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案对择期行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上腹部开放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静脉麻醉组、吸入麻醉组、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每组各30例.观察3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情况、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荧光免疫流式细胞术检测麻醉前和术后6,24,72 h的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计算CD4~+/CD8~+比值.结果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麻醉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短于静脉麻醉组和吸入麻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术后感染率明显低于静脉麻醉组和吸入麻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3组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24,72 h 3组患者CD4~+、CD4~+/CD8~+、Th1/Th2较麻醉前均明显降低,中性粒细胞计数较麻醉前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患者CD4~+,CD4~+/CD8~+,Th1/Th2术后72 h内下降幅度明显小于静脉麻醉组和吸入麻醉组,中性粒细胞计数上升幅度明显小于静脉麻醉组和吸入麻醉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免疫抑制程度较低,有利于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早期拔管,进而降低肺部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对上腹部手术术后清醒及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肝癌病人分成两组。每组10例。GEA组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GA组单独采用全麻。结果GEA组病人从诱导插管到术终拔管整个过程应激反应都明显低于GA组,且GEA组术后烦躁轻或无,也易于术后镇疼的管理。利用椎管内局麻药的作用来减少镇静、镇疼药物的用量。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腔阻滞应用于上腹部手术能减轻应激反应,减少镇静镇疼药物的用量,较适合肝肾功能欠佳及合并有高血压和冠心病病人的上腹部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术中应用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冠心病患者术中循环系统的影响,并与全麻组进行比较。方法选择ASAⅡ~Ⅲ级择期上腹部手术冠心病患者50例,随机分成2组.结果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较单纯全麻组循环系统稳定,发生心肌缺血几率少.结论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较单纯全麻更能维持循环系统稳定,维持氧供需平稳,减少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对上腹部手术术后清醒及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肝癌病人分成两组.每组10例.GEA组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GA组单独采用全麻.结果 GEA组病人从诱导插管到术终拔管整个过程应激反应都明显低于GA组,且GEA组术后烦躁轻或无,也易于术后镇疼的管理.利用椎管内局麻药的作用来减少镇静、镇疼药物的用量.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腔阻滞应用于上腹部手术能减轻应激反应,减少镇静镇疼药物的用量,较适合肝肾功能欠佳及合并有高血压和冠心病病人的上腹部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对上腹部手术术后清醒及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肝癌病人分成两组.每组10例.GEA组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GA组单独采用全麻.结果 GEA组病人从诱导插管到术终拔管整个过程应激反应都明显低于GA组,且GEA组术后烦躁轻或无,也易于术后镇疼的管理.利用椎管内局麻药的作用来减少镇静、镇疼药物的用量.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腔阻滞应用于上腹部手术能减轻应激反应,减少镇静镇疼药物的用量,较适合肝肾功能欠佳及合并有高血压和冠心病病人的上腹部手术.  相似文献   

6.
为了观察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在胸部手术患者苏醒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将30例ASA Ⅰ-Ⅱ级择期普胸手术病人,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复合组)和单纯全麻组(对照组),每组 15例.两组全麻诱导和维持方法相同,复合组在全麻诱导前先行胸段硬膜外穿刺置管,给局麻药控制麻醉平面在T4-T10水平,并在术中定时追加局麻药,分别记录麻醉前、气管拔管前、气管拔管即刻、气管拔管后1min、5min血液动力学指标.结果显示:对照组各项指标在气管拔管即刻达到高峰,与麻醉前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拔管前、拔管后1min也高于复合组,拔管后5min也未完全恢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应用复合组苏醒期中循环功能相对稳定,可减轻应激反应,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7.
