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野生重楼属植物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药用植物.为掌握宜昌野生重楼种质资源分布和生长现状,推进野生资源的有效保护,更有效服务于宜昌林下中药材种植产业,我们采取野外实地样方调查、典型调查与室内相关资料查对相结合的方法,利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该地区主要分布野生重楼属植物有3种4变种,按照多度指标排序为七叶一枝花>球药隔重楼>华重楼>具柄重楼>小重楼>巴山重楼.(2)不同重楼分布因海拔、坡向、植被类型、土壤养分等因子而差异显著.(3)不同重楼分布格局方面,集中于800~2 000 m,七叶一枝花最宽泛;西南向、硬阔植被分布最集中;七叶一枝花、球药隔重楼、华重楼在阔叶类优势树种群落分布最为集中最为明显;根际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在理化性质中的系数大.  相似文献   

2.
收集华重楼常见混种栽培种的根茎,叶片及种子样品,对华重楼极其常见混伪品的r DNA-ITS片段进行对比分析。基于重楼属植物r DNA-ITS的SNP位点,针对华重楼、球药隔重楼、黑籽重楼设计3组共6条特异性引物,建立并优化多重PCR反应体系。应用已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对华重楼、球药隔重楼、黑籽重楼及常见的其他重楼属混伪品进行鉴别,验证方法的准确性。通过观察电泳检测扩增产物条带的位置及数量实现快速检测的目的。建立的多重PCR鉴定方法能准确地对华重楼极其常见重楼属混杂栽培种进行快速鉴别。多重PCR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高效快速,可用于多基源中药材及同属近缘种的快速鉴别,同时为中药材的种质资源鉴定提供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具有黏性的沙壤土、草碳和细河沙按照不同比例配比作为栽培基质,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华重楼、狭叶重楼和滇重楼主要生物学性状的表现。通过SSR法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沙壤土、草碳和河沙比例为1∶0∶0,1∶1∶0,1∶1∶1和1∶2∶1的配比基质中,配比为1∶1∶1的基质最适宜狭叶重楼、华重楼和滇重楼生长,主要生物学性状表现优异,特别是3种重楼的地下茎长、茎粗和单株地下茎质量均最高,3种重楼在6 m~2小区的平均产量分别为13.6,18.8和15.6 kg。狭叶重楼、华重楼和滇重楼在沙壤土、草碳和河沙配比为1∶1∶1与1∶2∶1基质中地下茎产量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其地下茎产量极显著高于配比为1∶0∶0,1∶1∶0的产量,狭叶重楼、华重楼和滇重楼在1∶2∶1配比基质中的地下茎产量显著高于配比为1∶0∶0的产量。通过土壤改良,在具有一定黏性沙壤土中种植重楼具有可行性,且其产量较高,具有较好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快速鉴定重楼属中药材华重楼极其常见混伪品的多重PCR方法。方法:收集华重楼,其常见混种栽培种的根茎,叶片及种子样品,对华重楼极其常见混伪品的rDNA-ITS片段进行对比分析;基于重楼属植物rDNA-ITS的SNP位点,针对华重楼,球药隔重楼,黑籽重楼设计3组共6条特异性引物,建立并优化多重PCR反应体系;应用已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对华重楼,球药隔重楼,黑籽重楼及常见的其他重楼属混伪品进行鉴别,验证方法的准确性。通过观察电泳检测扩增产物条带的位置及数量实现快速检测的目的。结果:建立的多重PCR鉴定方法能准确地对华重楼极其常见重楼属混杂栽培种进行快速鉴别。结论:多重PCR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高效快速,可用于多基源中药材及同属近缘种的快速鉴别,同时为中药材的种质资源鉴定提供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采用低、中、高剂量(5、10、15 g/kg)的七叶一枝花水提物和醇提物对小鼠进行灌胃处理,分别作用0.5、1、2和4 h后,测定小鼠的止血时间(BT)及出血量,研究七叶一枝花(陕产重楼)提取物对小鼠的止血作用。同时,采用眼眶取血测定血小板数目、血小板压积、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等血小板和血液凝集指标。结果显示:低、中、高剂量组的水提物与醇提物均可显著性降低小鼠BT和出血量,并在中、高剂量组呈极显著性降低;高剂量组在给药0.5、1和4 h时BT显著性降低,在给药2 h时极显著性降低,但出血量只在2 h时呈显著性降低;并且醇提比水提显示出更显著的止血作用。在血小板及血液凝集指标中,血小板数目、压积、体积分布宽度及FIB均极显著性升高,但PT、APTT无显著性变化。结果说明七叶一枝花提取物对小鼠具有很好的止血效果,在醇提高剂量组作用2 h时止血效果最好;其可能主要是通过增加血小板基数、激活血小板发生形变、提高FIB数值,来促进小鼠止血。  相似文献   

6.
