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小角法是常用的监测建筑物水平位移的方法,文章以温州赵山渡引水工程沙门渡槽变形监测为例,介绍小角法的基本原理,简述小角法的具体实施过程,对两端设站法的2种观测方法进行比较,并对观测数据进行精度分析.结果证明,采用该方法能使监测数据达到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2.
利用小角X射线散射(SAXS)技术实现对聚丙烯腈纤维X射线小角散射强度的准确测定,基于X射线小角散射理论,利用逐级切线法,通过计算机数据拟合处理,对不同预氧化温度聚丙烯腈纤维的微孔洞大小、体积百分数进行了定量表征;给出了聚丙烯腈纤维微孔大小、小孔洞所占体积百分数随预氧化温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对小角X射线衍射法测出的Co/Si多层膜的平均折射率修正值为负的原因作了进一步的分析,提出了修正的具有化合物层的多层膜结构模型,运用光学多层膜理论计算小角衍射强度时代入了负的折射率修正值δ,得到的理论计算曲线与实验曲线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4.
纳米颗粒测试的几种方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纳米颗粒测试的6种常见方法分别为透射电镜观察法、X射线衍射线宽法、X射线小角散射法、BET比表面积法、离心沉降法和动态光散射法。其中透射电镜观察法和X射线衍射线宽法由于技术成熟,是现在纳米颗粒测试的主要方法;X线小角散射法随着分形几何理论的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BET比表面积法、离心沉降法是早期实验室中的常用方法;动态光散射法具有不破坏、不干扰体系原有状态的优点,测量范围为1~5000nm,这是上述5种方法所不能比拟的,特别适用于工业化生产中产品粒径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小角x射线射法法对硒化蓖麻酸多相脂质体的抗癌作用从结构和功能上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建筑物的变形观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某综合楼的沉降与倾斜观测实测,说明测小角法是一种观测高层建筑物倾斜变形的快速、有效方法。该法对基准点的要求不高,选点灵活,在建筑物密集区,更具有优越性。同时,讨论变形观测精度与周期的确定办法。在施工阶段,应以建筑物安全为目的,观测精度可取允许偏差量的1/10-1/20,而观测周期应根据荷载的变化确定。当建筑物有危险迹象时,应采用高精度和短周期,以便尽快发现问题,采取必要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7.
纳米颗粒的测量与表征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介绍了纳米颗粒测量的各种方法,有电镜观察法,X射线衍射线宽法,激光粒度分析法,比表面积法,颗粒沉降法,拉曼散射法,扫描探针显微术以及小角X射线散射等,并对其测量原理,测量过程,适用范围及测量方法优缺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光散射研究聚丙烯/橡胶合金相结构及其结晶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X光小角散射数据,用Jellinek逐级切线法研究聚丙烯/顺丁橡胶和聚丙烯/乙丙橡胶合金中分散尺寸分布,按Porod定律计算了Porod数,讨论了两合金 体系中分散相的形态,并与分形维数相联系,表明聚丙烯/顺丁橡胶,聚丙烯/乙丙橡胶合金中分散相形态具有分形行为;用激光小角散射技术,评价了上述聚合金结晶特征及结晶尺寸分布。  相似文献   

9.
用X-射线小角散射方法测得了色谱填料的分形特征。讨论了使用普通衍射仪进行小角散射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小角X射线散射(SAXS)技术是一种物质亚微结构的分析手段.随着我国同步辐射小角实验站用户的增多,如何更有效地处理数据已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分析了对小角X射线散射的数据处理,采用束流遮挡器不对称调节,对一雏小角散射增大更多低角区域数据量的一种方法以及把实验数据外推到整个角度空间的数据外推方法,并有样品实例作分析.  相似文献   

11.
郑翔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7):1868-1872
为了得到吸力式沉箱基础的抗拔破坏标准,针对长径比为4的吸力式沉箱基础开展了倾斜抗拔承载力模型试验。试验中考虑了不同荷载作用角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荷载作用角度较小时,吸力式沉箱基础的荷载-位移曲线可分为位移平缓段和突变段,且有明显的拐点。依据荷载-位移曲线上的拐点所对应的位移,提出了一个确定吸力式沉箱基础破坏位移的公式。对于荷载作用角度为90°的情况,吸力式沉箱基础被拔出前发生的位移非常小,无法用位移来判断吸力式沉箱基础是否发生破坏,建议从控制外荷载大小的角度预防其破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采用弹塑性有限元分析,探讨了地下采动引起斜坡应力场和位移场的变化规律,提出了采动条件下斜坡变形机制的地质模式。结果表明:采动条件下的斜坡变形、地形条件和介质条件起主要作用,采动引起软弱夹层上、下岩层的相对滑移,对斜坡的稳定性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13.
为了克服传统接触式位移测量仅能获取结构有限离散点的位移数据,难以准确、连续的表征整个结构几何变形的缺点。本文在统计学Normalized Cross Correlation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无需在结构上布置任何靶点就能快速从结构振动视频中获取结构表面密集特征点位移响应的灰度值匹配算法。以试验室内超大跨自锚式悬索桥模型为研究对象,依次开展了小车行驶激励和单点激励两类试验,通过对同一视域内单目标和多目标追踪验证了本文算法的准确性、可行性和高效性,并提出匹配模板概念将基础算法做了进一步优化,进而缩短计算时间。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与传统接触式位移传感器获取结构动态位移响应的误差在5%以内,精度满足工程实践要求。本文算法可以在无靶点的情况下获取结构表面任意特征点的动态位移响应,且具有较高的精度、效率和可靠性,相对于有靶点非接触摄影测量和常规接触式位移测量,本文方法的可操作性和普适性更强,获取的数据更加全面。  相似文献   

