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1.相对于国统区大西南文艺、延安根据地文艺、“孤岛”等同一时期文艺研究的热烈场面而言,抗战时期东南文艺的研究整理,则显出少人问津的寥落状态。“东南文艺”,这个由尹庚、许杰提出的历史概念产一时间内竟被人遗忘了,没有一本现代文学史、文艺史将此载入其间,即便如蓝海的《中国抗战文艺史》,也不知何故找不到战时东南文艺的蛛丝马迹。然而,历史毕竟是不可抹杀的。随着资料的征集与整理,中国抗战文艺史观照下的东南文艺便愈见重要。早在抗战胜利不久,就有人对战时东南文艺的发展状况作过勾描,用形象的语言肯定了它的实绩:②…  相似文献   

2.
大后方文艺是具有特定时空限定的,抗日战争时期的文艺运动的产物。在文艺服务于抗战的现实性基点之上,随着抗战进程的历史性演进.大后方文艺审美特征发生了从纪实性与正面性向着史诗性与重构性的转换.呈现出抗战文艺发展的审美总体风貌来:抗战前期与抗战后期大后方文艺审美特征的差异.折射出中国人民抗战与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日益密切的相互关系;抗战前期与抗战后期大后方文艺审美特征的一致,反映出全民抗战中爱国激情与自由意识的相互协调,从而表明抗战文艺在具有个性的艺术创造中坚持并发展了“人的文学”的新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3.
本文描述的战时东南文艺,是我国抗战文艺史上一种重要的地域文艺现象。东南地区的浙、闽、赣、皖诸省在战时河山破碎、国土分裂、交通阻隔的情势下,曾形成“区自为战”的文艺发展格局,掀起过一个规模颇为壮观的“东南文艺运动”。这个运动贯穿抗战全程历时8年之久,  相似文献   

4.
抗战爆发后,为适应战争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国民政府先后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与军事需要相适应的教育政策,分别对中小学、职业技术学校和大专院校的教材进行补充编订,增设战时课程,强化对各级学校学生的军事训练和管理,以加大国统区学校的国防教育力度。国统区学校国防教育的实施,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抗战意识,使学生的从军热情进一步高涨,同时也为国民党军队培养了大量的国防人才。国统区学校国防教育的实施是取得全民族抗战胜利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5.
在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抗战文学具有五个方面的特点,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一是团结奋斗的爱国热情;二是文艺大众化的真诚努力;三是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四是及时开展文艺批评和思想斗争,促进文艺健康发展;五是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文学创作的思想艺术质量.  相似文献   

6.
伍琳 《科技信息》2010,(29):I0246-I0246,I0241
抗战文化是以民族大义为前提的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文化,是中华民族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内的重庆、桂林、昆明三大据点呈鼎足之势支撑着大后方。三地都以抗战文化作为反侵略斗争的锋利武器,配合抗日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在动员民众、推动文化工作者团结抗敌、声讨日伪及战地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大的历史作用.但由于三地地理位置及内部因素的差异.三地的抗战文化又呈现出五彩缤纷的态势。  相似文献   

7.
楚图南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声名卓著的学者、文学家.抗战期间他以云南的报刊为阵地,较为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抗战文艺思想,即抗战文艺要有现实性和针对性;要多方面、多角度去描写抗战中的社会生活,抗战文艺要有战斗性和地方性;对云南文艺发展特殊性的认识和对抗战救亡文化的理解.对楚图南抗战文艺思想的探讨,有助于理解云南本土现代文艺建设的艰难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8.
抗战结束后,国统区的经济本可比较顺利地发展,正如钱昌照一九四九年三月六日在北京大学经济学会上的演讲中所说的那样,抗战胜利后是国统区经济发展的“关键时刻”,“假如没有国内战争,…….假如币值稳定,经济繁荣”那将是国统区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然而,在抗战胜利前夕“两条路线在互相斗争着”,“一个要消灭共产党和中国民主势力,把中国引向黑暗;一个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和它的走狗中国封建势力,建设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把中国引向光明.”在一九四五年至一九四九年的五年中,国统区的财政金融、民族工商业、农村经济日趋破产,这是国民党把中国引向黑暗的结果.导致  相似文献   

