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水稻和小麦胚乳发育的比较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以水稻盐粳235和小麦杨麦5号为,和整体解剖和树脂包埋切片等方法比较研究了这两种作物胚乳细胞分裂、分化和充实的特点,两者发育的主要差异有:(1)水稻胚囊呈香蕉形;小麦胚乳囊呈现瓜子形,小麦的游离核与胚乳细胞要比水稻大;(2)水稻游离核的分裂以无丝分裂为主,而小麦游离核的分裂以有丝分裂为主,水稻游离核及细胞的分裂速度较小麦快,(3)水稻胚乳细胞中淀粉体约在花后第4天出现,蛋白质体约在花后第5天出现;小麦胚乳细胞中淀粉体约在花后第7天出现,而蛋白质体约在花后第9天出现;(4)水稻胚乳淀粉体中含有多个淀粉粒,而小麦胚乳淀粉体中仅含有一个淀粉粒;(5)水稻胚乳含两种蛋白质体类型,即PB1和PB2,而小麦胚乳只含有一种蛋白质体;(6)水稻胚乳的背部有多层糊粉层细胞,其细胞壁上没有内突,而小麦腹部(沟)维管束的糊粉层细胞壁上有内,帝些细胞进而转化为胚乳转移细胞。  相似文献   

2.
采用整体解剖法观察了烟草种子胚乳细胞的增殖动态,用树脂包埋切片法和组织化学染色法研究了种子发育及其养分积累的过程。结果如下:①在种子发育过程中形成的胚乳细胞数有近半数因胚生长而解体;②胚发育的前期从珠被绒毡层获取养分,后期养分从胚乳细胞获取;③种子中的淀粉粒只在珠被中积累,花后6d达到最大值,花后13d消失;④花后12d蛋白质开始积累;⑤种子中的油脂约在花后5d开始积累;⑥种子发育初期,营养物质直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石腊切片法和组织化学方法对羊草的胚乳发育以及颖果发育过程中淀粉的累积和动态进行了研究。结论如下,羊草的胚乳发育为核型。游离核分裂的方式为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椭圆形胚期,胚乳开始细胞化,细胞化顺序从珠孔端到合点端。首先游离核之间出现成膜体,经细胞板产生初始垂周璧,经过一段“开放细胞”时期,以后形成平周壁。羊草胚乳细胞增生无形成层状结构存在,各层细胞均可分裂。在珠孔端的胚乳细胞中见到核穿壁现象。子房壁内淀粉的积累从胚囊成熟期开始增长,到二细胞原胚期达到最高峰,以后随胚乳淀粉的积累而下降。最后胚成熟时子房壁组织解体。中央细胞中不含淀粉,受精后初生胚乳核周围出现大量淀粉,游离核时期淀粉消失,单层细胞的胚乳内淀粉重新出现,以后淀粉含量迅速上升。珠心、珠被、反足细胞都不含淀粉。宿存助细胞具丰富的淀粉。  相似文献   

