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区域性地下水系统动态识别方法及其应用(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研究了地下水多数的特征,将动态思想引入地下水系统识别中,提出了地下水系统动态识别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山西省阳泉市岩溶水系统识别中,与传统的方法 ̄[1][2][3]对比说明,它具有更高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2.
区域性地下水系统动态识别方法及其应用(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承接上文[1]将区域性地下水系统动态识别方法应用于阳泉市深层溶水系统的参数识别,与以往人们常用的静态识别方法相比较证明,动态识别法比静态识别法具有更高的精确度,所得参数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了影响地震地下水微动态研究的主要因素是含水层孔裂隙中的附着物与地下水中杂质对地下水运动的影响,提出为绕开这种影响,使观测的水位更能客观地反映含水层力学参数的变化的一种新的方法——井孔系数法.并在结合实例分析的基础上,讨论应用其识别地下水微动态震前异常的可能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基于Visual MODFLOW的武威盆地地下水动态模拟及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Visual MODFLOW(VMOD)模型对武威盆地地下水动态进行数值模拟,预测规划年水资源配置方案下威武盆地地下水动态.模型识别与验证结果表明VMOD模拟效果良好,可用于研究区地下水系统采补平衡分析.水资源配置方案下的VMOD模型预测结果表明:各规划年地下水系统补、径、排空间格局总体趋势变化较小,山麓洪积扇井河混灌区南部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至2020年,地下水位上升区间由盆地中部逐渐向东南方向移动,泉水溢出区地下水系统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地下水位整体下降情况逐步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5.
长春地区地下水资源管理决策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长春地区地下水资源的系统研究,运用数值模拟和计算机技术建立起一个以地下水资源信息库为基础,以数值模拟预测模型为核心的地下水资源管理决策系统。该系统可为长春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动态的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技术和FEFLOW的秦王川盆地南部地下水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系统分析研究区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了研究区范围和边界条件,借助GIS技术和FEFLOW建立了研究区地下水系统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及相应的地下水系统数值模型.用2004-2005年地下水动态观测井的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对数值模型进行了识别和率定,运用识别后的模型对现状水平年(2004年)的地下水系统进行了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能够较好地反应研究区水文地质空间分布及组合方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用于数值模拟计算.选择2005年为预测初始时间,2015年为终止时间,利用模型对研究区进行预测.在模型运行10年后,研究区北部区域地下水位上升3~5 m,中部区域的上升5~10 m,南部区域的上升10~15 m.分析模拟区域地下水上升范围,为今后实施排水措施奠定了一定的技术基础,也为排水措施的选址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影响地下水CFCs定年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秦大军 《自然科学进展》2004,14(10):1199-1203
现代大气降水中都溶解有一定数量的CFCs(Chlorofluorocarbons),接受现代补给的地下水中也存在可检测到的CFCs.通过测试地下水中CFCs浓度,将其与历史时期大气CFCs浓度对比是获得地下水年龄参数的一种新的重要途径.利用地下水CFCs定年方法可以确定出地下水系统中近50a以来的新水,识别出地下水系统中发生的混合,它可为确定有现代水补给的地下水径流方向和路径提供有价值的数据,同时也是研究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关系的有效方法.地下水中CFCs浓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确定影响地下水CFCs浓度的主要因素是正确使用该技术的前提.文中介绍了影响地下水CFCs的6个主要因素,并有相关实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8.
新疆喀什市地下水系统管理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对喀什市地下水系统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系统的数学模型;探讨了模型优化识别问题;研究了"系统"响应函效的含义及其求解、验证方法.最后,利用响应矩阵法建立地下水系统管理模型,通过数字仿真、灵敏度分析,证明了该模型运行结果准确可靠,可供决策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9.
数据处理组合方法在地下水动态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地下水水位变化复杂性,采用模拟生物有机体演化方式的数据处理组合方法,预测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特征。克服了常用数学方法和模型在预测复杂对象时精度低的缺点。该方法应用于地下水水位动态预测中,能很好地反映地下水的周期性动态变化特征,并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系统理论分析方法,根据赤泥库废水含碱度的实测值与岩溶管道和岩溶裂中污染质经运移后不同条件下的污染情况,建立起CAR动态系统的递推预测模型,取得了比较蝗效果。据此,可进一步推广到岩溶地下水环境质量的动态管理及污染预测。  相似文献   

