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果沙棘园是沙棘栽培管理的一种模式,在对大果沙棘园的集约经营管理过程中,主要体现在对沙棘抚育管理、沙棘病虫害防治、沙棘树体管理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2.
沙棘在我国北方地区生态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沙棘的生长特性以及沙棘能够快速恢复植被、减少泥沙、改善环境、恢复生物链的优点.回顾了我国沙棘事业的发展过程,重点论述了沙棘在我国北方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自然杂交种棱果沙棘(Hippophae goniocarpa)及其亲本中国沙棘(H.rhamnoides ssp.sinensis)和肋果沙棘(H.neurocarpa)的共6个个体的叶绿体基因组的trnS-G片段进行了序列测定.所测样品序列长度为646~654 bp,排序后为656 bp.所测序列共有51个变异位点,占整个序列长度的7.77%,其中有14个变异位点属于碱基的插入或缺失类型,37个变异位点属于碱基的替换类型,各占变异位点总数的27%、73%和序列总长度的2.13%、5.64%.分析序列结果表明,所测样品在trnS-G间隔区序列长度变化不大,但提供了较多的变异位点,并且碱基变换类型丰富,碱基变异位点来源于中国沙棘和肋果沙棘的种间序列的差异.棱果沙棘的2个个体分别与中国沙棘和肋果沙棘的其中1个个体的序列完全一致,说明在自然杂交种棱果沙棘的起源中,中国沙棘和肋果沙棘均可作为母本.  相似文献   

4.
沙棘产品的开发和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洁婷 《甘肃科技》2012,28(11):135-136,134
沙棘所含的成分,具有营养和生物活性功能,有保健强体、养颜、防癌、抗癌等作用,被称为“绿色黄金”.沙棘的根、茎、叶、花、果,特别是沙棘果实和叶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轻工等产品加工.就关于沙棘产品的开发以及制备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树脂对沙棘5-羟色胺的吸附差异,选择一种快捷、高效的分离沙棘中5-羟色胺的树脂.方法:通过HPLC-DAD法研究4种不同极性的大孔吸附树脂对沙棘5-羟色胺的吸附性能.结果:4种树脂吸附沙棘5-羟色胺时吸附性能存在差异,即D140>AB-8>DM301>PA:27.53>15.22>11.33>5.844.结论:用HPLC-DAD法能很好测定树脂提取沙棘5-羟色胺,且D140树脂吸附解吸沙棘5-HT的能力最好,可用来分离沙棘中5-HT.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以沙棘原汁为原料,针对沙棘原汁在贮藏期间的褐变,营养物质的保存,微生物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沙棘原汁经一定温度、短时间处理及除氧措施,添加适量不同的抗氧化剂和防腐剂,基本上控制了沙棘原汁在贮藏过程中的变化,为沙棘原汁的贮存提供了初步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以歪头山尾矿库为例,开展现场修复土壤的理化性质、重金属污染、土壤养分与沙棘生长状况的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沙棘的生物量、根径、地径、株高与土壤密度、p H值、孔隙比、阳离子交换量的相关性极高,和电导率呈现较高相关性;沙棘的生物量、根径、地径、株高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全钾、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总体呈正相关性,与全磷含量呈负相关性,且相关性极高;沙棘的生物量、主根长、根径、地径、株高与土壤的Cr和Ni含量的负相关性较高,与Pb和As含量的正相关性极高,沙棘覆盖度与Cd含量的相关性极高;土壤养分对沙棘生长状态的权重值最大;土壤综合性质对C区沙棘的影响最大,对B区沙棘的影响最小.研究结果对尾矿库生态修复工程有较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充分开发利用沙棘和山药资源,研制出一种沙棘山药复合饮料.以沙棘和山药为主要原料,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影响沙棘山药复合饮料最佳配方;研究果胶、羧甲基纤维素和海藻酸钠3种稳定剂对复合饮料稳定性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离心沉淀率为响应值,建立沙棘山药复合饮料制备响应面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确定稳定剂最佳配比.结果表明:复合饮料中沙棘和山药复合比6:4,果蔬汁添加量15%,蔗糖添加量8%,蜂蜜添加量2%;通过复配果胶、海藻酸钠和羧甲基纤维素添加量分别为0. 01%、0. 03%和0. 01%时,产品沉淀率最小值0. 287%,沙棘山药复合饮料稳定性最优.研制出的复合饮料色泽乳黄,香气纯正,口感柔和.  相似文献   

