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园林艺术作为一种传统乡居追求,历史上首先出现于我国北方,而南宋以降随着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大批中原人士涉江而来.为赣江流域的庐陵先民.诗书传家"提供了优越条件,形成了蜚声遐迩的庐陵文化,建筑文化是庐陵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庐陵古村落建筑的园林化,是庐陵建筑文化的一大特色.进行庐陵古村落乡土建筑文化的研究,不仅对发掘、保护以及利用现存的古村落建筑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同时对当代村镇的规划建设亦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园林艺术作为一种传统乡居追求,历史上首先出现于我国北方,而南宋以降随着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大批中原人士涉江而来,为赣江流域的庐陵先民“诗书传家”提供了优越条件,形成了蜚声遐迩的庐陵文化,建筑文化是庐陵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庐陵古村落建筑的园林化,是庐陵建筑文化的一大特色。进行庐陵古村落乡土建筑文化的研究,不仅对发掘、保护以及利用现存的古村落建筑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同时对当代村镇的规划建设亦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公共艺术介入新农村文化建设,能够有效唤起乡村记忆,实现乡村文化复兴。公共艺术介入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柔性过程,目前仍面临忽视村民主体性地位,缺乏地域特色和长远规划,缺少联动合作机制,与乡村文化产业联系不紧密等问题,致使乡村文化产业项目难以持续发展。当代新农村公共艺术建设应将过去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转换成为以满足村民诉求为主体的沟通对话方式,充分了解和融入、大力继承和发展乡村文化,注重环保实用,拓宽合作方式,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公共艺术与乡村文化产业的联动发展,实现新农村文化的复兴和自主的、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地域乡村建筑居住环境差强人意及热舒适性远未达标,并且民居地域风格日趋减弱,因而难以应对不断加剧的能耗压力和文脉传承的文化需求。采用生态技术对杭州白马湖自建现代民居进行建筑节能和风格改造,以明晰传统吴越文化和现代建筑生态技术的平衡支点,总结吴越区域性民居生态节能改造的设计思路和应用方法,以期为推广浙江一带"美丽乡村"建筑的生态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刘诜是元代的一位重要作家。《元史》说他是“吉安之庐陵人”,即今江西省吉安地区吉安县人。此说一出,似乎成为公论,连《吉安府志》、《庐陵县志》、《庐陵诗存》也都是这样写。唐圭璋先生编纂的《全金元词》,则认为是“今江西省吉安市”人;  相似文献   

6.
李玖蔚  李俊 《甘肃科技》2022,(5):85-87+100
庐陵文化历史悠久,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史册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历史地位。它蕴含着许多与人类文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积极和先进因素,图书馆肩负着传承和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使命。具有地方特色的庐陵文化歌曲,是庐陵文化的一种。文章以庐陵文化歌曲为研究的切入点,阐述了庐陵文化研究的现状、庐陵文化歌曲资源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网络科技时代,图书馆如何发挥资源优势、信息检索优势、学生课外特色实践活动优势、智慧图书馆设备条件优势等4个方面,探讨了图书馆推动庐陵文化歌曲传播的策略,让更多民众在欣赏优美动听的音乐作品中,领悟庐陵文化的精髓,达到广泛传播庐陵文化的目的,进而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庐陵文化积淀厚重,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如何开发利用庐陵文化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结合工作实际,对如何建设特色庐陵文化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传统乡村建筑具有居民同宗特点和区域文化特色,具有鲜明的民间个性,凝结着民间的智慧,并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当前乡村建设与改造导致了传统乡村建筑的消逝和传统乡村新建建筑地域特征弱化的局面.因此,当前新乡村建筑的发展必须继承传统文化,必须对传统古建筑有明确的保护标准;必须适宜当地气候与自然环境,新乡村建筑的规划设计必须提高公众的参与度.  相似文献   

