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对象存储,吸取NAS和SAN的优点。成为下一代网络存储模式.Ext2作为对象存储的文件系统,数据访问至少需两次以上的磁盘操作,由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属性的对象访问方法.将数据的块地址和长度链接在一起,作为对象的扩展属性,连同数据对象一起存储到磁盘中,无论数据对象大小。磁盘访问次数仅为两次。有效地提高了数据访问效率.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信息系统中多媒体数据的特点,提出了一种能有效地组织、存储多媒体数据的文档存储结构.该结构在对象键接与嵌入(OLE)及二进制大对象BLOBs技术的支持下,集成各种类型的多媒体数据,并采用宏文档网络分布结构,构造一种以文档为中心的多媒体数据的组织、存储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信息系统中多媒体数据的存储及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3.
本根据信息系统中多媒体数据的特点,提出了一种能有效地组织、存储多媒体数据的档存储结构.该结构在对象链接与嵌入(OLE)及二进制大对象BLOBs技术的支持下,集成各种类型的多媒体数据,并采用宏档网络分布结构,构造一种以档为中心的多媒体数据的组织、存储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信息系统中多媒体数据的存储及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4.
 把Web页面作为永久对象进行数据存储,利用永久对象的机制存储分解所得的Web页面对象及其成分对象潜在的好处是使用它们的Web页面不用改变源代码就可以把对象从一个数据存储向另一个数据存储转移.同时,这种机制也给Web页面对象的存储和再存储提供了灵活的框架.  相似文献   

5.
岳茹 《科技资讯》2023,(21):29-32
通过对比传统数据存储模型和数据管理模型,阐述了云计算环境下数据存储和管理所带来的挑战,包括数据安全、数据可用性、数据一致性和数据性能等方面,并对现有的解决方案进行了分析。着重介绍了对象存储和分布式文件系统等主流的云存储技术,分析了优势和应用场景,最后总结了云计算环境下的数据存储和管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当前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采用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得出结论:云计算环境下的数据存储和管理技术的发展是不可避免的趋势,需要在数据安全、数据可用性、数据一致性和数据性能等方面不断创新和完善。同时,对象存储和分布式文件系统等新兴的云存储技术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前普遍使用的数据库为关系型数据库,在关系型数据库中数据是以表的形式存储的,而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中,业务逻辑是以对象模型表示的,因此要获取关系数据库中的业务数据,需要将其转换为对象模型表示的数据;另外,对于以对象模型表示的业务数据要持久化存储,必须要转换为关系模型,存储在关系数据库中,而其中的关键在对象模型和关系模型的相互转化。本文对关系模型和对象模型的特点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对象模型与关系模型相互映射的一般规则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7.
基于R—Tree结构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历史查询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把整个无线传感器网络组织成类似于R—tree结构,区域的历史感知数据存储在该区域的数据存储节点上,查询时只需要查询数据存储节.羔,节省了查询需要的能量,而对历史非常久远的数据先进行压缩处理,再发送给基站存储,可防止数据丢失.实验证明,应用R—Tree的方法无论在存储还是在查询上都比本地存储法和基站存储法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对目前高校教育教学评价方式的现状作了分析,对评价对象进行了描述和建模,设计了一种利用Hibernate作为数据接口的,用SQL Server进行数据存储的,能在Web上进行访问和操作的数据库.  相似文献   

9.
对象代理数据库是一种先进的具有复杂信息管理能力的数据库系统,随着数据量的剧增,实现其分布式存储变得十分重要.然而,对象代理数据库中的数据存在着很强的关联性,如果按照传统数据划分方式进行分布式存储,将导致查询效率低下.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关联的高效数据划分方法:首先根据代理层次将关联对象聚集成对象簇,每个簇对应一个存储文件;然后提取对象簇的模式特征和语义特征,通过聚类算法将对象簇集划分为k个子集分配到各存储节点.将本文方法与随机分布式存储方法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证明本文方法在查询效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0.
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OODBS)的核心是把现实世界的事物描述为对象,数据存储、操作和管理都以对象为依据.对象可以是简单的,也可以是复杂的或复杂对象中引用了其它的对象.首先对OODBS实现过程中复杂对象存储的若干问题进行讨论.具体介绍对象的存储策略、类层次的存储策略和对象的缓冲区管理实现方案.最后就系统的聚簇技术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1.
参数化设计中面向对象的实体建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是代表一般软件系统设计的一种新方法 ,它提供给开发者处理对象表示的动态特性。文章首先讨论了面向对象的建模方法 ,然后结合实例描述了面向对象建模技术在工程图离线参数化对象的表示、构造和装配等建立及管理参数化对象模型的应用机理 ,同时给出了部分参数化对象和总控对象类及其实例的代码表示和对象的求解策略  相似文献   