2002年首次从广东引种重瓣扶桑(Hibiscus rosa-sinensis var.rubro-plenus)到广西柳州市园林科学研究所,观察重瓣扶桑的物候,测定其生长量和花径,并进行不同月份、不同基质、不同处理扦插繁殖和高空压条繁殖试验,2004年还分别在柳州市龙潭公园、帽合公园和江滨公园进行不同地点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重瓣扶桑年净高生长量平均可达92.1 cm,最大年净高生长138.0 cm;茎粗生长量平均达到1.08 cm,最大达到1.66 cm;2003~2005年,平均花径由7.9 cm增大到8.7 cm.不同月份扦插以5月份最佳,不同基质扦插以全沙和珍珠岩为最佳,不同处理扦插以200~300 ppm萘乙酸和吲哚丁酸为佳,3种最佳扦插试验条件下的生根率均达到97.5%.高空压条繁殖生根率为98.2%,为繁殖试验中生根率最高.不同地点的栽培成活率达100%,生长开花正常,能自然过冬,说明重瓣扶桑能够适应柳州市的自然环境条件,可以大面积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7.
啤酒花别名香蛇麻、野酒花,具有健胃消食、利尿安神、镇咳祛痰功能,主治消化不良、腹胀、失眠,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c啤酒花喜光和凉爽气候,适宜温度为16~23℃,耐旱、怕涝。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土壤均可种植,中性、微酸性或微碱性土壤亦可。工繁殖方法用地下茎和扦插繁殖两种方式。选地与整地宜选向阳、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每亩施羊圈肥800kg,深耕45~50Cm,做党12~15rn的畦。地下茎繁殖在早春植株萌芽前,挖出地下根茎,选健壮无病虫害,皮色新鲜的剪成长15~20cm的小段。定植时,在畦上按行距80c…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茶园土壤碳、氮、磷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在江西省茶叶主产县不同海拔、种植年限的茶园采集0~20 cm土壤样品,用于测定土壤SOC、TN、TP含量并计算化学计量比。结果表明:(1)茶园土壤SOC、TN含量均值分别为13.84 g/kg、1.37 g/kg,均高于全国土壤平均水平,达到Ⅰ级茶园肥力指标,而土壤TP含量均值为0.47 g/kg,低于全国土壤平均水平,达到Ⅱ级茶园肥力指标。(2)土壤C:N、C:P、N:P均值分别为10.97、32.61、3.49,均低于全国土壤平均水平,表明茶园土壤P具有较高的有效性,而土壤N相对缺乏。(3)随着海拔的增加,土壤SOC含量、C:N、C:P均表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土壤TN含量、TP含量、N:P则变化规律不明显。(4)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SOC含量、TN含量、C:P均表现出增加的趋势,土壤N:P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土壤C:N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而土壤TP含量变化规律不明显。建议在茶园经营过程中适当施加氮肥以维持氮磷元素平衡。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大理温凉地区早熟鲜食玉米气候生态适应性试验研究:采用地膜覆盖栽培。鲜食玉米可比常规种植提早3个月,于2月初(立春)播种。苗期和七叶期膜内0cm地温比气温升高5.4—5.7℃,比膜外0cm地温升高3.6—5.5℃。相当于0cm增加地积温220.6—251.5℃.全生育期至少可增加地积温300—400℃。最低地温膜内比膜外升高0.6—2.7℃,5cm地温膜内比膜外升高2.6~3.5℃。比种一季水稻多增收341.5—454.6元/666.7m2,并且还可再种一茬秋鲜食玉米和一季冬蔬菜,实现一年三熟。提高了复种指数。只要采取选用早熟优良品种、选择适宜播种期、地膜覆盖栽培、科学肥水管理、适时采收等关键技术。就能实现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0.
