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寻下颌骨多发性粉碎性骨折病人的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方法:46例外伤性下颌骨粉碎性骨折病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ASA:Ⅱ-Ⅲ级,年龄14~56岁.随机分为三组:A组13例选局麻+神经安定麻醉完成手术(局麻药为0.375%布比卡因;神经安定药为氟芬合剂;术中给予鼻导管吸氧;B组11例先在局麻下行气管切开,从气管切开处放入气管导管,吸入笑气-氧气-异氟醚进行麻醉维持,并保持自主呼吸,术毕换气管导管为气管套管回病房.C组22例均为清醒鼻腔插管,插管前先准备鼻腔及气管,用麻黄素30mg+2%丁卡因3ml分次点滴相对较通畅的一侧鼻腔,行环甲膜穿刺后用2%利多卡因2ml注入气管,5min后重复一次.10min后即可行鼻腔清醒盲探插管.插管成功后仍然吸入笑气-氧气-异氟醚维持麻醉.待病人意识消失后给万可松维持肌松并控制呼吸.结果:A组镇痛不完全;B组术中镇痛完全;C组术中镇痛镇静完善,术毕待患者清醒后即可从鼻腔拔出气管导管,回病房后无需特殊护理.结论:对于外伤性粉碎性下颌骨骨折的患者,术中采用鼻腔清醒盲探气管插管行全身麻醉的麻醉方法较为安全有效,且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2.
王书宝  谭海龙 《甘肃科技》2011,27(11):160-161
探讨了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在小儿唇腭裂修复手术中应用的优势。30例择期行唇腭裂修复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术前准备、麻醉诱导均无差异,I组采用经鼻插管钳引导的气管插管;II组采用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插管,每组15例。观察插管平均时间及上呼吸道损伤程度。经鼻盲目气管插管一次成功率低,仅70%,且操作时间长,损伤大。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插入并留置,插管一次成功近为100%,可在3m in内完成,减少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麻醉的风险。通过实践体会到,在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具有以下优点:操作全过程在直视下进行,解剖位置清晰,不必反复试插、创伤小、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3.
气管内插管与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简便、安全、有效,在临床的抢救、治疗中应用广泛,有效地提高了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且大大减少了护理工作量.该文结合多年的护理工作经验,通过76例气管内插管与92例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的案例分析,总结气管内插管与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术在临床抢救、治疗中的应用及注意的事项,目的是提高气管内插管与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术的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4.
第三代喉罩在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第三代喉罩(食管引流型喉罩通气道,PLMA)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妇科腹腔镜择期手术病人8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喉罩组(P组,40例)和气管插管组(T组,40例).记录两组患者气腹前后的气道峰压(PPEAK)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插管或置喉罩前、插管或置喉罩后1 min、拔管或拔喉罩前和拔管或拔喉罩后1 min的动脉压(MAP)和心率(HR);观察插管或置入喉罩时、拔除前后及术中相关并发症.结果:两组在间歇正压通气(IPPV)期间PPEAK和PETCO2随麻醉、气腹的影响变化一致(P<0.01),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插管(罩)期和拔管(罩)期MAP和HR在T组明显升高(P<0.05),P组无明显变化(P>0.05);拔管(罩)期T组体动、呛咳发生率明显高于P组(P<0.05);术后24 h咽痛、声嘶发生率T组明显高于P组(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中Proseal喉罩可以达到与气管插管一样满意的通气效果,具有血液动力学平稳、操作简便、咽痛、声嘶发生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小尾寒羊脊柱变化趋势与人的有很多相似之处,随着外科模型的发展,成为研究脊柱发病原因与治疗方法的重要实验用动物模型。在羊脊柱外科实验中,对羊进行气管插管可以保证呼吸道畅通、辅助呼吸、便于监测调控、减少术中牵拉对气管的损伤。羊气管的长度较猪长,而且其嘴开口度有限,插管难度相对较大,而市售气管插管长度又不够。笔者经多次尝试后,自制了气管插管。应用自制的气管插管及工具,进行插管时,应熟悉羊的呼吸系统生理解剖结构,采用正确的气管插管方法。笔者对文献进行检索,发现相关文献较少,因之对小尾寒羊麻醉、对羊仰卧位麻醉后气管插管、术中监测及术后护理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为实验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锁骨骨折不退针、愈合快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骨园针顺行穿针内固定术。结果顺行穿针法56例平均手术时间为50分钟,术中出血约60ml,均一次成功,术后无感染,照片示骨折处对位满意。