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女作家李娟是新世纪具有诗性气质的一位散文家.她的创作以其文笔的空灵自然、题材的新颖独特和充满人文关怀的思想情感吸引并感动着众多读者.近几年,运用各种理论方法研究李娟散文的学者层出不穷.笔者立足文本,以李娟散文集《这世间所有的白》为对象对李娟的散文作品进行文本细读,探析其中蕴含的哲理.文章分四个部分,分别从人与自然、人与生活、人与他人,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中挖掘出李娟散文中对自然的敬畏与守护、对生活的洞察与融入、对他人的真诚与友爱和对自身的沉思与坚守等形而上的哲思.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女性散文是20世纪90年代一道绚丽的风景,其当前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生命体验的抒写,情感个性的张扬,女性话语的构建。本文试着对女性散文的当前特征进行一番梳理,找出女性散文还存在的一些缺点,展望女性散文今后的发展前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目前女性散文发展困境,并在某种程度上试图作出指引。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女性散文创作在现代语境中取得了不凡的成就,其意义表现在对中国现代散文史的勾连、对主流话语的解构、对散文特征的承传,这远远地超出了散文创作本身。  相似文献   

4.
李娟是近年来从新疆阿勒泰地区涌现出来的一位文坛新秀。目前她主要写作以阿勒泰地方生活背景的散文。她的写作不仅语言质朴清新,文字优雅而幽默,而且叙事从容大气,主题开掘较深,往往能从平凡琐碎的生活中开掘出深远的意义来。更重要的是,李娟作为一个汉族的移民,她显然代替当地阿勒泰少数民族作家完成了对地方文化进行形象阐释和书写的义务。就像是一部厚实而精彩的地方民族民俗志,通过她的文字,我们不仅了解到了当代阿勒泰地方的文化风俗流变,而且也了解到了阿勒泰地方各民族的当代生存状况。李娟的写作具有显著的人类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论90年代“女性散文”的概念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90年代散文创作高潮的到来,出现了一些新兴的散文概念,“女性散文”就是其中之一。“女性散文”依托于散文和女性文学这两个自身概念和范畴都极其复杂的文学领域,使“女性散文”的概念更加难以界定。本文通过对90年代“女性散文”概念的提出、使用和界定的分析,尝试对“女性散文”的概念做出自己的理论概括。  相似文献   

6.
进入20世纪90年代,女性散文的省查品格最终在转型期社会所带来的巨大的社会变动和对人们心灵的强烈冲撞中凸现出来,中青年女作家成为散文创作的中流砥柱;女性主义散文的创作势头表现得越来越强劲.  相似文献   

7.
女性散文叙事中的叙述干预具有鲜明的性别指向。以叙事学为基本理论方法,对萧红、杨沫、池莉等不同时期女作家的散文叙述干预进行分析,挖掘长期隐蔽于叙述话语"夹缝"中的女性话语,探讨它们在功能、形态、女性主义思想表现等方面的差异及其成因,是女性文学研究的新视角,对于揭示女性的现实文化生存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90年代散文创作高潮的到来,出现了一些新兴的散文概念,“女性散文”就是其中之一.“女性散文”依托于散文和女性文学这两个自身概念和范畴都极其复杂的文学领域,使“女性散文”的概念更加难以界定。本文通过对90年代“女性散文”概念的提出、使用和界定的分析,尝试对“女性散文”的概念做出自己的理论概括。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文坛,宗璞以小说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实,宗璞的散文艺术成就并不逊于小说。宗璞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影响,所以她的散文既具有中国传统散文的典雅,又表现出尊重个体生命价值的现代意识,另一方面,学者和女性的双重身份,也使宗璞散文呈现出深邃的生命意识与细腻的生命感悟并存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0.
继周涛、刘亮程等人之后,李娟成为备受关注的新疆散文作家,她扎根于阿勒泰哈萨克牧区,以在场者的姿态,或轻灵,或凝重,或伤感,营造出了意境优美,质地纯粹的散文世界,既传达了自我的处身性体验,也向世人展示了阿勒泰哈萨克牧民怡然自得、积极豁达的精神生态。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现代最早的、为数不多的著名女性学者,袁昌英的学术背景和学者气质深刻地影响了她的文学创作,使她在中国现代女性书写里程中展现一种别样的风采。她在戏剧创作中自觉地运用现代西方艺术创作方法表现女性生命体验,取得了较大成功;在散文创作中,她在表现女性独特和细腻的感受时,也呈现出一种智慧和从容的学者气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新时期女性散文的主要创作特征及审美价值。作者认为,新时期女性散文创作,“爱与美”的主旨一脉相承,同时又因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而有所深化和提升。更具现代精神的女性意识和丰富的艺术创造力,构成了女性散文独特的审美世界。  相似文献   

