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云 《科技咨询导报》2008,(20):105-105
温度和浊度是混凝的两个主要影响因素,有机物的污染又给低温低浊水的混凝增加了新的特点,本文试从试验角度分析低温低浊水的混凝机理。  相似文献   

2.
对硫酸盐竹浆蒸煮黑液进行了酸析—混凝处理,探索了此种黑液酸析处理时的最佳温度和pH值;以及酸析后的混凝的最佳pH值以及投药量。实验表明,采用酸析—混凝处理方法,不仅能有效地分离黑液中的木素,而且能大大地降低污染负荷。  相似文献   

3.
降低饮用水中残余铝浓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混凝实验及过滤实验研究,分析了混凝条件如快速搅拌强度、慢速搅拌强度,pH,温度等对饮用水中残余铝含量的影响;研究了滤柱滤层厚度对饮用水中残余铝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混凝剂投加量一定时,通过控制混凝条件及合适的滤层厚度能够降低饮用水中残余铝含量。  相似文献   

4.
为回收赤泥中的铝铁成分,解决赤泥污染和占地问题,提出了利用赤泥制备聚合氯化铝铁(PAFC)的新方法.以废水中高岭土为处理对象,与聚合氯化铝(PAC)进行了混凝对比实验,考察了混凝剂投加量、废水pH值、废水浓度、废水温度、盐基度等因素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混凝剂的投加量、废水pH值、盐基度、废水浓度等对混凝效果有明显影响,温度对混凝效果的影响较小,PAC最高去浊率为93%,PAFC最高去浊率达到96%.  相似文献   

5.
采用化学混凝-SBR法处理含油废水,通过实验考察了物化混凝阶段最佳混凝运行务件,探讨了生化阶段不同曝气时间、污泥质量浓度、温度及pH值务件对系统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影响,同时探讨了不同盐质量浓度对系统活性污泥质量、有机物的降解以及微生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用混凝法处理钻井废水可使水中污染物集中于残渣之中。本文总结了两种残渣在不同pH值和不同温度下的浸出实验,并指出由于混凝水解聚合体的影响,残渣的浸出液中只有少量的污染物存在,进而提出了减少残渣污染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二次纤维企业生物处理二级出水为对象,通过田口试验设计和方差分析法(ANOVA),考察了聚合氯化铝(PAC)投加量、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投加量、pH和温度对膜前混凝过程的影响,确定混凝预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PAC投加量为1000 mg/L,CPAM投加量为20 mg/L,pH为9,温度为25℃.在此工艺条件下,废水化学需氧量COD值下降至441 mg/L,总悬浮物TSS为4 NTU,污泥体积系数SV为46,色度为23 Units PtCo.在此基础上进行废水的直接膜分离和经混凝预处理后的膜分离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与未经混凝预处理相比,二沉池出水经混凝预处理后,超滤处理10 min,膜通量衰减至70%,废水COD去除率达到60. 2%.这说明混凝法作为膜分离的预处理工艺能提高二次纤维废水膜处理的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芜湖赭山东路神东村上新塘市政合流污水在不同条件下进行的混凝对比试验,研究聚合氯化铝-聚丙烯酰胺混凝效果影响因子之间的交互效应。由正交试验设计安排水处理剂对原水除浊率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水处理剂的混凝条件中,药剂种类和比例的交互作用对浊度处理率有一定程度的协同效应。温度为20℃时,当用聚合氯化铝-聚丙烯酰胺进行水处理时,pH值为7.5~8.4,1 L原水投加药剂80 mg,组分V(PAC)∶V(PAM)=8∶2时,混凝效果最优,除浊效率达到93.18%。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混凝法、SBR法以及混凝-SBR法联合工艺对造纸废水的处理效果,分析了混凝剂种类、混凝剂用量、pH值、搅拌速度等因素对造纸废水混凝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硫酸铁(PFS)对造纸废水的混凝处理效果优于硫酸铁和硫酸铝.正交实验结果表明PFS投加量对混凝处理效果有显著影响.直接采用混凝法和SBR法处理造纸废水的效...  相似文献   