小麦是世界各国人民的重要粮食之一, 以小麦为主要粮食的人口, 占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世界小麦种植面积,占谷类作物种植总面积近三分之一。近二十年,许多产麦国的小麦生产都有所发展,总的特点是,单产和总产增长速度均快,二十年中总产几乎翻了一番,单产提高56%(六十年代后半期以来增长更为迅速),而栽培面积只扩大23.9%。五十年代总产的增加主要依靠栽培面积的扩大,六十年代总产的增加主要依靠单产的提高。提高单产的主要措施是选用良种、增施肥料和发展灌溉。育种方法仍以常规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环境资源异质性对竹子无性繁殖特性的生态影响,了解竹子在自然生境中复杂生态行为的形成机制。【方法】设置竹苗密度、光照、施肥、水分等几种关键生态因子的不同处理,比较不同处理条件下美丽箬竹(Indocalamus decorus Q.H.Dai)盆栽苗地下茎侧芽萌发及生物量分配差异,分析美丽箬竹对各生态因子的生理生态响应情况。【结果】竹苗密度适宜,有利于地下茎侧芽萌发,随着竹苗密度增大,美丽箬竹总生物量有逐渐减小趋势; 自然光照条件下地下茎侧芽萌发数量最多,遮阴程度越大,侧芽萌发数量越少,其总生物量及各部分生物量总体随遮阴程度加大而逐渐减小; 施肥有利于促进地下茎侧芽萌发,且适量施肥的促进作用比较明显,竹苗生物量则以基质与有机肥质量比8:1的处理为最高; 隔3 d定量浇水1次或隔9 d浇水1次均不利于地下茎侧芽萌发,各处理下总生物量相互间差异不明显。各处理竹苗发笋、发鞭数量与生物量分配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采用自然光照、竹苗密度6株/盆、基质与有机肥质量比8:1、隔6 d定量浇水1次时,2年生竹苗地下茎侧芽的萌发效果好; 经不同生态因子处理,美丽箬竹生物量表现出不同植物资源分配策略,即合理的密度处理下美丽箬竹竹根生物量分配最多,适宜的光照处理下竹叶生物量分配最多,适量的施肥处理下竹鞭生物量分配最多,适量的水分处理下竹根生物量分配最多。这一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植物资源最优分配假说。  相似文献   

12.
苹果梨幼树极性强,技条直立,生长旺盛树冠呈扫帚形,若不及时控制树势,不仅结果晚,而且早期产量低,效益不高。为此,我们从1989年开始选择山地果园进行早果丰产试验,通过采取“砧木定植,移苗定植及密、矮、调”相结合的措施,实观了三年开始结果。经试验,砧木定植的比移栽定植的成活率提高8%,年主干增粗0.5cm,新梢均增长8.5cm,提早结果一年。挂果当年亩产由原来的50公斤,提高到75公斤,第二年达到1352公斤,从  相似文献   

13.
为了有效改善人工种植甘草的品质,提高种植效益,该项目在甘草人工种植中大面积引入根瘤菌生物固氮技术。通过人工接种根瘤菌剂,提高根瘤的生长和固氮能力,促进甘草的生长发育。接菌示范表明,接种组比对照组所结根瘤率提高,单株根瘤数增多,个体增大,接种根瘤对甘草地上、地下部分的生长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经田间调查显示,接种甘草较未接种甘草根部直径增粗5倍之多,  相似文献   

14.