13.
林白是20世纪90年代崛起的有代表性的女作家之一,她的散文创作彰显了二维空间逼仄下的焦灼,在这强有力的逼仄下林白的散文创作表现出了殊途的双重转向:以向记忆邀约和对艺术与美的造访为代表的内转向与以对外围世界探索为代表的外转向。从林白的由向内转的自我逃避到向外转的自我挑战的转变中,可以看出作家在散文创作上走出自己固有的小天地,开始接触社会人生百态,在不丧失书写内心细腻世界的特质的同时,也走向了一条现实之路。林白这种困境中的突围为女性散文创作提供了全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北女作家散文创作成果斐然,研究者多集中于素素《独语东北》系列和迟子建散文,探讨散文创作的艺术技巧、文化内涵、女性创作特色等问题,但也有很多不足与缺失,为今后东北女性散文研究留下了空间。  相似文献   

15.
李娟的“羊道”系列是新世纪以来非虚构写作潮流的重要代表作品。她表现了边地牧民的人物性格与风俗习惯,以及边地动物的生活百态等。日常生活作为一种重要的创作方法,拉近了边地与中、东部地区的距离,打破了读者与边地之间的隔阂,也代表着一种谦虚、真诚的写作态度,是抵达真实的一种途径。李娟在描写边地日常生活的背后,对现代化进程中边地人与自然的命运进行了深度反思。  相似文献   

16.
在澳门,人们一般认为,散文是仅仅次于诗歌的重要文体。澳门散文有其独特的品质和发展足迹。文章从澳门散文发展的三个时期、澳门散文的主要特征、澳门散文类型和重要作家作品、澳门女性散文等方面入手,勾勒澳门散文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17.
在新时期的女性作家中,赵玫的散文以其女性特有的诗意与情调,显示出独特的韵味和魅力。本文从私人化写作与灵魂挣扎、情绪化的独语和诉说、散文创作的诗性追求等角度,对赵玫的散文作出分析和把握。  相似文献   

18.
陆九渊的文道观一方面是实本文末,一方面是文道一体。在肯定文学抒情本质的前提下,陆九渊强调散文内容要真实、充实。陆九渊重视文学形式,表现在散文上,即是重视散文的气象,赞赏简畅自然的文风,关注炼字及作文法度。陆九渊对散文创作的指示是强调要发明“本心”。  相似文献   

19.
电视散文是相对较新的电视艺术形态,文学化和抒情性的特性使其在表现社会问题性题材上缺乏表现优势,业界鲜有作品尝试。时至今日,电视散文应该与时俱进,贴近社会,找到一个合适的社会视角,实现社会性题材的突破。  相似文献   

20.
朱自清的散文在朴实、细腻、清新的风格中蕴含着浓浓的女性情结,这与作者独特的审美倾向、特殊的人生经历、高洁的人格追求和独具的性格情趣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作者情感表达的需要,同时也是传统文化和"五四"个性解放、特别是女性解放的思潮交互作用下的必然结果。探讨朱自清散文中的女性情结的形成因素,对于朱自清散文的教学和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