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水体底泥污染是一个世界性环境问题.为了研究养殖水体底泥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以及植物修复,通过测定养蟹塘底泥中Cr、Cu、Zn、As、Cd、Pb的含量,用Hakanson提出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养殖水体底泥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同时对养殖螃蟹体内的重金属含量进行对比分析.另外,通过冬麦草对底泥中的重金属进行植物修复,研究冬麦草富集重金属的能力.研究发现养殖塘底泥中Cd的生态风险最高,其它重金属均显示具有轻微的生态风险.底泥中6种重金属总的潜在生态风险按照不同的参照标准显示为轻微或中等程度.螃蟹体内的Cr、As含量较高,且冬麦草对底泥中Cr、As的去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神府矿区煤矸石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矿区煤矸石堆放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选取神府矿区煤矸石周边土壤为研究对象,探讨矿区煤矸石释放的重金属Pb、Zn、Cu、Cd、Ni、As、Cu对周边土壤污染危害状况.并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研究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等级.结果表明:神府矿区煤矸石周边土壤内重金属Pb、Zn、Cu、Cd含量均严重超过中国土壤元素背景值,其中各矿区煤矸石周边的重金属Pb、Cd的单项潜在生态风险等级均达到2级,属于中等污染;神府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为193.83,污染等级为3级风险,属显著污染.此外,煤矸石周边土壤淋溶实验显示重金属Pb、Zn在土壤中的溶出率高达50%多,表明重金属Pb、Zn在土壤中易发生转移.  相似文献   

3.
科学的环境风险筛选不仅对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营提供环境安全方面指导,也对企业周边生态环境稳定具有重大的意义.采用TOPSIS法筛选石油化工企业风险因素,最终筛选出12个风险,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个风险的权重,结果表明,石油化工风险评价权重排序依次是安全管理措施(0.5584)、危险化学品及工艺(0.3196)、受体敏感(0.1220),说明石化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应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安全管理意识,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日常监管,为企业周边生态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4.
污染物生态风险评价是近年来国内外一直关注的热点,已有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多种生态风险评价的方法与模型,通过建立不同的指标对环境介质中污染物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价,以期预测其不利的生态影响,也可以对过去某种因素导致的生态变化的可能性进行评估。回顾了生态风险评价的发展历程,归纳了水、沉积物和土壤中污染物的生态风险评价模型与方法,总结了风险熵法(RQ)、AQUATOX模型、物种敏感度分布曲线法(SSD)、地积累指数法(Igeo)、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确定的生态风险等级,根据不同环境介质中的污染物类型及浓度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生态风险评价。今后应对不同环境介质中多种污染物共存时的生态风险评价给予更多关注,并丰富生态风险评价的方法体系,为确定更为恰当的不同类型污染物的生态风险评价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环境事件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一套针对重大环境事件的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估方法,该方法以高风险优先控制为原则,以指导场地应急修复为目的.在污染源识别中,依据事故企业所属行业,快速圈定可能出现的污染物种类及其对场地的影响范围,估算污染物总量,判定污染物分布及影响深度;在取样方案设计中,提出针对事故污染发生特点和场地特征设置的取样方案;在暴露评价中,暴露途径的选择以该途径能在应急修复技术范围内得到有效控制为原则,暴露途径一般应包括:食入消化,呼吸吸入,饮用场地内地下水3种;在风险表征中,分别对污染物在多种暴露途径下的总风险值和同一种污染物在不同暴露途径的风险值进行排序,优先控制高风险污染物和高风险的暴露途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高,对养殖水体环境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关注.重金属作为一种高持久性的污染物,其在环境中的存在可能给人们带来较高的健康风险.测定了虾塘生态系统中水体、动植物、底泥的Cr,Cu,As,Cd,Pb含量,研究了五种重金属在底泥中的赋存形态,用潜在生态污染指数法评价了底泥和水体的重金属生态风险.研究发现养殖水体的重金属生态风险等级为轻微,底泥的重金属生态风险等级为轻微或中等.比较所研究的几种重金属,水体中Cu的生态风险最高,底泥中Cd的生态风险最高,其他重金属生态风险等级均为轻微.研究结果表明,虾的As含量较高,而其他金属含量均低于标准值.虾体内Cr,As,Cd,Pb的富集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虾壳肌肉虾头,Cu主要在虾头中富集.底泥中Cr,Cu,Cd,Pb主要以络合态和残渣态的形式存在,较难被生物吸收,而30%左右的As以可交换态形式存在,易被生物吸收.  相似文献   