4.
1994 ̄1997年对小麦籽粒胶乳细胞增殖与充实的生理基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蔗糖磷酸合成酶(SP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高,丙二醛(MDA)含量低,光合功能强的花后叶片处理制造并输出光合产物多、胚乳细胞数多、粒重高。在胚乳细胞增殖阶段,籽粒中蔗糖合成酶活性低,有利于维持籽粒中较高蔗糖浓度,促进胚乳细胞增殖,而在充实阶段,较高的蔗糖合成酶活性有利于促进蔗糖向淀粉转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花后早期高温胁迫对小麦籽粒形态和颖果发育的影响,为小麦响应逆境胁迫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以新疆主栽品种新春11号为实验材料,于花后5~8d进行高温处理,对花后各时期籽粒进行形态和细胞学观察,测定籽粒各时期鲜、干重,胚乳细胞数目变化及胚乳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发生情况。结果花后早期高温处理显著影响小麦籽粒形态、鲜/干重、果皮和胚的发育、胚乳细胞数目及胚乳PCD的发生。花后早期高温处理在小麦籽粒发育早期使籽粒的鲜重、干重及胚乳细胞数目分别较对照增加6.71%、9.63%和8.23%,同时加快了果皮及胚组织的发育进程;而在籽粒发育的中后期则阻碍了籽粒发育,其最终粒重和胚乳细胞数目分别降低了4.27%和9.74%,显著低于对照;同时抑制了果皮及胚组织的发育,但促进了胚乳PCD的进程。花后早期高温胁迫显著促进小麦籽粒早期发育,但抑制了籽粒后期发育。结论表明花后早期高温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速细胞衰老进程,使其早衰,从而对小麦产量与品质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施氮处理对稻米淀粉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处理对梗稻“农垦57”和籼稻“IR36”两个水稻品种颖果淀粉积累的影响。结果如下:(1)灌浆期颖果中可溶性糖含量随着籽粒灌浆天数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籼稻变化明显快于梗稻。增加穗肥施氮量可降低灌浆初期颖果中可溶性糖含量、(2)颖果中淀粉和直链淀粉含量随籽粒灌浆天数的增加而逐渐上升,增加穗肥施氮量能显著降低颖果中直链淀粉含量、(3)颖果中支链淀粉在花后0-10d内增加较快,以后则保持较高比率缓慢地增长,施氮对支链淀粉含量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于1993年以扬麦5号为材料,通过盆载方式,分析了高温和肥料处理对小麦花后籽粒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高温能降低叶片光合强度,加速叶片衰老;籽料形成期高温明显减少每穗粒数,灌浆期高温显著降低最终粒重;低速高温加速衰老,而高肥级缓解高温引起的伤害;高温和不同肥料处理并不发迹同一穗中不同粒位间粒重的分布和胚乳细胞数的分布现象;花后14天前高温促进籽粒胚乳细胞数的增加,而14天后高温则有抑制籽粒胚  相似文献   

8.
人心果大,小孢子,胚及胚乳的发育和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报道人心果(Manilkarazapota)大、小孢子,胚和胚乳的发育和结构。研究结果如下:1、胚囊的发育属蓼型;胚乳的发育属核型;小孢子的发育属连续型。2、胚珠倒生,具单层珠被.3、4分体的细胞发育是不同步的。4、成熟的花药约有1/4-1/3花粉粒是败育、干瘪的。  相似文献   

9.
皮燕麦胎胚发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皮燕麦(Avena sativa)的胚囊为八核型,其双受精属有丝分裂前类型。 2.皮燕麦为核型胚乳,珠孔端具多核管状吸器,深入珠心组织。 3.胚与胚乳的发育过程如下: (1) 原胚期(花后一天半至5或6天):受精卵第一次分裂为横分裂,顶细胞为纵分裂。时颖果处于发育早期,开始为游离核时期。花后三天,胚乳内开始形成细胞壁,并且细胞中呈现单淀扮粒,这时颖果开始灌浆。皮燕麦的原胚胚柄不发达,于多细胞愿胚时已退化。(2)胚器官分化期(花后5或6天至9或10天):颖果处于灌浆后期,胚乳细胞已全部形成,细胞内由单淀粉粒综合成复淀粉粒。胚的器官相继形成 (3)胚成熟期(花后10或11天至20或21天):胚各器官进一步分化和成熟。时颖果处于成熟阶段,胚乳细胞中已充满复淀粉粒。细胞核由变形,肿胀,最后解体。作者于1983和1985年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燕麦属中的裸燕麦(A.nuda)曾做过系统的胚眙学研究。本文在以上基础上对燕麦属的另一个种——皮燕麦的胚胎发育进行初步观察。目的在:①该种植物的胚胎发育前人并未做过,研究它为植物胚胎学贮存和累积新的信息。②农业育种上常采用皮、裸燕麦进行杂交,以改良品种。研究其胚胎发育过程可为农业育种工作者提供形态学指标。③以皮燕麦的胚胎发育过程与裸燕麦等禾本科其它种(水稻,小麦等)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0.
华北驼绒藜胚胎发育过程及多糖变化的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PAS法和铁矾苏木精染色,观察华北驼绒藜胚胎发育过程.结果显示胚胎发生的类型属于藜型;合子发育为直线型四细胞原胚和近似T型的四细胞原胚;胚乳发育为核型;在胚发育过程中出现异常现象,球形原胚后期不进行子叶的分化,胚体呈椭圆形生长.胚发育过程的营养来源于珠心组织积累的可溶性多糖、胚乳组织等;从胚发育过程中的营养供应分析,出现异常发育不是营养缺乏所导致的.胚后期的异常发育可能是驼绒藜种子败育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1.
利用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国槐成熟种子胚乳和子叶的显同与亚显微结构,结果表明:成熟胚乳细胞多糖贮藏于细胞上,除糊粉层外,胚乳细胞几乎完全由半乳甘露聚糖所填充,原生质体被挤压收缩成很小的不规则形状,其中有贮藏蛋白体,无淀粉粒。面成熟子叶叶肉细胞脱水收缩,胞质中主要被蛋白体,脂体和少量淀粉所填充,大部分细胞器消失。  相似文献   