结论顺行穿针法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切口出血少、操作简便、固定可靠、术后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寻下颌骨多发性粉碎性骨折病人的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方法:46例外伤性下颌骨粉碎性骨折病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ASA:Ⅱ—Ⅲ级,年龄14~56岁。随机分为三组:A组13例选局麻+神经安定麻醉完成手术(局麻药为0.375%布比卡因;神经安定药为氟芬合剂;术中给予鼻导管吸氧;B组11例先在局麻下行气管切开,从气管切开处放入气管导管,吸入笑气—氧气—异氟醚进行麻醉维持,并保持自主呼吸,术毕换气管导管为气管套管回病房。C组22例均为清醒鼻腔插管,插管前先准备鼻腔及气管,用麻黄素30mg+2%丁卡因3ml分次点滴相对较通畅的一侧鼻腔,行环甲膜穿刺后用2%利多卡因2ml注入气管,5min后重复一次。10min后即可行鼻腔清醒盲探插管。插管成功后仍然吸入笑气—氧气—异氟醚维持麻醉。待病人意识消失后给万可松维持肌松并控制呼吸。结果:A组镇痛不完全;B组术中镇痛完全;C组术中镇痛镇静完善,术毕待患者清醒后即可从鼻腔拔出气管导管,回病房后无需特殊护理。结论:对于外伤性粉碎性下颌骨骨折的患者,术中采用鼻腔清醒盲探气管插管行全身麻醉的麻醉方法较为安全有效,且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8.
气管插管配合静脉复合麻醉用于儿童扁桃体切除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儿童85例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儿童切除扁桃体。方法:术前和术后详细充分准备如:查心电图、凝血酶元时间,血小板和胸透等。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下配合扁桃体切除。结果:85例全部治愈,无1例并发症。结论:术前详细询问病史,认真查体和麻醉等的准备,是摘除儿童扁桃体的关键,术前、术后认真护理可提高手术的疗效,大大降低了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60例不同麻醉下实施乳癌根治术病例的临床观察,比较其在术中呼吸循环等方面的变化,结果表明,硬膜外麻醉用于乳癌手术,对呼吸循环有一定的影响,易出现阻滞不全;而气管内插管复合静脉麻醉则具有呼吸,循环稳定的优点,亦易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0.
许登平 《甘肃科技》2012,28(16):162-163
探讨了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体会.对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采取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方式,麻醉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监测心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以及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2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麻醉效果,麻醉苏醒平稳,时间短,全身麻醉后大多数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只有少数患者出现了应激反应.对于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术前麻醉医师只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术前访视,详细阅读病历及各项检查,询问病史及既往史,和患者沟通解除其手术顾虑,和手术医生协商,针对原发病给于治疗,提高患者的心肺储备功能,合理使用对呼吸循环影响轻微的麻醉药物,术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加强呼吸、循环监测,及时准确地处理术中出现的并发症状,对基层医院来说,气管插管麻醉是安全有效的首选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无肌松药下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在困难气道光棒引导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10月在成都医学院附一名山分院行气管插管术的困难气道患者82例进行研究.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瑞芬太尼单次注射的给药方法,观察组则采用靶控输注的方式麻醉.比较2组患者插管成功率、应激反应指标、生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术前不同时机进行尿管留置对全身麻醉患者在麻醉后恢复室内(PACU)苏醒时对尿管耐受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施行开腹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40例,A组患者术前1h行导尿术,置尿管前以利多卡因凝胶进行尿道表面麻醉;B组在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行导尿术,同A组一样利多卡因凝胶进行尿道表面麻醉。C组患者在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行常规导尿术。术后送PACU,观察3组患者苏醒期尿管耐受情况。结果与B组和C组相比A组患者苏醒期尿管耐受良好,与B组和C组相比有明显的区别。结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患者手术前留置尿管可以提高患者术后麻醉苏醒期对尿管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耳后微创入路治疗髁突中低位骨折的可行性。方法经过耳后切口进入到髁突外侧,利用内镜辅助完成髁突骨折复位内固定,重建正常咬合关系。结果复位固定60例患者,术后无面神经损伤,张口度正常,张口型无偏斜,咬合关系正常。结论内镜辅助耳后微创入路复位与固定髁突中低位骨折安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了创伤,瘢痕隐蔽。  相似文献   

14.
