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青海省蚋类进行初步分类区系调查,摸清该省代表性地区的蚋类区系分布。方法:选择青海省6个不同生境的代表性地区,采用常规方法采集幼蚋,经隔离培养育出成虫,制片、鉴定、编制名表并进行相关讨论。结果:记载青海省蚋科3属(畦克蚋属、后克蚋属、蚋属)共20种,其中含9个新种。结论:青海省具有蚋类多样性及明显地方性,反映了古北界区系特征并具有东洋界和古北界过渡性的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2.
对宁夏回族自治区蚋类进行分类区系调查,初步摸清该自治区代表性地区蚋相本底资料。方法:选择宁夏7个不同生境的采集点,采用常规方法采集幼蚋,经隔离培养出两性成虫,制片、鉴定、编制名表并进行相关讨论。结果:记载宁夏回族自治区蚋属5亚属13种,其中含4个新种。结论:宁夏回族自治区具有蚋类多样性及明显的古北界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3.
对宁夏回族自治区蚋类进行分类区系调查,初步摸清该自治区代表性地区蚋相本底资料.方法:选择宁夏7个不同生境的采集点,采用常规方法采集幼蚋,经隔离培养出两性成虫,制片、鉴定、编制名表并进行相关讨论.结果:记载宁夏回族自治区蚋属5亚属13种,其中含4个新种.结论:宁夏回族自治区具有蚋类多样性及明显的古北界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4.
对河南省山地蚋类进行初步分类区系调查研究.方法:选择河南省5个不同生境的代表性地区,采用常规方法采集幼蚋,经隔离培养育出成虫,制片、鉴定、编制名表并进行相关讨论.结果:记载河南省蚋科蚋属6亚属22种,其中含2个新种.结论:河南省具有蚋类多样性,反映了东洋界和古北界过渡性的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5.
侯晓晖  杨明  陈汉彬 《贵州科学》2006,24(4):31-33,17
目的:对四川省西北部地区蚋类进行分类区系调查,初步摸清代表该地区的蚋相本底资料.方法:选择四川西北部地区5个不同生境的采集点,采用常规方法采集幼蚋,经隔离培养育出两性成虫,制片、鉴定、编制名表并进行相关讨论.结果:记载四川西北部地区蚋属5亚属17种,其中含4个新种和5个四川省新记录种.结论:四川省西北部地区具有蚋类多样性及明显的地方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江西省进行蚋相调查,初步摸清代表性地区蚋类区系.方法:选择7个不同的代表性地区,采用常规方法采集幼蚋,经隔离培养育出成虫,制片、鉴定、编制名录并进行相关讨论.结果:共采获蚋科蚋属22种,其中包括3个新种,加上前人报告但此次未采到的2种,共记载蚋类24种.结论江西具有蚋类多样性,反映了东洋界华中区的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7.
对甘肃省蚋类进行分类区系调查,初步摸清该省代表性地区蚋相本底资料.方法:选择甘肃5个不同的代表性地区采用常规方法采集幼蚋经隔离培养育出成虫,制片、鉴定、编制名表并进行相关讨论.结果:共采获蚋类13种,其中含有4个新种.结论:甘肃具有蚋类多样性,反映了古北界的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8.
徐旭  杨明  陈汉彬 《贵州科学》2012,30(4):25-28
对内蒙古2属4亚属7蚋种rDNA-ITS1长度及序列变异进行分析。陆氏后克蚋和长鞭纺蚋的ITS1长340nt左右,宽跗副布蚋、辽宁蚋、内蒙蚋、纳克蚋和红头厌蚋的ITS1长约100nt。陆氏后克蚋的ITS1长度,可作为将后克蚋属归为蚋族的一个佐证。宽跗副布蚋的ITS1序列与近来LaRue等提出的蚋类ITS1存在由8个短保守区构成的39nt核心的这一结论仅部分相符,提示该结论的适用范围有一定限制。  相似文献   

9.
罗洪斌  杨明  陈汉彬 《贵州科学》2005,23(3):31-34,38
目的:对湖北省蚋类进行初步调查研究,了解该省代表性地区蚋相本底资料。方法:选择湖北省5个不同的代表性地区,采用常规方法采集幼蚋,经隔离培养育出成虫,制片、鉴定、编制名表并进行相关讨论。结果:记载湖北省蚋类25种,其中含7个新种,国家新记录1种,加上以前有记载但此次未发现的2种,共计27种。分析表明具东洋界区系特征。结论:湖北省具有蚋类多样性及明显的地方性,反映了东洋界华中区的区系特点。  相似文献   

