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下寺湾油田长2储层基本性质的研究,储层岩石的敏感性评价分析,得出该区具有弱速敏、中等偏弱水敏、弱盐敏、中等酸敏和弱碱敏等储层敏感性。粘土矿物中绿泥石含量相对较高,该区储层发生酸敏的可能性较大,不适合酸化改造。长2油藏是低孔、低渗油藏,天然能量不足,地层亏空严重。针对以上问题,为了恢复地层能量,本文对下寺湾油田长2油藏进行了注水开发的分析研究,论证了注水开发的可行性,通过注水开发的实施及效果观察,最终达到提高该油田的采收率与开发效益。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地认识大安北油田葡萄花储层特性,并为大安北油田勘探开发提供依据,通过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分析和电镜分析等研究手段,详细分析研究了大安北油田葡萄花储层岩石的基本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葡萄花储层岩石类型主要有细砂岩、粉砂岩、中砂岩、不等粒砂岩和砂砾岩,含油砂岩以粉砂岩和细砂岩为主;组成储层砂岩的碎屑成分有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主要以岩浆岩岩屑和变质岩岩屑为主,据此可以认为葡萄花油层储层砂岩大多为长石岩屑粉砂岩或长石岩屑细砂岩;储层砂岩的填隙物成分主要为各类粘土矿物和碳酸盐类矿物,由于储层岩石高含泥质和钙质,使储层砂岩具有低孔、低渗的特征;储层的主要损害因素为速敏、微粒运移、酸敏和水敏损害.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双山神木地区太原组储层岩石矿物、粘土矿物、物性以及孔隙结构等储层特征的分析,探讨了低孔、超低渗气田开发过程中引起储层潜在伤害的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太原组储层主要为岩屑砂岩;填隙物以粘土矿物为主;孔隙度平均为8.91%,渗透率平均为0.656 7×10-3μm2;孔隙类型以溶蚀孔为主.储层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太原组砂岩储层速敏程度为无到弱、酸敏程度为中等偏弱、压敏程度为弱到中等偏弱.在气田开发过程中,建议慎重配酸,合理控压,以取得最佳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4.
对曲堤油田岩石成分及流体性质进行了详细分析 ,通过储层敏感性流动试验对该区储层各种潜在敏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该区储层具有较强的水敏性、盐敏性和碱敏性 ,并具有弱酸敏性和无速敏—中等速敏性 ,各层段的潜在敏感性有明显的差别。分析了各种敏感性的成因机制 ,采取降低钻井液密度、使用矿化度与原始地层水一致的完井液及 1.2 %的P - 2 16防膨剂等措施可以抑制储层敏感性 ,取得了较好的油田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应用室内水驱实验,对鄂尔多斯盆地新安边地区延长组长6致密砂岩油藏储层开展敏感性评价。结果表明,储层具有弱—中等偏弱速敏、弱—中等偏弱水敏、弱—中等偏弱酸敏、弱—中等偏弱盐敏、水敏性波动范围大的特点。储层敏感性特征的主要控制因素为黏土矿物,影响储层速敏性的黏土矿物为高岭石,影响储层水敏性和盐敏性的黏土矿物为伊蒙混层和伊利石,影响储层酸敏性的黏土矿物为绿泥石。储层黏土矿物分析结果与储层敏感性评价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延长气田上古生界本溪组、山西组山2段与山1段、石盒子组盒8段储层的砂岩类型、岩屑组分、粒度分布、孔隙类型、孔喉结构、物性分布等进行综合分析,探讨延长气田上古生界气藏储层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目的储集层段主要为石英砂岩、石英岩屑砂岩与岩屑石英砂岩;2碎屑组分以石英为主,其次为岩屑,仅有少量长石;3储层碎屑骨架颗粒主要为中砂,其次为粗砂,粉砂与砾石颗粒较少;4储层孔隙度普遍小于10%,渗透率主要介于(0.005~0.23)×10-3μm2,为致密型储层;5储层层内与层间的非均质强。将该区储层按物性特征划分为4类:优质储层,良好储层,差储层及非有效储层。  相似文献   

7.
从储层的岩性、成岩作用、孔隙类型及影响孔隙结构的因素等方面,对苏丹穆格莱德盆地古近系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揭示了该储层的微观特征及其对开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储层以岩屑石英砂岩及长石石英砂岩为主,结构成熟度低。成岩作用类型多样,成岩阶段进入早成岩B亚期。孔隙类型以原生粒间孔为主,有少量溶蚀孔。孔隙结构以粗孔粗喉型为主,少量中孔中喉型。压实作用、岩石粒度及泥质含量是影响研究区储层孔隙结构的主要因素。同时还指出,储层岩石粒度、泥质含量受沉积相控制,须加强沉积微相的研究;粘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具有速敏性,在油田注水开发时为防止伤害孔隙结构和破坏储层,应采取适当的注水速度。  相似文献   

