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韩城区块煤层气井长期存在的井下管杆腐蚀问题,通过对现场采出气、液及腐蚀产物进行分析,判断韩城区块主要腐蚀因素为CO_2、H_2S在高矿化度环境下多组分协同作用。通过腐蚀失重法和电化学方法对缓蚀剂进行了筛选、复配及最佳添加浓度等实验研究,研制出了适合该区块的缓蚀剂。室内实验结果表明,该缓蚀剂在韩城区块腐蚀环境下取得了很好的缓蚀效果,使管材年均腐蚀速率降到0. 045 mm·a~(-1),能经济高效地解决该区块煤层气井下管杆腐蚀问题。  相似文献   

2.
针对韩城区块煤层气井长期存在的井下管杆腐蚀问题,通过对现场采出气、液及腐蚀产物进行分析,判断韩城区块主要腐蚀因素为CO2、H2S在高矿化度环境下多组分协同作用。通过静态腐蚀失重法和电化学方法对缓蚀剂进行了筛选、复配及最佳添加浓度等实验研究,研制出了适合该区块的缓蚀剂。室内实验结果表明,该缓蚀剂在韩城区块腐蚀环境下取得了很好的缓蚀效果,年均腐蚀速率降到0.045mm.a-1,能经济高效的解决该区块煤层气井下管杆腐蚀问题。  相似文献   

3.
吉林某油田CO_2注气驱油井受CO_2分压、温度、采出液含水率以及细菌含量等诸多因素影响,造成井下管柱的严重腐蚀。为减缓腐蚀,当前主要采用井筒加注咪唑啉缓蚀剂来保护油井井筒和井下设备。通过研究CO_2、SRB等多因素条件下的腐蚀规律和腐蚀主因素,从降低防腐蚀成本的角度考虑,考察了缓蚀剂类型、加药方式、加药浓度、加药周期对井下油套管腐蚀的抑制效率和长期有效性,并根据现场情况制定了合理的加药制度,提高了缓蚀剂的作用效率,延长其服役寿命,使区块整体腐蚀速率低于0.076 mm/a,实现了井下腐蚀的防护效率与成本的最优化。通过工艺优化,不仅延长井下设备的服役寿命,也降低了防腐蚀成本。  相似文献   

