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4 毫秒
1.
正统的科学合理性观念在发生历史转向之后陷于一种二难困境。为摆脱这种困境,西方科学哲学家又从社会学与自然主义的角度对科学合理性进行理解,然而这些新的转向在改变独断科学二元论的同时,却始终未起出抽象法则二元论的陷阱。  相似文献   

2.
陈光 《自然辩证法通讯》1992,14(3):37-41,29
最近十多年,科学社会学领域发生着重大变化。“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出现,可算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进展。它涉及诸多领域,包括不少概念、命题、方法。我们评价这一进展,确实需要许多人的许多工作,在这方面,我国学者刘珺珺教授已有很好的开端。“科学知识”社会学研究的哲学背景很值得注意。这是因为,当今“科学知识”的社会研究并不限于科学社会学这一个领域,此外,就这一领域的“科学知识”研究而言,确实带有某种“哲学思辨”,也确实一再受到科学哲学争论的启发。  相似文献   

3.
自巴黎学派兴起以来,科学知识社会学的重心由基于利益分析的宏观进路(爱丁堡学派)转向了微观社会学进路(科学人类学)。实验室研究正是这一转向的产物。本文在描述这一转换过程的同时试图打开知识的“黑箱”,以表明科学知识是如何在特定的情境中生成并得到辩护的。  相似文献   

4.
科学社会学与科学修辞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社会学的当代发展与科学修辞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默顿的“规范”、库恩的“范式”、SSK的“纲领”都不同程度地具有修辞学的意义。SSK所提出的科学的社会修辞学理论是对规范主义科学社会学、历史主义科学社会学、建构主义科学社会学的推进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默顿科学社会学理论新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默顿科学社会学理论新探樊春良默顿科学社会学理论的建立标志着科学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R.Biersttedt在。《美国社会学理论:批判史》中这样写到:“问默顿在这个领域(指科学社会学)贡献了什么,几乎是问错了问题。若把科学社会学比作一片海洋,...  相似文献   

6.
如何理解和翻译"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S&TS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研究范围来看,S&TS是被视为独立研究领域的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史和科学技术社会学研究出现交叉汇流的一个会聚点,它以多学科、跨学科和交叉性为显著特征,是与这些传统学科处于同一层次的一种新型的学术研究领域。可以考虑把S&TS意译为“科学与技术的人文社会学研究”。从这个意义上看,企图把S&TS译为“科学技术学”,并将其提升为涵盖其他学科的一级学科来对待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企图以“科学技术学”取代“科学技术哲学”来谈论中国自然辩证法学科建设的观点,则既不符合中国自然辩证法学科的研究传统,更是违背了S&TS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7.
论科学合理性与科学进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科学在当今世界所取得的惊人进展和璀璨成就相比,科学哲学对于科学何以是合理的和进步的之解读,似乎显得异常地滞后和相形见绌,本文通过澄清科学合理性和科学进步的概念,从合理性的多元性,科学进步合理性模式的社会历史性和不完备性等对此作了试探性的阐释,并指明只有用科学知识社会学来补充科学哲学以及把科学哲学与科学社会学,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研究结合起来,才有可能“令人满意”地解读科学是何以合理和进步的。  相似文献   

8.
《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走过的三十年,正是中国元科学研究迅猛发展的三十年。三十年来,《自然辩证法通讯》对于中国元科学研究的发展不仅起着见证和记载的作用,更是起着引领和推动的作用。如果说,《自然辩证法通讯》在20世纪80和90年代“关于自然科学的哲学、历史和社会学的综合性、理论性杂志”的定位,以及“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和“科学技术史”栏目的设立,极大地推动了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和科学历史学在中国发展的话,那么,  相似文献   

9.
科学是一种高层次的人类活动,是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成就最为独特而显著的一种文化形式。科学及其物化的技术是构筑当代人类社会生活最为重要的维度之一,它不仅塑造了近代以来人类生存的现实背景,而且在相当程度上也规定着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可能前景。凌顶无低山,曲高和不寡。当此之时,科学受到来自其他文化形式的审视与反思,就是最符合它的本性的、水到渠成的现象。当丹皮尔从历史的角度称赞“再没有什么故事比科学思想发展的故事更有魅力”的时候,人们同样可以从现实的角度期待科学能够成为社会学的适当题材。因此,作为学科的社会学一旦成熟,就立即把目光投向了科学,催生了引人注目、生气勃勃的科学社会学。高建明教授广泛吸收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如何进一步发展中国古代科学史的研究?本文从“李约瑟问题”得到启发,认为如果把注意力从反问题“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发生”转移到正问题“为什么中国文明在把人类对自然界的知识应用于人类实际需要上比西方文明更有效得多”上来,则可以发展社会学与文化取向的中国科学吏研究。这样的研究就不再仅仅是“科学事实”的考证,而是从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视角,研究中国古代科学与社会及文化相关的多方面的问题。本文以宋代为例,提出了一些可以照这一思路开展的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11.
艾战胜 《自然辩证法通讯》2012,(1):89-93,122,128
20世纪70年代伊始,默顿科学社会学受到了来自各方的批判,其中,爱丁堡学派可谓是最激进的代表。爱丁堡学派主要从三个方面对默顿科学社会学进行了全面的解构:其一,极力批判默顿科学社会学对科学知识进行“黑箱化”处理,倡导对科学知识进行社会学分析;其二,质疑默顿科学规范理论,不仅直接批评了默顿科学规范的独特性和有效性,还强调与默顿科学规范相悖的科学中的利益和权威等因素;其三,对同行承认作了本质上不同于默顿的解读。与默顿迥异,爱丁堡学派认为,同行承认只是科学奖励制度的一个中介环节,激励科学家从事科学活动的最终因素是包含利益因素的科学家个人的特定要求和需要得到满足。  相似文献   

