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用电沉积法制备Mo-W-Ni-Pb-Ca多元活性阴极,研究了在0.5mol/L H2SO4中的析氢反应,结果表明,多元阴极具有较高的电催化活性,其析氢过电位比软钢阴极降低305mV,i0提高三个数量级,且有较好的稳定性,并用光电子能谱研究了表面组成和结构。证实表面有:Ni,NiO,MoO2,MoO^2-4,WO3,PbO2,PbO,Ca^++等物质。  相似文献   

2.
工业纯钛和00Cr25Ni22Mo2不锈钢的缝隙腐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在不同温度及不同介质中化学浸泡法和电化学测试方法,对工业纯钛和00Cr25Ni22Mo2不锈钢之间产生的缝隙腐蚀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有缝隙的情况下,00Cr25Ni22Mo2不锈钢在氧化性介质中的缝隙腐蚀速率明显大于在还原性介质中的缝隙腐蚀速率;工业纯钛则恰恰相反。温度对缝隙腐蚀有较大影响,随温度升高,00Cr25Ni22Mo2不锈钢的缝隙腐蚀加重并伴有点蚀产生;工业纯钛在1(mol·L-1)H2SO4溶液中,随温度升高缝隙腐蚀速率增加明显,高于83℃伴有点蚀产生。电化学实验表明,存在缝隙情况下,在25℃1(mol·L-1)H2SO4溶液中,工业纯钛的维钝电流密度小于00Cr25Ni22Mo2不锈钢的维钝电流密度,工业纯钛的击穿电位比00Cr25Ni22Mo2不锈钢的高约800mV;而在85℃,工业纯钛的维钝电流密度大于00Cr25Ni22Mo2不锈钢的,而且工业纯钛的击穿电位下降明显,两者的击穿电位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3.
在密闭循环反应器中,于290℃下研究了CO存在下催化剂MTPP-CeOx-SiO2(M=Co^2+,Ni^2+,Cu^2+)催化还原NO或N2O的反应。催化NO还原的活性顺序是NiTPP>CoTTP>CuTPP,而N2O还原和NO深度还原为N2的顺序是NiTPP>CuTPP>CoTPP.NOx还原的催化特性和MTPP的电化学氧化机理有关(取决于中心金属或卟啉环被氧化的次序)。CO不仅还原NOx而且  相似文献   

4.
用恒电位扫描法(LSV)研究了八类Ti基合金阳极「纯Ti,Ti-Ni,T-Mn(涂层),Ti-Mn(合金),ti-C,Ti-B,Ti-Ni-Mo,Ti-Ni-Mo-Ar」分别在40%H2SO4(aq)及IMMnSO4(aq)中的能钝化行为,得到16组数据,从实验结果阐明了EMD工业中所用纯Ti阳极钝化现象的机理及Ti基金阳极优于纯Ti阳极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甲烷活化与转化是当今催化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在非氧气气氛下,MoO3/HZSM5在甲烷芳构化反应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这主要与金属Mo离子的存在、分子筛的酸性和孔道结构有关。本文要讨论MoO3在HZSM-5上的分散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反应过程中金属离子的状态。实验中晶体结构及物相分析采用Rigagu D/max-Rb粉末X-射线衍射仪,表面组成和Mo的价态分析采用VG.ESCA LAB201  相似文献   

6.
在密闭循环反应器中,于290℃下研究了CO存在下催化剂MTPP-CeO_x-SiO_2(M=Co ̄(2+)、Ni ̄(2+)、Cu ̄(2+))催化还原NO或N_2O的反应。催化NO还原的活性顺序是NiTPP>CoTPP>CuTPP,而N_2O还原和NO深度还原为N_2的顺序是NiTPP>CuTPP>CoTPP。NO_x还原的催化特性和MTPP的电化学氧化机理有关(取决于中心金属或卟啉环被氧化的次序)。CO不仅还原NO_x而且还促进载体Ce_2O_3物种的形成。探讨了NO催化还原的机理。  相似文献   

7.
甲苯—丙烯烷基化合成异丙基甲苯新型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考察了用MgO、CaO、NiO、TiO2、Fe2O3、P2O5、SiO2、F和La2O3改性的HM分子筛对甲苯-丙烯烷基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gO、CaO改性导致活性和异丙基甲苯选择性降低;NiO、TiO2、Fe2O3改性主要影响选择性;SiO2、La2O3改性在含量较低时基本不影响活性和选择性,含量高时活性降低,邻异丙基甲苯选择性增加.影响活性和选择性的主要因素可能是分子筛的骨架硅铝比和钠含量.  相似文献   

