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武夷岩茶中不同产地、加工工艺过程中茶叶的咖啡因含量,采用Agilent Tc C_(18)柱(4.6 mm×150mm,5μm);流动相:乙腈和水;流速:1.00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74 nm;进样量:10μL进行测定.并讨论了溶剂种类、提取时间、提取功率、净化剂选择等因素对咖啡因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甲醇作为溶剂、超声波时间为25 min,提取功率720 W,采用无水Na_2SO_4和大孔树脂作为净化剂为提取茶叶中的咖啡因最佳提取条件,分析8个样品得知在不同产地、加工工艺过程中茶叶中咖啡因成分在含量上具有较大差异,且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以茶叶中咖啡因含量变化为指标,可以作为区分武夷岩茶产地武夷岩茶品质之一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一种从茶叶下脚料中提取咖啡因、活性炭及钾盐的综合加工方法.具体工艺过程如下:一、咖啡因制取工序1.升华将茶叶下脚料经整理加入到升华釜中,加温到350—450℃,釜内压力101—141kPa,1—1.5 小时后降温至250℃,保温4—5小时后收集粗品,得率为 1.4-2%.2.精制提纯  相似文献   

3.
茶叶中提取咖啡因是有机化学教学中关于天然有机化合物提取与分离的重要实验,由于现使用的《有机化学》教材中实验条件不确切,升华产物色泽不好、晶体的量很少.经过多次实验条件研究,使茶叶中提取咖啡因实验教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实验教学中超声波辅助乙醇法提取茶叶咖啡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法对茶叶中咖啡因提取的最佳方案.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设计实验,绿茶在95%溶剂中经超声波预处理5min后,得到咖啡因提取最佳条件为20%超声功率比,70℃浸提温度,95%乙醇浓度,100mL溶剂用量和60min浸提时间,咖啡因的提取量最高每6g茶叶为99mg,提取率为82.5%.该法操作简单,无环境污染,提出产物纯度高,提取率高.所得最佳参数可应用于教学实验和工业化生产中.  相似文献   

5.
蔡毅飞  商洪涛  周娟  罗金鸣 《科技资讯》2014,12(19):186-186
绿色是大学化学实验发展的方向。通过对"茶叶中咖啡因提取"实验中茶叶、提取器、回流提取方法的比对分析,得出红茶更适合咖啡因提取实验,采用恒压漏斗连续回流提取比索氏提取器提取效率大幅提高。对咖啡因提取中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后,得出1 g红茶提取咖啡因的最佳回流时间、CaO用量和升华时间。经过一系列研究,将实验方法进行了优化设计,达到了绿色化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革新与发明     
茶叶中含有防治癌作用的茶多酚、强心利尿作用的咖啡碱、日用化工中应用的叶绿素及作饲料用的蛋白质,从低档茶叶中提取这些成分,可发挥其经济效益.但现有的技术提取这些成分都是单一进行的,使茶叶中其它成分不能得到充分利用.本技术采用两类不同性质的溶剂处理,从茶叶中将四种成分同时提取出来,能使原料得到充分利用.一、利用粗老茶叶作原料,分别利用分离剂Ⅰ、Ⅱ按工艺流程1的工艺流程提取,每百克原料可提取茶多酚6.5克、咖啡碱2.26克、叶绿素0.35克、蛋白质20.5克.二、用绿茶副末为原料,分别利用分离剂Ⅰ、Ⅱ溶剂按工艺流程2的工艺流程提取,每百克原料可得茶多酚20.5克、咖啡碱4.5克、叶绿素0.45克、蛋白质22.4克.  相似文献   

7.
茶叶有效成分的综合提取分离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茶叶中提取分离茶多酚、咖啡因和茶多糖.方法:以绿茶为原料,95%乙醇回流提取,采用氯仿、乙酸乙酯萃取分离咖啡因和茶多酚,茶渣水提醇沉提取茶粗多糖.结果:从单一原料,成功提取分离出了茶多酚、咖啡因和茶粗多糖.结论:此法操作简便、快速、成本低.  相似文献   

8.
改进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的有效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提取咖啡因常用的5种方法:"茶叶中加入生石灰在索氏提取器中用95%乙醇提取-升华法"、"茶叶中加入生石灰95%乙醇回流浸取-升华法"、"将茶叶在热水溶解浸取-氯仿萃取法"、"碳酸钠水溶液热浸取二氯甲烷萃取法"、"直接升华法",作者对提取咖啡因方法进行了实际比较,发现在茶叶末中混合一定量的碱碳酸钠,会改善咖啡因的收率,增强提取效果.  相似文献   