9.
沙棘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两种和两亚种沙棘的核型,其中:中亚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 subsp. turkestanica Rousi)的核型为首次报道。并观察到沙棘的雄、雌株性染色体有别,且属XY型。  相似文献   

10.
我国对沙棘的研究,开发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棘是很早为人们熟悉利用的植物,在国外尤其是俄罗斯对它的研究开发较早,而且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我国虽然50年代就着手研究,但真正全面系统的研究在近十几年来才进行.目前,与俄罗斯、蒙古、印度、尼泊尔、芬兰、瑞典等国家有广泛的国际交流.与联合国开发署(UNDP)、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ICIMOD)、联合国工发组织(UNIDO)和粮农组织(FAO)等均有广泛的联系和密切的合作.一、沙棘研究开发的方向沙棘研究开发涉及到许多领域和部门,目前我国组织科技人员分别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研究开发工作.1.沙棘生物学、生态学、分类学、生物化学等方面的基础研究.沙棘是在恶劣自然环境下生长的灌木,是在干旱、半干旱、沙化、半沙化和高寒地带生长繁殖能力很强的植物.它对该地带的水土保持、改良土质,改善生态环境有着特殊的意义.对沙棘在上述各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我国取得了较好成绩.2.抚育沙棘林,营造沙棘混交林,沙棘良种培育和繁殖等方面的研究开发.我国有大面积没有利用的干旱、沙化、贫瘠的荒山坡地.在这些地区抚育营造沙棘林,以及与其它抗旱树种一起种植的混交林意义十分重大,目前,除了人工种植外,某些地区也进行了飞机播种试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国生长沙棘的地域很广阔,在西北  相似文献   

11.
对青海祁连境内中国沙棘×肋果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ssp.sinensis×H.neurocarpa ssp.neurocarpa.)自然杂交带的形态变异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主成分分析表明,杂交带内个体在营养性状上具有中国沙棘到肋果沙棘的过渡性.Anderson"杂种指数"研究发现,其遗传组成比较复杂,在棱果沙棘杂交起源过程中由于深度杂交引起双亲基因渗入的可能性极大,而不是以往认为的仅是由F1代强势主导的自然杂交带.  相似文献   

12.
马衔山两种不同生境沙棘根际微生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萌动早期,选取甘肃马衔山地区两种典型的生境,进行了沙棘根际微生物的分离、测数,并根据菌株形态、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等,对根际细菌、放线菌和真菌进行了初步鉴定.从两样地共得到细菌菌株47株,分属于12个属;放线菌菌株31株,分属于3个属;真菌菌株20株,分属于4个属.同一地区不同生境沙棘根际土壤中,林缘河滩沙棘灌丛沙棘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的总数以及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均高于阳坡干旱草地;不同生境沙棘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种类组成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3.
通过野外不同生境和田间不同干旱条件下对中国沙棘(H ipp ophaerham noid es L inn ssp.s inens is R ous i)和俄罗斯沙棘(H ipp ophae rham noid es L innssp.turkestan ica R ous i×H ipp ophae rham noid es L inn ssp.m ong olica cv.R ous i)的光合和蒸腾作用的日进程进行研究后发现: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沙棘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随之升高.在不同的土壤水分条件下,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日进程表现为双峰或单峰曲线,峰值的出现时间也随土壤水分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中国沙棘光合速率的日平均值表现为雌株高于雄株,而俄罗斯沙棘表现为水分条件适宜时雄株略高于雌株,受到干旱胁迫后雌株大于雄株,且俄罗斯沙棘的光合能力优于中国沙棘.俄罗斯沙棘的蒸腾速率的日均值为雌株高于雄株,中国沙棘雌雄株蒸腾速率的差异规律不一致.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与土壤含水量的回归分析表明,二者呈显著的正相关,回归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复相关系数接近1.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比较五味沙棘散与剂型优化后的的五味沙棘口服液对小鼠镇咳和祛痰作用的影响方法:利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小鼠氨水咳法、小鼠酚红排泌量;结果:五味沙棘口服液能显著减少氨水致小鼠咳嗽次数,延长咳嗽潜伏期,能促进小鼠气管酚红的排泌.结论:五味沙棘口服液具有明显止咳、化痰作用.优化后的提取工艺稳定可靠,可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处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宜君沙棘的生物学特性、群落特征、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快沙棘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原则、途径.  相似文献   