10.
叙述了化学沉淀、化学沉淀—混凝等方法处理含氟废水的效果,对常用化学沉淀剂和化学混凝剂的除氟性能及使用条件如pH、Ca/F、Al/F、温度等对除氟效果的影响进行了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根据超临界水氧化处理废水反应效率的影响机理,增加温度能明显促进反应速率,降低压力可以减小反应器壁厚、降低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减缓腐蚀。通过实验研究了在水的过热近临界区域对废水氧化处理的可行性。选择焦化废水、青霉素废水、造纸厂废水、丙烯腈废水、TNT 废水5 种较难降解的典型有机废水进行净化处理实验。实验温度为420~530℃,压力为21~26MPa。实验结果表明:在恒压下随着温度增加,5 种典型废水的化学需氧量(CODcr)净化率都迅速增加;在恒温下随着压力增加,5 种典型废水的CODcr净化率只稍有上升;随着温度增加,不同压力下系统反应出水CODcr 的差值和净化率的差值都在逐渐减小。在温度520~530℃,压力21 MPa 时5 种典型废水净化后的CODcr 值均小于200 mg/L。通过对过热近临界水氧化技术的技术经济性分析,从工程实际考虑,对工业有机废水处理更适宜采用过热近临界水氧化技术,而不是超临界水氧化技术。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采用直接接触式膜蒸馏耦合冷却结晶技术处理碱渣废水的工艺,成功实现了废水处理装置的连续、稳定运行和废水的零排放。在不同操作条件和操作方式下,考察了物料流量、废水浓度、膜的重复使用等因素对系统中蒸馏过程和通量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料温度50℃、冷侧循环水温度20℃,冷热两侧流量0.55L/min时,进行边进料边采出的零排放连续操作,稳定通量达9.0kg/(m2×h)左右。该结果证实了膜蒸馏耦合结晶技术处理碱渣废水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制备了凹凸棒土-聚合硫酸铁复合絮凝剂,考察了凹凸棒土投加量、凹凸棒土改性温度以及凹凸棒土与聚合硫酸铁复合反应温度、复合反应时间对复合絮凝剂絮凝性能的影响。通过对其在生活废水中的CODcr去除率和浊度去除率进行比较,得到复合絮凝剂的最优制备工艺条件:凹凸棒土热处理温度为400℃、复合反应温度50℃、凹凸棒土投加量2.0g/L、复合反应时间为4h。  相似文献   

14.
功能化硅包覆介孔磁性载体固定细菌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摘要:研究了功能化硅包覆介孔磁性载体固定细菌的效果,探讨了处理时间、粒子投加量、温度及pH等因素对其过程的影响,并且与其他载体的固菌效果进行比较.实验表明,功能化硅包覆介孔磁性载体在30℃,于摇床中以200r/min的振动速度培养24h固菌效果最佳;将固菌后的载体用于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研究表明,在最佳条件pH=7,处理24h,投加量为0.5g,CODCr去除率可达82.7%.利用pH=2的HCl溶液进行酸洗,再生后载体对城市污水的处理效果仍可以达到75.1%.  相似文献   

15.
低压静电对活性污泥絮体物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采用静电处理技术以改善活性污泥絮体的物理特性,以提高活性污泥的沉降性和脱水性。结果表明静电场对污泥颗粒的电位有明显的降低作用;随着静电场电流的增加,污泥颗粒的电位降低,电流100mA为稳定转化点。当电流为100mA时,生物絮体的物理特性最佳,这些结果对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的改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活性ClO2处理含S2-和S2O23-模拟废水,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搅拌速度、废水初始质量浓度、pH值、摩尔比等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lO2处理含S2-和S2O23-废水时,搅拌速度在50r/min时,两反应物就能充分混合;对含S2-废水,反应温度基本无影响,15min反应就完成,强碱性时处理效果会降低,初始质量浓度100mg/L时适宜的摩尔比是1.47∶1;对含S2O23-废水,25min后反应就完全,溶液酸性有利于废水的处理,初始质量浓度220mg/L时适宜的反应温度是45℃,摩尔比是0.32∶1。活性ClO2处理含S2-和S2O23-废水速度快、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Chitosan of different molecular weight (M. W. ) was added into SBR bioreactor to treat domestic wastewater. From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efficiency, sludge activity, sludge structure etc., we revealed the mechanism that chitosan enhanced the biological treatment function of activated sludge. The results proved that, chitosan is certain to restrain the reaction of activated sludge, but it do improve the structure of sludge floes and increase the treatment efficiency of activated sludge. The bigger the M. W. of chitosan is, the better the efficiency of enhancing biological treatment can be.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不同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对餐饮污水进行处理,发现聚硅硫酸铝(PASS)的絮凝效果较佳.通过试验确定其最佳操作条件,并通过PASS和废水ζ电位的测定及PASS的形貌及处理废水后形成的絮体形态,从电中和以及吸附桥联角度初步探讨絮凝机理.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当前重金属离子废水处理工艺繁琐、费用居高不下等问题,采用廉价的改性油酸作为液体吸附剂吸附废水中的重金属,并借助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温度、初始铜离子浓度、吸附时间及油酸改性条件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得出了吸附等温线和最佳吸附条件。结果表明,当初始铜离子质量浓度为100 mg/L,吸附时间40 min,温度40℃,油碱质量比20∶1时,废水中铜离子的去除率可达99%以上,处理后的废水能够达标排放或回用;吸附后油酸能够用酸再生并得到硫酸铜。  相似文献   

20.
为更好地处理难降解的高浓度有机废水,研究了在间歇式超临界水反应装置内,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处理吐氏酸生产废水的最佳条件及其处理效果.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废水COD和色度的去除率.当温度为380℃、压力为24 MPa、时间为150 s以及过氧比为1.8倍时,COD去除率可达96.7%,色度去除率可达97.5%,且反应后废水的可生化性有极大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