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连铸辊堆焊药芯焊丝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Crl3-Mo-Ni-V为合金系,研制出连铸辊堆焊药芯焊丝1Cr13Ni20MoV,并进行一系列性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Cr13NiMoV焊丝堆焊金属硬度适中,组织均匀,抗氧化性能和抗热疲劳性能较高,堆焊后轧辊性能优异,使用寿命显著提高,研究发现,堆焊金属抗氧化性,抗热疲劳及耐磨性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提高抗氧化性能,可使堆焊金属抗热疲劳裂纹启裂能力增强,并在很大程度上抑制热疲劳裂纹的扩展,同时可减缓堆焊金属的磨损。  相似文献   

2.
SiC/C功能梯度材料的制备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经典无限大叠板理论和热弹性力学为基础,通过自选开发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对SiC/C FGM中的热应力分布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到制备SiC/C的功能梯度材料最佳工艺参数,采用热压烧结工艺,在1950℃,25MPa和保温1h的条件下制备出了F4和F7两种无宏观缺陷的块体SiC/C功能梯度材料,采用SEM对FGM微观结构进行了观察。500℃室温淬水实验表明,按最佳参数制备的功能梯度材料F7具有良好的抗热震性能。  相似文献   

3.
Ti—Al—N系功能梯度薄膜抗热震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成分梯度对Ti-Al-N系功能梯度薄膜的抗热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梯度薄膜的抗热震屐 于均质薄膜;随着梯度的增加、Ti-Al-N系功能梯度薄膜的抗热震性能大幅度提高;计算结果表明在Ti-Al-N系功能梯度薄膜的厚度方向,热膨胀、在体到表层是缓慢连续减小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合金元素Si,Cr,Mo对含Ni20%的高镍奥氏体球墨铸铁抗热冲击性能的影响,揭示了石墨和碳化物形态与热冲击疲劳裂纹扩展方式和扩展速率之间的关系。发现石墨呈球状时热冲击疲劳裂纹为晶界型裂纹,抗热冲击性能最好;呈片状时为穿晶型裂纹,抗热冲击性能最差,呈枝晶状时为(晶界加穿晶)混合型裂纹,抗热冲击性能介于前二者之间.加入适量的Cr,Mo,Si可显著地提高抗热冲击性能。  相似文献   

5.
用传统的淬火法对A12O3/TiCN陶瓷刀具材料的抗热震性能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发现该种陶瓷刀具材料的临界热震温差为320℃;当温差超过320℃时,强度有明显的下降。通过对热震后试样表面的显微观察发现,试样表面出现横向裂纹。理论分析表明第一类和第二类热应力的共同作用是材料热震开裂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抗热震性能是结构陶瓷材料的重要性能之一.以抗热震断裂参数表征材料的抗热震性能,采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基于抗热震性能的陶瓷复合材料的组分设计模型,并采用计算机辅助优化设计技术求得材料的最优组分.结果表明:当Ti(C,N)和SiC的体积含量分别为10.4%和27.1%时,该材料具有最高的抗热震性能,比纯氧化铝陶瓷提高约55%.在此基础上,利用热压技术制得一种SiC/Ti(C,N)/Al2O3复合陶瓷材料.将该材料制成切削刀具,并在切削实验中通过设计切削条件使得刀具主要承受热载荷和热应力的作用,从而发生热)中击破损.实验发现,SiC/Ti(C,N)/Al2O3复合陶瓷刀具切削淬火钢时的抗热)中击破损性能较纯Al2O3陶瓷提高约62-68%,与抗热震性能设计的理论预测基本吻合.这表明,该设计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考察了MgO-PSZ烧结后经两步或一步热处理所制材料的组织与性能,采用XRD,SEM观察分析其相组成和显微结构,测定材料的热膨胀曲线并进行模拟抗热震性试验。结果表明,两步热处理工艺所制材料含有较多的单斜相,模拟试验证实其抗热震性较差;在一步热处理工艺中,经1 000℃×2 h热处理后,材料的单斜相占61%,且晶粒较细小,分布于立方相基的晶内和晶界处,材料的膨胀曲线变化平缓,模拟试验证实其抗热震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Al2O3/TiCN陶瓷刀具材料的抗热震性能及断裂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传统的淬火法对Al2 O3 TiCN陶瓷刀具材料的抗热震性能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发现该种陶瓷刀具材料的临界热震温差为 32 0℃ ;当温差超过 32 0℃时 ,强度有明显的下降。通过对热震后试样表面的显微观察发现 ,试样表面出现横向裂纹。理论分析表明第一类和第二类热应力的共同作用是材料热震开裂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成分梯度对Ti-Al-N 系功能梯度薄膜的抗热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梯度薄膜的抗热震性能明显优于均质薄膜;随着梯度的增加,Ti-Al-N 系功能梯度薄膜的抗热震性能大幅度提高;计算结果表明在Ti-Al-N 系功能梯度薄膜的厚度方向,热膨胀系数从基体到表层是缓慢连续减小的  相似文献   