评价同侧髋臼及骨盆同时骨折患者经腹直肌外缘的直切口(腹外直切口)入路进行手术的临床疗效。选择经腹外直切口入路手术治疗同侧髋臼及骨盆同时骨折24例患者,18例患者单纯髋臼前部及骨盆骨折,在平卧位下实施经腹外直切口入路的复位及固定;6例患者骨折涉及髋臼的后壁及后柱,在漂浮体位下实施腹外直切口联合后侧K-L入路的复位及固定。髋臼骨折术后复位质量评定:13例解剖复位,8例满意复位,3例不满意复位。术后发生坐骨神经损伤的症状1例患者,另1例患者的腹壁切口出现皮下脂肪液化。术后6个月评定疗效:优16例,良6例,可2例。同侧髋臼及骨盆同时骨折经腹外直切口入路进行手术,对于累及前柱、方形区的髋臼骨折术中可充分暴露并及时处理,也可同时对同侧耻骨上支、骶髂关节及髂骨翼周围的骨折给予有效复位及固定,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脑出血患者急诊手术的麻醉技术,减少与麻醉相关的并发症发生.方法:在15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急诊手术中,采用快速静脉诱导气管内插管,用异丙酚微量泵静注复合全麻;甘露醇等降低颅内压;乌拉地尔控制高血压.结果:150例患者术中术后状态平稳,无麻醉并发症.结论:采用快速静脉诱导气管内插管,用异丙酚微量泵静注复合全麻;甘露醇等降低颅内压;乌拉地尔控制高血压能够较好的满足麻醉要求,提高围手术期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下颌角骨折线上的阻生智齿的不同处理方式来了解其对下颌角骨折复位术后的影响,从而对骨折线上的阻生智齿的去留形成一定的认识.方法 分析我科室从2001年3月至2007年5月问收治的67例含有阻生智齿的下颌角骨折病例,分别统计出拔除阻生智齿及保留阻生智齿的治疗效果,从而对其作出评价.结果 67颗阻生智齿中,拔除38颗,其中术后感染4例,咬合关系欠佳3例,无1例出现神经损伤及钛板断裂取出.保留29颗,其中感染3例,咬合关系欠佳2例,无1例出现神经损伤及钛板断裂取出.两种方式的治疗效果经χ<'2>检验无显著差异性.结论 骨折线上的阻生智齿是否拔除并不会明显影响到骨折复位术后的效果,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拔除阻生智齿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美托络尔对麻醉诱导气管内插管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以异丙酚2 mg/kg静注麻醉诱导,于异丙酚前3 min A组给于0.9%N·S 2.0mL,B组给于美托络尔0.04mg/kg,观察诱导前、插管前、插管后不同时段的SBP、DBP、HR变化.结果 插管前两组的SBP、DBP均有下降,HR亦有下降,但均在正常范围内;插管后,A组各项指标则均有大幅度上升,而B组各项指标有轻微波动,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前使用美托络尔可以有效地预防插管时的血压、心率剧烈波动,使患者血流动力学维持在较平稳状态,该给药方法起效快、简便、且安全可靠,值得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内的应用价值。方法90例气管切开术病人分为两组:传统气管切开组和PDT组,观察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手术死亡率。结果与传统气管切开术相比,PDT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1);手术切口长度缩短(P〈0.01);出血量减少(P〈0.01);两组皮下气肿和插管失败率,套管脱出、肉芽/疤痕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0.0、0、0和11.23%,11.23%,7.25%,7.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是一种微创的、快捷的急救技术,适合于ICU的危重病人,在ICU人工气道建立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异丙酚在喉部手术前行气管切开期间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择期喉部手术患者24例,每组12例,随机分为异丙酚组(Ⅰ组)和局麻组(Ⅱ组).Ⅰ组患者在局麻前给予异丙酚1~2 mg/kg缓慢静脉注射,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意识丧失后给予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再行气管切开.Ⅱ组患者仅在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下行气管切开.记录切皮前、切皮时、插管时、插管后1 min、插管后3 min时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脉搏氧饱和度(SPO2),观察患者呼吸抑制发生率,燥动发生率及术后遗忘率.结果 切皮时,插管时及插管后1 min,3 min Ⅱ组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较Ⅰ组患者明显升高,躁动发生率Ⅱ组患者明显高于Ⅰ组患者(P<0.05),呼吸抑制发生率及脉搏氧饱和度(SPO2)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异丙酚用于喉部手术前气管切开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异氟醚全凭诱导麻醉下更快捷有效的大鼠气管插管方法。方法 将40 只大鼠随机分成经口可视喉镜组和经颈透照直视组两组,比较插管时间、插管次数、一次插管成功率。结果 经口可视喉镜组的插管操作时间、插管次数、一次插管成功率均优于经颈透照组(P<0.05)。结论 采用自制器材的经口可视喉镜插管法优于经颈透照直视组插管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