7.
提出一套针对重大环境事件的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估方法,该方法以高风险优先控制为原则,以指导场地应急修复为目的.在污染源识别中,依据事故企业所属行业,快速圈定可能出现的污染物种类及其对场地的影响范围,估算污染物总量,判定污染物分布及影响深度;在取样方案设计中,提出针对事故污染发生特点和场地特征设置的取样方案;在暴露评价中,暴露途径的选择以该途径能在应急修复技术范围内得到有效控制为原则,暴露途径一般应包括:食入消化,呼吸吸入,饮用场地内地下水3种;在风险表征中,分别对污染物在多种暴露途径下的总风险值和同一种污染物在不同暴露途径的风险值进行排序,优先控制高风险污染物和高风险的暴露途径.  相似文献   

8.
为了综合量化富营养化水体的随机不确定性和模糊不确定性,评价水源污染风险,该文以微囊藻毒素为风险指示物,采用随机数值模拟预报水体中污染物浓度,并用模糊隶属度函数表征污染物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毒性标准,建立了模糊-随机风险评价模型.针对污染物存在的环境风险、健康风险和生态风险,建立模糊集规则以获取综合风险水平,从而得到风险水平与决策行动的关系.将该模型用于某饮用水源2种不同环境质量标准的情景分析,证明了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渤海湾秦皇岛段潮间带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对秦皇岛段潮间带表层沉积物的调查研究,分析了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d的污染特征,并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其评价.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Cu,Pb,Zn的平均质量分数符合国家土壤环境质量的一级标准,Cd平均质量分数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的4.6倍.4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顺序是CdPb,CuZn.各样点Cu,Pb,Zn均属于轻微生态风险程度;而Cd具有很强-极强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可能会影响近岸水体和海洋生物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广西龙江河水体为研究对象,对龙江河地表水体中As、Cd、Zn、Pb、Cu等重金属污染物含量进行分析测定,以阐明龙江河水体重金属污染物的分布特征和风险水平。【方法】运用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龙江河水质等级和水体中重金属引起的健康风险水平进行评价。【结果】各采样点的重金属含量均符合Ⅱ类水质标准,龙江河13个采样点水质均属重金属未污染状态,水质清洁。龙江河重金属As和Zn的健康风险值大于Cd、Pb、Cu的健康风险值,但均低于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5.0×10~(-5) a~(-1)。【结论】龙江河水体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与健康风险值所反映的水质状况规律一致,均表现为中下游较上游的结果要稍高一些。As是龙江河水环境产生健康风险的主要污染物质,应该作为龙江河水环境风险管理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11.
为了模拟计算研究区长江沿岸污染带的污染负荷量,应用有限体积法及通量向量分裂方法(FVS)建立了考虑非点源影响的平面二维水环境数学模型;同时对水源地河床演变和岸线开发利用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岸线污染负荷总量超标,水源地受岸源污染较重;水源地近期萎缩较快,河床处于淤积阶段.  相似文献   

12.
赣江由南向北纵贯整个江西省,是长江中游重要的一级支流。赣江流域的重要枢纽工程通过对水资源的调控,实现防洪、发电、供水、灌溉、航运等多种功能,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但水利枢纽工程在施工期和营运期可能对水库淹没区、坝址及坝址下游等区域的自然生态和社会环境产生一系列影响。分析了水利枢纽工程主要生态环境影响及影响特征,为工程环境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筑坝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及水库生态调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阐述了大坝建造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途径:通道阻隔、水库淹没、径流调节、水温变化等,探讨了大坝建造对河流水文特性、化学特性、通道作用等生态功能的影响方式,并结合实际案例,提出对于已建工程可通过水库运行调度方式的调整,减缓其生态影响.其主要包括:结合河道及流域的生态保护目标采取不同的调度措施,保证合理的下泄生态流量;采取联合调度方式保持水库及下游水质;采取人造洪峰保护水生生物及鱼类资源;对湿地、湖泊进行人工补水等.建议水库运行调度应在考虑工程功能的同时,兼顾坝下及水库的生态功能,以达到流域水资源开发与保护流域健康的生态系统相协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高科技园区的区位独特,与城市唇齿相依。国内外大部分高科技产业园区都位于城市郊区,这里高科技人才集聚.智力密集型产业集中,创新空间狭小,创新能力强大,生态环境良好,便于激发人的灵感,因而与城市之问保持着一种经常性的动态和谐关系.这种和谐关系理论上可以通过景观园林设计的方法获取。为了实现高科技园区与城市协调发展的动态和谐,最大限度地提高区域的和谐度,建议采取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划设计、景观设计等手法,强化园区生态景观的视觉效果和美誉度,创造具有人文关怀惠义的地理环境和休闲康乐空间,建设一个生产劳动空间与休闲娱乐空间合二为一、相互渗透的绿色的高科技产业园区。  相似文献   

