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0 毫秒
1.
通过对辽西-冀北地区的凌源、承德、滦平和义县一北票地区相关层位的LA—ICP—MS的锆石U—Pb测年,结合前人的测年数据,得出了以下认识:在凌源地区,张家口组与义县组之间是角度不整合,张家口组火山岩的年龄范围在133-130Ma之间(7个样品),义县组火山岩的年龄范围在126—120Ma之间(11个样品);在承德的骆驼山地区,土城子组与张家口组火山岩之间是角度不整合.在该地区张家口组下部测得的年龄是124Ma(1个样品),并结合前人的测年结果,显示了该地区张家口组的下部年龄在124—129Ma之间;在滦平盆地,中-晚中生代最大的沉积间断的底界年龄被大店子组顶部的玄武安山岩限定在130Ma左右(2个样品);在辽西义县-北票地区,前人测得占义县组厚度约3/4厚度的义县组尖山沟层(砖城子层)及以上层位的时间范围在126—120Ma之间,义县组底部层位的年龄是132Ma.同时在辽西-冀北地区,测得土城子组的上限年龄在136Ma左右(2个样品).综合以上数据分析,并结合辽西-冀北各个地区的地质特征,反映了在辽西-冀北地区,在土城子组形成之后(136Ma以后)到126Ma左右期间,有一次波及范围极广的构造事件,形成了区域性的角度不整合,并且该角度不整合的下限年龄在不同地区是有区别的;该角度不整合的主体形成时间在132—130Ma到126Ma之间.该角度不整合之上、之下层位中的构造特点、生物组合均有明显的区别,这暗示了该角度不整合也是该地区中生代主要的构造转换界面.  相似文献   

2.
辽西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的北部,是典型的板内造山带。辽西中生代时期地壳运动强烈,交替发生了多期次的伸展和收缩作用。为了证明辽西地区早白垩世中期挤压构造事件的存在,本文从辽西地区早白垩世地层之间的角度不整合接触、逆掩断层、褶皱变形、埃达克岩、高压型碱性粗面岩等方面确认了挤压构造事件的存在,时间介于土城子组和义县组地层形成时间之间。根据资料显示,土城子组的年龄约为148Ma—136Ma,义县组火山岩的形成时间约为128Ma—113Ma,在136Ma—128Ma存在地层缺失,指示挤压构造发生时间。  相似文献   

3.
攀西地区早白垩世以来地壳抬升运动的裂变径迹年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扬于板块西缘攀枝花一西昌地区麻粒岩中锆石和磷灰石的裂变径迹(FT)年龄测定,首次研究和报道了该区中一新生代地壳的低温热历史和抬升运动过程,分析显示,锆石FT年龄为143.8—68.4Ma;磷灰石FT年龄为24.1—12.8Ma.磷灰石FT平均长度的变化范围在10.54—13.20μm.研究表明,攀西地区从早白垩世到白垩纪末期地壳抬升是十分缓慢的,抬升速率仅为46—51m/Ma;但从第三纪开始地壳抬升运动明显加快,抬升速率达208-391m/Ma.这可能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效应.  相似文献   

4.
 干旱对河北省张家口地区农业生产具有重大不利影响,典型干旱年份导致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基于张家口地区14个气象站1965-2018年的气象观测资料,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张家口地区季节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影响农业生产显著的夏季干旱呈显著增加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干旱持续时间较长,空间范围较大;春秋季干旱出现减轻趋势,21世纪以来干旱相对偏轻;冬季干旱没有显著的变化趋势。因此,应重点加强对夏季干旱的防御管理。  相似文献   

5.
黄陵隆起东部9个碎屑岩的磷灰石裂变径迹(AFT)分析表明:∈2-J3碎屑岩的AFT热年龄148—104Ma(径迹长度为12.6313.79μm)代表了沉积物经埋藏加热和径迹完全退火后的抬升冷却年龄;K2碎屑岩的AFT热年龄110-81.5Ma(径迹长度为11.22—12.71μm)表明盆地沉降幅度达到但没有超过AFT的部分退火区间(80—120℃);3个样品进行AFT多元组分模拟获得了质量较好的热历史曲线.黄陵隆起AFT的时间-温度演化曲线包括四分段,即-2.0--2.1℃/Ma(425Ma→320Ma),0.2—0.3℃/Ma(320Ma→165Ma),1.9—2.7℃/Ma(165Ma→100Ma)和0.2—0.5℃/Ma(100Ma以来).综合AFT年龄、热历史曲线与地层分布等特点,认为由杂岩核与中、古生界环翼组成的黄陵穹窿形成于165—100Ma,这一快速的冷却抬升事件同时造成了隆起周缘J3/K1之间的角度不整合以及K1-K1 2大套的粗碎屑砾岩堆积.  相似文献   

