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逸新 《科学通报》1991,36(9):661-661
散斑场的相位起伏和强度起伏在散斑的形成和散射表面粗糙度测定等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为此已有大量研究报道。由于激光在表面起伏大于光波波长的界面反射后,散斑场不一定满足圆高斯过程,所以应该用椭圆高斯过程描述激光散斑场。设散斑场的复振幅为  相似文献   

2.
武颖丽  吴振森 《科学通报》2011,56(4-5):281-287
研究了高斯波束照射旋转曲面目标在菲涅耳衍射区产生的动态散斑强度起伏的统计特性,推导了探测孔径尺寸大小不同时, 散斑强度起伏相关函数依赖于旋转目标曲率半径的关系. 在不同探测孔径大小情况下, 首先计算了平面目标与球目标的相关距离, 接着给出了曲面目标以恒定角速度旋转时散斑强度起伏的相关时间随曲率半径的变化关系. 最后, 介绍了相关函数与探测时间之间的变化情况. 结果表明, 采用一定尺寸的探测孔径代替点探测时, 曲面目标的散斑强度起伏的相关时间变得更容易测量. 通过测量曲面目标的散斑强度起伏的相关时间可以非接触、非破坏性地测量旋转凸体的曲率半径.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高斯波束照射旋转曲面目标在菲涅耳衍射区产生的动态散斑强度起伏的统计特性,推导了探测孔径尺寸大小不同时,散斑强度起伏相关函数依赖于旋转目标曲率半径的关系.在不同探测孔径大小情况下,首先计算了平面目标与球目标的相关距离,接着给出了曲面目标以恒定角速度旋转时散斑强度起伏的相关时间随曲率半径的变化关系.最后,介绍了相关函数与探测时间之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采用一定尺寸的探测孔径代替点探测时,曲面目标的散斑强度起伏的相关时间变得更容易测量.通过测量曲面目标的散斑强度起伏的相关时间可以非接触、非破坏性地测量旋转凸体的曲率半径.  相似文献   

4.
贾鑫  贾天卿  孙真荣  王祖赓  徐至展 《科学通报》2008,53(15):1763-1767
报道了单光束、双光束和三光束飞秒激光在CdS, GaN, SiC样品上诱导形成周期远小于激光波长的纳米周期结构. 研究表明, 其形成机制不同于入射光与表面散射光干涉的经典机制, 二次谐波的产生可能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双光束激光干涉在SiC晶体表面诱导形成二维微米-纳米复合周期结构, 干涉花样决定微米长周期结构, 长周期结构的烧蚀斑上形成了短周期的自组织纳米结构. 在上述研究基础上, 初步探索三光束干涉形成二维、三维微米-纳米复合周期结构.  相似文献   

5.
李剑锋  艾兴  田志仁 《科学通报》1998,43(1):98-102
提出了一种齿轮轮齿动态变形测试的新方法,红宝石脉冲激光器和外同步解发信号结合实现了旋转齿轮轮齿动态散斑图的记录。用精确的时间延时得到轮齿完整啮合过程的双曝光散斑图,经杨氏条纹自动处理系统分析,获得了轮扯态变形。  相似文献   

6.
几年以前,我们无意地发现了一面具有透光效应的金属反射镜,用它把平行光反射到屏幕上,可以清晰地看到镜背的一根根加强筋,与西汉透光铜镜的透光现象十分相似(见图1),但它不是古代的文物,而是近几年我们设计加工的一个光学仪器部件.它的制作材料,加工方法与西汉透光镜都大不一样,我们对它进行了研究,并就透光镜的形成机理提出一些看法. 这面透光镜是用超硬铝材料LC_(4R)制成的平面反射镜,反射面是一椭圆,长轴170mm,短轴120mm,最薄厚度5mm,最厚处有37mm,背后有十二条加强筋,中心有一突出的搭子,镗有26mm深的一个孔.该平面镜置于一个双球面反射镜的前面,与系统的光轴成45°角,如图2所示,当一束平行光经平面镜反射,再经双球面反射镜(相当于一个中心有遮挡的聚光镜)会聚  相似文献   