4.
针对靖边油田青阳岔区块油井管杆腐蚀严重的问题,通过现场调研和取样化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块油井管杆腐蚀主要是CO2和H2S共同作用的结果。室内利用咪唑啉和炔氧甲基胺合成了C17咪唑啉季胺化物;同时还优选了助缓蚀剂、分散剂等助剂,确定适当的加药方案。靖边油田青阳岔区块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油井采出液平均腐蚀速率由0.314 mm/年降至0.129 mm/年,总铁含量由22.5 mg/L降至1.1 mg/L,试验井年维护性作业井次,油管、抽油杆更换数量减少,说明油井腐蚀状况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为确定鄂尔多斯盆地三交区块煤层气合理的排采强度,采用理论分析、现场实测的方法,研究三交区块煤层气井产液规律,提出三交区块煤层气井排采强度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渗透率直接影响煤储层供液能力,压降传递速度在单相水阶段显著快于气、液两相阶段;地层供液能力与渗透率、降压幅度、煤厚、含水饱和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计算得出三交区块直井、水平井在单相水产出阶段的合理排水量;随含水饱和度减小,应该相应降低排采强度.该成果对煤层气排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煤层气井油管柱腐蚀导致的管柱穿孔和频繁卡泵是制约陇东地区煤层气资源开发的关键因素,确定煤层气井油管腐蚀形貌特征与产物成分,查明其腐蚀机制对于气井管材选型、防护措施改进意义重大。利用扫描电镜(SEM)及二次电子图像(SE)、背散射图像(BSE)对油管柱腐蚀产物膜形貌进行微观表征,采用能谱分析(EDS)标定腐蚀产物元素类型及含量,并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了腐蚀产物的矿相,在此基础上提出本区煤层气井油管腐蚀机理及防护措施:本区煤层气井N80油管钢在高矿化度Cl-、HCO3-地层水环境发生强烈CO2腐蚀作用,形成多层结构腐蚀产物(FeCO3)膜,由于腐蚀产物膜与金属基体结合强度低,在井筒流动介质冲刷下易发生剥离,且腐蚀产物膜疏松多孔致密性差,Cl-易穿过产物膜接触金属基体,形成自催化腐蚀电偶,加速局部阳极溶解,生成大量点蚀坑,加剧了腐蚀穿孔伤害程度。选择含3% Cr油管材、加缓蚀剂(原油)与射孔完井是实现本区煤层气井油管柱整体腐蚀防护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7.
结合沁水盆地东北部和顺区块煤层气井排采经验,分别从地质因素(构造位置、陷落柱、断层等)、工程因素(水力压裂的缝高控制、裂缝半长等)和排采因素(排液速度、套压控制、停电停抽等)三个方面探讨了该区块煤层气井产气量的控制因素。研究发现:该区块煤层气井产气量受构造位置的影响较大,与陡坡带的距离和煤层含气量呈现明显的相关性;区块高构造部位水力压裂易出现压开含水层及井间压窜现象;见气时套压的控制与产气量具有一定规律,套压小于0.5 MPa 开井产气,效果最差,套压0.51.0 MPa 开井产气,效果次之,套压大于1.0 MPa 开井产气,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一种高效抗CO_2腐蚀缓蚀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缓油气田环境中CO_2的腐蚀,以氨基三亚基甲基膦苯、吗啉、硫尿和其他缓蚀剂为原料复配了一种缓蚀剂GT-1,采用静态挂片失重法和电化学测试方法研究了GT-1对CO_2腐蚀的缓蚀效果.结果表明:GT-1对碳钢的阳极活性溶解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属于阳极型缓蚀剂;复配后对CO_2腐蚀有良好的缓蚀作用,缓蚀率高达96.07%,是高效的气相缓蚀剂;氨基三亚基甲基膦苯、吗啉、硫尿和其他缓蚀剂之间具有良好的协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港油田南部地区,由于地层水矿化度高、硫化氢含量高,导致油井在生产过程中因腐蚀出现杆断、管漏现象,严重影响油井正常生产。通过对造成杆断、管漏等腐蚀因素进行分析和现场缓蚀剂试验评价,确定了最佳加药量和加药周期:现用的咪唑啉类缓蚀剂最佳缓蚀浓度为30~160 mg/L,加药周期可延长1~2 d。通过优化加药制度、延长加药周期,实现了油井腐蚀治理,延长了单井检泵周期。  相似文献   

10.
 塔河油田为海相沉积形成的碳酸盐岩油田,地层液具有高矿化度、高Cl-、高含CO2、高含H2S 特点,而注气井注气、焖井及生产过程中,含有溶解氧,使得腐蚀环境更加恶劣.通过分析油田碳酸盐岩油藏注气井地层采出液水、管道生产运行工况以及在注气工艺的调研基础上,应用X 射线衍射(XRD)分析、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及点腐蚀影像(VMS)分析等测试分析手段,研究注气井井下及地面管道腐蚀产物及形貌特征,通过在注气井井底油管、井口及采油树内管道及地面生产管道内挂入3 种在用材质的监测挂片,研究注气、焖井及生产过程中不同监测部位的管道的腐蚀速度、形态及规律,研究规律为:从井底、井口到地面管道,随着监测周期加大,腐蚀坑的加深及加大,腐蚀速率增大;由注气过程、焖井过程向生产过程腐蚀程度逐步变大,纵向腐蚀能力增强;注气及生产过程中的35CrMo、P110S 及P110 3 种管道在用材质的耐蚀性变差.通过分析建立了注气、焖井以及生产过程中控制油田注气井井底、井口及地面管道腐蚀特征及规律的机理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