9.
谢皓岩  马莹 《科技资讯》2011,(10):126-126
从茶叶中提取咖啡是目前我国获取天然咖啡因最长用和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但茶叶中咖啡因的含量较低,所以提高产品的收率并获得纯度较高的咖啡因是众望所归目标。本文针对醇提取法中影响咖啡因收率和纯度的诸多因素加以阐述,以利取得理想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实验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几种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的实验方法,认为以茶末制成“茶砂”,用“茶砂”升华提取咖啡因的方法是一种较为可行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题目】4千克苹果和7千克橘子的价钱相等,已知1千克苹果比1千克橘子贵1.8元,苹果、橘子每千克各是多少元?【分析与解答】刚上五年级的学生还没学列方程解决问题,因此遇到这题一时就找不到思路。其实,这题如果从相差关系入手画线段比较,就能找到解题思路。第一比,比两种水果的单价。根据已知条件画线段图(如右图)。第二比,比两种水果4千克的总价(如下图)。比较后发现4千克苹果比4千克橘子要多出4个1.8元的差价,即1.8×4=7.2元。4千克苹果桔子  相似文献   

12.
用HPLC方法对中国茶叶中茶多酚等成分含量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中用HPLC方法对6种中国茶叶的茶多酚和生物碱类等成分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6种中国茶叶中总儿茶素含量按照绿茶、白茶、黄茶、青茶、红茶、黑茶的顺序有降低的趋势.生物碱类的咖啡因和茶黄素的含有量与茶叶种类的不同而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3.
正交实验法优化咖啡因提取实验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作为大学基础有机化学实验之一,是从植物中提取天然成分的一个非常经典的教学案例。通过对学生做实验过程的观察、实验结果的思考和文献的查阅,分析了影响提取咖啡因效果的几个因素,运用正交实验的原理对这几个因素进行探索,从而优选出了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的最佳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14.
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和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微波法,以95%乙醇为溶剂,NaAc为沉淀剂代替传统的石灰石,将萃取、升华、重结晶等方法结合在一起来提取、纯化茶叶中的咖啡碱。结果表明,产物经红外光谱鉴定分析为咖啡因,测出在茶叶中咖啡因含量为3.25%。说明微波技术辅助提取是值得推广普及的绿色萃取新方法,可以弥补有机溶剂提取成本高与时间长的不足,提高咖啡因产率。  相似文献   

15.
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实验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几种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的实验方法,认为以茶末制成“茶砂”,用“茶砂”升华提取咖啡因的方法是一种较为可行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的两种不同的实验方法。针对咖啡因的特点,从提取液(乙醇和水)的性质出发,分别用索氏提取和浸提的方法分离茶叶中的咖啡因,对两种方法的实验条件、操作步骤、实验结果、教学侧重点等方面进行了比较,阐明了物质性质与实验方法、操作步骤的对应关系。学生可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并结合具体实验操作,能够更好地理解化学实验内容,掌握有机化学实验中的比较学习法,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7.
用萃取法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探讨氧化钙量、焙烧温度及升华温度对咖啡因产率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法得到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氧化钙量4 g,焙炒电压100 V,升华电压为150 V,最佳条件下,咖啡因产率可达1.83%.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时间短、产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提取咖啡因实验绿色化教学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铁观音碎茶为原料,通过综合改进实验考察得出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的实验条件,并和传统的水提取法、醇提取法进行对比。综合改进实验条件为:控温电热套加热,索氏提取器,95%乙醇为萃取剂,固液比1∶8(m/V),提取10次,蒸馏浓缩,水浴焙炒,200℃升华。咖啡因产率108 mg/10g,与市售绿茶产率相近。所得咖啡因结构经IR表征。在上述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省时、绿色环保、实用的实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千斤豆     
千斤豆是从国外引进的大黄豆,经有关单位选育而成。一般亩产400千克左右,最高的可达550千克。去年武义县引进试种,亩产350多千克,比一般大豆增产一倍以上,适宜于三熟制的茬口搭配。千斤豆的特性是:生育期110天左右,株高1—1.5米,每株有18—25层荚角,每节3—4荚,每荚3—4粒,单株可达46—50克,是目前稀有的大豆品种,每亩收入500—700元。  相似文献   

20.
五种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的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五种不同的方法(无水乙醇提取-升华法,67%乙醇提取-升华法,水提取-升华法,乙醇抽提结晶法,二氯甲烷提取法)从茶叶中提取了咖啡因,比较和分析了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实验结果表明,从时间、试剂、产量和环保等因素综合考虑,用无水乙醇提取-升华法提取咖啡因是较理想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