9.
张莉华  胡云根 《科技信息》2012,(18):196-196
近些年来,吉安市的乡村旅游业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吉安市发展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吉安市乡村旅游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乡村文化对于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意义,不仅有助于培养新型农民,也有利于乡村基层民主建设和乡村经济发展,但是,在当前新农村建设当中,乡村文化却存在着一些发展困境,因此必须作出相应调整,如规范乡村文化管理体系、完善乡村文化发展基础等等,以促使乡村文化得到有序发展,从而推进我国的新农村建设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1.
吉安传统村落受庐陵文化影响历经岁月积淀,大量保存至今,价值深厚,而村落空间特征是解析其遗产价值的基础。通过选择空间布局、空间节点和空间界面作为视角,得到吉安传统村落在空间构成方面丰富美观、空间关系方面多元变化以及空间氛围方面独具匠心的外部空间特征;选择民居厅堂空间为典型视角,得到其空间氛围极具感染力的建筑内部空间特征。并且联系吉安发展的历史背景及庐陵文化的丰富内涵,探寻影响吉安传统村落空间特征的自然因素和文化因素,从而总结其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2.
传统村落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具有良好的旅游利用潜力,但不当的旅游开发容易造成文化资源的破坏。如何在促进传统村落保护的基础上发展旅游是需要探究的问题。本文以吉安银圳村为例,基于个案的旅游规划实践研究,结合银圳独特的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通过整体保护和规划、特色旅游空间营造、产业发展、空间协同、分期规划五个方面的策略,以期把银圳村打造成一个历史文化完整,生态系统良好、旅游空间有特色、产业经济有活力的文化休闲旅游村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吉安市中学生的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寻找相关膳食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吉安市某中学在校800名中学生开展食物频率表膳食调查和一般情况调查,回收有效问卷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体重指数(BMI, Body Mass Index)低于正常值的有130人(17.24%),高于正常值的有60人(7.96%),其中男生消瘦和超重检出率分别为12.47%、6.6%,女生检出率分别为4.77%、1.33%,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超重、肥胖的发生与奶茶摄入频次有关(P < 0.05)。结论 吉安市中学生存在一定的营养状况问题,且与特定的饮食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渼陂的公共空间构型和典型单元空间构型研究,探索庐陵文化背景下深藏于空间构型中的特定基因特征。挖掘渼陂聚落的空间活力,从而更好地进行古村落保护与更新,体现庐陵文化遗产价值。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入选之后该如何继续监测保护和良性发展的问题,以吉安地区所传承的庐陵文化和地域特色作为地方性保护评价的导向,从认识评价对象、确定保护评价原则、选择评价主体、建立保护评价框架、选用评价方法和准备评价标准表,到最后统计数据和应用评价结果,尝试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地方性保护评价体系。体系构建的过程遵守严谨性、科学性和可行性的原则,旨在将该体系适当运用于应对如今历史村镇入选之后保护与发展困难的现状,并为国内其他地区的监测保护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6.
稻种亲缘关系分析是生产优质杂交水稻的必要条件。本研究选取均匀分布于水稻基因组12条染色体的SSR分子标记,对8份水稻样品进行SSR分子标记分析,通过聚类分析法将其归类并计算得出遗传相似系数后,对8份水稻样品的亲缘关系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所选取的8份水稻样品中,其相似系数为0.65~1.00,在遗传相似系数0.65处,8份水稻样品聚为两大类群,其中5号‘赣迟A04’单独为一类,其他水稻样品聚为一类。在遗传相似系数0.80处,可划分为三大类群:第一类囊括了6种样品,表明这6个品种亲缘关系较近,其中6号‘赣早A02’与7号‘吉安早A07’疑似同一样品,3号‘井冈山迟A03’与4号‘井冈山早A05’的亲缘关系最近,而6号、7号同时与8号‘吉安迟A09’保持有最近的亲缘关系;第二类只含有2号‘迟-2’样品株;第三类则仅有5号稻株‘赣迟A04’,说明其与其他7份水稻样品的亲缘关系最远。本研究结果为杂交水稻的应用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7.
灰头麦鸡(Vanellus cinereus)隶属鸻形目鸻科,在江西吉安地区是夏候鸟。2015年3~4月我们在井冈山大学校园内对灰头麦鸡的繁殖及孵卵节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灰头麦鸡的窝卵数为4.0枚(n=4),卵鲜重平均为26.9 g,卵量度平均为:47.0 mm×34.2 mm。根据对4个巢的监测,灰头麦鸡在孵卵期的平均日离巢次数是5.6次,平均日离巢时间在86.6~95.2min之间,平均在巢率为87.5%(n=4)。研究发现,天气会影响鸟类的孵卵节律,相比阴天和雨天,晴天离巢次数和离巢时间最少。  相似文献   

18.
采用野外踏查和样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吉安市南方菟丝子寄主的种类及危害进行了调查,并对寄主组成及寄生关系的利用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吉安市南方菟丝子寄主种类涉及23科62种植物,以菊科、豆科寄主植物最多,分别为11种(17.74%)和8种(12.90%),并对菊科、豆科、唇形科及旋花科的大部分寄主植物产生较严重的危害。南方菟丝子可寄生香丝草等14种(22.58%)入侵植物,并对大狼把草等5种植物产生严重危害。南方菟丝子寄主植物种类繁多,属于广寄性种类,其对入侵植物的寄生危害性将为防治入侵植物提供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19.
农民运动的发展过程,实际上也是先进文化传播的过程。右江农民运动发展的结果是右江农民充分地发动起来,农民的文化程度迅速提高,以“爱党爱国、民族团结、无私奉献”为主旨的红色文化深入到了右江广大农村,为红色文化增添了丰富的内涵,从而为建立和巩固根据地、坚持革命斗争做好了文化和思想上的准备,从文化传播的角度看是较为成功的,对于今天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软件建设问题,在方式方法上仍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农村"三变"改革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石。宿州市通过统筹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工作,既激活了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也促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破解了乡村治理难题,加快了脱贫攻坚步伐,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探索了新路子。以宿州市农村"三变"改革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三变"改革的进展情况、主要模式、对促进乡村振兴的机理、存在问题,进而提出有关加快推进"三变"改革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全省乃至全国其他地方正在推进的"三变"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