12.
科学既是一种实践活动,也是一支文化力量。反科学传统的不同变种很少反对第一种意义上的科学,他们的矛头主要指向作为文化的科学。理性主义科学哲学实质上采取了一种“科学家的视角”,它不自称为科学实际上却是科学在文化上的同盟。科学知识社会学则采取了一种“旁观者的视角”来审视科学,它自称为科学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实质上属于文化上的反科学阵营。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评述了关于公众参与科技决策的一场学术争论。柯林斯等认为,科学知识社会学对公众参与科技决策的支持过于宽泛,导致了“对技术决策的参与应该扩展多远?”这样的疑问。他们提出,科学元勘应当面向决策实践,放弃单纯描述性的工作和消极解构,转向考察专识的认识论特征,及其内容、结构、类别和功能,以重新理解决策中专家和外行的划界,为筛选适当的专家和公众参与决策提供依据。批评者认为。这个理论框架误读和抛弃了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基本结论,是科学主义的和还原论的,是向传统的专家治理结构的倒退。他们站在社会建构论和认识论多元主义的立场上,分别从对决策问题、专家和专识的社会建构、对合法性问题的理解等方面提出了激烈的批评。  相似文献   

14.
本讨论了用“内生”一词来表达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关系的合理性与限度。在方法论意义上,科学技术作为经济模型中的“内生变量”只具有“理想类型”的工具性意义,而不能完全表达经济现实;从科学社会学和经济学意义上,科学技术是“市场内生”的观点并不充分,但技术和部分科学可以被视为市场内生的。“市场内生”的观点关联着对科学的思想、化地位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迪昂-奎因论题的提出暴露了传统科学的重大缺陷,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出现是传统科学哲学内部矛盾发展的必然,劳丹理论虽然顺应了科学的发展,但仍有保守性的一面,他用“不合理性假定”试图规范科学知识社会学,但科学知识社会学根本没有顾及到这条戒令,并显示出强烈的反传统精神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从科学哲学到科学社会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从科学哲学到科学社会学这一元科学研究发展趋向作了评析。认为:传统的科学哲学的定位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尤其是难以将社会历史的观点贯彻到底;科学社会学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弥补科学哲学的局限性,而且也为整个元科学的研究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但是,科学社会学(特别是科学知识社会学)也有其自身的限度,并不能取代科学哲学对科学内容本身作深层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科学理性最初的基本含义很大程度是由康德和黑格尔的形而上学来规定的。科学哲学基于自然科学的理论、历史和实践对科学理性进行了反形而上学辩护。而科学社会学和社会认识论则从自然科学“之外”的视角来解构科学理性。在逻辑和历史相一致的意义上说,科学理性的命运与这样三个问题密切相关:科学理性必需形而上学吗?科学理性的自我辩护能走多远?科学理性能解构成什么?  相似文献   

18.
多管齐下研究科学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大科学时代欲全面了解科学技术的本性,需要从多种角度并采取多种方法来研究科技,最重要的视角包括科学哲学、科学史和科学社会学,其次还有传播学、经济学及政治学的角度等。中国高校需要成立专门以科技为研究对象的系级建制,称“科技学”系是一种考虑。  相似文献   

19.
"科学家”职业的演变过程及其社会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科学家从一种有闲人的“业余爱好”变成一种专门的社会职业,是一种历史的过程。科学家的职业化伴随科学的体制化演进,科学家在社会中担当了重要的社会责任。本文从科学社会学的角度,论述了“科学家”一词的来历、含义,科学家社会职业的历史演变,科学家在英、法、德、美等国发展的不同特点,以及当代科学家肩负的社会责任,特别是新的科技革命对科学家提出的道德责任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为推进工程与社会研究,推动和谐社会发展,第一届科学、技术和工程社会学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10月31日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功召开。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大连理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