6.
利用遥感影像,结合各种专题数据,得到张家口坝上地区2个时段景观分类数据,进而研究4县景观格局变化、景观稳定性状况,探讨景观格局对景观稳定性的影响,提出坝上地区景观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7.
通过1∶5万朱拉比拉河等图幅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在伊春地区发现了新元古代花岗质片麻岩。应用锆石 U-Pb 测龄方法对花岗质片麻岩进行了年代学研究,23个点的206 Pb/238 U表面谐和年龄均在850 Ma 左右,加权平均为850.2±2.1 Ma。该年龄代表花岗质片麻岩体的侵位时间为新元古代;而较新的499 Ma 年龄可能是后期构造事件改造的新生锆石,反映后期构造热事件的年龄;1518 Ma 的年龄应是本次岩浆作用过程中捕获的早期锆石的年龄,该锆石年龄可能代表本区花岗岩的继承性锆石年龄。伊春花岗质片麻岩所在的地区存在前寒武纪的古老微陆块。  相似文献   

8.
四川盆地西部的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作为反演前陆盆地构造演化的物质基础,因缺少精确的同位素地层年龄阻碍了对盆山演化的进一步理解。作者在四川盆地西部须家河组中发现了一套火山(碎屑)岩夹层,通过 LA-ICP-MS U-Pb 同位素定量分析,获得1件凝灰岩样品中岩浆锆石的结晶年龄,其加权平均值为(214.7±1.6)Ma,属于晚三叠世诺利期。该年龄结果对四川盆地西部须家河组岩石地层单元的划分与对比可提供重要参考,同时为进一步约束龙门山隆升与川西前陆盆地的演化、古特提斯洋关闭等重大事件时限提供了新证据。基于四川盆地及周缘的区域火山活动对比结果,表明诺利期中期(210~222 Ma B.P.)是中国西部地区一次强烈的区域火山喷发阶段,其范围从羌塘地体延伸到东昆仑地体,所对应的构造事件并非传统的印支运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雨柯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5):6269-6277
内蒙古索伦地区位于贺根山-黑河断裂和西拉木伦河-长春-延吉断裂之间,该区发育巨厚的二叠系哲斯组地层。研究其年代学特征对确定该区大地构造背景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哲斯组50颗碎屑锆石镜下具有典型岩浆锆石特征,年代学记录表现为4个峰值:(1)[(270±2)~(335±4)]Ma,峰期年龄为(272±2)Ma,与该区晚古生代岩浆活动一致;(2)[(363±3)~(429±3)]Ma,峰期年龄为(382±4)Ma,暗示其物源来自于松辽地块及其周边地区的加里东期岩浆事件;(3)[(507±5)~(555±6)]Ma,峰期年龄为(515±3)Ma,与东北地区各地块的泛非期变质基底年龄一致;(4)少量前寒武纪年龄分别为(847±7)Ma、(923±7)Ma、(1 342±14)Ma、(2 040±13)Ma,表明东北地区存在元古宙的结晶基底。上述碎屑锆石的年代学研究表明,以泛非期和新元古事件年龄为代表,说明研究区哲斯组的物源应来源于东北地区的变质基底,其中年轻一组谐和年龄(270±2)Ma限定了哲斯组的沉积下限为晚二叠世。由于哲斯组的物源均来自于东北地区的变质基底,推测华北和西伯利亚板块的缝合位置在西拉木伦河-长春-延吉一线。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西大别山腹地的仙居顶安山岩开展了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laser ablation-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 LA-ICP-MS)锆石原位U-Pb同位素测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该安山岩的w(SiO_2)为59.98%~61.40%,w(K_2O)为5.03%~7.40%,轻重稀土分异明显((La/Yb)_N为15.16~18.62),Eu异常不明显;岩石属于钾玄岩系列。通过锆石U-Pb同位素分析,获得26个测点表面年龄在2 727~123 Ma之间,具有5组谐和的锆石,其~(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第1组,(2 416±120) Ma(n=6);第2组,(730±13) Ma(n=5);第3组,(430±9) Ma(n=2);第4组,(224±15) Ma(n=3);第5组,(128±2) Ma(n=9)。通过锆石成因和区域地质分析认为:第1组年龄反映了大别地区新太古代物质基底;第2组年龄记录了扬子北缘新元古代强烈岩浆事件;第3组年龄暗示了古生代岛弧岩浆作用;第4组年龄记录了早中生代扬子与华北陆块碰撞拼合-变质作用;第5组最年轻的岩浆锆石年龄代表了安山岩形成年龄。仙居顶安山岩可能起源于西大别地区白垩纪下地壳拆沉后、受到流体/沉积物熔体改造的富集岩石圈地幔,形成于约128 Ma的陆壳伸展环境;其中俘获锆石记录了大量太古代—中生代U-Pb年龄信息,暗示了元古代—晚中生代多期构造-热事件。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阶地砾石层上覆风成黄土的地层分析及其磁性地层学研究,在兰州地区墩洼山黄河阶地和五一山黄河阶地之间发现了一级新的阶地,其形成时代为1.0Ma BP,记录了兰州地区在这一时期发生的黄河强烈下切事件.对黄河第四级阶地(T4)上五一山和枣树沟两个黄土剖面的光释光(OSL)和古地磁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在兰州地区黄河T4阶地的形成时代不是以前所认为的0.6Ma BP,而是0.86Ma BP,从而解决了地貌学界对兰州地区是否存在形成时代为0.8Ma BP左右阶地的长期疑问.兰州地区黄河1.0Ma BP新阶地的发现和T4阶地形成时代的重新厘定为黄河流域的地貌演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内不同成土母质红土粒度特征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江省内7个典型红土剖面红土粒度测试表明:(1)浙江省内红土发育母质多样,沉积环境和母岩性状对红土粒度特征的控制意义较为显著,粒度组成能够有效区分不同成因的红土类型.(2)金华汤溪(TX)、浦江上山西南(SSSW)、安吉(AJ)、金华湖海塘(HHT)剖面红土以粉砂粒组占优势,粘粒含量次之,但TX、SSSW、AJ剖面砂含量很小,均值0.13%~1.18%;HHT剖面125~2000μm之间粗粒组分明显.前者显示风成特性,后者受风动力以外其他近源动力改造.风成特性加积型红土的存在对于认识第四纪期间风尘沉积物在长江以南地区的分布和季风演化信息具有重要意义.(3)基岩风化壳型红土的粒度组成因母岩性质而不同.相比较,众数峰值以砂岩红土最粗(30—63μm),花岗岩红土次之(15—30μm),玄武岩红土最细(4—6μm).此外,花岗岩红土在125~2000μm之间有明显的中粗砂组分;玄武岩红土在0.2—1.0μm之间有明显的粘粒组分;砂岩红土除众数粒度峰外,在2—4μm以及0.2—1.0μm之间还存在多个分量.玄武岩红土比砂岩和花岗岩红土更均化.  相似文献   