15.
广西沿海赤潮多发区高浓度氮磷营养元素来源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广西沿海赤潮多发区氮磷营养元素的来源,分析广西沿海赤潮发生的影响因素,为预防或减少赤潮灾害发生、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现场调查以钦州湾海域为研究对象,测定表层海水的溶解态氮(DN)、溶解态磷(DP)含量并分析其分布特征,结合历史资料追溯高浓度DN、DP来源及污染物输运过程。【结果】钦州湾内高浓度DN、DP分布区与入海陆源工业污染排放区不一致,离工业污染区近的地方DN、DP浓度偏低,而离工业污染区远的地方DN、DP浓度反而偏高。【结论】广西主要入海河流各类污染物的增加以及不同的海域通过动力途径输送而来的海水可能是广西沿海赤潮多发区的高浓度氮磷营养元素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6.
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保护能力格局与提升策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高质量发展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指导方针,推进上中下游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协同互动是重要的实现方式.该文选取了环保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单位GDP的耗电量、单位工业产值的污水排放量、空气质量指数(AQI)、气象灾害损失值、高危企业数量等六个综合反映生态经济、生态环境和生态风险的指标,借助2016年—2018年统计面板数据以及无量纲转换、累计求和、空间分析等方法,对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生态保护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保护能力提升潜力空间较大;城市生态保护能力与城市规模等级成反比;长江经济带中间低、周边高的反中心空间格局特征显著;城市之间呈现显著但较小的正向空间相关性.基于此,提出了进一步明确长江经济带建设思路、创新生态环境保护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白洋淀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对雄安新区及周边区域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掌握白洋淀流域地表河流水资源状况,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人工目视解译,分别获取了白洋淀流域河流2018年春季(枯水期)、2018年夏季(丰水期)干涸断流河段的空间位置、干涸长度以及干涸比等信息,并从干涸断流河流的空间分布、季度变化、干涸断流原因等方面进行了...  相似文献   

18.
运用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CCA)研究了12项水质指标对北江流域大型底栖动物分布的影响. 结果表明,物种与水质因子的相关性在95%以上,说明大型底栖动物在北江的分布与水质因子有密切的联系. 温度、pH值、电导率、化学需氧量和硅酸盐是影响北江大型底栖动物物种分布的主导因子,氯化物、氨氮和总氮对其分布也有重要影响. 本研究共采集大型底栖动物46种,各类底栖动物对于生态环境的需求不同,在各水质因子的维度上呈现出生态分化现象. 北江以底栖动物为指示可以依次划分为污染物含量低,水质较好的绥江中下游地区;水质受到有机污染的干流;以及水质一般,尚未受到污染影响的北江上游各一级支流.  相似文献   

19.
利用Landsat遥感影像和MODIS数据集,得到和田河流域沙漠段河流水面面积和植被覆盖面积的时空分布特征.进一步分析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季节变化特征与景观格局指数,得到和田河流域沙漠段生态环境的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生态补水措施增加了流域的水体和植被面积,缓解了生态环境;并且生态补水后河流曲折系数下降,平均水面宽度增加,河流逐步朝平流化方向发展;NDVI的空间分布呈现河流两端植被覆盖量高,中间覆盖量低的特点.分析景观格局指数得到,生态应急补水使和田河流域沙漠段水体景观和植被景观分布呈现聚集分布,有效地缓解了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0.
以平顶山市新城区为例,对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进行了说明,通过分析可知平顶山市新城区生态适宜度综合评价值为2.05,属基本适宜范围.影响生态适宜度评分的主要因素为工业和生活组团的布局,跟当地大气环境质量较差、湛河水质超标也有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