7.
精子战争     
Small  MF 林志信 《世界科学》1993,(10):11-13,10
一种挑战性新理论认为,雄性随着它们的好斗的精子的发展而进化。在文配季节.斑视自然界后院,你很可能看到格斗。两只雄鹿攻头文战,鹿角僻啪声响彻森林,雄象踩脚,砰砰起舞滋扭若沙滩,雄眼对崎,闪示其大犬齿。在达尔文之前长时阅里,自然科学家就知道雄性对抗是为了得到配仍。只是近来,研  相似文献   

8.
脑内老年斑是老年性痴呆症的主要病理特征之一, 其主要成分为Aβ多肽. 异常分泌和积聚的Aβ多肽是老年性痴呆症发病的核心环节. 减少Aβ多肽产生、抑制其积聚形成老年斑, 是预防和治疗老年性痴呆症的途径之一. 用2种染色方法对老年性痴呆症患者海马部位老年斑进行染色, Matlab软件处理和AVS软件重构了老年斑三维结构, 并进一步用两点相关函数和分形维数研究其结构特征, 观察到两类老年斑, 即弥散斑和经典斑. 弥散斑无明显的核心结构, 经典斑具有致密的核心结构; 两者均为多孔状结构, 但孔的平均大小不同; 弥散斑和经典斑具有不同大小的分形维数, 不同染色方法之间差别不 大. 弥散斑和经典斑结构诸多的不同提示两者具有不同的积聚机制. 老年斑重构技术及其结构特征分析方法的建立有助于对老年斑积聚机制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中国洞穴碳酸盐双重光性显微旋回及其意义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在透光-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中国的石笋显微沉积旋回界面大多具有“阳光-发光”两个两种光性,其中一部分石笋的两种光性微层能够一一对应。分析认为这类样品最适合进行平行生长石笋间的交叉定年,可能是最有利于发展石笋微层年代学和气候学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美国有个名叫J.Merrick的人,形状丑陋得如同“象人”,事实上患的病就叫做神经纤维瘤病。它到目前为止,还是一种令人可怕的、神经失调的不治之症。此病还往往伴随着各种畸形怪状的残疾。据统计这种疾病影响到了十万人。神经纤维瘤的初期症状通常在儿童时代就出现了。这种症状是皮肤黝黑的小小污斑,也就是众所  相似文献   

11.
房艮孙 《科学通报》1988,33(6):404-404
一、前言 在逼近论的极值问题中,有两个重要的卷积类一直受到重视。一个是类,它可以表示为以Bernoulli函数为核的周期卷积类(和R~1的和)。近年来在文献中所讨论的具有广义Bernoulli核的,或具有B条件核的周期卷积类(和R~1的和)都是上面类的进一步扩充。另  相似文献   

12.
北京平原地区钙质超微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乃文 《科学通报》1982,27(13):805-805
(一) 1979年我们在文献[1]中,介绍了北京平原地区第四纪海相层及有孔中的重要发现,并结合古地磁学讨论了第四系下限问题。此后的1980—1981年中,我们在本区顺1孔、顺2孔、顺3孔、顺4孔、顺5孔、顺6孔、通7孔和夏2孔的广海窄盐有孔虫层位又发现了个体丰富的钙质超微化石群。这一新发现为进一步讨论本区第四纪早期地层,古地理与古气候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地球上的冰     
很久很久以前难道真的有过一个冰河期?回答既肯定又否定。说肯定,是因为在克罗马龙人(古石器时代生活在欧洲)之类的原始人生存的时代的确有过冰河期(就是最近一次)。大约在18,000年前,地球上超过十分之三的陆地面积被厚厚的坚冰积雪所覆盖。说否定,是因为冰川学家肯定地说我们就生活在冰河期,只不过正处于一个稍微暖和一点的阶段。地球上全部陆地的十分之一还依然覆盖在冰层之下。北冰洋整个一个大洋都盖在冰下,就象一碗冷豌豆汤上面有一层坚硬的浮渣;巨大的冰穹丘则罩住了南极洲和格陵兰;在加拿大和美国的阿  相似文献   

14.
原子干涉     
物理学家熟知光波、电子或中子之间的干涉。现在有四个研究组已证明整个原子的干涉。这些实验证明了所有物质既是波又是粒子的概念。原子间的干涉可用作一种极精密的测量技术。一些开发工作已使原子干涉测量术具有实用可能性。一种是用激光束冷却原子达到极低温并使其衍射来控制原子的运动的新方法;另一种是Paris-Nord大学的观侧结果,即利用激光基本上可引起原子干涉。  相似文献   