13.
甘肃临夏盆地8~6 MaBP的构造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临夏盆地毛沟剖面上半部高精密度古地磁测年结果表明该剖面磁极性年龄为4.34~13.07 MaBP,其中东乡组、柳树组与何王家组的年龄分别为13.07~7.8 Ma,7.8~6.4 Ma和6.40~4.34 MaBP.该测年结果与文献[1]测得的结果基本一致.临夏盆地6.40~6.16 MaBP湖泊沉积环境突变,8 MaBP左右毛沟剖面地层磁偏角发生明显偏转,盆地中王家山剖面银川沟背斜大约在6 MaBP左右发生倾斜与变形,这表明临夏盆地8~6 MaBP经历了一次强烈的构造运动.  相似文献   

14.
川东北地区上二叠统大隆组烃源岩生烃动力学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川东北地区大隆组烃源岩的生烃特征,选取广元矿山梁大隆组的暗色泥岩进行了Rock-Eval(开放体系)热模拟实验。同时选取飞仙关组抽提物进行了金管(密闭体系)热模拟实验以确定大隆组原油裂解成气特征。通过热模拟实验数据对成烃动力学模型进行标定。标定的大隆组泥岩样品动力学参数揭示其样品活化能主要分布在(190—230)kJ/mol之间,平均活化能为212 kJ/mol。川东北地区大隆组成烃史指出大隆组烃源岩自210 Ma左右开始大量生烃,到170 Ma(中侏罗世)干酪根生烃基本结束。油裂解成气主要发生在(180—160)Ma期间。川东北地区大隆组开江-梁平海槽和广元-旺苍海槽内平均生气强度为(10—20×108)m3·km2,大隆组烃源岩累计生气量达到32.63×1012m3。大隆组烃源岩生烃期短,成烃期较晚,对成藏贡献大。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乌拉山地区大桦背岩体为弱过铝质偏碱性花岗岩岩体.通过对岩体中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分析可知,该岩体形成于(330±10)Ma.岩体不存在明显的锆石分异现象.全岩的锆饱和温度(765℃)与岩体中平均锆石Ti温度计(780℃)相近,结合锆石阴极发光结构观察及锆石年龄数据可知,该岩体并不存在继承锆石.通过对岩体成岩过程的模拟,得到了在200MPa下1100709℃干体系矿物相图及各矿物相随温度下降的成分变化趋势.岩浆在1069℃达到液相线,首先结晶矿物为透长石;至709℃残余岩浆量小于4%,其中1069-719℃最大程度接近于实际情况.结合实际岩石薄片的观察可知岩体形成时至少在局部经历了矿物等压平衡结晶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硫辛酸(LA)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血脑屏障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制备EAE动物模型,随机分为EAE组、LA治疗组和佐剂组.LA治疗组免疫后(post-inoculation,p.i.)0-5d每日肌注LA(100mg/kg)一次.观察各组在不同时间点血清和脑脊液中白蛋白含量比值(CSF to serum albumin quotient,QA),通过QA评定BBB的损害.观察各组症状评分、体重变化、发病率等临床指标.结果EAE组QA在p.i.8d达峰值(0.31±0.07),LA治疗组QA在P.i.14d达峰值(0.20±0.04),LA治疗组QA值幅度低且峰值出现时间延迟,与EAE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LA治疗组临床症状评分(0.60±1.12)较EAE组(2.07±1.33)降低(P〈0.01);LA治疗组体重减轻(7.07±3.75)较EAE组(15.06±4.20)减少(P〈0.01);LA治疗组发病率(20%)较EAE组(73%)降低(P〈0.01).结论继早期BBB损伤高峰之后,EAE临床症状开始出现并逐渐加重;LA通过保护BBB或促进BBB功能恢复缓解EAE.