10.
以自制无机胶粘剂、通过添加耐高温耐磨陶瓷骨料A12O3,WC,Si C混合后涂覆于A3钢表面制得陶瓷涂层,研究了调胶比(氧化铜与磷酸盐的配比)、骨胶比(胶粘剂与陶瓷骨料的配比)不同对金属基陶瓷涂层耐高温及抗热冲击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金属基体与陶瓷涂层间的结合机理.结果表明:调胶比为0.5g/ml此涂层能承受1300℃以上的高温.骨胶比比为0.30:1(质量比)时,制备的陶瓷涂层抗热冲击性能最佳,能承受600~700℃的16次以上的热震试验.  相似文献   

11.
汽车车内热环境研究的现状和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汽车车内热环境的现状和发展进行了综合性的介绍,阐述了现有车内热舒适性评价的客观局限性,提出了车内热环境主观评价模型的影响因素,概括了车内热环境的控制、数值模拟、试验以及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La2(Zr0.7Ce0.3)2O7(LZ7C3)的合成动力学及相结构,并根据合成过程中的损失对初始成分进行了设计,最终制备出符合原子比La∶Zr∶Ce为10∶7∶3的LZ7C3粉末.用X射线衍射仪和场发射扫描电镜研究了样品的相成分和微观组织,用激光脉冲法和推杆法测量了样品的热导率和热膨胀系数.结果表明:LZ7C3是由烧绿石结构的La2Zr2O7(LZ)固溶体和萤石结构的La2Ce2O7(LC)固溶体组成,其中LZ固溶体是主相;热导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在1473 K时为0.79 W.m-1.K-1,较LZ降低了50%左右;热膨胀系数在1473 K时为11.6×10-6 K-1,比LZ提高了20%左右.这些优越的性能表明LZ7C3是一种具有较大应用前景的新型热障涂层陶瓷材料.  相似文献   

13.
高热阻端头型管状绝热材料测定装置戴锅生(东南大学动力工程系,南京210018)目前国内外通常使用的防护端头型管状绝热材料测定装置测量准确,但它有3个加热器和3套带有调节器的电源。测量前主测试段和防护端头间的隔缝温差必须被控制到接近于零[1~3],且结...  相似文献   

14.
严寒地区建筑热舒适适应性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严寒地区建筑的热环境和人体热舒适适应性模型,对哈尔滨某建筑物内的热舒适度进行了现场研究。在测量室内热舒适参数的同时,通过问卷调查,得到了135份人体热反应的样本。结果表明,哈尔滨某自然通风建筑人体热中性温度为25.6℃,热期望温度为25.4℃。男性受试者热中性温度为25.5℃,女性受试者热中性温度为25.7℃。严寒地区热舒适适应性模型为Tcomf=0.28×Tout+20.4,该模型与其他国家学者的研究有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导了在空气和氮气介质中,碳酸盐、硅酸盐和黄铁矿等矿物质对干酪根热分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热导率的动态法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了测量热导率的一种新方法——动态法,它与常用的稳态法相比具有测量时间短、散热少、精度高、重复性好等优点。文中除详细阐述有关热波理论外,还设计了一种溫度按简谐规律变化的热源装置,其温度将以波的形式在样品中传播,测量此波的某些参数,即可求出材料的热导率。文中介绍了动态法测量铜的热导率,精度可达5%左右,这在热学测量中还算是高的。  相似文献   

17.
The paper compares clothing thermal resistance ofthe same ensemble tested by different thermalmanikins in different laboratories. It also examinesthe consistence of the two groups of total thermalresistance by Paired-Sample T Test method, whichproves that there is no remarkable difference in  相似文献   

18.
传热场问题的界面元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界面元法求解场问题,导出了求解三维不稳定温度场的界面元计算公式,这些公式适用于连续及不连续温度场,能反映介质可能存在的温度不连续性,较以往数值方法具有精度高、基本未知量少、适用于任意形状单元的优点,为温度场与位移场、应力场的耦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浅谈提高锅炉热效率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BG—35/3.82—M5型锅炉热效率偏低的原因,探讨了提高锅炉热效率的方法,以保证锅炉能安全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