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王雪芳 《甘肃科技》2013,(22):99-101,162
虚拟社会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存在与传播方式,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和思维方式,但目前的管理还不能有效适应这一重大变化.如何顺应信息社会的时代特点,提高虚拟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已成为社会管理中一个非常紧迫的课题.从虚拟社会的产生及自身特点入手,通过剖析为什么要加强虚拟社会的管理,探索虚拟社会管理的有效方式,提出了从建立健全立法监管、网络道德建设、政府部门监管、技术创新与社会管理整合、国际合作等多方面构建虚拟社会综合管理体系,对完善虚拟社会的现实化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网络数字化引发社会生活变革,网络道德在主体、行为活动、价值规范方面展现出与一般道德不同变化、困惑.网络道德具有新的相对独立的道德结构,其形式是虚拟的,内容是现实的、客观的.网络道德建设需要以一般道德为基础,结合网络及网络社会特点探寻反映网络伦理秩序现实要求的伦理价值规范以及培养网络主体的道德自律.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中学生已成为网络社会中不可忽视的群体。在网络社会中,新的人际关系与网络道德随之产生。然而,处于道德观形成关键时期的中学生在这个虚拟社会中引发了大量的道德失范现象,本文分别就中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产生背景、原因、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并针对学校提出了无律、他律到自律的网络道德教育举措。  相似文献   

4.
张琦 《科技资讯》2010,(21):202-202
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促使人类的道德生活从现实社会进入虚拟社会——即网络交往道德生活领域,由此诱发的网络交往道德问题,己经成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大学生也不例外。正视高校学生网络交往道德问题,探索实践中的有效途径,是创新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课题和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刘德群 《科技资讯》2009,(6):221-222
网络可以构成一个似同现实生活的虚拟的网络空间及虚拟的自我生存的网络环境。这个特殊的文化现象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影响非常之大。由于虚拟的网络现实可以巅覆现实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可以不受法律的、道德的、社会习俗的制约,凭着自己的想像而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成就自己的一切。这就降低了现实社会文化生活及其思想观念的社会调节力度,从而构成了这个现代技术文化生活的负面性。  相似文献   

6.
刘海英 《科技资讯》2006,(8):205-206
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各个领域里引起了极为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复杂社会效应在人们的道德观念上、在社会的道德风俗上引起的变化,最引人注意。本文论述了道德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经济转型不仅引起了社会经济结构和运行模式的根本性变化,而且影响整个社会深层的道德观念的变化和发展。环顾中国当下道德现实,就会发现人们具有沉重的道德失落感,正是这种沉重的道德失落感,映射出了人类社会道德建设的紧迫性。道德具有现实依存性,我们应从我国的现状出发,建设社会主义新道德。  相似文献   

8.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引起了我国经济生活的重大变革,也引起人们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道德行为标准的一系列深刻变化。作为人类社会道德进程中的一个环节,如何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是当前道德伦理学不能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道德作为意识形态,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及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必然会引起道德体系的变化。从近现代至今,中国社会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发展到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迁。与之相适应,中国的伦理道德也实现着从传统道德向近代道德的转换,并实现着从资产阶级道德向社会主义道德的转型,直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转型之趋势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目前大学生道德中存在问题的分析,阐述教育的目的与道德的关系,提出道德培养学习、体验、实践三大途径和具体方法,最终阐明道德培养对个人和社会巨大而深远的意义,以引起高等院校对大学生道德培养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