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新课标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并要求"小学1-6年级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这不仅具体指出了诵读古代诗词的价值及方法,还具体规定了背诵数量.  相似文献   

2.
0引言 古诗词是继承传播民族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在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古代诗词占有不小的比例。对今天的中学生来说,在阅读古诗词时存在着语言文字、文化知识、社会背景等诸多障碍,因而它成了中考试卷上一道难度系数较大的考题。新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7-9年级)阅读部分针对古诗词提出了如下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3.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尤其是我校推荐背诵古诗词,都是历代名篇佳作,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特别适合小学生诵读.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诵读古诗词,对于陶冶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经典文化源远流长,古典诗词则是我国经典文化的载体,也是我们民族传承历史精髓的精美文本。《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和“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通过诵读经典的诗文,切实拓宽学生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开启学生的心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着重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5.
诗词歌曲的演唱,重在文学修养的提高。我国的诗词歌曲主要分古代诗词歌曲和近现代诗词歌曲。在提高文学修养上,从分析诗词歌曲的相关背景、挖掘诗词歌曲的寓意内涵、提升诗词歌曲的审美取向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在诗词歌曲的演唱技能方面,首先是诗词语言的诵读,其次要控制好呼吸和共鸣腔的运用,准确把握诗词歌曲的润腔。  相似文献   

6.
《高中语文新大纲》要求学生“具有初步鉴赏诗词的能力”,新教材第三册第三单元,对高中阶段的诗词赏析作了更具体的要求,把单元教学的重点定位在赏析“诗词的意境美,诗词的声韵美”。就词的赏析来说,《语文读本》(必读)中就有一篇《词的欣赏》,它能否作为学生学习的蓝本和教师指导学生  相似文献   

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古诗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有着辉煌、灿烂的一页,也是我国文化遗产宝库中璀璨的明珠。中国古代诗歌承载我国古代优秀文化,引导中学生赏析古诗词,品味诗歌的优美意境,能够提高中学生的文学审美情趣,培养良好文化涵养,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笔者通过讲述一些诗词的基本知识和简单提出一些教学建议,来探讨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古诗词欣赏水平。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中学文言文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重视文章思想内容、篇章结构、字词句法的分析讲解,却忽略了诵读感悟,“耗时多,效果差”,这一状况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并未得到有效的转变。文言文教学中,常用的串讲法、诵读法、分析法、训练法等虽然都有一定的价值,但最有价值应该是诵读法。南京大学著名学者程千帆指出:“背诵名篇,非常必要,这种方法看似笨拙,实则巧妙”。从语文学习的历史经验和规律看,没有诵读这一环节,学生感悟、积累、储存的语言材料不丰富,学习文言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初中文言文教学应该高度重视诵读,要把诵读摆到首要位置。  相似文献   

9.
【考点透视】古诗词鉴赏是文学作品阅读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历年来各地中考的考查热点之一。《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  相似文献   

10.
蒋锐 《奇闻怪事》2011,(8):37-37,39
诵读法是日渐被现代语文教育者注意的传统教学法。在理解了文言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背诵,要求不管多么长的文言文,都必须背会。背诵也不是机械的背诵,老师先分析课文的结构,理清作者的思路,让学生先记框架,再添枝叶。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特殊的部分,每一个语文教师都要转变观念,走出误区,积极探索,勇于改革,从而教好学生吸收文言文的精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1.
诗词鉴赏历来是高中生的弱项,提高学生诗词鉴赏能力的有效方式有三种:一是理性审美,二是比较审美,三是想象审美。三者之中,最重要也最有效的方式是想象审美。在诗词鉴赏中,针对不同的作品灵活运用这几种方式,对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和语文综合能力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刘晓蕊 《科技信息》2011,(11):194-194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倡教育以审美为核心。在音乐课程中,欣赏这一教学领域被视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因为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通过这种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文论偏重审美欣赏,文论家的文学见解大都从审美欣赏的具体感受而来.司空图的《诗品》在这方面表现的相当突出.从某种角度来看《诗品》可以说就是审美欣赏著作.《诗品》的“品”字本意就是品味的意思,品味亦即欣赏之意,欣赏出来的感受就是诗歌理论.翻开《诗品》,其二十四则无不浸透着司空图对诗歌的审美感受.当代文论家总是把诗歌的审美欣赏看作是一种复杂、甚至是艰难的精神活动.司空图说: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艺术是“线的艺术”,与西方艺术相比,具有典型的意义。可以说,“线”性特征是中国古代艺术最大的形式特征。“线”在中国古代艺术中具有多重审美特性,本文从情感性、装饰性、时间性、时代性、民族性五个方面对此进行了具体的考察,认为正是这些审美特征使中国古代艺术之“线”成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相似文献   

15.
文言文记录着我国古代灿烂的文明,是一笔丰富的文化遗产。现代汉语是在它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和完善起来的。现在的中学生,适量多读些古代诗文佳作,不仅有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语感,而且对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我尝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1、诵读。朗读是引导学生领会课文内容,培养整体感知能力的第一步。《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初中学生应能够顺畅地朗读文言文、课文。”面对文言文的第一步就是读,即古人强调的“吟诵”。读完数遍后,能正确理解文章大意的学生大量增加。对难以理解的句子,教师可以按意义指导学生先划分句子节奏,节奏划分后再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句意在诵读的过程中逐步清晰。诵读的方法自由灵活,有范读、齐读、自由诵读、分角色朗读……自由多变的方法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他们在诵读训练中也深刻体会到“读”对理解文言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经典文化源远流长,古典诗词则是我国经典文化的载体,也是我们民族传承历史精髓的精美文本.<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和"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7.
叶素萍 《科技信息》2009,(17):221-222
诵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具生命力感染力和最为精彩纷呈的因素。本文以龙湾区开展“我心中的好课”获奖的三位语文老师的教学设计为契机,就目前语文诵读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设置悬念,激发兴趣,让学生在期待中朗读”、“教师范读,读出神韵”、“创造性朗读,或补白想象,或揣摩言外之意”、“精彩讲解,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美读背诵”的拳措,使诵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其无限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建构中国古代文学审美理论:动因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提高“”的审美能力、“史”的认知能力、“论”的理解能力等方面阐述了建构中国古代学审美理论体系的动因,从注重古人创作和审美的实际、用今人的观点来透视、把定向观照和多向思维结合起来等方面探讨了建构这种理论的方法。目的在于使中国古代学理论的研究既有传统性又有现代性,既有本土性又有世界性。  相似文献   

19.
吟诗、作画、写文章是诗歌审美训练的有效手段,故在诗歌教学中必须使学生养成反复吟诵、潜心涵咏的习惯;在强化学生的朗读、背诵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绘”出诗中之画;并选择难易适中的古诗,让学生将古文言改写成现代汉语。在诗画乐的艺术氛围中对古典诗词的意象和内涵进行多面的体验和感悟。  相似文献   

20.
诗教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在教育观念上给中国古典诗词留有一席之地。在此前提下 ,扩大诵读工程的影响 ,充分发挥中国古典诗词在传统道德教育、情感教育、智力教育和审美教育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