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对云南省野生恒河猴作了B病毒(BV)、猴爱滋病毒(SIV)、猴T细胞白血病毒(STLV)、猴D型逆转录病毒(SRV)、轮状病毒(SAl)、腺病毒(SAV)、痘病毒(Monkeypox)、麻疹病毒(Measles)、柯赛基病毒B-1型(CoxsackieB1)和人巨细胞病毒(HCMV)等10种病毒血清抗体及乙型肝炎病毒(HBV)检测,结果表明,云南省野生恒河猴中,抗体阳性率较高的有SA11(90%),SAV(831%),BV(446%)和Monkeypoxvirus(206%);3种逆转录病毒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STLV-1(88%),SRV(47%),SIV(22%);未发现Measles,和CoxsackieB-1病毒血清抗体及HBV感染,但在1只动物血清中有HCMV抗体.病毒抗体阳性率与动物的年龄有关,成年猴明显高于未成年猴.对来自思茅地区、临沧地区和文山州动物的调查表明,B病毒相关抗体和逆转录病毒抗体阳性率有地区差异,思茅地区的野生恒河猴,抗体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采用玻片免疫酶法(IE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查了来自广西不同来源恒河猴B病毒的相关抗体。结果表明:广西野生恒河猴受B病毒的感染较为普遍,来自龙虎山及扶绥保护区的猴,B病毒相关抗体阳性率分别是79.7%和75.3%。来自穿洞河及布柳河保护区的猴,B病毒相关抗体阳性率分别是26.1%和28.9%。大新保护区猴阳性率为57.1%。在不同组猴中,小群关养组猴相关抗体阳性率最高,野生猴次之,自繁猴最低。三组间,猴B病毒相关抗体阳性率的差异极显著(P<0.05),经ELISA检查确定为阴性的猴,用IEA检查出7.5%(15/200)的猴被判定为阳性猴  相似文献   

3.
采用HI(血凝抑制试验)法,比较在不同生境中,龙虎山猕猴麻疹病毒抗体阳性率的差异:小群关养组的阳性率为90.9%;半野生猴组阳性率为28.3%;野生猴组阳性率为2.4%。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猴麻疹病毒抗体阳性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1)。半野生猴组阳性率逐年递增。对建立无麻疹、B病毒等病毒感染繁殖种群提出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4.
广东地区实验恒河猴B病毒感染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玻片免疫试验,检验广东地区实验恒河猴B病毒相关抗体,共抽检5个单位5l5只恒河猴B病毒相关抗体,阳性率为23.8%,其中1-3岁龄猴阳性率为14.5%,4-5岁猴52.9%,6-10岁猴51.5%,性成熟恒河猴B病毒相关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未成年猴。  相似文献   

5.
食蟹猴(Macaca fascicularis) B病毒相关抗体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人单纯疱疹病毒为抗原,用玻片免疫酶法(EIA)检测来自广西中越边境地区及广西灵长类研究中心的食蟹猴B病毒相关抗体。发现食蟹猴B病毒相关抗体的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野外捕获混养级阳性率为83.4%;野外捕获组阳性率为49.8%;自繁分笼群养组阳性率为14.6%。三组中,不同性别之间相关抗体阳性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B病毒相关抗体阳性率的差异极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昆明亚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室外猴场食蟹猴和恒河猴群B病毒(猴疱疹病毒Ⅰ型)的抗体情况,以了解B病毒在母猴和幼猴之间的传播.方法对繁殖年龄的雌性和雄性猴血清B病毒抗体进行检测,按照血清抗体B病毒阳性和阴性分开饲养,建立繁殖群.对出生1岁以上的幼猴进行血清病毒抗体检测.结果 检测的137份B病毒阴性群自繁幼猴血清中,没有B病毒抗体呈阳性,阳性率为0%;检测的426份B病毒阳性群自繁幼猴血清中,有27份B病毒抗体呈阳性,阳性率为6.3%.  相似文献   

7.
采用玻片免疫酶法(IE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查了来自广西不同来源恒河猴B病毒的相关抗体。结果表明:广西野生恒河猴受B病毒的感染较为普遍,来自龙虎山及扶绥保护区的猴,B病毒相关抗体阳性率分别是79.7%和75.3%。来自穿洞河及布柳河保护区的猴,B病毒相关抗体阳性率分别是26.1%和28.9%。大新保护区猴阳性率为57.1%。在不同组猴中,小群关养组猴相关抗体阳性率最高,野生猴次之,自繁猴最低。三组间,猴B病毒相关抗体阳性率的差异极显著(P<0.05),经ELISA检查确定为阴性的猴,用IEA检查出7.5%(15/200)的猴被判定为阳性猴。  相似文献   

