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从视觉与光的原理出发,在阐述光的基本知识基础上,总结出正面光、侧面光、逆光、散射光、自然光、人造光等在摄影中所起的作用及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平面光波导与阵列光纤耦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光波导理论,论述平面光波导与阵列光纤对准耦合原理.基于光束传播法,分析平面光波导与阵列光纤对准耦合过程中对准偏差(横向位错、纵向间距和轴向角度)与耦合损耗之间的关系,对对准偏差的光学容差也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平面光波导与阵列光纤耦合损耗对横向位错相当敏感,轴向角度偏差对耦合损耗的影响也较大,轴向间距的影响则要小得多;若以0.15 dB的附加损耗考察,平面光波导与阵列光纤横向位错、纵向间距、轴向角度的光学容差分别为1 μm,16μm和0.65°;所得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基本吻合,说明应用光束传播法分析平面光波导与阵列光纤对准耦合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采用两步法表面接枝聚合技术,通过热活化脱除偶合半嚬哪醇(BPOH)基团而产生表面自由基,引发二苯甲酮(BP)光活性单体4 甲基丙烯酸二苯甲酮酯(BPMA)与4,4′ 对甲基丙烯酸二苯甲酮酯(DMABP)在聚丙烯膜(CPP)表面进行接枝聚合,将大量光活性BP结构单元引入到膜表面,进一步在UV光辐照下将疏水聚合物聚苯乙烯(PSt)、亲水聚合物聚乙二醇(PEG)及生物大分子牛血清白蛋白(BSA)偶合固定在膜表面。考察了光照时间及引发剂BP浓度对偶合BPOH基团的影响,研究了热引发光活性BP单体表面接枝聚合温度、单体组成对接枝效果的影响,采用UV-Vis光谱、XPS分析及表面水接触角测定表征了表面接枝量及性能变化。结果表明,提高反应温度有利于接枝反应,DMABP反应活性要高于BPMA;固定PSt后,接触角明显增加,表面疏水性增强,固定PEG和BSA后,接触角下降10°~20°,表面亲水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放置在正交圆偏振场中的平面光弹性受力模型,当只旋转检偏镜时,根据模型上等色线条纹移动方向来判定各测点σ_1和σ_2方向的观察判别法.  相似文献   

5.
采用阳极氧化法制备了I掺杂TiO_2纳米管阵列(I-doped TiO_2 Nanotubes Arrays, ITNA)光阳极,该电极表现出比TNA更加优异的降解性能.将ITNA与Pt电极组合得到的平面光催化燃料电池(planar Photocatalytic Fuel Cell, p-PFC)在亚甲基蓝(Methylene Blue, MB)浓度为6 mg·L–1、极板间距为1.0 cm时脱色率达到最大,为93.1%. MB的降解发生在ITNA表面,为限速步骤.对比了p-PFC和传统PFC结构对MB和其他有机物的降解, p-PFC中h+和·OH的产生和传质优于其他结构,具有更高的光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6.
在非球面透镜中柱面镜是最普遍的一种,采用球面系统具有分别描述成像的特点,在一些特殊场合其具有特殊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柱面光学透镜成像原理,柱面光学透镜反射光线追迹,柱面光学透镜在光学成像系统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实现与现有集成电路工艺兼容的全硅基发光器件,提出了一种新型硅基垂直腔面光发射器件结构。它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淀积(PECVD)方法制备的非晶硅(或非晶氮化硅)/二氧化硅交替生长的多层薄膜结构为分布式Bragg反射器(DBR),以夹在上下两个Bragg反射器之间的非晶碳化硅薄膜为中间发光层。通过设计与模拟,分析了DBR中薄膜生长顺序与层数对器件性能的影响。最后研制出光致红光发射器件和电致蓝绿光发射器件,并给出了它们的光致和电致发光谱。结果显示了在光致和电致激发下非晶碳化硅的发光和DBR对光谱的限制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8.
光折变空间光孤子可以在较低光强的情况下形成,同时它在光信息处理、光学开关、光学集成等方面具有广阔的潜在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光折变空间光孤子的相关研究及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9.
光折变空间光孤子可以在较低光强的情况下形成,同时它在光信息处理、光学开关、光学集成等方面具有广阔的潜在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光折变空间光孤子的相关研究及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0.
在三维Minkowski空间中讨论类光螺线.首先给出三维Minkowski空间中类光曲线的Frenet标架,提出用类光曲率函数来描述类光曲线的方法;其次给出类光螺线的定义,分别根据类光曲线的切向量、主法向量、副法向量与固定方向向量的内积为常数,将类光螺线分为一般类光螺线、第一类斜类光螺线和第二类斜类光螺线;最后研究三种类光螺线的类光曲率函数所具有的性质,并得到了各种情况下类光螺线的具体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11.
依据菲涅耳公式,讨论了自然光、线偏振光以不同的入射角入射时反射光和折射光的各种偏振状态.  相似文献   

