 nm左右;最高电导率为3.3 S/ cm.  相似文献   

12.
利用溶胶-凝胶法和电化学聚合制得Ti/nano TiO2-PAn复合膜电极,并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循环伏安法(CV)对制备的Ti/nano TiO2-PAn复合膜电极的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以此电极对模拟污水进行了电化学处理,研究了nano TiO2-PAn复合膜电极初始浓度、不同扫描速度、不同扫描圈数等因素对对硝基苯酚电催化降解影响,实验表明初始浓度为320 mg/L的对硝基苯酚,经Ti/nano TiO2-PAn复合膜电极电催化降解1 h,降解率可达65.7%,在  相似文献   

13.
Aniline was polymerized in dilute aqueous squaric acid and the polyaniline (PAn) was doped with 10−1–10−3 mol/L of squaric acid. The corresponding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the PAn is 10−1–10−2 S ⊙ cm−1. The solubility of the doped PAn has been improved in common polar organic solvents. The FTIR and UV—Vis spectra show that the PAn has the structure of both quinone and imine.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s Foundation of China Zhan Caimao: born in 1948, Associate professor  相似文献   

14.
掺杂聚合物对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甩胶方法在导电玻璃上分别制得单一的聚烷基噻吩并在其中掺杂不同量的聚乙烯咔唑的有机发光层,再用真空蒸发方法将铝沉积在这些有机层上作为发光二极管的负极。选择合适的掺杂比,电致发光二极管在电压为5V、电流密度为30mA/cm^2时就有光输出。这一结果表明,掺杂具有空穴特性的聚乙烯咔唑对增强短烷基侧链的聚烷基噻吩电致发光强度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烷基苯磺酸掺杂聚苯胺的特征及可溶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烷基苯磺酸(ABSA)为反离子质子酸,研究了大阴离子酸掺杂苯胺(PAn)的过程及其可溶性,表现溶解度和真实溶解度随溶剂和处理温度的变化表明大阴离子酸掺杂的特殊性;受分子链的运动和聚合物边间距影响较大,可溶部分的UV-Vis光谱的结果进一步证实这一结论,FT-IR对PAn和ABSA混合物在氯仿中的可溶物和不可溶物的结构分析表明掺杂过程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对溶解不利,而ABSA中的烷基直链结构对溶解有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电聚合方法制成不同浓度双核磺化酞菁钴(bi-CoPc)掺杂的聚苯胺(PAn-bi-CoPc)膜,并用电化学、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及电导率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酞菁浓度对膜的电化学行为有影响,PAn膜和PAn-bi-CoPc膜在近红外区都有较宽的吸收带,当bi-CoPc为1 mmol/L时,PAn-bi-CoPc膜在近红外区出现明显的吸收峰,膜在近红外区的吸收强度随酞菁浓度增加而下降;红外光谱发现掺杂后酞菁的共轭体系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17.
聚苯胺(PAn)和聚吡咯(PPy)膜电极对Hg(Ⅰ),Sn(Ⅱ)的氧化的电催化作用以循环伏安法(CV)进行了研究.在0.3mol·dm~(-3)HNO_3中PAn膜电极对Hg(Ⅰ)的氧化在0.445V处有一个非常尖的氧化峰,其峰电流I_(pa)的值为同样条件下Hg(Ⅰ)在光滑裸铂电极上峰电流值的5倍以上.PPy膜电极对Hg(Ⅰ)的电催化氧化有相似的结果,在0.49V处有一个尖峰,这是Hg(Ⅰ)在PPy上的氧化峰,I_(pa)值为在裸铂电极上的数倍.这些结果都说明PAn和PPy对Hg(Ⅰ)的氧化有明显的电催化作用.与此相似,PAn,PPy膜对Sn(Ⅱ)的氧化有类似的效果.PAn与PPy对Hg(Ⅰ)和Sn(Ⅱ)的氧化,其峰电流I_(pa)与扫描速率v的平方根成直线关系,这说明Hg_2~(2+)和Sn~(2+)离子在这两种导电聚合物膜电极上的电极过程受膜内扩散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