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当今世界易贷贸易非常盛行。这种贸易方式不同一般的习惯贸易,买方单纯购买,卖方单纯销售,而是买卖双方都既买又卖,为卖而买,为买而卖,买卖基本平衡。现代易货贸易交易时以易货为主,基本不用现金,但同货币出现前流行的物物交换又大不相同。它的形式多样,作法复杂,内容丰富。  相似文献   

2.
<正> 由于受自然地理环境和传统区域文化的影响,青藏高原地区的社会经济,特别是与商业贸易相联系的商品经济历来极不发达,历史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即便是商品交换,长期以来也是以物物交换为主的。诸如“盐粮交换”、“茶马贸易”、“绢毛交易”等交换形式早为有识之士所论述。至止民主改革时,这种状况仍未有多大的改观。民主改革后,国家为了改变青藏高原地区商品经济的落后面貌,通过建立国营商业、集体商业的形式,去满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个演化模型,用以研究经济是如何从物物交换转变为货币交易的.应用复制动态方程描述了有限理性的个体转变策略的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当货币交易的概率大于物物交换的概率时,个体的策略将从拒绝货币转变为接受货币.从而解决了在货币搜寻模型中物物交换均衡无法转变为货币均衡的难题.  相似文献   

4.
青岛读者王宇来信问:“对等贸易”一词,不知它的含义是什么。请予解答。对等贸易容易被理解为要求贸易双方在货物交换数额上相等或对等。实际上,在各种形式的对等贸易中,除“记帐贸易”外,无论从含义或习惯作法上,都不要求完全相等。因此,对等贸易的本质是;不是单方面的购买,而是贸易双方都有买有卖。对等贸易的做法有多种形式,当前世界上较为流行的有易货贸易、补偿贸易、转手贸易、工业产品对冲等。对等贸易形式虽有不同,其共同特点是不必使用现汇而进行商品交换。七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间的对等贸易发展迅速,目前,世界上直接参与对等贸易的国家已从1975年的15个增加到目前的90个。对等贸易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也  相似文献   

5.
商贸是商业和贸易的合称,是社会一种普遍存在的经济行业、经济活动或经济现象。什么是商业?马克思指出,商业是“商品交换的发达形式”,是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经济事业。社会分工必然导致商品交换的出现,商品是社会分工的必然结果。社会分工越是细化,商品交换也就越发展,商业也就越发达。商品交换日益频繁、日益扩大的同时,还在地域上不断  相似文献   

6.
对于《资本论》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种含义,必须结合商品交换的演化历史考察。第一种含义是基于物物交换之简单商品经济的历史,在完全竞争之假设前提下进行抽象分析所得之结论。第二种含义是基于货币经济之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历史,在供求不等成为常态下进行抽象分析所得之结论。短期供求不等会影响商品的价格、价值量,长期则在完全竞争作用下供求趋于均衡。在结构失衡总量不变,土地具有长期垄断条件下,单位土地商品的价值量小于劣等地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但大于优等地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其他商品的社会价值量则小于实际付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垄断对单位商品价值量偏离实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具有永久性影响,而货币需求的变化则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小晨 《科技潮》2007,(7):50-51
现在有一种推崇环保节约实用精神的新的物物交换的交易方式正在网上悄然风靡。而热衷于这种以物换物活动的人有一个时尚的网络名词——“换客”。[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浅谈物联网的组网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秀英  于正永  郭诚 《科技信息》2010,(26):I0210-I0211
物联网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即"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的关键技术是RFID电子标签技术,移动支付作为物联网的一个分支也称为手机支付,就是允许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  相似文献   

9.
《世界博览》2011,(18):12-13
在人类历史上,金钱的形式历经数次演变:从物物交换到铜币到纸币再到银行卡。而现在,轮到手机了。电子商务已经成为移动电话技术最重要的优势。尽管NFC技术已经应用,但一些公司正在对我们购物方式进行一种革命,他们要用智能手机取代我们的钱包。  相似文献   