不同麻醉方法对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和全麻两种麻醉时血流动力学、血糖、胰高血糖素、皮质醇的变化。方法 :30例择期上腹部手术病人ASAⅠ~Ⅱ级 ,随机分为两组 ,A组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 ,B组单纯全麻 ,分别于麻醉开始前、气管插管 5min后、手术开始 1h后、术后 2 4h抽取中心静脉血 ,用酶法测定血糖 ,用放免法测定皮质醇、胰高血糖素。结果 :术中B组血压、心率均高于A组 (P <0 .0 5 ) ,术中A组血糖、皮质醇、胰高血糖素均降低 (P <0 .0 5 ) ,而B组明显升高 (P <0 .0 1) ,且B组血糖、皮质醇、胰高血糖素均明显高于A组(P <0 .0 1)。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是一种应激反应较轻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和总结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麻醉处理。方法对90例择期手术患者在低位硬膜外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结果本组除2例因阻滞不全而改全麻外,其他患者均在低位硬膜外麻醉下完成手术,17例血压有不同程度升高,1例高龄患者出现心衰,2例患者术中发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综合征。手术时间30~90min。围术期无死亡病例。结论低位硬膜外麻醉对机体扰乱少,患者处于清醒状态,便于病情观察,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首选麻醉。但术中进行严密的生命体征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纯颈浅丛阻滞复合氟芬合剂应用于甲状腺手术中的可行性。方法将拟在颈丛阻滞下行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在单纯颈浅丛阻滞后静注复芬合剂,对照组:传统C4横突一点法双侧颈丛阻滞后静注氟芬合剂。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生命体征(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术中并发症,术中配合程度。结果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术中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配合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单纯颈浅丛阻滞复合氟芬合剂应用于甲状腺手术中,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术中生命体征平稳,并发症少,患者安静配合手术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单纯颈浅丛阻滞复合氟芬合剂应用于甲状腺手术中的可行性.方法 将拟在颈丛阻滞下行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在单纯颈浅丛阻滞后静注复芬合剂,对照组:传统C4横突一点法双侧颈丛阻滞后静注氟芬合剂.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生命体征(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02)、术中并发症,术中配合程度.结果 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术中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配合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单纯颈浅丛阻滞复合氟芬合剂应用于甲状腺手术中,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术中生命体征平稳,并发症少,患者安静配合手术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腕部神经阻滞复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患者手部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5—2017年本院待接受手部手术治疗的骨科老年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腕部神经阻滞复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对比两组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效果及术中并发症.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腕部神经阻滞复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患者手部手术中麻醉起效快,镇痛效果良好,并发症少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2.
复合麻醉在临床工作中的优点越来越显著,不仅能为患者节省费用,而且麻醉的安全性有了较大的提高,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胸段硬膜外复合吸入麻醉在肺部疾病,食道疾病的开胸手术中广泛应用,硬膜外不仅可维持术中麻醉,还能开展术后镇痛,本文探讨硬膜外复合麻醉插管对开胸手术单肺通气氧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喉罩通气道在上腹部手术硬膜外麻醉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喉罩在上腹部手术硬膜外麻醉中应用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病人分为3组:硬膜外麻醉静脉内辅助芬氟复合剂组(A组);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气管插管(B组);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喉罩通气(C组)。