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954年型洪水长江湖口附近地区分洪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长江1954年型水湖口附近地区分量变化的多种情况分析研究,指出因江湖调蓄容积与江槽泄流能力的改变,湖口附近地区分洪量比原规划分洪量增加较多,并提出该地区防御1954年型洪水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人工控制鄱阳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满足多功能运用的人工控制湖水位节律性波动面的运行方案,分析了人工控制鄱阳湖后可获得的经济、社会、生态等效益,并重点论述了遇1954年型洪水可解决44亿m^3的超额分洪量,对长江中下游防洪有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三峡工程建设的目标是保证荆江防洪安全。几十年来长江中游河道泄洪和湖泊调蓄能力发生较大变化,关键控制点城陵矶洪水位抬高,使得洞庭湖和城陵矶附近防洪形势更加严峻,对三峡水库控制下的下荆江也构成较大威胁。本文依据三峡梯级和长江上游水库群数学模型、长江中游河网水动力学模型仿真模拟了当前条件下的1998、1954年全流域洪水。结果表明,1954年全流域洪水长江中游需要分洪量显著增加,当前建设和规划建设的分蓄洪区规模偏小,城陵矶高洪水位壅高下荆江水位、监利等地洪水位超出堤防设计水位,三峡水库全面拦洪条件下的长江中游防洪形势仍十分严峻。下荆江在1954年洪水条件下存在较大危险,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针对第I部分提出的三峡建成后长江中游防洪形势和问题,用相同模型研究了多种代表性措施的防洪效果,提出了应对长江中游防洪问题的综合解决方案。研究显示,牌洲裁弯、提高城陵矶设计洪水位和南北分洪等工程和调度措施单独使用,在三峡水库提供和《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确定的条件下都难以保证长江中游再现1954年洪水的安全。按防御1954年洪水和保障荆江安全目标,本文通过大量方案计算比较,提出基于牌洲裁弯与南北分洪组合,以适当提高城陵矶设计洪水位为调度余地的综合方案。该方案在调度和运用条件等方面有较大的安全余地,可以更好适应三峡水库等影响下长江中游的河流变化。  相似文献   

5.
 在反思已有防洪减灾措施的基础上,基于"洪水和泥沙资源化"的考虑,提出了长江中游荆江和江汉-洞庭地区防洪的措施,即:"采沙扩湖、清淤改田",实现"再造云梦泽、扩张洞庭湖",扩大江汉-洞庭地区洪水调蓄空间,在"蓄泄兼筹,以泄为主"和"江湖两利"的原则下,达到防洪减灾、冷浸田改造和改善血防工作的统筹考虑,支撑服务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长江中下游的防洪 ,分别以上游宜昌来水与清江会合后的荆江沙市、与洞庭湖四水会合后的城陵矶(莲花塘 ,下同)、与汉江会合后的汉口以及与鄱阳湖五水会合后的湖口等4处设计洪水位为标准。1972年和1980年水利部与长江中下游“五省一市”防洪座谈会上 ,根据1954年长江最大洪水达到的最高洪水位和分洪溃口情况 ,所定上述4处的设计洪水位分别为45.0m、34.4m、29.73m、22.5m。经过近20年的实践 ,沙市洪水位于1998年在未启用荆江分洪区的情况下曾超过0.22m ;城陵矶洪水位于1996年超过0.61…  相似文献   