10.
一、国际贸易中标准化的内容与作用1.标准是贸易的媒介。在商品交换还处于人类早期活动时期,商品交换是以物易物的形式(即20斤米=10尺布),这时期要求重量和长度单位的统一,否则将有一方吃亏。即贸易的第一先决条件是计量单位的标准化。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交换日益扩大,以物易物的交换形式的进行越来越困难,此时起等价作用的货币就成为一切商品的交换价值。于是货币标准化成为贸易的第二先决条件。人类进入十九世纪以后,在工业化的国家做买卖,就类似于在集市贸易一样,进行讨价还价,人们要求对商品价格进  相似文献   

11.
我们要讨论的价格或价值仅指商品(包括劳务、资源等一切在市场上可交换之物)的价格和价值,而不是美学或伦理学上的价值。许多不必要的争论,往往是由于参与讨论者的哲学信仰上将二者混同起来而引起的。我们并不否认,商品价值与美学和伦理学上的价值有共同的渊源,甚至可以说,价值一词的本身含义只能从商品交换中确立起来。  相似文献   

12.
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其含义有两层: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该文介绍的是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广告牌当中的一种硬件的应用设计,主要核心技术为ZIGBEE局域网的建立及信息的远程数据传输。  相似文献   

13.
一、什么是物联网 什么是”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科技界普遍称呼是“传感网”目前还没有权威机构、组织、学者的完整定义,但其中心思想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相似文献   

14.
<正>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相似文献   

15.
如果确认某些了不起的发展奇迹诞生于一个毫不起眼的国家,你是否会和我一样产生强烈的考察冲动呢?四十年前,这个国家还处于没有货币的物物交换的原始经济状态之  相似文献   

16.
试论企业市场竞争中的信息竞争陈怀萱市场信息是指反映以商品和劳务交换为主体内容的市场运动以及与商品交换相关联的各种事物发展变化的消息、数据、图表、分析资料的总称,是经济信息系统中的子系统。市场信息按内容特征可分为市场交换信息、市场经营信息、市场环境信息...  相似文献   

17.
20年前,市场经济是人们讳莫如深的禁地,据说越过雷池就会陷入致命的沼泽和陷阱。#"年前,市场经济忽然成了照亮中国的火炬,鼓吹市场经济的学者显示出了他们的勇气和激情。英雄主义过去之后,是一个出奇地平庸的时代。如今,市场经济已经成了一个再平凡不过的词汇,平凡得就像水,平凡得就像空气。思想的交锋和观点的演变无疑是扣人心弦的,然而,那永远都只是冰山浮出海面的十分之一。著名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认为,整个经济生活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紧贴地面的是物质生活,这指的是自给自足经济和近距离的物物交换和劳务交换。中间层次是一种自由竞争和公…  相似文献   

18.
展示活动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其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内容也极为丰富。时代的发展使其由原有单纯的被动性的展览活动,逐渐上升为主动性、互动式的展示活动。展示的概念作为展览概念的扩展,能够进一步增进相互交流与沟通的互动体验。一、展示设计的出现和发展远古时代,尤其是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出现了诸如悬挂图腾、物物交换等具有展览形态的活动,标  相似文献   

19.
为满足德国因重整军备而对战略原料的需求,德国驻华军事顾问团积极促成中德间的易货贸易。他们把德国商人克兰引入中国,积极推动中德易货贸易谈判,并在两国出现严重分歧时,及时把事情发展拉回到正确的轨道,最终促成了对中德双方都有利的易货贸易的实施,从而极大地促进了中德两国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前,技术市场已然兴起,技术市场的概念是广义的,是指技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是指技术成果作为商品进行交易并直接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一种交换关系的总和。它包括技术生产、技术交换、技术流通、技术消费的全过程.技术交易活动不受地区、部门、行业、隶属关系、经济形式和专业范围的限制。在我国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技术也是商品.技术市场是社会主义商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市场的交易,应当是技术交易,包括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技术承包、技术人股和技术出口等。概括起来主要是技术开发、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