15.
宇航博物馆的宇宙飞船展览厅有一幅宣传画.上面有32个方格,每个方格有4个宇宙飞船,你能看出其中哪两个格子里的4个宇宙飞船是一样的吗?  相似文献   

16.
苏北陆区潮成沙体的古流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家强 《科学通报》1997,42(22):2408-2410
众多钻孔揭示,苏北滨海平原在冰后期泥质沉积区中存在一个以东台为顶点,呈扇形展开,面积约3000km~2的沙质沉积区,颇类似现今以掠港为顶点的海域辐射沙洲分布之势。沙体西薄东厚,最厚处达30余米。沙层中发育泥质条带、脉状层理、双向交错层理等潮汐沉积构造,并具有与海域辐射沙洲类似的粒度和矿物特征,证明该沙体为潮流成因。苏北海域辐射沙洲形成于辐聚辐散潮流场,陆区沙体是否也形成于辐聚辐散潮流场?这是个尚未解决的重要问题。近年来在该沙质沉积区已相继打了多口全取芯浅钻,本文选择其中南(丁河孔)、北(东套孔)两口钻孔岩芯(图1)作了沉积磁组构和剩磁测试,旨在揭示该区古水流方向,探讨沙体沉积时的古潮流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17.
追踪四眼斑水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在海南岛出差时,与史海涛博士通了电话,得知他近年来正在研究海南岛一种奇特的龟类,于是约好下午去他的实验室参观拍摄这种龟。 下午带着一包摄影器材赶到史海涛的实验室,寒喧之后史海涛从水族箱里捞出一只龟放在盛水的塑料盆里,拿到走廊上让我拍照。 龟在盆里游动,它的眼后颈侧的四个鲜艳黄色眼状点斑一下就吸引了我的目光。真没想到,历来被人们视为形象丑陋的乌龟王八中还有这样漂亮的种类。史海涛告诉我,这种龟的学名叫四眼斑水龟,其名由四个眼斑而来,雄龟和雌龟眼斑的颜色和形状不同。四眼斑水龟是生活在山区河流中的一种淡水龟,因个体小、习性机敏和头部有特殊的眼斑而备受人们的珍爱,甚至在海外也是大名鼎鼎。几年前史海涛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查阅文献标本时,一位名叫吉姆的美国同行告诉他,自己最喜爱的龟就是中国的“四眼斑水龟”,它们眼后两对环中套环、色彩绚丽的斑纹,令人着迷。当时,吉姆向史海涛提了好几个问题,它们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独特的眼斑?它们吃什么?如何繁衍后代?它们目前在中国的命运如何?其时,史海涛对四眼斑水龟知之不多,正是吉姆的问题驱使史海涛在随后的几年中不辞辛苦,致力于对四眼斑水龟的研究。 第二天一早,我和史海涛驾车赶往四眼斑水龟的野外研究基地——琼中县湾岭乡  相似文献   

18.
Ward  李潇 《世界科学》1996,(3):21-22
调动机体自身的治愈力──肿瘤的免疫疗法DarrellE.Ward著李潇译国家癌症研究院外科主任史蒂文·罗森伯格的写字台上面悬挂着一幅18世纪的外科医师约翰·亨特的语录:"外科就象武装的原始人,他们企图用武力取得的东西,文明人则总是用计谋取得。"这条警...  相似文献   

19.
10 Gb/cm3小型化体全息数据存储及相关识别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体全息数据存储的最近研究进展, 讨论了体全息存储系统小型化、实用化的关键技术, 并对全息存储系统的结构、复用及寻址方式进行了优化, 在此基础上研制了小型化体全息存储及相关识别系统, 其存储密度达10 Gb/cm3, 兼有多页面高速并行相关识别处理功能, 识别速率大于2000幅/秒; 提出的动态散斑复用的新概念及动态散斑-角度混合复用技术, 其复用灵敏度比单纯角度复用灵敏度提高了8倍, 为进一步提高存储密度提供了有效途径, 展示了体全息存储系统在海量存储及光学并行处理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0.
自然信息     
1981年,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C.Waler把发掘于美洲阿根廷的白垩世鸟化石定名称为反鸟.这种鸟长了一付奇特的肩带、卷曲的足骨和上面有一个大孔的肱骨.就这么一点特征使他认识到:反鸟早就成了白垩纪世界上最著名的、分异度最大的鸟类物种.迄今为止,发现了大小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