12.
光对油液造成物理和化学两方面的影响,光照条件下油液会发生轻度氧化,同时由于油液中微小颗粒的存在,油液中会发生光的散射现象。介绍了油液中光的化学特性以及造成油液光敏感的原因;阐述了油液中光的散射现象原因和油液中光的吸收定理;并简要介绍了油液中两类典型的在线检测光传感器。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单色线偏振光源的形状、尺寸和取向对检偏棱镜光强透射比的影响.由于检偏棱镜结构误差的存在,使得棱镜空气隙间光的干涉条件发生了改变,引起透射光强分布的变化,入射光束尺寸越大,光强透射比变化就越稳定,圆形光源入射时,光强透射比对空间入射角和入射点的变化比线光源稳定,偏振线光源入射时,光强透射比随其取向的不同敏感性不一样.  相似文献   

14.
椭圆偏振光和圆偏振光分为左旋偏振和右旋偏振两类,通过公式推导我们给出了圆偏振光的合成条件,并且得到了平面偏振光合成椭圆偏振光时的长短轴公式,以及椭圆偏振光左旋和右旋在相位差上的判别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前的教材在介绍偏振光时,只具体给出自然光、部分偏振光和线偏振光的符号,没有圆偏振光和椭圆偏振光的具体表示符号,而且符号表达的含义很简单,此外不同书籍符号表示的方法也不统一.推荐一套偏振光的新符号,该符号的含义更加丰富,而且对圆偏振光和椭圆偏振光作出了具体的符号表示.  相似文献   

16.
光拍频法测光速是一种通过测量光拍的速度进而间接测量光速的方法.详细分析光拍频法测光速实验的实验原理和过程,在对实验方法中主要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忠实原有实验原理,提出了较为科学合理的实验改进意见和构想.  相似文献   

17.
光幕靶靶面光能测试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测试光幕靶靶面的光能分布。从而为设计高精度和大靶面光幕靶提供依据。介绍了光幕靶靶面光能测试系统的基本原理以及设计方法。系统基于单片机进行光能数据采集,在计算机上进行数据处理,并绘制光能分布曲线。经实验检验,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传统测量方法是通过采用测定光信号的传播距离和传播时间来确定光速的.作者利用周期性光信号测量光速,即首先把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经过混频滤波,进而测量相位差和时间增量求得光速.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LTT(光直接触发晶闸管)光传输系统中光导管传输效率问题,用纤维光学理论分析了光缆的数值孔径、光导管的折射率一定时光导管的端面直径和曲率半径对光传输效率的影响,得出了光线在光导管中无损耗传输所必须满足的不等式,为光导管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导光板是液晶显示器重要的组成元件之一,光线从侧面耦合进入导光板时,导光板表面的微结构会改变光线的传播路径,使其从导光板出光面(正面)均匀出光,因此导光板表面的微结构是实现均匀出光的关键。基于光学仿真Tracepro软件进行导光板表面的微结构的设计,在保证出光效率的基础上,使导光板的照度均匀度由54.3%提高至80.8%;并且在照度均匀度为80%左右的基础上,在出光面添加微结构,使得出光效率提高至60%。最后采用底面网点微结构远光源处密度大于近光源处密度的排列方式,使得导光板的照度均匀度得到明显提升,最大达到9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