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计划,是美国在充分考虑自身利益的基础上所提出的.它的实施对美国产生了一系列影响:经济上,通过向西欧输出过剩资本和商品,美国避免了由战时繁荣转向战后危机;政治上,美国为西欧提供的经济援助,稳定了西欧的资产阶级的统治,从而维护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体系,确立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领导地位;同时,马歇尔计划的实施还阻止了共产主义在西欧的扩展,促进了西欧的联合与统一,增强了美国对抗苏联的战略力量.  相似文献   

2.
二战结束后,杜鲁门政府时期美国开始了战后大规模的对外援助。经济援助中最重要的是欧洲复兴计划,它对战后欧洲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是美国进一步控制西欧对抗苏联的重要步骤。另一方面,随着冷战的进一步加剧,美国政府认识到仅仅依靠经济援助不足以抵制苏联的威胁,因而又将援助重点转向了军事援助,希望在军事实力上与苏联抗衡。由于援助重点的转移,双方的对抗也进一步升级。  相似文献   

3.
经济外交的兴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外交作为一种外交活动实践可以追溯到很远。比较近的例子如,本世纪初在任的美国第27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金元外交”,本世纪30年代各国为转嫁经济危机而开展的贸易战、关税战及货币战,战后初期美国在欧洲推行的“马歇尔计划”,等等。然而,经济外交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恐怕是在战后的日本产生的。1952年11月24日,吉田茂在组成第四次内阁之后的施政演说中讲道,“政府准备首先进行一系列经  相似文献   

4.
正整个欧洲、特别是欧盟对于国际形势和中欧关系的判断在不断发生变化,新冠疫情加速了他们的认知更新。过去我观察,欧洲对于国际形势变化的感知总比美国慢半拍,比如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知识界很快出现了严厉批判新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声音,但欧洲的政治精英和知识界主流仍觉得"岁月静好",认为美国人杞人忧天。直到2016年6月,欧盟出台了两项重要的政策文件,一个是《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的全球战略》,  相似文献   

5.
外交讲演是指国家领导人或高级外交官在对外活动中发表的讲话。它是阐述国家对外政策的重要手段,因而是重要的外交文件。一般说来,外交讲演的重要性取决于讲演的实质内容、讲演的场合以及讲演人的身份。不少外交讲演已成为具有重大政治和历史意义的国际文件。譬如,著名的“求同存异”原则就是周恩来总理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的讲话中首次提出的。再如,1947年6月,美国务卿乔治·马歇尔在一篇讲演中提出了战后欧洲经济复兴计划,从此“马歇尔计划”一词就不胫而走。外交讲演可以分为演说和祝酒词两大类。祝酒词只限于在宴会和招待会上使用。一般说来,演说比祝酒词更正式和更具实质内容,篇幅也较长,但也不尽然。简单的祝酒词固然多是礼仪性的,举杯为友谊和健康干杯,但重要的祝酒词却言简意赅,具有实质内  相似文献   

6.
美、欧、日科技外交动向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金融危机、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日益成为影响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发达国家开始从国家战略乃至全球战略的高度着手部署国际科学技术合作,积极开展科技外交,加强国家软实力和巧实力建设,把握战略主动权。本文研究了美国、欧洲、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全方位实施科技外交战略的动向,提出了加强科技外交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简称世界银行,也是根据1944年7月布雷顿森林会议决定于1945年12月27日成立的。1946年6月25日开业。1947年起成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总部设于华盛顿。现有会员国140个,现任行长是美国人麦克纳马拉。他将于今年7月30日退休,继任者将是现美国美洲银行行长奥尔登·温希普·克劳森。世界银行成立初期,主要为解决会员国在战后经济复兴和发展方面的长期资金需要。由于美国1948年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欧洲各国的经济复兴所需资金主要由马歇尔基金解决,世界银行的业务重点遂  相似文献   

8.
康拉德·阿登纳是联邦德国的首任总理。他在职期间, 制定并实施了与美协调、法德和解的外交战略, 力图最大限度地维护德国的利益,对战后德国和欧洲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人权外交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70年代卡特政府正式提出并实施人权外交以来,美国历届政府都把人权外交列为美国对外政策的重要议事日程。美国立国精神中的天赋人权观与美国人的天赋使命观是人权外交政策产生的理论基础,但二战后美国民权运动的蓬勃发展对这一政策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人权外交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76年卡特政府正式提出并实施人权外交以来,人权外交开始成为美国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从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观和美国人的天赋使命观对美国人权外交政策产生的思想渊源进行了分析,这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美国的人权外交。  相似文献   

