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998-2002年在江西对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的分布及栖息生境进行了调查,确证有7个分布点,另有2个可能分布点.黄腹角雉在江西的栖息生境主要有低山常绿阔叶林、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亚中山草甸与山顶矮林3种类型.栖息环境承载量小,种群增长慢,人类活动干扰以及宣传不力是黄腹角雉濒危的主要因素,据此提出开展驯养繁殖、加强禁止偷猎的法制宣传以及加强基础研究的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2.
1998-2002年在江西对黄腹角雉(Tragopancaboti)的分布及栖息生境进行了调查,确证有7个分布点,另有2个可能分布点。黄腹角雉在江西的栖息生境主要有低山常绿阔叶林、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亚中山草甸与山顶矮林3种类型。栖息环境承载量小,种群增长慢,人类活动干扰以及宣传不力是黄腹角雉濒危的主要因素,据此提出开展驯养繁殖、加强禁止偷猎的法制宣传以及加强基础研究的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3.
深圳梧酮山夏季鸟类群落结构及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深圳梧桐山鸟类进行调查,该地区夏季岛类群落的主要鸟类42种,由3个分布群落组成,即由脚农耕、水库灌木林;常绿阔叶林和山地常绿阔叶灌草丛,研究了各生境类型之间的鸟类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岛类群落的现存生物量,分析了生境与现存生物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指壳斗科、樟科、茶科、木兰科的常绿阔叶树种为主组成的森林.而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我国亚热带地区最典型的地带性植被类型.由于我国所处的海陆位置和大气环流影响,以及青藏高原的存在,所以我国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区域广阔,占全国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以上.因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的地位也就非常显著,从而成为世界上所罕见的植被类型.中国的常绿阔叶林种类组成中,以壳斗科的青冈属、栲属和石栎属为群落上层的优势种;但在生境比较偏湿地区,樟科中的润楠属、楠属的种类显著增多;而在生境比较偏干的地区,则茶科的木荷属常成为群落上层的共建种.整个区域,高等植物种类特别丰富,全国198个特有属中,本区就有148个属之多.举世闻名的子遗植物,如银杏、水杉、银杉、鹅掌楸、喜树等均分布于此地.群落外貌是群落最明显的特征,反映群落外貌最主要的标志是生活型和叶的性质.从生活型谱分析可知,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介于热带雨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之间的过渡类型,并接近于热带雨林.叶的性质也是如此.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成层现象明显,上层是由壳斗科、茶科、樟科中的中高位芽植物层片组成,其发育状况反映了群落的成熟状态.层中有落叶阔叶中高位芽植物层片,但不占主要地位,存在于林窗之间,是季风特  相似文献   

5.
百日青 (Podocarpusneriifolius) ,土名水竹 ,罗汉松科罗汉松属常绿乔木树种 ,国家重点保护植物 ,主要分布于我国的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云南、海南、四川、贵州和西藏东南 ,以及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印度尼西亚等地的常绿阔叶林中 .浙江省仅分布在浙西南的龙泉、松阳两市县的低山丘陵中 (浙江植物志模式标本采自松阳县箬寮岘观山岭 ) .作者于 2 0 0 0年 7月对龙泉、松阳两市县山地作了实地调查 ,发现百日青在该地的分布区域极为狭小 ,且现存植株已经不多 ,主要分布点为龙泉道太符畲、松阳箬寮岘观山岭、松阳安岱后…  相似文献   

6.
湖南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及其生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华中武陵山脉中段,110°06′50″E-110°21′35″和28°42′15″-28°53′15″N之间,面积3 520 hm2,是我国常绿阔叶林保存比较完好的区域.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常绿阔叶林主要包括钩栗林、湘西青冈林、巴东木莲林、利川润楠林、甜槠林、栲-银木荷林、湘西石栎林等,具备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一般特征,同时又具有较强的湿热特性和热带亲缘,可视为我国低海拔常绿阔叶林的典型代表,有利于我国亚热带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环境维持.小溪常绿阔叶林不仅物种极为丰富,而且还拥有大量珍稀、孑遗和特有植物类群以及保存和孕育这些珍稀或特有种的河谷特殊生境,对研究我国乃至全球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揭示常绿阔叶林形成、分化,特别是河谷特殊生境物种多样性形成及其维持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西峡老界岭自然保护区植被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西峡老界岭自然保护区位于亚热带向温暖带的过渡地区。该区已划成六个植被型。Ⅰ阔叶林、Ⅱ针叶林、Ⅲ针、阔叶混交林、Ⅳ竹林、Ⅴ灌丛和灌草丛、Ⅵ沼泽;十个植被亚型;二十八个群系和三十个群丛,地带性植被为含有常绿阔叶成份的落叶阔叶林。优势群落为锐齿槲栎林和栓皮栎林。 2.植被垂直带谱有五条: (1)低山丘岭灌丛、草甸和农作物带,<500m。 (2)含常绿阔叶成份的低山针、阔叶混交林带,400~900m。 (3)含常绿阔叶成份的中低山落叶阔叶林带,800~1.400m。 (4)中山落叶阔叶林带,1,300~1,800m。 (5)中高山针、阔叶混交林和山顶灌丛林,>1.750m。 3.该区植被强烈地受过人为活动的干扰,导致了植被的逆演替,也招致了生境条件的惭趋恶化,所以,植被合理利用的途径应根据森林的现状、演替、不同的生境条件、和各种树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  相似文献   

8.
利用3S技术,对宁波1974~2009年间6个时相的Landsat卫星遥感数据进行土地利用和植被类型分类,提取相邻年份不同植被类型与常绿阔叶林转化的区域,并计算每种类型对常绿阔叶林的转化率.研究结果表明,自然演替规律和经济利益驱动是促成常绿阔叶林37年间动态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不受人为影响的条件下,它最易与常绿一落叶阔叶混交林和针叶阔叶混交林相互转化.在此基础上,测算每个时期转入为常绿阔叶林的植被类型与同时期保持为常绿阔叶林类型的距离,并计算5个时期的总平均值.将其按植被类型排序为:针叶阔叶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毛竹林>针叶林>园地>灌丛>农田.分析结果显示,种源传播和用地历史是影响退化常绿阔叶林群落次生演替方向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云居山位于江西北部,在九岭山脉的东南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植物资源丰富,据初步调查鉴定,有维管束植物600多种,以亚热带植物区系为主,起源古老.云居山的植被类型主要有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竹林、山地草甸等五大类型.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常绿阔叶林的基本特征(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浙江省常绿阔叶林的基本特征,除在本文(一)中所述外,还包括以下诸方面:三、浙江省常绿阔叶林的外貌特征常绿阔叶林首先就是从其终年常绿和具有浑圆的树冠而区别与其它类型。群落外貌主要是由群落的生活型组成、叶的性质以及周期性所决定的。(一)生活型群落的生活型组成是决定群落外貌的主要因素,它反映了群落的特殊生境以及群落内部可能产生的竞争。对前述五个地区所有样地的全部植物种类,按 Raunkiaer 生活型分类标准进行统计(图1)的结果表明,其中以高位芽植物占明显的优势(64.1%,如加上藤本植物的12.6%,可达76.7%),其次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