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1 毫秒
1.
通过水热合成法合成了配位聚合物ZnL(PMA)o.5·1.5H2O(1),其中H4 PMA为均四苯甲酸,L为4,4′,4”-(1H-咪唑-2,4,5-三基)三吡啶.用单晶X-ray衍射法测定了它的晶体结构,该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a=10.465(9),b=9.818(4),c=20.558(3)(A),p=92.85(4)°,V=2109.92 (A)3,C23H17N5O5.5Zn,Mr=516.82,Z=4,Dc=1.846g/cm3,F(000)=1032.0,R=0.0491,wR=0.1113(Ⅰ>2ó(Ⅰ)),2 471个可观测衍射点.该分子为配位聚合物,锌原子位于由2个L配体氮原子和2个均四苯甲酸羧酸氧原子构成的四面体中.结构分析表明,这种配位聚合物通过分子间氢键形成了一种新型的三维网络互穿结构.  相似文献   

2.
4-(5-羧基吡啶-2-)间苯二甲酸(H_3cpic)与硫酸锌在乙腈和水的混合溶液中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一种新型配位聚合物1([Zn(Hcpic)·(H_2O)]_n)。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X射线单晶衍射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该配位聚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_1/c空间群,a=14.6636 (15)?,b=7.0579 (7)?,c=13.8206(6)?,β=117.63(3)°,Z=4。在配位聚合物1中,金属Zn(Ⅱ)是五配位四方锥几何构型,它与氮原子以单齿形式连接,与羧基以双齿螯合方式连接形成一维"之"字链,链与链之间通过共用氧原子形成二维层状结构。此外,研究了配位聚合物1的热稳定性及荧光性能,结果表明该配位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并且有可能成为潜在的荧光材料。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热合成方法合成了1种Zn(Ⅱ)配位聚合物{[Zn(C4O6)(H2O)2]·2H2O}n, 对该化合物的单晶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了结构.标题化合物是由酒石酸根作为六齿配体与Zn(Ⅱ)离子进行配位形成的具有3D无限结构的配位聚合物.同时对化合物的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红外光谱及荧光光谱进行了测定及分析.  相似文献   

4.
在水溶剂中通过2,6-吡啶二羧酸和NiCl2·6H2O反应生成三维配位聚合物Ni(2,6-DPC)2 Ni(H2O)5·2H2O(DPC=2,6吡啶二羧酸)1.对其进行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热重量分析和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该配合物属P2(1)/c.晶胞参数a=8.3261(17)A,b=27.227(5)A,c=9.6556(19)A,β=98.67(3)°,V=2163.9(7)(A)3,Z=7,F(000)=1248,R=0.0618,wR2=0.1721.该配位聚合物中镍配位有两种情况:Ni(1)与6个氧原子配位,有5个是与水分子中的氧配位另外一个是与Ni (2)相连的pdc2-的羧基氧.Ni(2)与全部来自pdc2-的四个羧基氧和两个氮原子配位.未配位的羧基氧和另一单元的配位水之间存在氢键,因此,这个结构集团相连接形成无限的一维链.此外,通过氢键的相互作用结构扩展到二维结构.最终,聚合物在氢键和π-π键作用下拓展为三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两个以含氮杂环芳基羧酸为配体的过渡金属配合物:[Mn(L)2(CH3OH)2(H2O)2](1)和[Co(L)2(H2O)4]·2H2O(2)(HL=4-(1-四氮唑基)苯甲酸),并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中的金属离子均采取八面体配位几何构型,但对相同配体的不同配位原子具有配位选择性:在1中,与Mn(Ⅰ)配位的是羧基上的氧原子,而在2中,与Co(Ⅱ)配位的是四氮唑基上的氮原子.另外,配合物1和2均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将单核结构单元连接成三维超分子网络.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热方法合成出一种新型的间硝基苯甲酸稀土配位聚合物[Nd2(C7H4O4N)7H2O]n,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对该配位聚合物进行了表征.标题配位聚合物的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0.9848(2)nn,b=1.131 4(2)nm,c=1.366 3(3)nm,α=69.22...  相似文献   

