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无脊椎动物是地球生态系统的调节者。作为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基础。无脊椎动物从授粉、土壤形成和养分循环,到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生态旅游等,为人类提供了多种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必要服务。 几乎所有成为人类食物来源的海洋鱼类在它们生命的某个时期都以无脊椎动物为食,而人类或直接食用无脊椎动物,如贝类和甲壳类动物或无脊椎动物的副产品。无脊椎动物为农作物授粉,处理各种废物,为人类提供众多的其他服务,但我们却很少意识甚至完全忽略它们对地球生态和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以下是无脊椎动物对地球生态和人类生存所作的一些贡献。  相似文献   

2.
英国伦敦动物学会(ZSL)最新推出了针对全球无脊椎动物生存现状的调查报告,这份长达89页的报告对全球无脊椎动物面l临的灭绝风险,无脊椎动物对人类和整个地球生态平衡的贡献,以及如何有效维持这种生态平衡等诸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分析。报告提出了无脊椎动物的现状和趋势以及保护它们对人类生存环境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意义。,以下摘要介绍这份调查报告,以让更多的人了解无脊椎动物对地球生态和地球人类的价值,及我们该如何帮助面临灭绝风险的无脊椎动物走出困境。——编者  相似文献   

3.
物种丧失 数百年来,物种、种群(包括作物、家畜和家禽品种)以及自然生境的丧失过程都在明显加速。 一般认为,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因为遗传多样性实际上包含在物种个体之中,故此处只谈物种和生态系统水平上的多样性。 生物物种的灭绝是自然过程,但灭绝的速度由于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而大大加速。有些科学家估计,自1600年以来,人类活动已经导致75%的物种灭绝。众所皆知的渡渡乌、毛象、塔斯马尼亚狼和恐鸟都是由于人类捕猎而灭亡的。有些种因被过度商业利用而处于灭绝的边缘。如在肯尼亚…  相似文献   

4.
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昆虫们已经习惯了在各种逆境中生存,从炙热的撒哈拉大沙漠到冰雪覆盖的南极荒原,都有它们忙碌的身影。从生物总量的概念来说,人类的总量也是无法和无脊椎动物相比拟的:所有美国人的总量加在一起,还不及美国境内包括蚯蚓和蜘蛛在内的昆虫总总量的1/50。昆虫是一种比较古老的物种,在长期的进化中,它们已经具有了非同寻常的本领,蜻蜓无疑是具有代表性的物种之一。几乎所有的男孩子都有过这样的经  相似文献   

5.
曾经生活在地球远古时代的许多物种都已经从地球上消失了,但它们并没有被遗忘。科学家认为,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以下一些已灭绝物种有可能"死而复生",而它们的复生对我们人类来说将是幸事。  相似文献   

6.
《世界科学》2012,(10):1-1
科学有的时候真是令人喜忧参半。最近,继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ENCODE这一理解人类基因组的基本数据库研究取得显著进展,科学家采集并分析了超过15万亿字节的原始数据,大大拓展了对人类结构和功能基因的认知,其前景令人鼓舞。然而,令人沮丧的则是英国伦敦动物学会(ZSL)发布的《全球无脊椎动物生存现状调查报告》,其数据称,从1970年以来,脊椎动物种群整体下降率达到30%,而无脊椎动物类群的灭绝和灭绝风险被严重低估,其种群的下降速度甚至超过了人们更为关注的脊椎动物。  相似文献   

7.
就像基因组学和生物医学以人类健康为主旨一样,生态学和资源生物学旨在保护地球的健康。不幸的是,与前者相比,后者发展进程困难重重。阻碍后者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人们对世界上众多生物多样性现象的无知。特别是在物种层次的知识极端匮乏,这严重制约了人们对生物多样性和全球生存环境的进一步研究。 迄今为止,许多专家倾向于认为地球上物种总数在1000万个左右,其中已拥有科学名称的物种估计在150万~180万个之间,已开展有关生物多样性测定的核心物种约为50万个,如导管植物、脊椎动物和少数无脊椎动物(珊瑚、蝴蝶等)。…  相似文献   

8.
全球物种的削减带来了一个危险的副作用:人类因传染而得病的频率越来越高。美国生态学家理查德·奥斯特菲尔德认为,物种的多样性可以防止一定比例传染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高明  李勇 《自然杂志》2010,32(5):267-271
    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多样化程度,即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赖以为继的生存环境的多样性。它包含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人类过度利用自然资源,不恰当地利用物种资源,加剧了自然生态系统退化,加速了物种的退化。国际社会制定并通过了《生物多样性公约》用来保护生物多样性。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同样也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但各种措施已付诸实施。  相似文献   

10.
人类无疑是当今地球上居于主导地位的物种。数千年来.人类占据地球近1/3的陆地用于农牧业和城市建设.却把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回馈”给大地母亲——将草场改为耕地.过度砍伐森林.无限量抽取地下水.任意引入外来物种.排放核凌料和化学污染物,致使物种加速灭绝,全球气候持续恶化……可以想象,如果地球上的其他物种能够进行选择.它们一定会毅然决然地要求:将人类赶出地球! 假如它们的愿望实现了——从明天早上起.65亿地球人口突然“人间蒸发”(也许是被整体发送到外太空.我们当然不希望人类集体死于疾病或者灾祸).自然的力量再次成为地球主宰。那么.人类消失后.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子昵?在你即将读到的下面一组文章中,作者就此问题进行大胆的科学狂想。他们就像已经在未来世界遨游过的时间旅行者.将他们的所见以现在进行时态加以报道.于是.我们得以窥探没有人类的未来世界,[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中国西南地区分布有许多重要的珍稀濒危动物,对它们的保护举世瞩目,其中一些动物的分类进化地位还存在着争议。我们实验室多年来致力于这些物种的进化遗传和保护遗传学研究,旨在阐明这些物种的进化地位,确定野生或圈养群体的遗传结构,为制定科学的保护计划提供不可缺少的遗传学资料。  相似文献   

