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2 毫秒
1.
在进行了大量的下部钻具组合特性分析和钻头钻进规律研究的基础上,研制了定向井与水平井井眼轨迹控制分析系统。该分析系统在大港官H1井首次现场应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本文还对水平井井眼轨迹控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小井眼二开水平井具有周期短、节省钻井成本的优点,但在钻进过程中会出现的井眼轨迹控制难、机械钻速慢、井壁易垮塌和易发生井漏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对小井眼水平井进行井身结构设计、井眼轨道优化设计、钻具组合优选、钻井液配置。井身结构的设计采用自下而上的设计原则,确定井身结构为小井眼二开水平井,二开结构可以减少下钻次数,缩短钻井周期;井眼轨迹设计采用五段制中的“直-增-稳-增-水平”井眼轨道设计,增加稳斜段弥补造斜不足的问题;井眼轨迹的控制应用旋转导向钻井技术,提高井眼轨迹控制准确度;最后对钻井液进行研究分析,优选聚合物钻井液提高井壁稳定性。解决了井眼轨迹控制、机械钻速慢、井壁稳定问题。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汉化井眼轨迹控制专家系统的基本思路与结构的基本框架,其特点是利用计算机汉字图形用户界面技术,把井眼轨道设计、下部钻具组合(BHA)特性分析、BHA数据库管理、BHA结构优选设计、钻井过程的计算机模拟及钻井数据处理等融为一体。菜单选择、对话框式数据输入,操作方便。提出了BHA数据库的概念。它是井眼轨迹控制技术软件向智能化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汉化井眼轨迹控制专家系统的基本思路与结构的基本框架,其特点是利用计算机汉字图形用户界面技术,把井眼轨道设计、下部钻具组合(BHA)特性分析、BHA数据库管理、BHA结构优选设计、钻井过程的计算机模拟及钻井数据处理等融为一体。菜单选择、对话框式数据输入,操作方便,提出了BHA数据库的概念。它是井眼轨迹控制技术软件向智能化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导向技术的研究与试验在胜利油田取得了圆满成功,获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推广的300余口井初步统计节约成本上亿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在水平井井眼轨迹控制施工中,导向钻井系统在斜井段和水平段的施工中均获得了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在对导向钻井技术研究和指导水平井井眼轨迹控制现场施工过程中,对水平井段导向钻井进行了探索,应用加权残值法编制了导向钻具受力分析软件并着重对复合钻进增斜力进行了初步研究。在理论研究和现场实践中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提出了单弯单稳型导向钻具导向钻进水平段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6.
水平井优化设计中油藏地质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平井井身剖面的优化设计不仅应从钻井工艺和力学角度分析,而且也需从油藏地质条件出发进行考虑,本文根据塞平1井的设计施工实际,并结合国内外有关水平井资料综合论述了地质因素诸如油气藏开发地质类型、油层厚度,产层几何形态及储层非均质性等对水平井井眼轨迹优化设计的影响,分析了确定水平井段方位取向、水平段长度、水平段垂深和入靶点位置、初始造斜点位置选择以及井眼直径大小等参数的原则、方法,以达到地质—工程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王同伟 《科技信息》2011,(3):I0332-I0332,I0357
介绍了长庆油田胡尖山区块水平井的井眼轨迹控制情况,对定向施工中出现的拖压问题及处理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总结了施工经验,并且提出了几点体会,为该地区水平井施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通过水平井和定向井实钻实例,介绍了如何利用构造图进行定向井、水平井的地质导向,论述了如何利用构造图编绘标准层与井眼轨迹图、利用标准层与井眼轨迹图指导钻井.  相似文献   

9.
针对塔中地区鹰山组碳酸盐岩的储层特征和目前水平井钻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综合考虑地应力控制下的井壁稳定性和后期压裂增产等因素,对水平井井眼轨迹进行优化。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不同井眼轨迹下的水平井稳定性和压裂缝形成难易程度,得到最优的井眼轨迹方向。对塔中某井的分析结果表明:所分析水平井的井周地应力状态为潜在走滑型,基于地应力状态和岩石力学特征,从井壁稳定性的角度考虑,当井筒延伸方向与水平向最大主应力夹角为20°~40°时井壁较为稳定,有利于安全、高效钻井;从压裂缝形成的难易程度考虑,当井筒延伸方向靠近水平向最大主应力方位时,井周张应力最大,压裂过程中较容易形成张裂缝。综合井壁稳定和后期压裂增产,分析得到塔中地区最为有利的水平井井眼轨迹方向为与水平向最大主应力夹角20°左右,并通过现场验证得到该方向既能保证安全钻井又能通过后期的压裂获得较高的产能。  相似文献   