缙云县农科所和大洋农技站的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到海拔900多米的大洋镇前村、石亭等村,开展了“高山坡地亩产粮双纲、钱双千”技术的研究,取得显著成效.种植的300亩“春马铃薯/春玉米/生姜/秋蔬菜”一年四熟喜获丰收,平均亩产春马铃薯2096公斤(折原粮419.2公斤)、春玉米387.2公斤、生姜2729.5公斤、蔬菜2500公斤.全年平均亩产粮食806.4公斤(超过“双纲”),亩产值达3254.32元.与原来的春马铃薯—春玉米两熟相比,粮食亩产增12.6%,亩产值增长2.64倍,为高山坡地发展“一优两高”农业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续随子性喜温暖、光照充足和土壤肥沃的立地环境,在贵州海拔500—500米范围内均已试种成功,易栽培管理,适宜在喀斯特山区推广种植,但高温多湿季节痛害较重,大面积生产还在进一步研究中。本文主要介绍了续随子的主要栽培技术,它作为一种新的生物能源,有其重要的经济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寿光、昌乐1967年至2010年气温资料进行分段对比分析,总结了寿光市冬暖式大棚大规模推广种植前、后的气温变化趋势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自1989年来,冬暖式大棚种植区寿光市的年平均气温、年最高气温、年最低气温均比邻县非种植区昌乐增温趋势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15年间新疆高校医学专业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动态变化,为医科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分析2003—2018年医学专业大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资料(以下简称"国测"),并与第六次国家学生体测结果比对。结果:15年间,男、女大学生身高均呈缓慢上升的趋势,分别平均增长2.8cm、1.8cm;男、女大学生体重均值分别为68.1kg、55.6kg,均属正常体重范围,分别增长5.2 kg、3.7 kg;男生肥胖检出率较女生高;男、女生肺活量平均下降418.5ml,男生比国测良好水平(4300 ml)低836ml,女生比国测良好水平(3000 ml)低576ml;男、女生1000m和800m跑用时分别比国测良好水平多20.7s、8s;男生引体向上增长1.5个,但比国测良好水平15个少9.4个;女生仰卧起坐增长5.2个,但比国测良好水平46个少14个;男、女生坐位体前屈接近国测良好水平;男、女生立定跳远均值分别为214.8cm、158.4cm,比国测良好水平少33.2cm、22.6cm。结论:15年间,新疆高校医学专业大学生身体形态发育呈现提高的趋势,但心肺耐力、力量素质并没有随身体发育而呈现增长的趋势,与全国良好水平尚存在差距,存在一定的亚健康隐患,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还不能完全适应医疗从业人员要求,学校应在体育教学和健康教育中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探索适用于黄花倒水莲(Polygala fallax Hemsl.)的栽培措施,为黄花倒水莲的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以黄花倒水莲组培苗为材料,研究种植模式、立地条件、种植密度、肥料种类、施肥次数、施肥时间对黄花倒水莲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山地、林下种植模式,黄花倒水莲的产量和成活率明显提高。选择在4月移栽幼苗,成活率可高达(97±2)%,高于其他月份。种植密度为50 cm×50 cm时,平均产量最高。施用有机肥时,产量较施用复合肥、不施肥明显增加;当施肥量为750 kg/666.7 m2时,产量达到最大;每年于6月施肥效果最好,其次是4月。综合考量,为提高黄花倒水莲的产量,种植地应选在山地,采用林下种植模式;4月移栽;种植密度为50 cm×50 cm; 4-6月施用有机肥约750 kg/666.7 m2(每株约0.2 kg),分两次施肥。  相似文献   

19.
筑巢是鸟类繁殖过程的重要阶段,为繁殖成功提供重要保障。为了解新定殖种群的繁殖策略,本文以在广西沿海留居繁殖的黑翅长脚鹬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巢址选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022年3-6月,共记录到巢37个,巢外径(18.806±3.728)cm,巢内径(9.759±1.365)cm,巢高(3.006±1.561)cm; 2)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巢址选择的生态因子为植被因子、社交因子、隐蔽度因子、巢材因子、干扰因子;3)通过巢区与对照区的对比分析发现,黑翅长脚鹬偏好于草本均高较大(14.844±1.549)cm、距大路距离更远(357.108±71.118)m、隐蔽度更高(1.622±0.206 3)的地点筑巢;4)通过成功巢与失败巢的对比分析表明,在距大路距离、觅食地明水面积以及隐蔽度等生态因子方面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0.
石蒜类植物无性繁殖技术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对石蒜Lycorisradiata(L'Her)Herb、换锦花L.sprengeri Comes ex Baker、中国石蒜L.chinensis Traub和忽地笑L.aurea(L'Her)Herb.4个种采用切割法,并对石蒜L.radiata和长筒石蒜L.longituba Y.Hsu et Q.J.Fan 2个种采用双鳞片法进行繁殖研究,同时,以前4个种1年生子球为材料进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4个种切割繁殖子球数存在显差异。以中国石蒜的繁殖系数最高;切割两刀和三刀间差异不显;种类、激素处理及鳞片部位对子球繁殖有显影响,石蒜优于长筒石蒜;用BA 500mg/L处理繁殖系数最高,达25倍;不同种类子球生长速度不同,种间差异极显。忽地笑生长最快,最大围径达16.7cm,最大重量为89.8g;两种繁殖方法中,双鳞片法繁殖系数高于切割法,但切割法在短期内能获得质优个大的子球,忽地笑和石蒜2年生子球50%以上能达到合格球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