12.
提出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目标确认方法,解决小目标定位错误率高,并由此导致无效目标识别的问题.将已建好的目标模板看成一组随机向量,利用主成分分析得到一组特征目标;从原图像中检测可能目标,并将其映入特征目标空间进行重构;构造原目标与重构目标的似真度函数,根据该函数值可对检测目标进行确认或剔除,降低误定位率,确保了进入后续识别的目标为目标库中对象.将该方法应用在实测车辆图像车标定位识别测试,结果表明:与不使用似真度函数验证相比,目标定位准确度提高了16.5%;使用不变矩最小距离分类器进行车标识别,识别准确度比不使用似真度函数确认提高了20%.  相似文献   

13.
对象存储技术是对象管理系统 OMS(object management system)的核心。现在有许多可以使用的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系统,如:ConceptBase,ENCORE,Orion,POSTGRES,Rose,02,ObjectStore,Ontos,Iris,OpenODB,GemStone,Versant 等。但是这些对象数据库系统不适合作为软件过程工程环境 ISPE(integrated software process environment)的对象存储技术,它们过于庞大和复杂。主要对ObjectCore-软件过程环境 ISPE(integrated software process environment)中,对象管理系统的存储部分进行了讨论,并对对象管理系统中,对象存储技术的几个重要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情"亦称"情感移人",在艺术创作中赋予无生命的对象以主体的情感使事物和艺术形式具有人类的情感性质。主客体通过移情作用得到统一,自我与对象融为一体。在中国画创作实践中,运用于线描、赋色等创作过程中,从"应目","会心"至"畅神",创作主体与创作客体完全的融合,达到"物我合一",创作主体进入物我相忘的"物化"境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意境是由移情产生的。"移情说"在中国画的创作中起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应用在主动视觉测量系统中的一种基于模型的位姿求取方法。本方法首先给出物体的假想位姿,求出各点到物体的表面的距离,调整物体的位姿使距离的平方和达到最小,即可救是物体的实际位姿。本文对具体算法进行了详细的推导,并且对于简单的工作给出了仿真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多粒度面向对象概念格的构造。方法在单粒度面向对象概念格外延集上作并运算,得到多粒度面向对象概念的外延集,再运用下近似粒算子,得到多粒度面向对象概念的内涵集,进而构造多粒度面向对象概念格。结果给出了由单粒度面向对象概念格构造多粒度面向对象概念格的方法。结论多粒度面向对象概念格的提出进一步完善了概念格理论。  相似文献   

17.
持续CORBA对象是指其属性等状态信息能够持续保持的分布式对象.采用何种策略来管理持续CORBA对象,对于基于CORBA的系统的响应时间和运行效率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叙述了持续对象的实现方法,详细给出了基于优先级和LRU算法的持续CORBA对象管理策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信号量来解决对象互斥调用的控制方法.算法复杂性的分析结果表明,当对象索引表中的对象按对象ID的顺序排列时,其时间复杂度为O(logn2),其他情况为O(n).所提出的持续CORBA对象管理策略已被应用于实际的系统中.  相似文献   

18.
目标函数对神经网络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常用目标函数的性能,网络的收敛性及其统计特性影响的系统分析,给出了基于李雅普洛夫定理的有关收敛性的理论证明。理论分析和相关实验表明,神经网络采用选择性强的目标函数其逼近能力也强,而选择合适的目标函数,可以保证神经网络逼近是对函数的无偏估计。  相似文献   

19.
离合词的动宾化是指在言语过程中离析词语并对词内结构进行了重新分析的现象。它可以有四种情况:将非常规宾语重新分析为常规宾语,将非名词性语素重新分析为名词性语素,将非动词性语素重新分析为动词性语素以及单纯复音词的动宾化。触发动宾化的原因有句法因素、语用因素和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20.
The thermodynamic influence of quantum probing on an object is studied. Here, quantum probing is understood to be a pre-measurement based on a non-demolition interaction, which records some information of the probed object but does not change its energy state when both the probing apparatus and the probed object are isolated from the environment. It is argued that when the probing apparatus and the probed object are immersed in the same equilibrium environment, the probing can affect the effective temperature of the object or induce a quantum isothermal process for the object to transfer its energy. This thermodynamic feature can be regarded as a witness of quantum prob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