8.
用 ELISA 法检查了67只普通兔,无菌兔的仙台病毒、轮状病毒和兔瘟病毒的抗体,表明这三个病毒普遍流行于普通兔群(阳性率84.3—93.5%),而不存在于无菌兔中,文中还讨论了无菌兔的病毒监测问题和兔痘病毒抗体的本质。  相似文献   

9.
以人疱疹病毒为抗原,用酶免疫法比较在不同生境中,红面猴B病毒相关抗体阳性率的差异;野外捕获组阳性率为76.2%;野外捕获后单只笼养组阳性率为65.1%;自繁分笼群养组阳性率为13.5%。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广西仙湖实验动物养殖场三代猕猴病毒感染八年来的监控结果,猴B病毒、巨细胞病毒由亲代100%的感染率到子一代和子二代变为阴性。猴痘病毒、麻疹病毒、爱滋病毒、反转录D型病毒、T淋巴细胞趋向病毒I型、V型、甲、乙肝病毒感染保持阴性。对养殖管理系统的工作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龙虎山猕猴(Macaca mulatta)麻疹病毒感染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HI(血凝抑制试验)法,比较在不同生境中,龙虎山猕猴麻疹病毒抗体阳性率的差异:小群关养组的阳性率为90.9%;半野生猴组阳性率为28.3%;野生猴组阳性率为2.4%。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猴麻疹病毒抗体阳性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1)。半野生猴组阳性率逐年递增。对建立无麻疹、B病毒等病毒感染繁殖种群提出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12.
桔小实蝇在云南的危害与分布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桔小实蝇在云南可以危害 10余种类水果 ,主要寄主种类有芒果、桃、梨和柑桔等 .其种群数量和分布与寄主植物的种植面积和分布区域有关 ,并受寄主植物种类、品种类型 ,以及成熟程度所影响 .桔小实蝇在云南可以周年发生 ,在冬季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 ,以及思茅、红河、玉溪、德宏、文山等地州的部分地区 .随春季气温回升 ,其分布区域逐渐由南向北扩张 .至夏末秋初 ,桔小实蝇分布区域最广 ,大体在姚安以南的云南大部地区  相似文献   

13.
思茅松、云南松脂松香的物理和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了云南省思茅松、云南松脂松香的软化点、酸值、不皂化物含量、乙醇不溶物、灰分、旋光度和化学组成等物理和化学特征。结果表明:两种脂松香的质量都优于GB/T8145—87要求,各质量指标的平均值与全国平均值相比无明显差异。两种松香化学组成相同,主成分降序排列都为枞酸、长叶松酸、新枞酸、去氢枞酸和湿地松酸。思茅松松香的旋光度与长叶松酸、枞酸的含量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极显著负相关;与去氢枞酸和异海松酸的相关关系则为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云南壮剧的形成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位于滇桂黔泛珠三角地带的滇东南一隅是云南通往内地的重要通道,明清以来商业繁盛,各地客商云集,为云南壮剧的形成创造了条件;文山地区古老而丰富的歌舞艺术资源为云南壮剧的形成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养料;明末内地戏曲艺术的传入为云南壮乡埋下了戏曲的种子;清代云南壮剧形成前后大量内地剧种特别是广戏各分支在云南壮乡的演出、传播、交流为云南壮剧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16.
摘要:目的 评估近期大鼠和小鼠的病毒感染情况,为我国大、小鼠质量控制和标准化提供参考。 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012年至2013年国内36家单位送检的小鼠和大鼠血清进行病毒抗体检测,检测出现阳性的样品再用免疫荧光试验(IFA)进行复检。 结果 检测小鼠病毒抗体18项,出现阳性结果的有9项,小鼠诺如病毒和小鼠肝炎病毒阳性率最高,分别是42.2%和19.9%,检测大鼠病毒抗体14项,出现阳性结果的有8项,大鼠细小病毒有5项,阳性率最高达13.6%—34.4%。 结论 我国大、小鼠病毒监测、净化和控制工作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