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读陶诗,在田园佳境,悠然旷远之中,总觉得一份浓厚的感伤。而那些抒写穷愁之作,却令人感到一份慷慨和沉著,洒脱和超然。历代论陶诗,大抵不出平谈自然与金刚怒目之二端,于解陶诗之深厚,甚感有憾焉。《文心雕龙·隐秀篇》:“隐以复意为工。”又回:“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皎然《诗式》卷一《重意诗例》:“两重意已上,皆文外之旨。”“多重意”乃中国古代诗歌美学追求之极致。历代文论多归之于艺术上的一种品格。但在陶诗中它却是一种层积的情感内蕴。表现为诗中诗人情感特征的多重性。一个体生命的价值问题是魏晋太一个解不…  相似文献   

2.
《注释唐诗三百首》收李白各体诗作28题29首。以其与《全唐诗稿本》等多种诗集比勘,发现异文若干,惜前贤著述均未加以按断。今试从诗的意境、声韵、格律等诸多方面加以考论,并用献替可否之方式,尽陈管见于读者诸君。  相似文献   

3.
张祜《石头城寺》一诗的诗题为"石城寺"之误衍,即《嘉泰会稽志》所载新昌县宝相寺。尹占华先生《张祜诗集校注》一书已经对此进行了考证,石头城寺并不能认为是"金陵石头城清凉寺"之省字。张福清先生据《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与《故宫珍本丛刊》,从《唐诗韵汇》中辑出的张祜《登楼见白鸟》《洛阳感遇》两首佚诗也是伪作。  相似文献   

4.
本文辑录陆游佚诗四首,佚文二篇。其中《新塘竹枝词》二首录自绍兴鲁迅纪念馆编《越中竹枝词选》,原编者为民国山阴人胡维铨;《画醉道士》和《画醉僧》二诗录自清陈邦彦选编之《历代题画诗》;佚文《宋会稽陆氏重修宗谱序》录自上海图书馆藏《世德堂陆氏宗谱》,《俞氏家乘源流叙》转录自吕山著《俞明震研究》。  相似文献   

5.
一阮籍《咏怀》诗①与汉魏诗一样,直取自然又极富感发力。我们不必削定适履,极力探求它所牵涉的人物事件。当然,诗是现实的产物,汉魏诗更是如此。但现实性并不等于现实中的人物事件,就象马不等于白马一样。《咏怀》诗的现实性正表现在诗人对现实的否定之中。席勒说:"感伤诗人,除少数时刻外,总是对现实生活感到厌恶,这是因为他的观念的无限性性质把我们心灵扩大到超过它的自然规模.所以现实中所有任何东西都不能把它充填起来。"②阮籍正是如此。他是基于对人生永恒和完美观念的执着而走向对现实人生的否定的。《咏怀》诗体现了这一…  相似文献   

6.
《漳州师院学报》2021,(4):46-51
海昏侯墓竹书《诗经》有很多异文,值得我们从文字、音韵、训诂等角度认真、深入地加以研究。我们在朱凤瀚先生《海昏竹书〈诗〉初探》的基础上,对海昏《诗》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如《诗·陈风·防有鹊巢》"谁侜予美",海昏《诗》作"谁螐懿美","美"下又有"螐追张也"之注文,认为"螐"应是从"鸟"得声之字,同时指出"追张"即"侜张"。又如《诗·大雅·桑柔》"大风有隧",海昏《诗》作"羍(大)风有列","列"应读为"烈",是猛烈的意思,较之《毛诗》更加通俗易懂。  相似文献   

7.
“如何蓬庐士、空视时运倾。”(《九日闲居》)居住在田园,目注着时间的流逝,陶渊明便生活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空之中,进行着生命的体悟与言说。陶渊明对生命的体悟主要是从时间的思考、体悟中开始并展开的。生命的存在本质上是时间的存在,所谓“一旦百岁后,相与还北邮。”(《拟古龙首》之四)人生百年正是陶渊明对生命的时间的命名、陶渊明对人生的思考。时间的感悟,先秦时的人们就已获得。如“子在);l上回: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以论语》)屈原海骚》:“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汉…  相似文献   

8.
清末民初李之鼎撰有《宜秋馆诗话》(是书一卷,民国宜秋馆排印本,无刊刻年月,南京图书馆藏),多载近代诗坛轶事和作品。今翻阅之馀,得近代著名诗人沈曾植诗四首。《沈曾植集校注》(钱仲联校注,中华书局2001年版)虽汇集沈氏诸本及诸本之外的佚诗,但也难免挂一漏万。现录此零章断篇  相似文献   

9.
乾隆时代孙洙选著的《唐诗三百首》是一种普通的"家塾课本",而三百多年来流行极广,影响极深。考其原因,在于它范围在一个美学体系、一种审美标准之内。这个选本受沈德潜诗学理论的影响,也间接反映出乾隆盛世的气象。选诗突出重点,也是这本书的特色。孙氏囿于他选择的标准,也有其严重的不足。有关这本书的优胜和欠缺,都值得后世选家借鉴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程师孟诗考     
程师孟,诗效白居易而尤简直,与之唱和往来的诗人不下百人.有诗集二十卷,惜已佚,故后世诗名不显.新编《全宋诗》从方志等辑其诗40首,用力甚勤,但《全宋诗》中的程师孟诗存在着疏失,需要对其加以考订、补苴,对其佚诗亦需加以考实.  相似文献   