10.
广西壮族自治区吸血蚋类分类研究(双翅目:蚋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广西壮族自治区蚋类进行分类区系调查,初步摸清该自治区代表性地区蚋相本底资料。方法:选择广西6个不同的代表性地区,采用常规方法采集幼蚋,经隔离培养育出成虫,制片、鉴定、编制名表并进行相关讨论。结果:共采获蚋类18种,其中含有3个新种,加上前人报告但此次未采到的4种,广西共记载蚋类22种。结论:广西具有蚋类多样性,反映了东洋界的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11.
笃斯越桔阴干果实的营养成分及其食用价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采自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的笃斯越桔阴干成熟果实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笃斯越桔的阴干果实含有糖、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PP、维生素A、维生素E、胡萝卜素,以及10种矿质元素和17种氨基酸,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选取内蒙古呼伦贝尔盟为研究区,分析呼盟沿边开放的优势,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及层次分析方法,对呼盟的环境条件进行定量评价,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资源,自然条件,经济水平,社会条件等影响因素,提出呼盟以边境口岸为开放前沿,以滨洲线为开发轴线的边境贸易与口岸持续发展的“T”型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3.
从内蒙古实际出发,选取8个自然指标和4个经济指标建立分类指标体系,通过分析各盟市生态环境脆弱度和经济发展状况,将全区12个盟市划分为7级综合生态区:第1级呼和浩特市,第2级包头市,第3级鄂尔多斯市、乌海市,第4级呼伦贝尔市、兴安盟、赤峰市、通辽市,第5级巴彦淖尔市,第6级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第7级阿拉善盟.  相似文献   

14.
以内蒙古呼伦贝尔鲁伦河流域克氏针茅草原为研究区域,通过对不同放牧强度下羊草微斑块样方调查,采集优势植物和土壤,分析Fe、Mn、Cu、Zn四种微量元素变化,探讨放牧对羊草斑块优势植物和土壤中Fe、Mn、Cu、Zn微量元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共有优势种羊草中Fe含量最高,其次为Mn、Zn,Cu含量最低。微斑块土壤中Fe、Mn、Cu、Zn四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差异极显著,羊草中四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均属于中等水平或低含量范围。土壤中Fe、Mn、Cu、Zn四种微量元素含量均低于国内外正常土壤平均含量。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80年以来的遥感数据、气象数据和牲畜头数数据,采用图形代数和统计分析方法,对比研究了锡林郭勒和呼伦贝尔两大草原退化状况及其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锡林郭勒草原目前已经发生了整体性的全面退化,中重度退化草原面积超过40 %,呼伦贝尔草原退化面积为54.36 %,以轻度退化类型为主;草原退化主要受气候旱化和放牧活动的影响,草原植被覆盖度的降低与降雨量减少及干旱程度提高之间存在高度一致的对应关系;而锡林郭勒草原退化程度显著高于呼伦贝尔草原,这与其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处于高强度放牧利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近15年来呼伦贝尔沙地土地沙漠化发展及其驱动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2001—2015年MODIS NDVI遥感数据反演了呼伦贝尔沙地近15年来植被覆盖度和沙漠化土地的空间格局与变化.结果表明:2001年以来呼伦贝尔沙地土地沙漠化总体有所减弱,但年际变化显著.其中:2001—2007年沙漠化土地以扩张为主;2007—2013年随植被覆盖缓慢恢复,沙漠化逐渐逆转;2013—2015年沙漠化有所加剧.降水量年际变化是该区沙漠化逆转或加剧最重要的驱动力.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未来几十年内该区沙漠化具有正过程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陈旗朝泥钼矿区,研究程度较低,许多基础地质问题有待解决,找矿方向有待确立,通过本次的地质调查,对该区区域成矿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等进行初步分析,认为该矿区钼矿床是受额尔古纳-呼伦深断裂、得尔布干深大断裂控制,发育的次级断裂作用形成的斑岩型钼矿床。  相似文献   

18.
索岳尔济山为大兴安岭主峰,哲里木盟、锡林郭勒盟、呼伦贝尔、喀尔喀蒙古之界山,战略位置十分特殊。清代,索岳尔济山的军事功能尤为突出,在清军与噶尔丹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战后,清廷将索岳尔济山设为围场保护起来,其生态功能得到加强。乾隆晚年,废除围场,将山根地分给周围蒙旗,并谕令祭祀该山,自此索岳尔济山的文化功能日益显现。首次比较系统地考述了索岳尔济山的人文地理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