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一种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基于紫外光诱导荧光的维生素K1(VK1)检测方法.不发荧光的VK1经紫外光(254nm,15W)照射后可转变为具有很高荧光量子产率的光化产物,检测出其特征荧光峰在465nm处;当加入咪唑并经光诱导后,光化产物荧光特性发生变化,在330nm处又出现一新的较强荧光发射峰,两峰间的stokes位移长达135nm.同时发现,随着VK1浓度的增加,465nm处的荧光峰强度增加,而330nm处的峰强度反而减小.方法的检出限为0.003#g·mL-1(S/N=3),对1.0#g·mL-1 VK1溶液进行11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4%.该法用于注射液及人血清中VK1含量测定,回收率为97%~104%,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在氢氧化钠介质中,微量维生素K3对高碘酸钾氧化苯并红紫4B褪色反应有明显的催化作用,据此建立了测定维生素K3含量的动力学光度分析法.测定了反应动力学参数,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2~1.1 mg/L,检出限为1.0×10 -5g/L.方法用于维生素K3片剂中维生素K3含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在pH 7.0的缓冲体系中,维生素K3使得三聚氰胺的荧光发生明显猝灭.在激发波长为256 nm,发射波长为366 nm处,三聚氰胺荧光猝灭程度在一定范围内与维生素K3的浓度成正比,从而建立了荧光猝灭法测定痕量维生素K3的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0-10.00 mg/L,检出限为0.085 mg/L,方法已应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采用流动注射与毛细管电泳联用体系,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准确的测定化妆品中维生素C、维生索C葡萄糖苷及曲酸的新方法.实验所用的毛细管长度为30 cm(有效长度26.5 cm),检测波长为265 nm,运行缓冲溶液为20 mmol/L NaH2PO4(pH 7.10),运行电压10.0 kV.在此最佳条件卞,3种物质可在5 min内实现基线分离,样品的进样频率可达到30 h-1,3种物质的线性方程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1.检测限(信噪比为3)分别为:维生素C 3.14ug/mL,维生素C葡萄糖苷2.67ug/mL,曲酸1.15ug/mL.方法的日内与日间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0%.该方法已用于市售化妆品中3种组分的含量测定,回收率在93.7%-104.1%之间,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
采用鲁米诺 H2 O2 CuSO4化学发光体系 ,测定了 2种不同厂家生产的维生素C的抗自由基活性 ,比较了 2种维生素C针剂的自由基清除率 .结果表明 ,该体系可以用于抗自由基活性检测 ,方法简单快速  相似文献   

6.
采用鲁米诺-H2O2-CuSO4化学发光体系,测定了2种不同厂家生产的维生素C的抗自由基活性,比较了2种维生素C针剂的自由基清除率。结果表明,该体系可以用于抗自由基活性检测,方法简单快速。  相似文献   

7.
在H_2SO_4-KBr介质中,维生素C对碘酸钾氧化氨基苯磺酸黄的褪色反应有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的强弱与维生素C的含量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基于这一特性,建立了检测食物中维生素C的新光度分析法——阻抑光度法.该法准确、快速、重现性好、干扰少,测定维生素C的线性范围为0~45μg/25ml,用于食物或医药维生素C片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能同时测定复方甲硝唑片中甲硝唑与维生素B6的方法.采用0.100 mol/L NaOH和2.0%的四硼酸钠溶液为介质,测定波长为288和320 nm.维生素B6的存在不干扰甲硝唑的直接测定.赋形剂对该测定方法不干扰.甲硝唑的回收率为96.6% ~ 102.0%,RSD为1.6% ~ 3.8%;维生素B6的回收率为95.2% ~ 106.3%,RSD为5.4%~8.1%.该方法简单、成本低、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9.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步测定花粉中的水溶性维生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液相色谱法同步测定花粉中的水溶性维生素C(VC)、维生素B1(VB1)、维生素B2(VB2)和维生素B5(VB5),四种维生素在ODS-5μm色谱柱上分离,用pH5.01的磷酸缓冲液-甲醇(体积比为7525)为流动相洗脱,流速为1.0ml@min-1,波长为260nm,10min内实现良好分离.在(1~20)×10-6范围内进样量和响应值呈良好线性关系.其回收率为94.37%~101.57%,变异系数为1.90%~8.23%,精密度和准确度良好.为快速、准确地同步测定花粉中的水溶性维生素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维生素C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维生素C(Vc)与重铬酸钾的还原反应产生的铬(Ⅲ)能催化鲁米诺的化学发光的现象,建立了一种快速测定Vc的新方法.在最佳的实验条件下,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10-7~9.0×10-6mol/L,检出限为4×10-8mol/L,对1.0×10-6mol/L的Vc连续测定9次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8%.  相似文献   

11.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嗜盐致病菌,被认为是多血清型引起的主要食源性致病菌.通过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实现对K3、K29、K61菌株的测序.并且使用相关软件对测序数据进行基因预测和功能注释从而实现抗原决定簇的破译.鉴定的3个血清型的K抗原基因簇,表现出高程度的遗传多样性.根据K抗原基因决定簇的特异基因,建立了用于检测和鉴定这3种K血清型的液相芯片检测体系.本研究中破译的副溶血弧菌K抗原基因决定簇以及基于分子技术建立的检测分型体系,为高效的细菌检测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一种复合维生素B片中4种水溶性维生素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采用ZORBAX Eclipse Plus C18(4.6mm×100mm,3.5m)反相色谱柱,流动相为乙酸盐缓冲液(乙酸调节pH=3.22)和甲醇,选择不同比例混合溶液进行梯度淋洗,进样量5μL,检测波长为270nm.4种维生素B在浓度为0.8400mg/L的范围内,相关系数r2为0.998 8400mg/L的范围内,相关系数r2为0.998 80.999 9,检出限为0.050.999 9,检出限为0.050.40 mg/L,加标回收率在87.7%0.40 mg/L,加标回收率在87.7%103.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低于0.33%.该方法实现了对片剂维生素B片中维生素B1、B2、B3和B6的准确测定.  相似文献   

