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8 毫秒
1.
D.玻姆长期从事现代物理学理论基础的研究工作。他是西方一位富有哲学思想的反主流派理论物理学家。五十年代初,他提出量子力学隐变量因果解释,曾轰动东、西方理论物理学界与哲学界。六十年代中,J.s.贝尔利用玻姆所表述的E.P.R.悖论,提出了著名的贝尔不等式,从而证明了定域的隐变量理论是同正统的量子力学不协调的。玻姆高度重视这一理论结果,并且注意到后来关于量子现象非定域性的实验结果,逐步把研究方向转到  相似文献   

2.
D.玻姆“关于量子理论‘隐’变数解释的倡议(一)”曾在本刊今年第三期上刊出。这篇是该文的续篇。在本文之后原有二篇附录,其一是作者关于电磁场的解释,另一附录是关于德·布洛依和罗逊解释的讨论,因篇幅关系这里没有再刊登。  相似文献   

3.
现代系统理论,包括哈肯的协同学、艾根的超循环理论、普利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都在研究“序”(order)。也可以说,“序”是现代系统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从无序或混沌到有序,这意味着系统结构的产生;从有序到无序或混沌,意味着系统结构的解体。“序变”内涵着“质变”。然而什么是序?正如一般系统论的创始人贝塔朗菲所说,在物理教科书里找不到答案。而现代系统理论,包括哈肯的协同学、普利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等,对“序”都缺乏明确而统一的定义。关于序的产生机制,也就成为现代系统理论所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讨论量子力学解释问题的新前提甲:关于量子力学解释问题的争论过去认为是完全解决了。但最近一个时期这个题目重新成了激烈争论的对象。乙:是的,这大约是从1952年开始的。是玻姆开的头;他曾经指出,根据利用所谓“隐参数”,有可能对这个理论作出“因果性的”解释。随后,威西叶(J.P.Vigier)、玻普(F.Bopp)等人的理论工作都接二连三地发表了。甲:听说波动力学的创始人德布罗意已经放弃了他从1927年开始支持了25年的“哥本哈根”解释,并且宣布了回到他当初的立场上去,是吗? 乙:是的,最近以德布罗意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学派,它与哥本哈根学派对峙,并且也许应当叫作新德布罗意学派。甲:但在苏联不是老早就尖锐地批判过“哥本哈根”解释吗?  相似文献   

5.
本文立足于玻姆对量子测量过程的本体论阐述与量子势和主动信息概念,分析了玻姆理解量子客体的本体论语境和量子测量过程的整体性语境,揭示了玻姆的整体性概念与玻尔的整体性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剖析了在量子测量的玻姆解释语境中,微观粒子与经典粒子之间存在的异同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目前使用的一些地质年代术语提出意见和建议。如主张将“Archaeozoic”和“Proterozoic”仍译为“太古代”和“元古代”,同属于“隐生宙”,将“隐生宙”与“显生宙”并列;“Anthropogen”应译为“人近纪”或“灵近纪”;“Anthropocene”应译为“人新世”等。  相似文献   

7.
戴维·玻姆的对话观是对人类传统思想文化的超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戴维·玻姆的对话观 ,是从对思想本质的理解、人类冲突的根源、人类自救的根本途径等方面对人类传统思想文化的超越  相似文献   

8.
语境分析方法是语言分析方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20世纪末“修辞学转向”的必然结果和后现代科学哲学发展的自然选择。语境分析方法在物理学中的映射,是语境分析方法与自然科学互动的很好案倒。本文首先介绍隐变量理论的诞生、基本思想、目的和核心内容,然后以历史为线索,讨论隐变量理论的三种类型——非语境隐变量理论、语境隐变量理论和定域隐变量理论,展示了隐变量理论形式体系逐步语境化的过程,清晰再现了语境分析方法在物理学形式语言上的映射,案例性地理解语境分析方法在量子理论中的应用,是语境分析方法在自然科学领域深入渗透的体现,也是语境分析方法推广应用的案例性补充。  相似文献   

9.
试评量子力学解释之论争(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玻姆在《量子理论》[27]一书中对EPR实验作了有重大意义的重新表述。他考虑一对自旋1╱2的粒子所构成的单态系统。在两粒子分离之后,用斯特恩—盖拉赫磁铁对其中一个粒子选择任意方向测量自旋,必使另一粒子非定域关联地进入相应方向的反自旋态之中。我们将称这种经玻姆重新表述的实验为EPRB实验。显然,EPRB实验可直接用于级联辐射双光子和湮没辐射光子对的情形中,从而启示人们去做光子对偏振态的非定域关联实验。这样,EPRB实验就成了量子理论基础研究中一项重要的可行性实验了。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量子力学的实质,介绍了玻姆对量子力学的本体论解释,高度评价共科学-哲学思想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心理与社会两个层面揭示人类自我意识的固有缺陷。阐述戴维·玻姆的对话观对于超越自我意识、实现人类自救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动物中,很多种类都会对死亡的同类表现出一种“侧隐之心”或“悼念之情”,并且举行各种各样的“葬礼”。生活在我国云南南部西双版纳的亚洲象的“葬礼”极为隆重。当一头象不幸遇难或染疾死亡后,象群便会  相似文献   