12.
<正>我们人类的同伴——灵长类动物已陷入困境。在一项史无前例大规模的研究中,由31位灵长类动物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分析了所有已知的灵长类物种,判断它们的生存现状。这些与人类最接近的物种状况堪忧。研究者发现:3/4的灵长类物种数量呈下降趋势;而大约60%的灵长类物种正濒临灭绝。由于农业、狩猎和采矿,从大猩猩到长臂猿,各种灵长类动物近几十年的生存状况明显恶化。安东尼·赖兰兹(Anthony B.Rylands)是保护国际  相似文献   

13.
王建华 《世界科学》1999,(1):27-30,20
物种的衰降及灭绝一直是自然界生物进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体现了优胜劣汰的物竞天择自然规律。但现今的物种灭绝除自然界生物进化因素以外,人类异常干扰因素更堪称是"杀手"、"'元凶"。通过检测海洋无脊椎动物化石样品表明,自然界的物种灭绝现象已持续发生演绎了数百万年之久,每年约有1-3种物种速灭绝厄运。但现今状况则令人颇为吃惊,据科学测算,现今自然界物种的灭绝率为1000种/年以上,占纯天然性物种灭绝率指数的1000倍,这还仅是一种保守估算所得值(按最低保守数估算所得值)。像距今6500万年以前的恐龙遭厄运那样,人类目前已…  相似文献   

14.
当今大量文章在论述人类必须保护所有动植物物种,因为这些物种及其基因可能会在某时有用、或适宜生存于我们周围、或数量甚微正面临灭顶之灾。我们列出了濒危物种表,告诉人们应采取怎样的保护措施,并颁布各类保护法。但与保护相对的运动——消灭某些物种,亦在同时进行。两种运动相互并存、各行其是,但彼此都该了解现实正发生的一切。我们似乎也应面对现实,将保护与绝灭统一起来,制定一项可行的、合乎逻辑的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15.
正在漫长的生物进化历史中,大量形形色色的昆虫物种曾经出现在地球上。它们中的许多种类在我们人类到来之前就已经消失,化石成为我们接触它们的唯一途径。通过这些大自然印刷在石头上的《昆虫记》,我们终于有机会阅读这些远古小精灵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数十年前科学家就已经知道,人类基因至少有98%和黑猩猩完全相同……现在才开始探寻使人类从猿类中分离出来的究竟是哪些基因。人总喜欢认为自己是特殊的。因为人类具有交谈、书写和建筑复杂构造的能力,从而把自己从动物王国中分开来,并且形成精神上的差别。但是,将其归结到基因时,人类又和黑猩猩的两个物种极其相似,以至于生理学家贾里德·戴蒙德(JaredDiamond)称我们人类是“第三个黑猩猩物种”。经过了四分之一世纪的研究工作,可以肯定地确认人类和黑猩猩的任何基因组区,至少有98.5%的DNA是相同的。这就意味着只有很少一部…  相似文献   

17.
虽然我们人类本身的数量在不断地增加,但几乎所有的其它灵长类物种却在衰落,它们中有许多正濒于灭绝。灵长类动物在生物医学研究中有其独特的作用,使生物学家对它们感到兴趣。可是它们较低的群体密度和繁殖率,使之显得很软弱。1985年6月24~28日在美国圣地亚哥召开的一次讨论会上,许多发言者总结了目前世界上大约200种灵长类动物的现况。  相似文献   

18.
《大自然探索》2011,(4):55-55
参照上述五条标准,我们就能够解释为什么玩耍行为在哺乳动物身上比在爬行动物、鱼类和无脊椎动物身上更容易被辨识。哺乳动物是温血动物,它们通常能得到父母的呵护和关爱,至少享有安全且舒适的童年;相反,冷血动物需要随时关注体温的调节、防范天敌的猎杀和四处寻觅食物,因此它们极少能真正体验到安全感和舒适感。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研究人员正急切地将所有新发现的昆虫和其他无脊椎动物编入目录,它们涵盖了尚未命名的900万个物种的90%。为此,科学家通常要花很长时间在实验室里对收集到的标本进行分类。现在,一种名为"多样性扫描"的新方法可能会帮上忙。这种方法包括一个机器人,它可以每次从托盘中取出一个昆虫或其他小生物,并对它们拍摄;然后,一台计算机使用名为"机器学习"的人工智能,将每个样本的腿、触角和其他特征与已知样本进行比较;最后,  相似文献   

20.
罗伯特·斯温侯(RobertSwinhoe)是英国一名出色的外交官,然而,他流芳后世的却是在博物学上的贡献。当我们审视着中国鸟类长长的名录时,发现有两个人的姓氏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眼中,一位自然是林耐,而另一位就是在中国近代鸟类学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罗伯特·斯温侯。斯温侯一生出版了120本动物学、地理学、人类学方面的专著,发现了93个鸟类和17个哺乳动物的新种,这些物种有的直至今天仍然是鸟类学家和动物学家们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对象。同时他还搜集了大量的鱼类、爬行动物、昆虫和无脊椎动物的标本,并将它们运回国内,送给那些做室内研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