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胸腔闭式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注对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75例初治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在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及闭式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注组(治疗组),对照组反复胸腔穿刺抽液,每周2-3次;治疗组行胸穿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水,并每日尿激酶胸腔冲洗。比较两组病人胸水消失时间、住院治疗时间、胸膜粘连(包裹性胸腔积液)出现机会及治疗3个月后胸膜厚度。结果治疗组胸水消失时间(6.5±213)d,住院时间(11.8±5.2)d,没有病例出现胸膜粘连,3个月后胸膜厚度(1.8±0.7)mm;对照组胸水消失时间(11.4±5.1)d,住院时间(15.2±6.9)d,8例出现胸膜粘连,3个月后胸膜厚度(4.2±1.2)mm。结论胸腔闭式引流联合尿激酶冲洗治疗初治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可以加快胸水消失,缩短住院治疗时间,预防胸膜增厚粘连,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根据最近几年开展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获得的新资料,确认了内蒙古四家子盆地晚侏罗世张家口组的存在,并将张家口旋回火山岩划分为三个亚旋回.火山岩岩性为流纹岩类、粗面岩类和粗安岩类.对该地区火山岩的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进行了高精度分析测试,结果显示:火山岩具有高SiO2,Al2O3,K2O,Na2O含量和低MgO,TiO2含量的特征;里特曼指数σ(1.19~4.87)均值为2.47,属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火山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Sr,Zr,Ba,Pb,Li等,相容元素Ti,Co,Ni,Cr,V亏损.火山岩稀土总量较高,稀土配分模式呈右倾型,轻稀土分馏作用高于重稀土的分馏作用,总体显示弱负铕...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纪时期东南边缘的延伸范围,对其东南方向的南召地区太山庙剖面三叠系地层进行实测,利用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学原理划分沉积旋回、判断沉积环境;同时,运用LA-ICP-MS碎屑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方法,探讨南召地区三叠系地层物质来源。结果表明,南召地区三叠系地层可划分出5个沉积旋回,其中包括1个Ⅱ级层序与5个Ⅲ级层序,与鄂尔多斯东南部延长组有较好的对应,但几乎全部为深水沉积环境。碎屑锆石的年龄范围为1 654~230 Ma,大致可分为4个年龄段:1 400~1 600 Ma,640~1 100 Ma,400~550 Ma,200~334 Ma,均有明显峰值。与周缘地体年龄数据进行对比发现,碎屑岩主要来源于北秦岭,少量印支期锆石应来自于南秦岭印支期花岗岩,没有来自华北克拉通内部的物源。将沉积特征及锆石年龄谱与鄂尔多斯东南部金锁关地区延长组及北秦岭柳叶河盆地三叠系地层进行对比分析,推测三叠纪鄂尔多斯盆地向南扩张到北秦岭,且华北板块南缘和北秦岭带之间存在一个以宽坪群为主体的隆起带,自南召地区向西至金锁关地区以南逐渐降低,至柳叶河盆地消失。因此,三叠纪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可扩展至南召地区,两者的演化同时受到秦岭造山带的控制。  相似文献   

20.
通过西藏羊应乡地热田 4个高钾火山岩样品进行的快中子4 0 Ar/39Ar阶段升温定年结果 ,并结合其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数据 ,确定该地热田后碰撞火山作用发生在 (10 .73± 0 .0 9)~ (11.4 0±0 .11)Ma之间 ,形成与加厚下地壳 ,构造环境与岩石圈地幔减薄有关 .通过对青藏高原南部冈底斯地区新近纪火山岩同位素年龄的展布的进一步分析 ,认为后碰撞高钾火山岩在该区广泛存在 ,并有由西向东逐渐年轻的趋势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