8.
姬塬油田长8砂岩储层物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以长庆姬塬油田刘卯塬区域长8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亚汞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储层的物性特征和砂岩孔隙发育结构,同时探讨了地层敏感性方面的内容。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砂岩结构十分致密,油层物性较差,孔隙细微,连通性差,姬塬长8储层敏感性以弱伤害程度为主,少量样品呈现出中等偏弱伤害程度,敏感性对储层伤害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长8致密油储层为例,通过室内敏感性试验、扫描电镜、物性测试、X衍射等资料综合分析,得出:该区长8致密油储层具有弱速敏、中等偏弱盐敏、弱水敏、中等偏弱酸敏、弱碱敏的特征。富县西北部储层盐敏和碱敏有明显不同,应在注水开发过程中防止高于临界矿化度(30 g/L)的流体和避免使用强碱工作液对储层造成损害。  相似文献   

10.
李欢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4):6003-6007
以长庆姬塬油田刘卯塬区域长8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水质跟踪测试和室内评价的方法研究了注水系统溶解氧、细菌、悬浮物颗粒以及总铁浓度对储层的伤害,同时探讨了注入水与地层水的配伍性,地层敏感性方面的内容。研究结果表明:注水系统溶解氧、细菌、悬浮物、总铁含量超出水质标准,注水地层BaSO4结垢较为严重,有堵塞地层趋势。储层敏感性以弱伤害程度为主,少量样品呈现出中等偏弱伤害程度。  相似文献   

11.
裂缝性致密砂岩储层物性较差,非均质性强,且发育微裂缝,注水开发效果较差,渗吸驱油作为致密油储层水驱采油的一种主要机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室内以鄂尔多斯盆地某油田裂缝性致密砂岩储层天然岩心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发渗吸实验,评价了原油黏度、注入水矿化度、温度、渗透率、润湿性以及表面活性剂对渗吸驱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油黏度越低,注入水矿化度越低,温度越高,渗透率越大时,渗吸驱油采收率越高;其中润湿性对渗吸采收率的影响最为显著,岩石越亲水,渗吸驱油效果越好;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ZYL-1能够通过改变岩石表面润湿性和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来提高渗吸驱油采收率;加入0. 3%ZYL-1后的周期注水最终采收率可以达到45. 6%,远远高于单独水驱时的28. 9%。矿场试验结果表明,注入表面活性剂ZYL-1关井渗吸驱油后,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说明间歇式周期注水和表面活性剂渗吸驱油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提高裂缝性致密砂岩油藏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12.
高明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2):5597-5601
砾岩油藏比砂岩油藏更加复杂特殊,不能把砂岩油藏聚合物驱油的方法直接应用到砾岩油藏。分析了砾岩油藏的储层和孔隙特征,对已经开展的砾岩油藏聚合物驱工业性试验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总结。对比分析了试验区与砂岩油田聚合物驱含水、注入压力、见聚时间、产聚上升速度、提高采收率幅度等。在实验室配方研究的基础上,开展聚合物注入浓度、段塞大小、注入速度和注入时机等敏感因素的分析,得出聚合物驱工业扩大化试验最优注聚参数:聚合物注入时机:含水率85%,平均注入浓度:1 500 mg/L,注入段塞大小:0.6 PV~0.7 PV。  相似文献   

13.
哈萨克斯坦CB油田具有埋藏浅、胶结疏松、地下原油黏度大、地层水矿化度高、储层高孔高渗的特点,经过多年的注水开发后,地层非均质性加剧、注水波及效率低、采出程度低、综合含水高,油水关系日趋复杂,开发效果亟待改善。开展聚合物驱试验的目的是通过优选适合CB油田特征的抗盐聚合物体系,实现封堵高渗流通道、改善吸水剖面、增大水驱波及体积,达到深度调驱、提高采收率的目的。通过在油田4个井组应用聚合物复合弱凝胶实施聚合物驱试验,结果表明聚合物复合弱凝胶有较强的适应性,注聚施工后井组平均日产油量增加了21. 7 t,平均含水下降了7. 7%,降水增油效果显著,累计增油超过2×104t。建议在该油田针对不同区块的地质油藏特点精选注聚井组,通过推广应用逐步扩大注聚规模、形成集中效应,不断提升油田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了改善常规注水开发效果 ,在蒙古林油田通过应用以重建地质模型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为基础的三项稳产技术 ,即砂岩整体化学调剖为主体的“调水增油”技术、砾岩层状区横向驱替稳产技术和块状区整体加密优化注水稳产技术 ,实现了由低含水期到高含水期的相对稳产 .为同类油藏开发提供了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15.
塔河三叠系砂岩油藏为块状底水油藏,与中国其他砂岩油藏相比,其埋藏深、底水能量强,具有油藏温度高、矿化度高和钙镁离子含量高的特点,进入开发中后期以后油井水淹现象严重,低产低效井多,由于高温高盐的特征,一般的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方法很难适用。在调研砂岩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塔河底水砂岩油藏实际特点,开展了氮气泡沫驱室内实验研究,确定了氮气泡沫驱的可行性,并在现场进行了先导试验。实践表明,氮气泡沫驱技术是底水砂岩油藏有效的提高采收率手段。  相似文献   