11.
英阿马岛战争对美国的外交政策产生了一定的冲击。美国同交战双方的关系都非同寻常,一个是传统的存在特殊关系的盟国,一个是阻止苏联在拉美扩张的重要支持力量。但从其全球战略利益出发,美国在马岛战争中站在了英国一边。战后,美国调整同拉美国家的关系,美英特殊关系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  相似文献   

12.
从特定意义上讲,日本国家发展的过程,就是吸收外来文化的过程。日本在其发展历史上曾对隋唐文化、西欧文化、美国文化大量的引进和吸收,相依相伴的就是日本历史上的三大社会变革,即大化革新、明治维新和战后改革,从而实现了国家的长足发展。对外来先进文化的引进和移植,并没有使日本走向全盘外来化的道路,而是做到了合理的吸收和再创,国家获得了一次次的飞跃,个中成功经验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13.
一战后期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的“十四点”计划确立了美国式霸权模式的基本特征,即通过建立普遍性国际组织领导世界;在民族自决和贸易自由旗号下达到对全球的经济控制,同时避免直接的殖民统治,以实现对全世界的统治。这是对传统的欧洲霸权模式的改良,表明市场经济因素取代军事因素成为支配控制世界的主要力量;也符合当时世界政治经济发展及维护美国的根本利益的现实需要。这些特征贯穿在此后美国处理国际关系和外交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14.
1949年底,杜鲁门政府从遏制苏联的全球战略出发,决定调整其对华政策,即由战后的“介入”政策转为“脱身”政策。该政策表现在台湾问题上就是,“撒手”了之,放弃干涉。然而,随着中苏结盟以及固有的反共思维的反弹,美国国内掀起一股“麦卡锡主义”恶浪,这使美政治环境严重恶化,杜鲁门政府的对外战略指导思想因此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朝鲜战争爆发后,杜鲁门政府对台政策彻底改弦易辙,美军派遣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企图以武力保护台湾,阻挠中国领土的统一。从此,台湾问题成为中美关系航道上的一座暗礁。  相似文献   

15.
战后日本的对华ODA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政策目标.20世纪80年代,其对华ODA政策的主要战略意图是在经济方面利用ODA促进出口,从侧面支持企业的对华投资及确保资源的稳定供应;90年代,日本的ODA政策从"开发援助"转向"战略援助",非经济因素明显增加,日本旨在利用ODA在经济和政治两方面牵制中国.进入21世纪,日本政府开始大幅削减对华ODA贷款,开始视中国为战略对手,多方面对中国进行牵制与防范.日本对华ODA促进了中日两国经济与技术合作的发展,使合作双方都得以受益.  相似文献   

16.
拉丁美洲在美国的冷战战略中处于相对次要的位置。冷战初期,美国没有给拉美提供政府援助而是让垄断资本去自由开发;古巴革命的冲击和拉美人民不满情绪的高涨迫使肯尼迪政府推出了“争取进步联盟”,但效果并不理想;之后美国政府对拉美政策再无大的突破,里根政府再一次把意识形态因素提上了议事日程;冷战的结束更使得拉美在美国外交中的地位大大下降。意识形态、冷战进程、历史积淀和控制手法是冷战时期美国对拉美政策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二战后的日本通过国际技术扩散迅速缩小与欧美发达国家技术差距,导致生产力迅猛提升;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技术扩散培育了国民技术创新精神,改变了经济增长方式。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今天,中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必须学习并借鉴二战后日本在技术选择上有选择引进;在技术引进上重视消化吸收;在技术利用上激发企业主动性等先进经验。  相似文献   

18.
陈国威 《晋中学院学报》2012,29(5):67-71,82
蒋介石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其政治理念、政治行为深深地影响着近现代中国的历史走向.探索蒋介石的侨务理念有助我们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侨务工作.蒋介石的侨务主张主要包括:空洞强调“团结”的侨务训示;在抗战前以“攘外必先安内”“诸事有先后”作为处理侨务的理念;到抗战时,为了争夺海外侨社资源,则提出“海外党务是以侨务为依归”的工作理念.1945年前,蒋介石并没有给予侨务工作足够的重视,态度消极.  相似文献   

19.
二战后,随着世界格局特别是远东地区形势的急剧变化,美国的对日政策由打击转变为扶植与复兴。体现在日本战争赔偿问题上,就是赔偿方案几经变动,赔偿数额大幅度削减,并且在具体实施中大打折扣,终而使1951年赔偿条件异常宽大的《旧金山和约》得以缔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