8.
以1mol/L H2SO4为主要介质,改变温度,氯离子和氟离子的浓度为条件,采用蚀测试装置测试了工业纯钛和00Cr25Ni22Mo2不锈钢阳极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图谱(EIS),对两种材料不同条件下的酸性介质中钝化性能进行了比较,评价,实验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氯离子和氟离子浓度的增加,两种材料的自腐蚀电位下降,并由自钝化转为活化-钝化,致钝,维钝电流密度增大,钝化变难。00Cr25Ni22Mo2不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对Cr(Ⅲ)、Mn(Ⅱ)、Fe(Ⅲ)、Co(Ⅱ)、Ni(Ⅱ)对H2O2分解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在PH值为11.0时,催化顺序为Co(Ⅱ)>Mn(Ⅱ)>Ni(Ⅱ)>Cr(Ⅲ)>Fe(Ⅲ);拟合了温度影响的回归方程;发现了在本文条件下,这些离子在相当小的浓度区域对H2O2有一定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Fe^2+和CO2对番木瓜ACC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氧化酶催化ACC氧化成为乙烯.通过DEAE-Sepharose和Phenyl-Sepharose柱层析后,ACC氧化酶被纯化19.5倍.在体外分析中,ACC氧化酶活性被Fe2+和CO2促进;Co2+、Ni2+和Mn2+抑制ACC氧化酶的活性,但这种抑制效应能部分地被Fe2+所拮抗.CO2对ACC氧化酶活性的促进作用与反应体系中氧的浓度有关,在21%的氧浓度下,CO2的促进作用较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直接合成法制备了NH2-MCM-41,进而负载Ni、Co、Mn(Salen)配合物制备了催化剂.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将这些催化剂用于以H2O2为氧化剂的环己烯环氧化反应,结果表明:与Ni(Salen)/MCM-41和Co(Salen)/MCM41相比,Mn(Salen)/MCM41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以Mn(Salen)/MCM41为催化剂,获得了优化的反应条件:在n(C6H10)/n(H2O2)=3、20mL乙腈为溶剂、反应时间4h的条件下,环己烯转化率为8.0%,选择性为47.5%.  相似文献   

12.
高浓度过氧化氢是一种理想的绿色氧化剂,近年来在航天领域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它的分解速度直接影响固液火箭发动机的各项性能,因此,过氧化氢的催化分解研究是固液火箭发动机研究的重要一环.文章主要针对85%过氧化氢-低密度聚乙烯固液火箭发动机氧化剂过氧化氢催化剂的催化分解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固液发动机试验结果,从理论上分析了影响过氧化氢分解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200目镀银镍网具有良好的催化能力,在镀银镍丝催化网涂覆适当的添加剂可以迅速分解过氧化氢,用85%过氧化氢对镀银镍网进行预处理可提高催化剂的初始启动性能,改进氧化剂喷嘴的结构设计可减少催化网的"通道效应"并减善过氧化氢积存状况.  相似文献   

13.
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铬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pH=6.0的HAc-NaAc介质中,利用铬(Ⅵ)对过氧化氢氧化邻苯二酚的催化作用,通过条件试验,建立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路的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10~0.40 mg/L,检出限为3.2×10~(-6)g/L。该方法用于自来水和废水中铬的测定,结果较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
组氨酸席夫碱锰配合物的合成及环己烯催化氧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合成了新型配体组氨酸水杨醛席夫碱Mn(Ⅱ)配合物(Sal-His-Mn),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原子吸收光谱、XPS等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以分子氧为氧源,研究了Sal-His-Mn对环己烯烯丙位氧化的催化性能,考察了温度、时间、溶剂、氧压力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生物传感分析仪在共固定化GOD-CAT树脂的过氧化氢(H2O2)质量浓度的测定和酶活力的表征中的应用。首先,采用过氧化氢电极法检测了反应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浓度,过氧化氢由不同GOD/CAT酶活比条件下制备的共固定化GOD-CAT树脂催化氧化葡萄糖生成,从而找出了最适的GOD/CAT酶活比;然后,采用葡萄糖氧化酶电极法检测了催化氧化过程中反应液中底物葡萄糖质量浓度的变化,提供了一种共固定化GOD-CAT树脂的活力表征方法,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了共固定化GOD-CAT树脂的酶学性质。结果表明,共固定化GOD-CAT树脂的最适GOD/CAT活力比是1:1;共固定化酶的最适温度是45℃,最适pH值为6.0,其热稳定性、pH稳定性、操作稳定性及贮存稳定性较游离酶均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利用Devanathan-Stachurski电解池原理制造恒电解式与电池式电流型氢渗透传感器,用于监测氢在钢中的扩散速率及浓度.研究了镀镍时间、密封电解液对渗氢电流的影响,试验了以羟基氧化镍粉末作为阴极材料的电池型氢渗透传感器.实验结果表明:钢件表面镀镍5 min作为原子氢催化氧化的集氢面,经约5 h氧化后可以消除电镀渗氢的影响,使背景电流降至0.5 μA/cm~2以下;由聚乙烯醇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按质量比4∶1混合,再与0.2 mol/L KOH溶液配制成非流动性的电解液作为密封胶,用于传感器内部电解液与工件镀镍面之间的密封,与单电解液的测量结果一致;在相同充氢条件下,恒电解式与电池式电流型氢渗透传感器测得的氢渗透曲线结果一致,与施加氧化电势的方式无关.  相似文献   