比较三组间麻醉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三组病人硬膜外麻醉效果均好,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术中内脏牵拉反应较重(P〈0.05);B组气管内插管时循环参数波动较大,术后并发症发生较C组多(P〈0.05);C组麻醉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发生较少,病人较舒适(P〈0.05)。结论:喉罩在上腹部手术硬膜外麻醉中应用具有能抑制内脏牵拉反应,发挥硬膜外麻醉优点,有效的维持术中通气,术后并发症少,病人舒适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是近年兴起的一种椎管内阻滞技术,它既发挥了腰麻作用迅速,阻滞完善的特点,也可通过硬膜外导管增加麻醉平面及延长麻醉时间,便于术后镇痛。术文旨在探讨CSEA用于老年患者下腹部和下肢手术麻醉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60例不同麻醉下实施乳癌根治术病例的临床观察,比较其在术中呼吸循环等方面的变化,结果表明,硬膜外麻醉用于乳癌手术,对呼吸循环有一定的影响,易出现阻滞不全;而气管内插管复合静脉麻醉则具有呼吸,循环稳定的优点,亦易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脑出血患者急诊手术的麻醉技术,减少与麻醉相关的并发症发生.方法:在15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急诊手术中,采用快速静脉诱导气管内插管,用异丙酚微量泵静注复合全麻;甘露醇等降低颅内压;乌拉地尔控制高血压.结果:150例患者术中术后状态平稳,无麻醉并发症.结论:采用快速静脉诱导气管内插管,用异丙酚微量泵静注复合全麻;甘露醇等降低颅内压;乌拉地尔控制高血压能够较好的满足麻醉要求,提高围手术期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伞麻与伞麻联合硬膜外麻醉进行比较,包括术中及术后的平稳程度、全麻药用量.方法:40例胸、上腹部、下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单纯全麻醉组(G组n=20)和伞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组(GE组n=20).GE组先进行相应椎间隙穿刺向上置管3cm,硬膜外注射2%利多卡因注射液3~5ml,出现阻滞平面后,胸部和上腹部注射0.5%罗哌卡因注射液5~7ml;下腹部注射0.75%罗哌卡因注射液7~9ml;两组均用地西泮、丙泊酚、芬太尼、顺苯磺酸阿曲库胺诱导插管.全麻维持均用微量输注泵持续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据麻醉深浅调整麻药剂量.间断静注顺苯磺酸阿曲库胺.GE组据手术时间的延长可追加罗哌卡因注射液.术中连续监测血压、心电图、脉博氧饱和度.结果: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病人术中伞麻药用量显著少于单纯伞麻组P<0.01.且术后苏醒早,拔管时间缩短,拔管时其心血管的反应明显比单纯伞麻组平稳.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相互取长补短,麻醉过程平稳,全麻药用量显著减少.术后用于镇痛可减少许多胸腹部并发症,改善并加快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老年人硬膜外麻醉和硬膜外加全麻插管下胆囊切除秫中循环的稳定程度。方法:62例胆囊切除术患随机分为两组。A组(n=32)硬膜外加全麻,B组(n=30)硬膜外麻醉。观察术中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记录因血压下降和心率减慢所用麻黄素和阿托品剂量。结果:两组病人术前患高血压和心脏病人无显差异(P〉0.25),手术中麻黄素剂量A组明显低于B组(P〈0.05);阿托品剂量A组与B组无显差异(P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子宫切除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式。方法 :总结不同麻醉方式的病例 ,分析其手术时间的长短 ,麻醉质量 ,麻醉不全率 ,改全麻率 ,术后有关麻醉的并发症发病率。结果 :单硬组手术时间 1 1 2 .2 8± 2 9.6 8min,麻醉不全率 9.1 1 % ,改全麻率2 .1 5 % ,术中牵拉反应明显。腰麻组手术时间 1 2 3.75± 41 .77min,麻醉不全率1 4.0 8% ,改全麻率 9.1 9% ,手术后期牵拉反应明显。双硬组手术时间 1 0 5 .1 3± 1 9.6 3min,麻醉不全率 4.46 % ,改全麻率 0 .97% ,术中牵拉反应不明显。硬腰组手术时间97.45± 2 4.74min,麻醉不全率 4.32 % ,改全麻率 1 .0 8% ,术中牵拉反应不明显。硬骶组手术时间 1 0 3.41± 1 8.42 min,麻醉不全率 4.1 2 % ,改全麻率 0 .88% ,术中牵拉反应不明显。结论 :双硬、硬腰、硬骶等复合组具有阻滞完善 ,循环系稳定 ,手术时间短(P<0 .0 5 ) ,麻醉不全率低 (P<0 .0 1 ) ,改全麻率低 ,麻醉质量高等优点 ,是子宫切除术较理想的麻醉方式。我们更推荐硬骶组 ,其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比较了单纯全麻(GA)、恩纳气管表面麻醉联合全麻(GA+EMA)、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GA+EA)和恩纳气管表面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GA+EMA+EA)对术中异氟醚的使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GA、GA+EMA、GA+EA、GA+EMA+EA 4组病人异氟醚的平均呼气末维持浓度分别为(1.01±0.11)MAC、(0.89±0.07)MAC、(0.63±0.06)MAC和(0.51±0.08)MAC;液态异氟醚消耗量分别为(12.9±1.8)mL/h、(11.2±1.7)mL/h(、6.7±1.2)mL/h和(5.3±0.9)mL/h。其中恩纳气管表面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联合全麻中异氟醚用量最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