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马玲 《大理科技》1995,(1):31-33
用传统的思想开导或对症乳腺小叶增生,疗效均不满意,采用电脑红外综合治疗仪治疗乳腺小叶增生32例,经10-20次治疗,全部有效,总有效率为100%,电脑红外综合治疗仪为临床治疗乳腺小叶增生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用乳腺Ⅰ号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40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蒙药乳腺Ⅰ号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的疗效.方法:将400例乳腺囊性增生病病人分为两组,治疗组300例用蒙药治疗,对照组100例用中药乳癖消治疗.结果:蒙药有效率为98%,中药有效率为70%,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蒙药乳腺Ⅰ号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乳腺增生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4例乳腺增生病患者施行针刺加火针疗法治疗,并做分析总结。结果所有患者均施行针刺加火针疗法治疗,经1~6个疗程的针刺治疗和火针疗法治疗,有效率92.6%。结论针刺加火针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病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该研究通过对肩关节复位训练,分析肩关节位置纠正对乳腺增生的影响,为预防和治疗乳腺增生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探寻医体结合的非药物治疗方法。方法乳腺增生患者一名,年龄40岁,无其他病理征状,每周进行3次训练,每次30~45min,对其跟踪治疗6个月,利用钼靶测试的方法,对比运动前后双侧乳腺体厚度差异和乳腺阵痛发病频率变化,以及肩峰在冠状面的角度变化。总结运动对其效果。结果肩部康复训练会使两侧乳腺体厚度明显减小;经期前的乳房阵痛情况基本消除。结论肩关节复位训练,能够积极地减轻乳腺增生的病情,有效解决乳腺增生的阵痛情况。  相似文献   

5.
评价分析手术联合药物治疗乳腺增生结节患者的效果。选取甘肃省宁县第二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4年9月就诊的100例乳腺增生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按时间顺序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均为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乳腺区段和肿块切除手术;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药物乳癖散结胶囊联合治疗。观察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并进行比较分析。对照组乳腺增生结节患者经过治疗后显效率为40.00%,有效率为68.00%;实验组乳腺增生结节患者经过治疗后显效率为64.00%,有效率为88.00%;实验组患者的显效率和有效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手术联合药物干预治疗的方式对乳腺增生结节患者的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显著地提高乳腺增生结节治疗的整体显效率,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王伟  孙涛 《科技信息》2011,(25):390-390,332
乳腺增生是一种常见多发病,耳穴疗法在治疗该疾病治疗费用低、效果好,本文综述了耳穴疗法及耳穴疗法在治疗乳腺增生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乳腺增生病的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现状发展,探讨乳腺增生病的证候规范化研究,为临床采用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提供相对客观、规范的诊断及疗效评价标准并有效指导临床辨证用药寻找理论依据,为临床建立客观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强的证候诊断标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分析乳腺增生伴癌变在外科手术中的临床表现特点并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随机选择于该院接受乳腺增生伴癌变的患者72例,将所有患者分为采用传统化疗方式进行治疗的对照组36例和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选择适当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的实验组患者36例.跟踪记录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及3年后患者的复发率,并对所得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手术治疗的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较传统化疗组患者高,增生肿块复发率较对照组低.结论 在乳腺增生伴癌变患者的治疗中,采用外科手术切除增生块的方式较采用传统化疗方式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在降低患者的疾病复发率方面也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蒙医药对妇女乳腺增生症的疗效,对60例乳腺增生患者采用蒙药内服吉祥丸外敷消肿膏治疗,与内服中药乳痹消治疗52例患者进行对照观察.结果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9.2%(P<0.01),得到内服吉祥丸外敷消肿膏的蒙医疗法是治疗乳腺增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纤维乳管镜在乳腺导管内囊性增生病变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临床初步诊断为乳腺导管内囊性增生病变患者5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80例.实验组应用乳管镜进行检查和治疗,对发现乳管内隆起性病变患者予以乳管镜联合定位针标记,实施手术治疗;对乳管镜下明确为乳腺导管内囊性增生病变实施乳管镜灌注冲洗治疗.对照组单纯实施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疗效.