16.
刘丽  郭轩  孙宁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14):5610-5614
为解决海上油田二元复合驱后,部分油组层间矛盾加剧,注入流体多沿高渗条带及大孔道突进的问题,通过对渤海JZ油田储层非均质性、温压系统、边水能量、地层水矿化度等因素的分析以及三管并联模型开展系列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了海上油田二元复合驱后弱凝胶调驱可行性。结果表明,弱凝胶体系先进入渗流阻力较小的高渗层,增加其渗流阻力,使得注入压力增加,中、低渗层吸液压差随之增加,吸液量增加,且注入水转向进入中、低渗透层,使其剩余油饱和度降低,动用程度增加,弱凝胶调驱阶段采出程度为17.81%,最终采收率值为71.62%。可见,弱凝胶调驱可作为海上油田二元复合驱后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合理的配注原则、提高水驱油效率是高含水期油田开发的重要工作之一。根据不同沉积相带的储层物性的不同,建立了不同的注水井配注原则,特别是对低渗透储层,首次提出应用最佳驱替速度,建立合理驱替压差来配注的原则,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为低渗透砂岩油藏“调水增油”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8.
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精细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胜二区沙二段8 单元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该开发单元储层物性和原油物性随不同开发阶段变化的数值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精细油藏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渗透率、原油粘度和密度随不同开发阶段的变化对剩余油分布和油田开发效果影响均较大。对注水开发历史较长的油田,在进行精细油藏数值模拟时,应该考虑渗透率和原油物性随时间的变化,从而为进入注水开发的老油田的挖潜上产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通过对8单元的精细油藏模拟,掌握了目前该单元的剩余油分布规律和水淹状况,并成功地指导了该单元开发调整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相似文献   

19.
塔河油田强底水砂岩油藏开发后期,受强非均质性和底水锥进影响,大部分水平井出现了点状水淹,导致低产低效井增多,油藏含水率不断上升,井间剩余油动用难,且该油藏具有高温、高盐特点,常规提高采收率技术难以取得较好开发效果。因此,本文主要通过高温高压三维物理模型进行油藏的模拟,采用注CO2/N2(体积比为7:3)混合气提高强底水砂岩油藏采收率。一方面,CO2与原油易混相,能够大幅度地提高驱油效率;另一方面,N2具有较好的压锥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强底水快速锥进,提高油藏的波及系数。这样使“驱油”与“压锥”进行有机结合,大大提高了油藏采收率。同时,对比不同注气方式、不同注气速度和不同注采部位等驱油条件,优选注气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注入CO2/N2后地层原油体积膨胀了21%,粘度降低了24.9%;CO2/N2混合气与原油的最小混相压力为39.62 MPa;优选出了最佳的注入参数:注气速度为1 mL/min(提高采收率幅度为14.25%)、注气方式为水气交替注入(提高采收率幅度为15.8%)、注采部位为高注低采(提高采收率幅度为14.5%)。研究结果为塔河油田强底水砂岩油藏CO2/N2混合气驱先导试验提供可靠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针对注水油藏开发中储层原始电阻率准确恢复的问题,以克拉玛依油田砾岩油藏为研究对象,基于储层纵向侵入的地层模式,利用岩石物理体积模型建立砾岩油藏原始电阻率恢复的理论模型,分析影响水淹储层电阻率变化的2个因素。在细分砾岩岩性的基础上,利用岩心分析数据、生产动态以及测井曲线等资料建立了黏土变化量、束缚水电阻率和含水体积增加等3个变量的反演模型,并且依据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计算储层的原始含油饱和度,最终定义原始含油饱和度和目前含油饱和度的差值与原始含油饱和度的比值为储层的采出指数。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储层电阻率的因素主要为注入水对泥质的冲刷导致黏土体积减少,以及注入水对孔隙中原油的驱替导致含水体积升高,并且由于矿化度的差异注入水与原始地层水进行离子交换和平衡。采出指数利用相对值的原理消除了砾岩岩性和非均质对水淹层定量评价的影响,相对于含油饱和度和产水率2个传统的水淹敏感参数,采出指数的解释精度达到了82%,为油田二次开发方案的制定和井网的调整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