7.
在413K下,3,5-二羧酸吡啶和CoCl2·6H2O的混合物在水热条件下反应得到标题化合物Co(PDC)·2H2O (PDC=3,5-二羧酸吡啶).单晶X射线衍射表明该配位聚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晶胞参数为a=0.9902(2) nm, b= 1.1981(2) nm, c=0.73997(15) nm, β=105.18(3)°,Z=4.具有2-D层状结构的Co(PDC)·2H2O中包含钴阳离子和3,5-二羧酸吡啶,其中每个钴阳离子被1个吡啶环上的氮原子、2个羧基上的氧原子以及2个水分子上的氧原子配位.热分析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在330℃以下保持热稳定.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新型聚合物[Ni(H2O)6·(Hdyma)2]n[Hdyma=2-(1,3-二噻烷-2-亚基)丙二酸],并通过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Ni(H2O)6·(Hdyma)2]n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晶胞参数a=0.904 8(2) nm,b=0.514 03(13) nm,c=2.332 6(6) nm,β=99.755(4)°,V=1.069 2(5) nm3,Z=2,Dc=1.793 mg/ m3,μ(Mo Kα)=13.66 cm-1,F(000)=596,R1=0.030 5,wR2=0.076 4.中心Ni原子配位数为6,并分别与6个水分子配位.配位水之间、配位水与两个配体Hdyma之间形成多种氢键,构筑成三维网状超分子配位聚合物.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热合成法,用NiCl2·6H2O和H2DPC合成了Ni(2,6-PDC)2·3H2O配位聚合物,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和单晶X射线衍射结构测定.该配位聚合物结构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yc.晶胞参数为:a=13.680(3)((A)),b=10.045(2)((A)),c=1 3.777(3)((A)),β=115.20(3).,γ=90.00.,Volume=1713.0(6)(A)3,Z=4,F(000)=880,Mr=442.71.在化合物结构中,镍为六配位结构,其中两个N和四个羧基氧分别来自于两个2,6-吡啶二甲酸.由于分子中的苯环间存在π键作用,化合物连接为二维结构.又由于分子中存在大量的氢键,使化合物拓展为三维结构.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标题配位超分子聚合物{[Cu2(dhbd)2·2H2O]·4H2O}n(其中H4dhbd=2,3-二羟基丁二酸),通过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晶胞参数:a=0.8 373(5)nm,b=0.8 768(5)nm,c=1.2 139(7)nm;α=90°,β=104.516(10)°,γ=90°;z=4,Dc=2.045 mg·m-3,μ=2.561 mm-1,F(000)=540;最终偏离因子R=0.0 227,ωR=0.636.配合物的基本构建基元包含2个铜(Ⅱ)离子,2个2,3-二羟基丁二酸根,2个配位H2O分子和4个晶格H2O分子.配合物中,2,3-二羟基丁二酸根与Cu(Ⅱ)配位,沿着2,轴方向形成一维螺旋链,进而又通过桥联作用扩展为具有(3·72)(3·73·82)拓扑结构的二维层,毗邻的二维层籍(O…H-O)氢键相互作用进一步拓展为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1.
由模板方式合成了配位聚合物{[Nd2(μ2-NTA)2·4H2O]}n,并用元素分析、傅立叶红外光谱以及差热分析进行表征.晶体结构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该配合物属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a=0.62456(4)nm,b=2.09517(9)nm,c=0.83362(4)nm,β=102.690(2)°,V=1.06419(10)nm3,Z=2,μ=4.907mm-1,Dc=2.299 g/cm3,F(000)=708.中心原子Nd与来自1个NTA3-配体的1N30、2个邻位分子的桥链羧基0以及2个H2O分子的O配位,形成8配位的双帽八面体构型.配体NTA3-中1个羧基为双齿桥联,1个采取μ2-O桥式二齿配位,另1羧基呈单齿配位.该配合物通过配体的羧基桥链作用连接成1-D无限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配合物[Co2(BTC)2(Phen)2(H2O)4].[Co(H2O)6].CH3OH.2H2O(H3BTC为1,3,5-均苯三甲酸,Phen为1,10-邻菲啰啉),通过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并用TGA研究了该配合物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a=0.845 81(14)nm,b=0.929 30(16)nm,c=1.670 1(3)nm,α=98.055(3)o,β=102.143(3)o,γ=104.939(3)o,V=1.213 4(4)nm3,Mr=1 199.66,Dc=1.642 g/cm3,Z=1,μ(Mo Kα)=1.108 mm-1,F(000)=617,R=0.035 5,wR=0.083 7,晶体的不对称结构单元中包含两个六配位的Co(II)中心,分别位于八面体配位几何CoN2O4和CoO6中,形成了双核阴离子[Co2(BTC)2(Phen)2(H2O)4]-2和单核阳离子[Co(H2O)6]2 ,它们通过与自由的甲醇和水分子间的氢键(O―H...O)作用连接而成具有三维结构的骨架。  相似文献   

