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大学生就业工作与和谐校园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就业工作任重而道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要求高校毕业生充分和谐就业,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大学生就业工作诸多方面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要求不协调,存在着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因此要将大学生就业工作当作构建和谐校园头等大事来抓,努力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推动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金哲 《科技咨询导报》2010,(22):136-136,138
为促进高校大学生就业,减少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不诚信行为,必须在高校开展诚信教育,加强诚信就业指导中心建设,规范就业市场并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管,建立完善的选人用人制度和就业信息服务体系,努力构建诚信就业的制度环境,提倡先就业、再择业,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梁洋 《科技信息》2013,(2):103-103
就业是民生之源,是和谐之基。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到高校自身的发展,也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团结。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校毕业生数量快速增加,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在整个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也随之变得越来越突出和重要。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高等学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应克服目前存在的问题、与时俱进,需要在转变就业指导理念、建立全程化全员化的就业指导教育服务以及对就业指导进行市场化的运作等方面做出必要的探索,满足社会、用人单位和学生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大学毕业生就业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非常重视。但现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供需不平衡等诸多矛盾依然存在。建筑学、生物学、临床医学等应用型学科的毕业生供不应求,而机电、财经、文秘等专科层次的毕业生又供大于求;基层和生产第一线急需人才,而大学生到基层和生产第一线就业的渠道却并不畅通;大学生就业要打破“包当干部”的体制,而人们的择业观念仍未从根本上改变;大学生就业逐步推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而公平竞争的机制却没有相应地建  相似文献   

5.
陈颖 《科技咨询导报》2014,(34):202-203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和近年来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学校、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在此背景下,高校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指导教育工作,对毕业生的充分就业、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首先阐述了职业指导的基本内涵与在我国的发展进程;其次从社会、毕业生个人、高校三个层面分别论述了开展职业指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最后分析了职业指导教育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一项希望工程、民心工程和系统工程,促进高校毕业生和谐就业是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和重要价值取向。当前,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观念、就业技能、就业环境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政府、高校、社会应当积极行动起来,形成合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和谐就业。  相似文献   

7.
透析当前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的现状,不难看出,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中存在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两者分辨不清、试用期与见习期两类概念定位不准、就业中被歧视的法律救济途径不明等诸多法律困惑。基于学生就业的法律缺失、学生法律意识相对薄弱的现实,必须探寻,完善就业市场的法律与社会法律服务;加强就业指导的力度与高校法律指导的强化;强化学生就业的法律法规与学生法律意识的增强等解惑路径。  相似文献   

8.
林秀珠  王耕 《科技信息》2009,(26):56-56,58
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牵动人心,毕业生就业工作直接影响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本文从社会、学校及大学生自身等方面分析了目前影响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因素,并从政府规范就业政策、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来探索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聋人大学生就业状况不佳一直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在聋人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家长的态度会对就业结果产生重要影响。为此,我们对中州大学47位毕业生家长进行了相关问题的调查,对相关数据和结果的分析,发现在家长中存在对聋人大学生就业形势认识不清、对大学教育和就业期望值过高、对相关法律法规缺乏了解等情况。针对以上情况,本文建议通过加大教育投入、开办家长学校、营造聋人大学生就业支持环境等措施改善聋人高等教育和聋人大学生就业问题,以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随着我国毕业生人数的不断攀升,就业市场中的供求矛盾逐步加大,多方面的问题造就了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事实,其中有大学毕业生本身的问题,也有高校、社会等方面的问题,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关系到我国民生问题,是一个系统而长远的工作,只有社会、学校、企业一起努力,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就业压力。该文在当今大学生就业困难的背景下,从毕业生、社会、学校等问题出发,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成因,就其原因给出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对温州市高校招聘大会上的140家用人单位与475名温州大学毕业生进行调查与统计分析,得出温州大学毕业生的现状与就业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通过比较这些差距,分析原因,建议深化教育改革、促进供需匹配,加强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社会实践、诚信意识的教育与培养,鼓励大学生下基层就业,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供需严重失衡,就业市场是买方市场。为了实现顺利就业,毕业生的合法权益经常受到用人单位的侵犯,有的毕业生为了就业委曲求全,有的毕业生则不懂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为此,有必要对毕业生常见的被侵权行为现象进行分析,以期寻求有效解决毕业生被侵权行为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高校毕业生数量近年来急剧增多,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相对趋紧。在中国毕业生网最近发布的2007年和2008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中,使用了就业寒流来形容大学生就业形势。大学生就业是个系统工程,它需要用人单位、学校和大学生本人相互衔接,相互认知,任一方面衔接出现问题,就难以跳出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怪圈。  相似文献   

14.
2010年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校毕业生就业关系到国计民生。基于云南省2010年所有高校毕业生年终就业数据进行分类、梳理、汇总,从而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向及特点进行分析,并按照综合大学、师范院校、独立学院、其他专门院校、高职高专、民办专科划分为6类高校来讨论不同学历层次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比较11个专业门类毕业生的就业率,分析当前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所在,提出了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组织、协调、引导、服务的职能作用;学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强化就业、创业教育;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念,提高综合素质,提升就业竞争力;用人单位应为高职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提供广阔的就业舞台等措施,以此来保证高职院校毕业生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6.
从近年来师范类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来看,毕业生数量与用人岗位的差距、毕业生知识结构及市场需求是造成这种就业现状的成因。从专业教学改革的角度来说,加强英语教育类专业培养力度,充实师范性实践教学环节,适当拓宽专业途径,完善教师评价机制,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毕业生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要想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必须从自身做起,寻找就业难的原因:大学生在就业中存在观念误区、心理误区及素质缺憾。更新就业观念,做好职业规划,学习求职技巧,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实践能力,依靠自己的实力去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  相似文献   

18.
中外合作办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地方院校中外合作“2+2”模式毕业生在就业方面存在学费昂贵、学生专业知识薄弱、办学时间短、无从借鉴相关的就业经验、专业设置同质化严重等劣势;但也有实践能力强、人才整体需求量大、学生在国外就业的竞争能力强等优势。重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建立境外实习基地、调整国内教学部分的培养方案、学校给予学籍管理等政策扶持等是提高地方院校中外合作“2+2”模式毕业生的就业策略。  相似文献   

19.
关于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新疆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的策略。指出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大力发展地方经济,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前提条件。高校要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及时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规格,要做好就业宣传工作,加强就业问题的研究。毕业生要解放思想,转变就业观念。  相似文献   

20.
针对大学毕业生这一群体, 利用295个毕业生的样本点, 分两个时间点进行数据收集, 并采用分层回归进行中介作用分析, 对求职行为的影响机制中的情绪这一路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 求职积极情绪对下一期求职行为存在着显著预测作用, 并且求职积极情绪在感知求职进展和求职行为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这一结果强调了情绪在求职过程中的核心作用。最后对大学毕业生和就业指导人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