10.
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钻井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开艳  李巨龙  王冲 《科技信息》2011,(7):I0364-I0365
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钻井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煤层气的开发,是煤层气开发的主要工艺之一。本文简要分析了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的增产机理和基本模式,并剖析了该工艺中井位优选,井眼轨迹控制,钻井液设计等重要环节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1.
水平井水平段轨迹控制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平井具有油层内穿行距离长、泄油面积大、单井产量高等优点,然而水平井轨迹控制却存在诸多难点,水平段轨迹精确控制就是其中之一。根据水平井水平段钻进的实际条件及现场的施工工况,总结出了水平段轨迹控制技术中的关键问题,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及解决的技术措施,期望对现场施工人员及科研工作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三维水平井井眼轨道设计问题 ,建立了一个非线性最优控制模型。该模型以设计轨道总长度最短为性能指标 ,以非线性动力系统为约束条件 ,通过对非线性动力系统积分 ,将最优控制模型转化为一个非线性规划问题求解。为了求非线性规划问题的全局最优解 ,在附加一个目标函数小于当前目标函数值的约束条件下 ,用改进的进化规划方法寻找新的可行点策略 ,提出了一种新算法。将非线性最优控制模型及算法应用到实际水平井轨道设计中 ,数值结果证明了该模型及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长庆油田致密油资源丰富,是上产稳产5 000×104t 战略目标的重要资源基础。由于开发区主要分布在梁峁交 错的黄土塬区,受地貌条件与开发要求的限制,需要开展带有较大偏移距的三维水平井钻井。三维水平井轨迹控制困 难、泥岩坍塌、摩阻扭矩突增等瓶颈难题严重制约了水平井的规模推广。为解决大偏移距三维水平井施工难题,形成 高效开发致密油藏的主体钻井技术,开展了三维井井身剖面优化、轨迹控制攻关、钻井液体系研究,形成了致密油藏 三维水平井钻井技术。并在YAP 5H 井进行了先导性试验,钻井过程中未出现泥岩坍塌、摩阻扭矩正常、井眼轨迹平 滑,完钻水平段长1 535 m,试油产量119.7 m3/d。该井的顺利实施,首次实现了致密油水平井由二维向大偏移距三维 钻井的技术创新与突破,为长庆油田水平井开发方式的转变和实现致密油经济有效开发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廉培庆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5):6458-6461,6475
对某气顶边水油藏已投产的水平井生产动态进行分析,总结了已投产八口水平井"四好四差"的开发特征,从地质特征、地层能量和井眼轨迹三方面分析了已投产水平井产能存在差别的原因。开发效果好的水平井附近地层物性较好,周围有注水井补充地层能量,井眼轨迹基本上穿透砂层。利用产能公式计算结果分析了水平井产能影响因素,对于隔夹层发育地层,理论公式计算误差较大;若水平井周围存在能量供应,则考虑供给边界距离对产能的影响。综合地质分析和理论计算结果,提出了水平井加密井位选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大港油田大位移井存在的摩阻和扭矩大、轨迹控制难度大、井壁稳定难度大、长裸眼段下套管难度大、井眼净化要求高等技术难点,研究制定了一套大位移水平井钻、完井技术。论述了大位移水平井实施中的井眼轨迹设计技术、导向钻井技术、漂浮下套管技术、高润滑强抑制的优质钻井液技术、摩阻扭矩预测及监测技术等,已钻成的3口大位移水平井的水平位移与垂深比大于2,其中庄海8Ng-H1井的水垂比为2.74,水平段732 m。实践证明,该套技术在大港油田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水平井开发可以提高油藏单井产量和整体开发效益,但前提是水平井要获得较高的油层钻遇率。对于常规油藏水平井开发获得较高的油层钻遇率较为容易,但对于像ML油田长8油藏这种纵向强非均质性储层,难度较大,现场随钻跟踪工作也极为棘手。水平井开发主力层优选一般以定性化方法居多,定量化技术方法研究较少。从影响强非均质性储层主要测井参数的电阻率、声波时差等出发,结合水平井轨迹设计实际需求,提出了小尺度范围内储层纵向主力产层精细优选技术。2015年以来,水平井地质设计大规模应用定量化主力生产层段优选技术,在水平井水平段轨迹调整中,应用三维地质建模随钻跟踪和RDMS水平井随钻远程监控技术,在ML等油田矿场实践中获得了理想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小井眼长水平段水平井+ 分段压裂的开发方式在大牛地气田的开发中取得了理想效果,然而仍然存在一系 列的问题,尤其是水平段后期的摩阻扭矩控制问题。以理论分析和实钻工程特征为基础,建立了摩阻扭矩分段计算 模型,并对水平段长度、轨迹剖面、钻具组合和钻井液流变性等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水平段长度的增 加,钻进和起钻的摩阻扭矩均在增加,当摩阻扭矩不再增加时,此时便是水平段的极限长度;随着单增剖面靶前位移的 增加,摩阻扭矩增加;采用组合钻杆(?101.6 mm/?114.3 mm+?88.9 mm)既有利于水平段和大斜度井段携岩,同时又能 有效地控制摩阻扭矩;钻井液屈服值和塑性黏度越低,摩阻扭矩越小。将摩阻扭矩综合控制技术应用于DPH7 井,水 平段轨迹平稳,平均全角变化率1.79°/30 m。  相似文献   

18.
随着钻探平行水平井数量的增多,使得磁性导向技术被引入水平井钻井施工中,利用电磁学理论建立了平行水平井形式的磁场正反演计算分析模型,导向定位系统利用磁源产生低频交变磁场,对磁场信号数据进行采集与处理,通过提取有效的交变磁场数据,依据反演计算理论模型进行计算,得到磁源与测量装置间的相对距离和方位,建立了地面测试系统,并进行了导向定位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反演计算所得数据结果与实际测试数据基本一致,每组数据所得结果较为明显的表现为平行形式,同时验证了数据采集处理方法和反演计算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