13.
通过NiSO4·6H2O与4,4'-联吡啶在H2O-CH3OH混合溶液中反应,制备了配位聚合物[Ni(4,4′-bpy)(H2O)4]·(SO42-)·(CH3OH)·(H2O),并使用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此配合物含有三种分别沿[100]、[010]、[110]方向排列的无限长链,并通过其配位水分子与位于层间位置的SO42-形成氢键而连接成为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4.
在N,N-二甲基甲酰胺/水混合溶剂中,5-氨基间苯二甲酸与六水氯化镍通过溶剂/水热反应得到了二维的配位聚合物单晶[Ni(C8H6NO4)2(H2O)2]n·2nH2O;添加水杨醛有助于得到较大的单晶.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标题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4.195(3)(A),b=11.150 (2)(A),c=12.578(3)(A),β=113.52 (3)°,V=1825.5 (6)(A)3,Z=4,Dc=1.787g.cm-3,μ=1.14 mm-1,F(000)=1016.在配合物中,Ni(Ⅱ)为六配位的八面体构型;5-氨基间苯二甲酸只有一个氨基氮原子和一个脱去质子的羧酸氧原子与Ni(Ⅱ)配位,其另一个羧酸保持质子化形式不参与配位.红外光谱分析进一步证实了配体的配位模式.  相似文献   