17.
在以丙酮为溶剂、以V2O5/SiO2为催化剂、8-羟基喹啉为助剂的催化条件下,以过氧化氢水溶液为氧化剂,对环己烯催化氧化制备环己烯酮的催化反应体系进行了研究。考察了V2O5的负载量以及8-羟基喹啉的用量及反应温度对环己烯氧化反应的影响,发现适当的负载量有利于V2O5催化性能的提高。结果表明,当V2O5负载量(质量分数)为5%、催化剂的量和8-羟基喹啉的质量相等、反应温度为30℃时环己烯的转化率和环己烯酮的选择性较好。这源于V2O5高度分散于SiO2载体上,增大了活性组分V2O5的表面积,从而增加了其活性中心的个数及活性组分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了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8.
Calcification roasting–acid leaching of high-chromium vanadium slag (HCVS) was conducted to elucidate the roasting and leaching behaviors of vanadium and chromium. The effects of the purity of CaO, molar ratio between CaO and V2O5 (n(CaO)/n(V2O5)), roasting temperature, holding time, and the heating rate used in the oxidation–calcification processe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oasting process and mechanism were analyz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d thermogravimetry–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TG–DSC). The results show that most of vanadium reacted with CaO to generate calcium vanadates and transferred into the leaching liquid, whereas almost all of the chromium remained in the leaching residue in the form of (Fe0.6Cr0.4)2O3. Variation trends of the vanadium and chromium leaching ratios were always opposite because of the competitive reactions of oxidation and calcification between vanadium and chromium with CaO. Moreover, CaO was more likely to combine with vanadium, as further confirmed by thermodynamic analysis. When the HCVS with CaO added in an n(CaO)/n(V2O5) ratio of 0.5 was roasted in an air atmosphere at a heating rate of 10℃/min from room temperature to 950℃ and maintained at this temperature for 60 min, the leaching ratios of vanadium and chromium reached 91.14% and 0.49%, respectively; thus, efficient extraction of vanadium from HCVS was achieved and the leaching residue could be used as a new raw material for the extraction of chromium. Furthermore, the oxidation and calcification reactions of the spinel phases occurred at 592 and 630℃ for n(CaO)/n(V2O5) ratios of 0.5 and 5,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9.
在碱性介质中,H2O2可以氧化偶氮染料刚果红使之褪色,而过氧化物模拟酶——血红蛋白能够加速刚果红的褪色程度.据此建立了一种方便、快捷、灵敏的测定血红蛋白的催化动力学新方法.该方法测定的线性范围为5.0×10-9~1.0×10-6mol.L-1,检出限为1.5×10-9mol.L-1,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8×105L.mol-1.cm-1.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已成功的应用于尿液中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考察了以水热合成方法制备的羟基磷酸铜Cu2(OH)PO4为催 化剂、 过氧化氢为氧化剂在不同醇类化合物上的催化氧化反应. 实验结果表明, 羟基磷酸 铜在反应中显示出良好的转化率和选择性, 特别是对伯醇类化合物和分子动力学直径较大 的醇类化合物的催化氧化有明显优势. 研究了反应时间、 反应温度、 过氧化氢的浓度、 催化剂的用量等条件对反应物的转化率和产物选择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