7.
三峡工程对鄱阳湖水资源生态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三峡工程现有调度规则的前提下,建立了反映水文情势变化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鄱阳湖区间分布式水文模型、湖区二维水量水质模拟模型,并利用这些模型对三峡工程运行后对鄱阳湖防洪、水资源与水质生态等方面的效应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防洪影响方面,三峡水库预泄期鄱阳湖水位抬升,低水增幅大于高水增幅,而三峡水库蓄水期鄱阳湖水位降低,低水降幅大于高水降幅,总体上对鄱阳湖防洪影响有限;在水质影响方面,鄱阳湖区水质浓度与五河来水的流量及其污染物浓度关系密切,受长江流量影响的关系并不大;在供水影响方面,三峡工程运行将对鄱阳湖枯水期供水形势产生较大影响;在生态影响方面,三峡工程运行后对鄱阳湖植被面积变化有一定的影响,影响大小与月份的不同有关,并将导致鄱阳湖不同区域湖滩草洲显露日期提前和显露时间有所增加,这将对鄱阳湖珍稀候鸟栖息地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三峡工程是举世瞩目全国关心的最大水利工程建设。它的任务是防洪、航运、发电,主要是防洪,因发电尚可用其他方案代替,而航运,特别是库末航运条件总比建库前有所退化。经分析,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弊多利少,三峡工程是否兴建,是值得重新考虑的大问题。长江一次的洪水量很大,以1954年为例,需要处理的洪水量为1023亿立米,目前加高堤防,需要处理的洪水量约500亿立米;三峡工程在正常发电水位以上有一个防洪库容,这个防洪库容有220亿立米。它与须处理的洪水量相比尚不到二分之一,故三峡水库的防洪能力是微弱的。而三峡防洪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9.
1998年长江大水是继1931年和1954年之后本世纪以来的第三次流域性大水。和1954年大水相比,笼统地看,在长江中游的多数河段,今年洪峰流量约比1954年/J'1万m'/S左右,而水位却要比1954年高出lin上下,甚至超出历史最高水位。这是什么原因?这种防洪的不利形势,今后会不会继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从宜昌到鄱阳湖湖口为长江的中游。长江中游平原地区历来就是洪涝重灾区 ,特别是荆北地区 ,比荆南地区低5~8米 ,比长江洪峰水位低10多米 ,是两湖流域发生涝灾的主要地区。例如1998年汛期长江的洪水 ,使长江中游荆江段大堤全线岌岌可危。九江破堤 ,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而巨大的损失却是涝灾造成的。1998年的洪水还不是最大的 ,如果1998年的洪水像1954年那样大 ,或是更大些 ,甚至像1870年型的洪水 ,那么损失必然会大的多。长江中游的洪涝灾害 ,一方面是由于上游洪水来量很大 ,而中游河道的泄洪能力严重不足 ,在大洪水时如不分蓄…  相似文献   

11.
防洪系统实时优化调度的多目标决策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的水库防洪系统多目标决策模型,是以水库大坝安全、堤防安全、水库防洪保护区淹没损失最小为目标,首先生成实时防洪调度的多目标非劣解,然后以多个防洪效果指标为评判标准,寻找最佳协调解,该模型考虑了防洪系统各部分的特点,并可将专家经验结合到洪实时调度中,该法能有效地降低防洪系统的洪灾风险,是一种新的,有效的调度方法。  相似文献   

12.
熊金泉  刘翌  郑萍  古和今 《江西科学》2004,22(5):351-357,360
修水流域的防洪调度是以柘林水库的洪水调度为中心,兼顾考虑下游地区的防洪任务。因此,防洪凋度的关键是在考虑柘林水库上游来水预报及下游区间洪水预报(主要是潦河)的条件下,制定柘林水库的防洪调度方案。防洪调度涉及众多因素,是非常复杂的决策过程,调度的各个阶段均需要调度人员的积极参与,所以,合理采用人机交互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手段。根据修河流域防洪特点和要求,开发完成的本防洪调度系统包括调度方案生成、调度方案分析和调度方案实施三类功能模块。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在对沁河流域重大历史洪水灾害详细考证的基础上,分析了洪灾的成因,提出了以工程措施为主的防洪对策。  相似文献   

15.
陈好山 《科技资讯》2010,(3):122-123
该文分析了鹤峰县城区河段的防洪能力,可供防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对江西省五河治理防洪工程(赣江千支流及渌水)进行了河岸带植被调查研究.调查研究表明工程河岸带自然植被共有4个植被型组,8种植被型,51个群系.根据组成植被的区系成分、地带性分布规律,论述了工程河岸带植物区系特点及植被的分布特征,即植物区系呈现隐域性和过渡性特征,植被分布存在一定差异.通过对工程河岸带植被现状的基础性调查,为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城市河堤的功能要求逐步提高,其功能已经不仅局限于防洪,而扩展到集防洪、生态平衡、城市景观为一体的综合型水利工程。本文以延吉市布尔哈通河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建设为例,对防洪、生态、景观型河道的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采穴河上修建桥梁必然会对河道水位和流态产生影响,为了分析南河大桥对采穴河的防洪影响情况,建立了正交曲线坐标下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采穴河修建南河大桥前后的水流情况进行了模拟预测。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桥梁修建后对工程附近河段水位和流速影响均较小,基本上不会对采穴河防洪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防洪工程中的堤防、河道护坡是一项量大而面广的基础设施,通过技术创新来选择和确立兼顾防洪、生态和节约的工程护坡方式,是水利工程设计和防洪建设一大课题。文章以可持续发展的视野认识现代生态护坡工程,以创新发展的观点,就防洪工程生态护坡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20.
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对鄱阳湖区防洪形势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影 《江西科学》2003,21(3):235-238
平垸行洪、退田还湖是鄱阳湖防洪保安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分析了鄱阳湖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后,湖泊面积及容积的变化对防洪作用的影响,指出鄱阳湖简单的退田还湖对防洪作用十分有限,提出充分发挥鄱阳湖的防洪作用和功能、制定和完善分蓄洪区补偿政策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