11.
GIS技术和FEFLOW在酒泉东盆地地下水系统数值模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系统分析研究区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采用ArcView GIS技术确定了研究区范围和定解条件,建立了研究区地下水系统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利用基于有限元原理求解的地下水水流和污染物运移模型FEFLOW对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并建立了相应的研究区地下水系统数值模型.用2001~2003年地下水动态观测井的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对数值模型进行了识别和率定.运用识别后的模型对现状水平年(2003年)及P=50%,75%,95%不同地表径流条件下的地下水系统进行了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能够反映研究区实际水文地质条件,仿真度较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2003年及P=50%,75%,95%地表径流条件下地下水系统水资源补给量分别为7.0562×108 m3/a,7.7346×108 m3/a,7.1663×108 m3/a,6.361×108 m3/a,排泄量分别为8.2146m3/a,8.7208m3/a,8.3789m3/a,7.847 7 m3/a,总均衡分别为-1.158 4 m3/a,-0.986 2 m3/a,-1.212 6 m3/a,-1.486 7 m3/a,地下水长期处于负均衡状态.为了有效防止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应根据研究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地下水开采方案和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蓄方案.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埋深动态预测的DAMSM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动态数据反演建模方法和自记忆性方程,建立了地下水埋深动态预测的DAMSM模型。该模型将动力学计算与用历史数据估计参数相结合,预测时无需分析影响地下水埋深动态的各种因素,只需要有一定长度的地下水埋深动态观测序列资料,避免了众多数据的收集整理。实例预测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和预测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人工神经网络在地下水动态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应用人工神经网络中的BP算法,根据地下水动态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地下水动态模型,对地下水动态进行模拟和预测,并与灰色-周期外延组合模型方法及数据处理组合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其预测精度较高,说明神经网络方法不仅简单、实用,又具有很强的处理地下水动态非线笥及周期性变化问题的能力,可以在地下水动态等方面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4.
频谱分析方法在地下水动态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线性系统频谱分析方法为理论依据,将受天然和人工两方面因素控制而呈非平急状态的地下水动态序列,化为平稳序列。根据对含水系统输入和输出的谱分析,确定系统的频谱响应函数,利用逆傅里叶变换,给出系统的脉冲响应函数,从而建立地下水动态随机预模型。  相似文献   

15.
针对HJ 610—201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在水利水电工程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环境影响识别、现状调查和预测评价等方面的指导性不够明确,且未包含工程对地下水水量和水位的影响预测工作等关键问题。结合滇中引水工程,在分析水利工程特点的基础上,梳理了水利水电工程不同工程区段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指标,提出了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类型和工作重点,认为现场调查、勘探、监测宜结合工程识别的影响范围开展;总结了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的重难点和主要技术方法,宜在地下水环境较为复杂的区域开展数值模拟研究;给出了水利水电工程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具体落脚点。  相似文献   

16.
岩溶地下水资源的准确评价是一个重要而又难以解决的问题,采用了遗传算法的最新成果,建立了以实数编码的遗传算法优化的前型神经网络模型以预测岩溶水动态水位,模型继承了传统遗传算法的优点,兼具神经网络强大的函数逼近功能,同时又克服了传统神经网络优化方法易隐入局部最优解的,产例的训练和预报结果表明:实数编码遗传算法优化的神经网络预报模型精度较高,适合于岩溶区的地下水资源评价。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系统是一个复杂的随机系统,根据地下水水位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建立了一个基于神经网络的地下水水位预测模型,并将其用于研究区地下水水位的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8.
根据北京市郊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观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在对其地下水动态类型及其型井水位动态过程由线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潜水、承压水和地下水水位多年动态变化特征,为北京市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合理利用及北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详细阐述了朝阳地区地下水动态规律及其天然防污性能,针对目前朝阳地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从循环、更新和再生的基本定义出发,论述了地下水运动在全球水循环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地下水更新能力和再生能力的含义,指出"地下水循环"这一说法存在一定不足;提出地下水更新能力和再生能力是含水层系统的自然属性,地下水在含水层系统中更新和再生同时发生.地下水从含水层系统的界面补给与排泄,通过界面与其他系统发生水量交换,地下水在含水层中更替的多寡不影响含水层系统的更新能力;地下水在含水层中更新的过程中,同时发生自然作用(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等)和人为作用(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其结果反映出含水层系统的再生能力,该过程受水文地球化学条件影响较大,水位变动带内尤甚,含水层系统的地下水再生能力比更新能力的影响因素要复杂得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