12.
观察了诺丹冰草胚和胚乳的发育过程.一般合子第一次分裂为横分裂,但偶见有斜分裂,形成顶细胞和基细胞.顶细胞纵分裂,基细胞横分裂,胚胎发生属紫宛型.一个助细胞于受精前解体,宿存助细胞生存到椭圆形胚期.丝状器具强的PAS正反应.反足细胞于受精后增殖并保留到多细胞原胚时消失且无多糖反应.核型胚乳,胚乳细胞化开始于多细胞原胚期.成熟胚乳细胞中具许多大的淀粉粒.种子有胚乳.发现有原胚的移位及胚囊中缺少胚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应用树脂薄切片的甲苯胺兰O-PAS反应结合苏木精整体染色法,对秦艽胚珠发育过程中淀粉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胚珠发育早期,其任何部位均未见淀粉料,稍后首先在合点区出现淀粉粒,再从合点向珠孔端逐渐扩大分布范围,开花前,珠被细胞中出现淀粉积累的两个高峰:大孢子母细胞时期;成熟胚囊时期,珠被细胞中淀粉粒增长迅速,数量多,个体大。胚囊成熟时,卵细胞内,次生核周围也积累许多淀粉粒。受精后,珠被及胚囊内淀粉  相似文献   

14.
芒苞草(Acanthochlamys bracteata)为珠孔受精,进人胚囊的二个精子分别与卵细胞和中央细胞的次生核进行正常的双受精,其受精作用属有丝分裂前型.受精后的初生胚乳核立即分裂,其发育方式为核型。合子休眠期较长,胚胎发育过程中基细胞有两种分裂方式。也观察了在以上发育过程中蛋白质与淀粉粒的积累与消失。  相似文献   

15.
水稻胚乳淀粉积累及其结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水稻胚乳的发育,胚乳淀粉的积累、胚乳淀粉细胞的生化变化及其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和胚乳淀粉细胞结构与稻米品质的关系综述了水稻胚乳淀粉积累及其结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在祝光苹果的生理落果期中,观察到两个明显的落果高峰。第一个落果高峰出现在盛花后第二周。此期正常果的胚株内,胚已发育至线形胚阶段;胚乳处游离核时期;珠被、珠心细胞和胚乳游离核周围均有淀粉粒分布。而此期落果中,多数胚珠的珠心和内球被退化,没有胚和胚乳的发育;仅存的外珠被中也未见淀粉粒。第二个落果高峰出现在盛花后第五周。此期正常果的胚珠内,胚处于心形期至鱼雷期;胚乳已细胞化:胚囊和珠心组织中淀粉粒消失;珠被中淀粉粒增多。而此期落果的胚珠内,胚处心形期;胚乳出现退化迹象;珠被中淀粉粒较少;承珠盘细胞内出现棕褐色沉积物。  相似文献   

17.
应用光学显微镜对夏枯草胚和胚乳的发育进行了初步观察.胚乳为细胞型.初生胚乳细胞横裂一次,形成上、下两个细胞,上面的即合点室细胞,下面的细胞再横裂一次形成中间细胞和珠孔室细胞.三者分别发育成二核的单细胞合点吸器、胚乳本体和二核的单细胞珠孔吸器.胚胎发育为柳叶菜型.成熟胚直立,具两片长大的子叶.  相似文献   

18.
利用石蜡切片技术对筋仔树(Mimosa bimucronata)叶片进行解剖研究.结果表明,筋仔树的叶是异面叶,表皮角质层的角质化程度随发育的进行而增大.叶肉细胞排列紧密,在海绵组织和栅栏组织之间具有贮藏组织.叶脉维管组织发达,具四级叶脉组成脉序,第一级、第二级叶脉类型属半周韧、有限维管束;第三级、第四级叶脉类型属外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