16.
以青藏高原东缘西藏沙棘(Hippophae tibetana Schlecht)为对象,从区域尺度沿环境梯度采样分析共19个样地的西藏沙棘叶长、叶宽、叶面积、长宽比及相关的环境因子(生长季月均降水、生长季月均温度),探究其叶片性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西藏沙棘叶长为13.66~31.48mm;叶宽为2.42~5.24 mm;叶面积为24.44~119.26mm2;长宽比为3.78~8.67.西藏沙棘叶长、叶宽和叶面积与生长季月均降水均极显著正相关,与生长季月均温度显著负相关;叶长宽比与生长季月均降水和月均温度都极显著正相关.此外,从研究区内叶片性状与生长季月平均降水和温度的相关性系数大小可以看出,西藏沙棘在生长阶段其叶片性状对降水的响应要明显强于对温度的响应,降水影响着西藏沙棘叶片性状的格局.初步推断在青藏高原快速隆升过程中,西藏沙棘对环境的选择受降水作用强于温度.  相似文献   

17.
沙棘是生态环境,林业工程建设的重要树种,因而掌握沙棘的造林施工技术,科学营造好沙棘林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确定得糖率最高的提取部位并测定该部位提取物中多糖含量.方法以沙棘枝叶多糖得率为标准,通过超声波辅助-乙醇回流脱脂-热水浸提提取方法,比较水提取物、甲醇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的得糖率;Sevage法除蛋白后,采用苯酚-浓硫酸法测定沙棘多糖中总糖的含量.结果乙酸乙脂提取物、甲醇提取物、水提物部位的得糖率分别为4.01%、4.84%、6.42%,且水提物中总糖平均含量为28.51%.结论超声波辅助方法提取沙棘枝叶中的多糖,得糖率高;苯酚-浓硫酸法测定沙棘枝叶中多糖含量的方法简便、灵敏、准确,适合于沙棘多糖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9.
中国沙棘花粉生活力检测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比较分析了I-KI染色法、蓝墨水染色法、TTC染色法、过氧化物酶染色法和离体萌发法5种花粉生活力检测方法在测定中国沙棘花粉生活力中的适用性,并探索了花粉适宜的离体萌发条件.结果表明,I-KI染色法、TTC染色法未能将中国沙棘花粉染上色,因此不适合其生活力的检测;蓝墨水染色法和过氧化物酶染色法能够快速地测定中国沙棘花粉生活力,但测定值均偏高,误差相对较大;离体萌发法适合中国沙棘花粉生活力的测定.在筛选中国沙棘花粉适宜的培养基时,发现中国沙棘花粉在蔗糖(0.15~0.20 g·mL-1)+硼酸(0.1×10-4 g·mL-1)的培养基上萌发速度较快,有活力的花粉能够完全萌发且萌发率趋于稳定;附加琼脂的固体培养基对花粉的萌发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是胡颓子科沙棘属的一种落叶灌木,具备典型的旱生植物特点.由于播种获得的苗木变异大,不能保证优良的种性,且沙棘种苗雌雄异株,苗期又难以分辨,不适宜种植园和经济林的建设,为此应采用扦插育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