9.
抗战期间,国共两党文化策略的整体指向是抗战,特别是共产党。但国民党在抗战的不同阶段,文化策略又有较大差异(变异)。随着抗战的深入,共产党在国统区的影响不断增加,其文化策略对抗战的胜利也产生了更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新生活运动是蒋介石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企图以中国固有的儒家文化掺和西方资本主义精神文明的某些生活方式和德意志法西斯精神从思想上完成统一的一次尝试;是配合国民党的政治、军事政策,加强地方统治与反共、反人民的辅助手段;抗战时期也在客观上支持了抗战。其在民国史研究领域是应有一席之地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政治辅导员作为高校德育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职业角色也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文章分析了高校政治辅导员的职业性质以及职业角色,提出了加强高校政治辅导员职业角色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我们改革开放的过程也是公民政治文化变迁的过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公民的自由、平等、民主法治意识在增强,公民的主体意识在不断发展,同时世俗功利主义也在形成,这是中国政治文化的世俗化进程的开始。这种世俗化的存在会对我国政治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一方面可以推动政治发展的现代化,另一方面也存在一种缺陷,孕育着一种政治困境。所以,我们要合理、理性地引导政治文化世俗化。  相似文献   

13.
政治社会化与思想政治工作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推进政治社会化进程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的强有力的支持,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利的条件。但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诸多的困惑和问题,这些困惑和问题也在影响着政治社会化的进程。本文从影响政治社会化因素的几个方面对这些困惑和问题作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4.
政治统治者追求树立至高的政治权威,其目的就是权威能够得到被统治者的服从。权威与服从问题从一方面揭示了政治的本质,但政治服从应该是自主的而不是带有强迫性的,真正的政治服从应该建立在政治信任的基础之上,本质上政治服从就是政治信任,同时政治服从者首先应该在地位上不是"低人一等",平等的政治地位是政治服从的前提条件,否则就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政治服从,真正的政治服从其实就是自主的平等的一种政治信任。  相似文献   

15.
通过介绍半个多世纪以来政治人类学对传统政治制度和现代政治制度的研究,对政治人类学进行学科界定,并从理论和现实意义两个层面说明中国需要开展政治人类学研究。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前途命运,而且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发展和兴衰存亡。通过比较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两者的异同,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理论指导,深化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重要性的认识,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促使大学生顺利完成政治社会化过程。  相似文献   

17.
网络给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修养水平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与此同时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机遇.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辅导员应积极利用网络的优势开展形式多样,卓有成效的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和造就一批思想坚定,生活态度积极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8.
回顾政治人类学的崛起与发展历史,并集中讨论了过去七十多年来该领域的几种有影响的范式的形成与发展,尤其对结构功能、行动理论、政治经济学理论等几个主导范式作了较深入的讨论。认为政治人类学的崛起虽然有为殖民主义服务之嫌,但应当看到,这并非当年那些为政治人类学的奠定和发展做出贡献的人类学家的初衷。相反,他们中的不少人甚至是殖民地政治的反对者。  相似文献   

19.
朱文 《太原科技》2006,(5):89-91
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吸引力,是解决当前思想政治课枯燥乏味、效果不好、教学目标难以达到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教学大纲》的原则要求。论述了通过创新教学方法、以情动人、增强课堂气势等一系列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20.
学界普遍注意到,秦王朝的短祚与它的暴政直接相关。但为什么秦王朝会毫无顾忌地实施暴政,这一深层的问题却一直未见讨论。该文认为,从秦汉思想转型的宏观背景看,导致秦暴政速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其政治信仰建设的不完善,过分地宣扬个人集权主义和王权至上,导致了政治关系激化和政治局势的紧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