结果实施乳管镜检查的280例患者中有27例乳管内隆起性病变,联合定位针实施手术治疗,病理诊断为乳腺癌患者6例,乳腺肿物和乳管内癌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253例乳腺导管内囊性增生病变患者均实施乳管灌注冲洗治疗,临床治愈率为64.82%,总有效率为89.72%,二者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纤维乳管镜在乳腺导管内囊性增生病变诊断及治疗方面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早期发现乳腺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185蛋白对乳腺癌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乳腺癌、乳腺增生患者乳腺组织进行p185蛋白检测.结果 30例乳腺癌组织p185蛋白表达,其中12例阳性,阳性率为40%,26例乳腺增生组织未发现p185蛋白表达.结论乳腺癌与乳腺增生组织p185蛋白的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因此组织p185蛋白表达在鉴别乳腺癌和乳腺增生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蒙药乳腺-Ⅰ号丸治疗女性乳腺增生病的疗效.方法:治疗组用蒙药乳腺-Ⅰ号丸每次3g,每日2次,饭后30分钟口服;对照组用中药夏枯草胶囊,每次0.7g,每日2次,饭后30分钟口服.总疗程为6周,3周为一个疗程.结果:试验组痊愈率64.69%,对照组痊愈率16.36%;实验组总有效率99.44%,对照组总有效率87.76%.结论:蒙药乳腺-Ⅰ号丸对乳腺增生病的疗效明确,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各种类型的乳腺增生症的发病特点、形态学分类、不典型增生与乳腺癌的关系以及不典型增生与乳腺原位癌的鉴别诊断标准。方法1)观察本院300例乳腺良性增生性病变的临床发病特点及其病理形态改变。2)观察86例乳腺癌旁不典型增生病灶与癌灶的关系。结果乳腺增生症中,纤维腺瘤为主型好发于21-30岁年龄组,而不典型增生病变则多见于40-60岁组。其中囊肿病仅占6.0%,而纤维腺瘤达25.4%;癌旁组织中不典型增生发病率为65.1%,其中以导管原位癌发生率最高,达74.9%。结论研究证实了1997年"乳腺增生症的组织学分类"(推荐方案)的可行性。乳腺不典型增生与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乳腺增生症可归纳为普通性增生和不典型增生。不典型增生的特殊增生细胞具有特别的诊断价值。重度不典型增生与原位癌的鉴别有一定困难,但大部分可分。  相似文献   

14.
慕桂丽 《甘肃科技》2003,19(3):65-65
通过对60例病例的分析,指出美迪克乳腺病治疗仪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效果及体会,对临床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15.
非哺乳期单纯乳头溢液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哺乳期单纯乳头溢液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49例非哺乳期单纯乳头溢液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9例患者导管内乳头状瘤26例,乳腺癌5例,乳腺囊性增生病10例,导管扩张症5例,乳腺囊性增生病伴导管扩张3例,均采用手术治疗。结论对单纯乳头溢液患者应采取联合检查方法,以提高诊断率。最后诊断必须依赖手术病理检查,根据病理结果合理地选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自拟消癖散结汤治疗乳腺增生病肝郁脾虚型的疗效。方法:将6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口服自拟消癖散结汤,对照34例口服乳康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10%,对照组为64.7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消癖散结汤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显著,无明显毒副反应,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7.
郑美春  张祥福 《海峡科学》2003,(10):64-64,66
目的观察对比微波热疗配合口服乳康片与单纯口服乳康片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的疗效方法:363例乳腺小叶增生随机分为微波热疗配合口服乳康片192例和口服乳康片171例二组疗效的观察。结果:综合治疗组(微波热疗+口服乳康片)的痊愈率34.9%,单纯中药治疗组(口服乳康片)的痊愈率12.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lt;O.05;综合治疗组有效率94.3%。单纯中药治疗组有效率40.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lt;O.05。结论:微波热疗口服乳康片配合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口服中成药乳康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非哺乳期单纯乳头溢液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对49例非哺乳期单纯乳头溢液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9例患者导管内乳头状瘤26例,乳腺癌5例,乳腺囊性增生病10例,导管扩张症5例,乳腺囊性增生病伴导管扩张3例,均采用手术治疗.结论 对单纯乳头溢液患者应采取联合检查方法,以提高诊断率.最后诊断必须依赖手术病理检查,根据病理结果合理地选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乳腺增生症原名“慢性囊性乳房病”,中医乃称“乳癖”,多发生于育龄和老年妇女,乳腺增生是指乳房小叶和乳腺导管纤维组织增生以及乳管扩张或形成囊肿而言,多生长乳房深部。由于此症病程较长,常达数年,有癌变可能,有人将其视为乳癌前期病变,一直被医务人员所重视。当前,西医西药尚缺乏有效疗法。近年来,笔者自拟经验方中药散核消癖汤治疗乳腺增生病28例,疗效满意,特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乳增宁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的作用机制并对核心靶蛋白进行实验验证.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平台(TCMSP)检索乳增宁胶囊所有药物的化学成分和相关作用靶点;采用GeneCard数据库检索乳腺增生的相关靶基因;后采用Perl语言软件筛选药物与疾病共同的靶点及药物的有效成分,并将药物与疾病共同靶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