13.
文章是对苏德辰和乔秀夫、蒋汉朝、嵇少丞等专家评议冯增昭先生《Seismites、地震岩、震积岩和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等术语问题的讨论》一文的答复意见。主要内容为:①同意嵇少丞教授的意见“seismites本应译成地震岩”,因为翻译的首要准则是忠于原著。②更重要的是seismites这一术语的根据问题。赛拉赫1969年提出seismites的根据是美国加州西海岸中新世蒙特雷页岩中的4个“断层-粒序岩层”。这4个“断层-粒序岩层”中的构造主要是有白色充填物的裂隙,这些裂隙有小的错动,看不到大的断层。它们不是软沉积物变形构造,也不是地震岩,因为它没有地震成因的证据。这4个“断层-粒序岩层”的成因研究已涉及构造地质学的研究范畴了。③理论创新只能从问题开始。山穆玕是近50年来首次质疑赛拉赫seismites的地质学家,功不可没。④seismites等术语的学术讨论和争鸣,在理论上是有所创新的。这说明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的方针确实是促进科学研究和科学发展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系统哲学专业委员会发起并得到西安交大及黄山区房地产开发公司支持的全国系统科学与哲学研讨会于1991年5月13日至18日在黄山区召开。与会代表57人,提交论文近50篇。会议围绕系统哲学、系统科学的基础理论、系统科学的应用三方面进行了讨论交流。大会还邀请了西安交大的湛垦华教授作了题为“最近五年来系统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的学术报告,邀请荷兰自由大学史丹博斯(Strijibs)博士作了题为“系统哲学——技术社会的世界图景”、“技术社会的理论问题”和“西方文化的两个传统”的学术报告,引起与会代表的广泛兴趣。大会还组织了“序与熵”、  相似文献   

15.
确定"理论与实际关系"的困境:政治指向与发展指向的冲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追溯“理论与实际关系”如何成为科技政策讨论的公共话语,将这一时期关于“理论联系实际”不同文本置于中国独特政治结构与文化范畴,对其内在意义或指称做出理解与解释,我们发现,内化于“理论联系实际”的双重功能预期,围绕“理论与实际关系”的讨论表现出的价值紧张,“理论联系实际”现实化引发的政治与发展间的冲突,使“理论联系实际”概念内涵在不断调试中变得模糊不清。最后,探讨了“理论联系实际”得以透过外在层面转化为科学家内在道德焦虑,进而转化为自我否定内在动力的独特文化与心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指称是科学哲学的核心议题。考察了黄金、食盐、水等常见自然种类名的指称,“摹状词”理论与“历史-因果”理论在此存在重要差异。“历史-因果”理论是本质主义的:“科学共识”所确定的自然种类“内在结构”具有逻辑必然性,“内在结构”决定了自然种类的本质。然而“内在结构”会随着科学进步被不断“重新发现”,新发现表明水、食盐都不符合“严格指示词”的预设,这动摇了其理论基础。指称取决于人类语言的基本特征与运作规律:“社会建构”是人类语言的本质属性,信息的有效编码、高效传递是人类语言的终极目标。自然种类名是一种可以汇聚旧识、容纳新知的“约定”,而无需“一种永恒不变的结构或本质”之承诺。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21世纪人类在哲学、科学、艺术、社会领域的相应进展以及隐缠序实观是怎样适合于人类意识发展需要的。  相似文献   

18.
"废医存药"思想最早隐见于近代来华传教士等人的言论,历经俞樾、余云岫等人发展,对近代以来中医药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俞樾与余云岫虽都主张"废医存药",但两者视域却不尽相同。更为重要是,"废医存药"对中医药的冲击不仅具体指向"废医"与"存药"两个方面,而且冲击了传统中医药的话语体系,一定程度上解构了中医与中药两者之间传统的密切关系,为后来"废止中医案"、"中药科学化"等近代思想主张或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舆论准备。  相似文献   

19.
张雨 《科学大观园》2010,(19):60-60
鲁迅先生一生没有找任何人为自己写序或者介绍文字。也没有发表任何与名流政要往来交游的“借光”文字。尽管他的故交旧友中多的是达官显贵以及宋庆龄、蔡元培、陈独秀、胡适、林语堂这些名噪一时的社会名流。对鲁迅有知遇之恩的陈独秀曾经红极一时,甚至被爱因斯坦、罗素等人称为“东方思想界的大彗星”。这样的“大红人”。自然是用来往自己脸上贴金的理想对象,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目前使用的一些地质年代术语提出意见和建议。如主张将Archaeozoic和Proterozoic仍译为太古代和元古代,同属于隐生宙,将隐生宙与显生宙并列;Anthropogen应译为人近纪或灵近纪;Anthropocene应译为人新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