15.
水热条件下合成了新颖的三维网状配位聚合物[Ce4 (tzda)6 (H2O)10]n(H2tzda为1,3,4-噻二唑-2,5-二硫代乙酸),对其结构进行了红外、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该配合物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1.372 4(2) nm,b= 1.665 3(2) nm,c=1.815 2(3) nm,a=104.270(2)°,β=107.900(2)°,γ= 105.653(2)°,Z=2.在晶体结构单元中,存在有4个晶体学独立的Ce(Ⅲ)离子,4个Ce(Ⅲ)离子均与氧原子配位,其中3个为九配位,1个为八配位;配体阴离子tzda2-则展示了4种完全不同的配位模式,并通过这些配位模式将Ce(Ⅲ)离子连接成复杂的三维网状结构.此外,在室温条件下对配合物的荧光性质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6.
在水溶液中用硫酸钴与邻苯二甲酸氢钾反应得到了分子式为Co(H2O)4(μ2-H2O)2K2(H2O)4(Hpht)4的配合物,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研究了其结构.该配合物的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胞参数a=10.430 7(2),b=6.857(3),c=29.577 5(5),β=97.987 0(10)°,V=2094.90(5)3,Z=2,Dc=1.550g/cm3,Mr=977.77,F(000)=1010,μ(MoKα)=0.702 mm-1,R1=0.0723,wR2=0.1875(I>2σ(I)).晶体分析表明钴与6个水分子的氧原子配位,其中两个氧原子作为桥联原子和两个K原子配位;K原子是五配位的,其他的配位原子来自两个水分子和两个Hpht,分子通过氢键构成沿ab面的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17.
[Co(C6H8N3O2)2(N3)]·2H2O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组氨酸、N3-为配体合成了单核结构的配合物[Co(C6H8N3O2)2(N3)]·2H2O,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征.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晶胞参效为:α=2.565 3(3)nm,b=0.884 3(3) nm,c=0.807 67(13)nm;β=98.184(2)°.Co(Ⅲ)为六配位处于变形八面体的配位环境中,N3-采用端基配位模式,一个组氨酸分子通过羧基氧原子、氨基氮原子和一个咪唑氮原子以三齿螯合方式与金属配位,另一个组氨酸分子通过氨基氮原子及一个咪唑氮原子以双齿螯合方式与金属配位.分子间氢键将配合物连接成二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8.
以牛磺酸缩5-溴水杨醛席夫碱(TBSSB)、5-溴水杨醛(BSA)、2,2’-联吡啶(bipy)为混合配体,合成了三核铜配合物[Cu_3(TBSSB)2(BSA)2(bipy)2]·H_2O(1),并对该化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光致发光光谱、固体漫反射光谱及分子轨道分析等表征。晶体结构分析表明,该化合物结晶属三斜晶系,Pī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0.031(2)?,b=11.480(2)?,c=12.913(3)?,α=73.13(3)°,β=78.58(3)°,γ=75.24(3)°,V=1363.6(5)?~3,Z=1, M_r=1533.30, D_c=1.867 g/cm~3, F(000)=759,μ=4.236 mm~(-1), S=0.921, R_1=0.0488, wR_2=0.0471(I 2σ(I)), R_1=0.1812, wR_2=0.0546。Cu(2)离子与来自于两个TBSSB配体的两个氮原子和两个氧原子配位,形成正方形配位构型。Cu(1)离子与来自于一个2,2’-bipy的两个氮原子,TBSSB配体的一个氧原子,以及BSA的两个氧原子配位,形成四方锥形配位构型。该化合物分子通过O-H···Br分子内氢键和C-H···O分子间氢键相互连接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研究发现该化合物能够发出蓝色荧光,它的带隙为2.19 eV。  相似文献   

19.
在CH3CH2OH/CH3OH溶剂中合成了标题配合物[Mn(H2O)6](C13H10NO4S)2{C13H10NO4S = 4-[ (2-羟基-亚苄基)-氨基]-苯磺酸阴离子},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和热分析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121/c1 , 其晶胞参数:a = 0. 633 48(2) nm, b = 3.564 08(8) nm, c = 0.944 25(3) nm, β = 131.790(2) ° , V = 1.589 53(8) nm3, Z = 2.在标题配合物中,Mn2+离子与6个配位水的6个氧原子配位形成畸变的八面体构型.脱质子的席夫碱并未参与配位,而是作为抗衡阴离子存在于配合物晶体结构中,从而使整个配合物呈电中性.  相似文献   

20.
在水-乙醇混合体系中,以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C10H10N2O4)、1,10-菲啉(C12H8N2,简称phen)与N d(NO3)3.4H2O反应,首次培养出黄色单晶[N d(C10H9N2O4)(C10H8N2O4)(H2O)3]2.phen.4H2O.该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a=1.390 1(2)nm,b=1.407 3(2)nm,c=1.764 5(3)nm,α=74.298(2),°β=68.911(2),°γ=71.703(2),°V=3.009 1(8)nm3,Z=2,μ=1.800 mm-1,Dc=1.690 g/cm3,F(100)=1 544,R=0.028 4,wR=0.063 0,GOF=1.010.所测单晶的每个配合物分子中含有两个N d(Ⅲ)的9配位结构单元,每个N d(Ⅲ)分别与两个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和三个水分子配位;每个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中的羧基氧、酰胺基中的羰基氧和C=N中的氮与N d3 配位,形成两个共边的稳定五元环,另三个配位原子则分别来自三个水分子中的氧原子,该结构单元呈扭曲的单帽四方反棱柱,而在每两个N d的九配位单元周围还有一个游离的1,10-菲啉分子和四个水分子.整个配合物通过氢键连结成一个三维网状超分子化合物.IR及热分析佐证了配合物的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