14.
摘要: 针对电子罗盘在甚小口径终端(Very Small Aperture Terminal,VSAT)应用中出现的航向和姿态测量精度问题进行了研究.讨论了电子罗盘航向和姿态测量的基本原理,推导了姿态测量误差和航向测量误差的数学模型,分析了滚转角和航向角测量误差随俯仰角增大而增大的原因,提出了一种提高航向和姿态测量精度的新方法.仿真和实测结果表明:新方法能基本消除俯仰角对滚转角测量精度的影响,同时能有效提高航向角测量精度.在转台俯仰角30°情况下,采用新方法修正后的滚转角精度约为0.2°,航向角精度约为0.5°.  相似文献   

15.
结构竖向位移测点处发生竖向变形时将引起测点处倾角的变化,导致既有开放连通管式竖向位移测量结果准确性和系统抗干扰能力的改变。通过理论分析,研究了倾角对开放连通管式竖向位移测量准确度的影响,对比分析了倾角对系统抗干扰能力的影响,推导了最优抗干扰能力时水平段管道内径与管长的关系。结果表明:(1)测点处倾角引起测量准确度下降;(2)考虑测点处管路倾角、液体阻尼的单连通"U"型管内液体振荡形式为二阶非线性微分方程;(3)随着倾角的增加,管内液体振荡周期变长、振幅减小;(4)随着水平段连通管截面积的增大,管内液体振荡周期缩短、振幅增大,振荡时长增加;(5)工程实例表明,在管内径小于最优管内径时的测量结果具有显著的削峰效应。  相似文献   

16.
面向超声检测的曲面自动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手动超声测量中存在的测量点布置不合理、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和测量精度不稳定等问题,提出一种超声自动测量的实现方法。其原理是:首先通过实验建立声束入射角与表面波时域特征值之间关系模型,根据机械手调整前后2个入射角计算转动关节需要偏转的角度;然后,调整探头位姿并根据反馈的对正误差来决定是否需要下一轮调整;利用已测点的三维坐标定量分析曲面曲率,并根据"曲率越大,测量点布置越密"的原理进行测量点自动规划。研究结果表明:运用该方法所得测量效率和精度高,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入射角度在杀伤元侵彻速度测量中引起的不确定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杀伤元在明胶体内的侵彻速度衰减量是评价杀伤元杀伤效应的重要技术指标。借助高速摄影机可以对明胶体内杀伤元的侵彻过程进行拍摄,从而获得杀伤元的速度变化规律。当杀伤元的入射方向与垂直于明胶体表面的弹道线存在一定的角度时,该入射角度会对杀伤元在明胶体内侵彻距离所占有的像元数个数引起偏差,影响杀伤元速度衰减量的计算准确度。建立了杀伤元入射角度与弹道之间的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的入射角度与杀伤元在明胶体内侵彻速度测量偏差之间的规律,提高了杀伤元杀伤效应评价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8.
标定是视觉测量的首要环节,标定结果的精度及算法的性能影响测量结果,在机械零件的尺寸测量中,普遍采用标定测量比的方法进行测量.经过缜密地推导,得出了测量比的计算公式,给出了严格的测量比定义.根据新的定义,必须保证零件到相机的距离和标定件到相机的距离严格相等,否则测量结果毫无意义.以空间两点高程差测量为例,给出了用测量比法进行尺寸测量的详细过程,可作为修正由于零件到相机距离变化而引起的测量误差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装甲装备维修保养作业中,为实现对车辆底盘部分零部件的自动装卸载,首先应解决CAD模型未知的零部件自动扫描测量和模数重建的问题。提出基于工业机器人的非接触自适应测量曲面重建方法。在测量过程中,将激光测距传感器安装于工业机器人法兰并转换坐标,根据被测零部件上的已测点,由提出的曲线圆弧预测自适应算法,得到下一个预测点矢量及测头轨迹点矢量,拟合成B样条曲线,规划合理的测量路径,进而指导工业机器人自动采集被测零部件上的真实三维点。通过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根据此类零部件曲面特征获取采样点,减小了由测量入射角的存在和算法本身缺陷而导致的精度损失,有效地提高了CAD模型未知曲面数字化采样的精度,为模数重建提供了良好的点云数据。  相似文献   

20.
获取叶片型面数据主要有接触式与非接触式两种方法,在非接触式等步长测量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叶片型面快速测量的新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其测量效率和测量精度.在获取理论模型数据点的基础上,用改进的直线夹角法提取叶片截面曲线的特征点,将其与原数据进行比对,计算Hausdroff距离;在保证曲线拟合精度的前提下减少测点数目.搭建测量硬件系统,开发自动测量软件,实现获取叶片型面数据的非接触式等步长测量和按截面曲线特征点的快速测量.最后进行等步长式与快速测量式两组实验,对测量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并对比测量误差,验证了快速测量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