11.
《漳州师院学报》2022,(2):85-91
《秋怀》是明代诗人李梦阳的一组七律,在意象、结构方面对杜甫的《秋兴八首》明显有所继承。因李梦阳自身遭际、出使边塞的经历及文学创作理念的影响《,秋怀》在继承《秋兴八首》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意象群,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写作结构。与弘正诸子中其他模拟《秋兴八首》进行创作的诗人相比,李梦阳的《秋怀》艺术水平较高,其艺术价值及文学史意义应该得到充分认识。  相似文献   

12.
《全宋诗》辑录一代诗歌,程功甚巨,缺漏亦属难免。本文据《永乐大典》本《中兴礼书》及《中兴礼书续编》辑补了《全宋诗》未收之诗159首,为研治宋诗者提供些许材料。  相似文献   

13.
作为唐诗的经典作品,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既被入乐歌唱,又被入画传播。图画传播具有流通性和聚观性特点,图画传播诗作又具有增殖性和衍生性效应。宋代先后有六种《阳关图》传写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意,其中以北宋著名画家李公麟所作《阳关图》影响最大。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催生了李公麟的《阳关图》,李公麟的《阳关图》不仅引来其他五位画家的仿效和继作,又激发了其他诗人的创作热情,衍生出苏轼、苏辙、黄庭坚和杨慎等宋金元明四朝二十多位诗人的三十多首题《阳关图》诗。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诗到《阳关图》画再到《阳关图》题诗,构成了创作-传播-接受-创作的诗-画互动系列。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宋代地志补辑《全宋诗》失收宋诗45首,残诗7句和缺诗2首。认为以宋代地志对《全宋诗》进行补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东阳《联句录》一书在学术界鲜为人知,经考证,《联句录》原书并序跋共86页,缺第45页,存诗255首,残缺诗3句,涉及44名诗人,其中大部分都是茶陵派成员。同时,《联句录》主要反映了茶陵派斋居宴饮之乐,赠别怀友之情和怡游玩赏之悦,对其诗歌主题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了解茶陵派的创作思想。《联句录》的文献价值,主要表现在展现茶陵派的群体文学活动、提供李东阳新的生平史料以补史传之阙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继《诗经》、《楚辞》之后,两汉乐府诗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显示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每首乐府诗表现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孔雀东南飞》作为汉乐府中最长的叙述诗,它由民间传说发展演变,经历漫长过程,被乐府收录,最终进入文人的作品集。正是演变、升华的过程,成就这首诗的历史地位——它被誉为汉乐府"双壁"之一。《孔雀东南飞》由民间文学形式到乐府诗是一种华丽的转身。  相似文献   

17.
陆游平生喜饮酒,喜写酒,其近万首诗中写到饮酒者有将近3000首,为古诗人中写饮酒第一人。陆游饮酒、写酒的文化行为,远继其家乡古越绍兴之遗风,近承盛唐诗人之豪雄,在宋代独树一帜。陆游咏酒诗内容极丰富,但爱国之情和忧时之念是其核心和主旋律。陆游饮酒行为和咏酒诗有四大特征:狂态,激情,豪气,理性。陆游饮酒作诗向盛唐回归,主要学习的是李白、杜甫和岑参三家。  相似文献   

18.
考察《全宋诗》中重出误收的二十首诗,确定其真实归属。  相似文献   

19.
胡先骕诗共有700首。从学宋诗入手,步踪同光体沈曾植、陈三立、郑孝胥等。汲取多家,入而能出,自成一家。其感时诗反映军阀混战、日寇入侵、二次世界大战的动乱世局,见其赤子之心与中华民族命运息息相关;感兴诗以静观动,即目会心,在万物生机中悟得天人合一的境界。对老庄、儒学、佛禅学说的涉猎、汲取而成为作诗“心源”;述怀诗纵横议论,发挥其对古往今来时空的卓识,对宇宙、人类社会、中外历史、种族、政体、宗教提出疑问并予以解答;集中以纪游诗为最多,不同名山,各呈特征,布局各具匠心。咏物诗有将万物牢笼于篇幅中的笔力,如《水杉歌》被誉为亘古未有的科学诗,内涵丰富,意境浑涵。其诗气骨开张,苍雄雅健,主要师法杜、韩;讲求炼字与句法,得江西诗派之奥妙。既重传统,又以雄厚魄力摄入哲理乃至科学知识,兼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为一体。胡先骕是在同光体嬗变时赣派中承先启后的一大家,在二十世纪诗坛上足可独张一军。  相似文献   

20.
唐王建《宫词一百首》的创作时间失载,历来众说纷纭,今人多以唐范摅《云溪友议.琅琊忤》为据定年代。本篇详述此文的秕漏舛误,证其不足为凭;以王建诗作为本,参以相关史料,确定《宫词》百首的最初创作和最终完成时间。自宋以来,皆以王建《宫词》为宫词之祖。本文考知王涯《宫词》早于王建约十年,以唐宪宗后宫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而王建词则以穆宗、敬宗宫廷生活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