13.
制备维生素K1磷脂/胆盐混合胶束(VK1 MMS),并进行体外评价。用薄膜分散-超声法制备维生素K1磷脂/胆盐混合胶束。通过单因素考察,对蛋黄卵磷脂(EPC)/甘氨胆酸钠(BS)的比例、胆盐浓度、超声时间进行筛选优化,测定维生素K1磷脂/胆盐混合胶束的粒径、形态;并分别考察混合胶束考察与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的稀释稳定性。当胆盐浓度为55 mg/m L,磷脂/胆盐质量比为1,超声温度为40℃时,维生素K1磷脂/胆盐混合胶束的载药量达到5 mg/m L;混合胶束平均粒径为20.9 nm,形态为类球体,具有良好的稀释稳定性。维生素K1混合胶束的制备工艺简单方便、载药量高、粒径分布理想、稳定性好,可用于开发静脉注射制剂。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一种基于双色谱柱串联技术的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功能饮料以及药物中的维生素B3的测定。C18柱在前亲水相互作用色谱(HILIC)柱在后进行串联,流动相为乙腈-0.1%醋酸水溶液=10∶90 (V/V),柱温为30℃,流速为0.4 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62 nm。结果表明:在2个功能饮料样品中没有检测到维生素B3,在维生素B3粉末中检测到维生素B3的含量为0.15 mg/g。所建立方法的线性方程为y=1.85x-0.13,相关系数r为0.999 9,检出限为0.033 mg/L。加标回收实验的回收率在93.05%~119.3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0.15%~4.50%之间。该方法能够对复杂基质样品中的维生素B3进行有效测定。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一种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维生素E的方法.色谱柱为PRONTOSIL 120-5-C18-ace-APS 4.6 mm×250 mm,5.0μm,流动相为甲醇,流速1.0 mL/min,紫外检测波长285nm,柱温为常温.结果表明,维生素E醋酸酯的含量在0.0342~0.342 mg/mL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1.87%,精密度RSD为1.5%.该方法简便、快速,用于预混料中维生素E含量的测定,获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采用聚苯胺修饰电极为工作电极,运用色谱电化学方法,成功地测定了多种市售饮料样品中的维生素C含量,获得了满意的结果.维生素C含量在8.8×10~(-9)~8.8×10~(-5)g范围内与峰高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4.4×10~(-9)g,标准回收率为93.4~114.1%.本方法样品处理简单,测定维生素C的重现性好,线性范围大,抗干扰能力强,是测定实际样品中维生素C含量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叶酸受体(folate receptor,FR)在血液肿瘤细胞表达的特点,合成叶酸-聚乙烯亚胺(FA-PEI)聚合物,探讨其作为靶向性基因输送载体的可行性.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PCR)法检测α、β、γ3种FR在血液肿瘤细胞K562、K562/A02、U266细胞株上的表达;利用叶酸(FA)活性酯在微碱性条件下与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imine,PEI)的支链氨基反应,合成FA-PEI共聚物;用葡聚糖凝胶柱G-25分离、纯化;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波长扫描法及氢核磁共振谱(~1H NMR)法验证交联是否成功.结果:α、β、γ3种FR在K562、K562/A02、U266 3种细胞株上均表达,其中,α-FR的表达占优势,较β-FR和γ-FR表达量高;紫外分光光度计扫描图谱在365 nm处出现叶酸的特征性吸收峰;核磁共振(~1H NMR)示:在2.5~3.2处出现PEI亚甲基质子的特征性化学位移,在6.5~9.0处出现叶酸芳香质子的特征性氢信号.结论:FR在K562、K562/A02、U266 3种细胞株上均有较高表达;FA-PEI偶联成功,为其作为血液肿瘤治疗中1种潜在的靶向性基因输送载体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维生素是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的营养成分之一.维生素K3是一种可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它也是维生素K类化合物中生理活性最强的药物[1,2].动力学荧光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简便实用,但未见用于测定维生素K3含量的报道实验发现,在氢氧化钠介质中,维生素K3能灵敏催化高碘酸钾氧化荧光素钠的反应使荧光猝灭,据此建立了动力学荧光法测定维生素K3含量的新方法,用于维生素K3片剂中维生素K3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运用循环伏安法(CV)、线性扫描伏安法(LSV)等方法研究了维生素B2在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建立了一种直接测定维生素B2的电化学分析方法.与裸玻碳电极相比,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显示出很好的催化作用,维生素B2在修饰电极上得到一对灵敏的氧化还原峰(Epa=-0.222 V,Epc=-0.317 V),且氧化还原峰电流显著增强.在优化实验条件下,还原峰电流与维生素B2浓度在3.0×10-6~2.0×10-5 mol·L-1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0×10-6 mol·L-1.对1.0×10-5 mol·L-1维生素B2溶液平行测定10次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2%.用此方法测定了维生素B2片中维生素B2的含量,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甲基紫为抑制剂,加入甲基紫后维生素C的吸收峰有明显的降低。建立了一种新的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维生素C量在1.0~50g/m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回收率为98.9%,相对标准偏差3.4%,用于实际样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